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龙都濮阳的文艺范儿

2016-11-30一尘

河南电力 2016年2期
关键词:麦秆凉皮濮阳

文/图_一尘

龙都濮阳的文艺范儿

文/图_一尘

麦秆画“双飞”

一部《芈月传》红遍了大江南北,伴随着剧情的展开,人们对传奇太后芈月生活的时代产生了兴趣。《芈月传》中涉及很多国家的政治历史,齐、楚、魏、韩、赵、燕、秦,这让我很好奇,难道卫国在那个时代已经不存在了吗?仔细考证,原来,当时卫国都城已从朝歌(今安阳)迁至帝丘(今濮阳),在众多曾经声名显赫的诸侯国纷纷被灭的战国时代,卫国因国势衰微而依附于赵国,并因其弱小而奇迹般地躲过无数次灾难生存到秦国统一,直到秦二世贬卫君角为庶人,卫国才灭。

跨越2600多年的风雨,曾经的卫国都城濮阳如今又是什么模样?作为诗歌文化的重要起源地,濮阳对诗词传承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悠久的诗教传统。周末的公园,诗词诵读爱好者聚在一起吟诵研讨的场景随处可见,而传承和发展博大精深“卫风”文化的华夏卫风乐团还先后走进南开大学、北京大学等地进行交流演出,在学子们中间掀起一股“卫风”文化热。濮阳人的生活节奏不是很快,人们在绿树的掩映和微风的吹拂下迈着方步吟几首词、哼几段曲,悠然自得,颇有古时“桑间濮上”之风韵。

来濮阳,自然要去古城路走走,那里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麦秆画的集散地。 麦秆画,又称麦草画、麦秸画等,其渊源可溯至隋朝,至今已有千年的历史。被人们废弃的麦秆在麦秆画艺人的手里经过泡、裁、卷、烫、剪等多道工序之后,变成了一幅幅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的画作。麦秆画是民间纯手工工艺技术,它充分利用天然麦秆的自然光泽和材质,表现天地风雨、花鸟虫鱼、人物风景、花卉动物等,栩栩如生,巧夺天工。

来濮阳还一定要看一场杂技。看杂技自然要去水秀国际表演馆看经典杂技《水show》,但仅仅在水秀看舞台上的杂技表演是远远不够的,最好到距离城区9千米之外的“中国杂技之乡”东北庄近距离感受一下杂技的魅力。

车子刚刚驶进东北庄,一幅幅绘在居民房屋墙上的杂技题材装饰画便吸引了人们的眼球。随意走进一个农家,干净的小院里,房檐下放着农具,墙上挂着鲜红的辣椒和金黄的玉米,放道具的百宝箱和衣柜并排放在一起。家里的锅、碗、瓢、勺、报纸、手绢等都是道具,村民们顺手拈来,即兴表演,表情可爱,语言幽默,让人赏心悦目。

华夏卫风乐团在北京大学演出

在这种环境里长大的孩子,把杂技当游戏,旁人看来辛苦的训练对他们来说就像吃饭睡觉一样自然。这个村子里的老人,虽然没有高深的文化,但大多数是见过世面的,他们最喜欢向游客炫耀自家孩子和世界各国国家元首的合影,对濮阳杂技在众多国际大赛中斩获的奖项更是如数家珍。

杂技

以上所述均为“开胃小菜”,濮阳最具人文气息的“大餐”当属戚城。戚城又称"孔悝城",是春秋时卫国的重要城邑。城东80米处有一夯土台是当时诸侯会盟的盟坛基址。公元前626年到前531年的近一个世纪内,各诸侯国在卫会盟15次,其中7次会盟于此,拿到现代来说那就是联合国总部啊。每年寒暑假,戚城景区管理人员专门组织志愿者演出,在悠扬的古乐声中,各路“诸侯”齐聚于此商谈国事,或侃侃而谈或霸气外露。

久负盛名的“中华第一龙”陈列馆也建在戚城。1987年,濮阳在挖掘西水坡水库的时候挖出一个墓葬,在一个墓室中部的壮年男性骨架的左右两侧,有用蚌壳精心摆塑的龙虎图案,被考古学者验定为“中华第一龙”,并将中华民族的文明史向前推进了1000年。这条在地底沉睡了6000多年的“龙”使濮阳名声大振,从此有了“中华龙乡”和“华夏龙都”的美名。

濮阳人对美食的热爱丝毫不逊于文化艺术,他们不仅将壮馍、牛肉耗辣椒、南乐灌肠、濮阳滑脊汤等本地特色小吃发扬光大,还将从陕西传过来的凉皮推陈出新,濮阳首创裹凉皮因其色香味美、携带方便可边走边吃而风靡全国,并在外地游客中流传着“不吃裹凉皮等于没来濮阳”的佳话。

艺术源于生活,徜徉在濮阳这座颇具文艺范儿的小城,心中纵有万般惆怅,也会在不知不觉间云开雾散。

编者按:电视剧《芈月传》的热播,引发人们对2000多年前那个古老时代的浓厚兴趣。河南在春秋战国时期都有哪些诸侯国?它们的都城在哪里?历经几千年历史的浮沉,那儿的文化、美景依旧吸引着世人。本期《行走》栏目将带您走进这些城市,看看它们如今的模样。

(作者单位:濮阳供电公司)

猜你喜欢

麦秆凉皮濮阳
夏日里不可慢待的那碗凉皮
大丰麦秆画
濮阳市委审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召开
胡三荣:“麦秆画”绘出致富路
折段麦秆来作画
打赢水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濮阳实践”
乡村旅游不再是“门票+凉皮”
为打赢濮阳蓝天保卫战贡献人大力量
黑凉皮
濮阳:人大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制度落地有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