APP下载

资产荒,银行不慌

2016-11-30中国工商银行投资银行部陈振锋

杭州金融研修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资产资金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投资银行部  陈振锋

资产荒,银行不慌

中国工商银行投资银行部陈振锋

转眼之间,已经2016年了。近几年来,中国经济增速持续放缓,由10%以上的高速增长降到了不到7%的中高速增长,带来的问题也逐渐显现:一是增长速度要快还是要慢的问题;二是如何接受增速快慢的问题。增长要快还是要慢的问题是一个客观存在,是由全球经济环境、中国的资源禀赋决定的,是人口、资本、技术等要素的综合潜在增长率主导的;社会或市场能够接受多大的增速是由环境承载力、就业水平、社会稳定性等各方社会因素决定的。从目前的状况看,中国的经济潜在增长速度处于相对的降低状态,人口老龄化、储蓄消费化、技术进步慢等因素使得中国经济难以达到7%或更高的增速,还有一个变量是改革的效果;而潜在增速放慢带来的实际增速也要在比过去要低的位置徘徊,带来的债务风险、企业倒闭等已经或正在对社会产生影响。

在这样的环境下,商业银行作为一个顺周期的行业如何伴随甚至促进宏观经济的良性增长就显得尤为重要。这看起来有些矛盾,顺周期的行业就要随大势而变,宏观经济已经在增速放缓的趋势上,银行也处于增速放缓的趋势上,又如何去促进宏观经济的良性增长呢?这是近期市场上弥漫的热点问题之一。银行最基本的业务是“存”“贷”“汇”,由于宏观经济的增长速度放缓,社会活动整体性趋弱,银行的顺周期性表现在这三项基础类业务上也出现增长速度的放缓。从这基础的三大业务规模来看,央行的统计显示,金融机构存款增速已从2010年末的20.2%降到了2015年的12.4%;贷款增速也从19.9%降到了14.3%;支付结算业务增长较快,但也受到了新兴的互联网业务的冲击。三项基本业务的变化体现的是经济基本面的变化,但是经济体目前所依赖的金融系统主体还是银行,社会融资总额中超过70%来自于银行体系的资金,因此,在经济增长放缓时,银行这一资金来源恰恰是稳定并促进宏观经济增长的排头兵。经济下行带来交易下降,银行的负债来源受限,同时资产端缺乏低风险项目,顺周期性决定了银行的经营难以超越经济的下行;而若银行跟随经济下行进一步惜贷,将进一步加剧企业资金链条紧张,甚至会形成违约潮,造成更大的社会问题。这种自我弱化的循环一旦形成就会带来更大的经济和金融危机。

那么如何打破这种循环呢?银行在其中有着关键作用,需要的是“雪中送炭”,而不是等待“锦上添花”。在资金面受国家调控的影响相对宽松的环境下,商业银行面临的负债端的挑战在于市场化改革以及互联网技术创新带来的资金成本的提高,这是商业银行需要面对的经营挑战。对整个宏观影响而言,主要还是资产端。如何在经济体面临困难的时候找到可投资的好资产,或者如何在风雪之中拉有潜力的企业一把,这是当务之急。实际上,在经济增速放缓时,“资产荒”是随之而来的,但并不是没有好资产,而是在大势不好之时,所有在形势大好之时的判断标准已经不适用了,也就意味着挖掘潜在好资产的难度增大了,风险提高了。此时,需要的是银行的转型,一方面是自身的投资风格转型,形成适应经济形势变化的标准,提高风险承受力,增加收益要求;另一方面是开始寻求业务转型,将原来的“存贷汇”向外拓展,将资金的风险要求进行分级,寻找适合于当下资产特性的资金进行配对,比如存款资金不可投资的项目,可以通过撮合社会资金投资相应项目。

对投资标准的选择是银行核心竞争力的体现,也是一家银行经营风格的体现,决定了在经营过程中对行业的选择。传统的银行投资审批中资产抵押是最基本的风险控制要求,因此对抵押物的价值判断是可否融资及融资额度的标准,在经济增长放缓期,重资产行业更多的是产能过剩、周期性行业,比如钢铁、煤炭等行业,是稳定经济的抓手,但在银行的审批标准中需要做出权衡,在已经有信贷投放的企业和新投放企业之间作出权衡,资金链条的持续性也需要做出判断,“雪中送炭”在此时要做出体现。对一些新兴行业,尤其是轻资产行业,从信贷投资的角度,很难符合现有标准或者根本无标准可判,就需要建立标准,在风险和收益之间作出平衡。这是当下银行打破“循环”的重要一环,新兴产业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抓住这些产业,一是稳定实体经济增长,二是促进经营转型。

在经济增速放缓的时期,也是银行业务转型的好时机。应对所谓的“资产荒”,走出自我弱循环,更是要把风险转移出去。这种发展不是被动地去选企业,而更多的是培养扶植一批行业企业,让行业和企业与银行共同成长。需要发挥银行“大数据”的优势,从“股权+债权”入手,辅之以“智力”服务,将社会闲散资金和银行存款资金结合起来,发挥不同资金的风险承受优势,进行组合投资。从当前的经济和改革动向看,重点方向在互联网+、大健康等领域。

经济增长下行期,面对“资产荒”,各个行业都承受着巨大压力,但需要共同面对打破自我实现弱化的恶性循环,建立良性的向上循环。实际上真正的资产荒是不存在的,重要的是“顺势而为,应时而动”,因此,“资产荒”,银行不慌。

猜你喜欢

资产资金银行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轻资产型企业需自我提升
央企剥离水电资产背后
10Gb/s transmit equalizer using duobinary signaling over FR4 backplane①
中关村银行、苏宁银行获批筹建 三湘银行将开业
把时间存入银行
保康接地气的“土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