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贸易自由化与技术进步

2016-11-30长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孙黎明任乐葛丽梅王录安通讯作者

中国商论 2016年29期
关键词:自由化生产率要素

长江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 孙黎明 任乐 葛丽梅 王录安(通讯作者)

贸易自由化与技术进步

长江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 孙黎明 任乐 葛丽梅 王录安(通讯作者)

本文通过对我国制造业企业的研究发现,在贸易自由化过程中,贸易成本不断降低,企业迫于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压力,将更加注重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以期能在国际市场上继续发展。贸易自由化使企业能够从发达国家免费获得技术支持和技术转移,国外企业也会对国内企业的工程师进行技术培训,并通过生产设备、技术、专利等的转让,帮助合作企业提升生产工艺和产品设计能力,进而促进企业提高生产效率。

贸易自由化 技术进步 技术外溢

随着贸易自由化的快速发展,我国出口企业的综合生产率有了长足进步,技术水平得到了较大提高,如何在贸易自由化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本国竞争力已成为世界各国越来越关注的问题。

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制造业创造价值的能力较差,这主要是因为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仍处于国际分工格局中价值链的底端,存在着自主研发能力薄弱、自主营销品牌缺乏和高水平人力资源匮乏等方面的问题。而且,我国制造业具有高消耗、高污染、廉价出口的特点,产业结构亟需调整。低成本是中国制造业在国际竞争中胜出的主要武器,随着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崛起和原材料价格的上涨,我国的低成本竞争优势正在逐步削弱,制造业的发展受到越来越大的挑战。中国制造业要取得可持续发展就需要转变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及提升技术水平。那么,如何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实现效率驱动的生产模式?贸易自由化与技术进步之间存在怎样的相互关系?本文将通过对制造企业的分析,研究贸易自由化对技术进步的作用。

1 文献综述

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贸易自由化往往体现在关税下降和加工贸易方面。一方面,最终产品进口关税减免可以有效促进企业提升在本土市场上的竞争力,通过竞争效应来提高企业生产率;另一方面,企业参与加工贸易可以获得更多利润,通过国外的技术外溢效应提高企业生产率。技术升级的结果最终表现为生产率的提升,贸易自由化能够通过更好的生产要素配置与更多先进技术的采用来增加生产率。

陈文芝(2009)认为,企业异质性生产率的增长不仅来源于行业内资源重置效应,还得益于企业本身的技术进步效应,因此企业的长期发展最终还是需要依赖于企业自身的技术进步。刘杨(2009)建立了一个差异化厂商的局部均衡模型,从单个厂商层面研究贸易自由化对厂商技术升级,从而对技能型劳动力相对需求的影响。贸易自由化并非要使产业内部的所有出口厂商实现产业升级并且增加对技能型劳动力的相对需求,而是取决于厂商自身的生产效率、出口的相对固定成本、本国的相对市场容量以及贸易自由化的程度。贸易自由化后,仅生产效率居中的持续出口企业实现了技术升级,并显著地增加了对技能型劳动力的相对需求。

Johannes(2005)研究了9个非洲国家的制造企业后发现,这些国家的出口商都是富有生产效率的,而且出口商在进入出口市场后增加了他们的生产力优势。前者可以通过选择来解释,而后者却不能。当运用不同计量方法来控制未观察到的生产率差异和自我选择进入出口市场时,该结果是稳健的。Paula(2011)在对区域自由贸易协定对阿根廷企业技术升级的影响的研究中引入了异质企业的技术选择,技术与出口选择的联合处理表明贸易一体化带来的收入增长会促使出口商提升技术。企业面临的关税减少幅度越大,它们对技术的投资增长越快。Rubiana和Gunjan(2011)采用差分及间断回归技术来研究印度工业许可制度对技术升级的影响,结果表明,贸易自由化并未显著增加对技能型劳动力的相对需求。Rod和Geoff(2000)的研究表明,贸易自由化导致的产品相对价格的变化对要素相对回报的均衡有积极作用,而投入的相对成本的改变导致生产者转变技术,技术的转变反过来又会间接影响要素的相对回报。这到底是加剧了还是改善了对相对要素回报的直接作用,取决于部门间相对成本节约和要素成本分配。Jonathan和Samuel(2001)分析了创新、技术、贸易与增长之间存在的联系。通过对技术的一般处理,提出了一个创新、增长和贸易的简单模型,以此来检验更低的地理壁垒对贸易的影响以及规模与研究生产力对相对收入的影响。合并技术扩散使创新不仅可以通过出口转移到国外,而且能够通过创新本身的移动向国外扩散。

接下来,本研究将通过对相关理论及已有文献的分析,利用中国上市制造企业的相关数据来对此进行实证研究,了解贸易自由化与技术进步之间的互动关系。

2 实证分析

2.1数据的选择

本文选取在沪深两地上市的制造企业作为研究对象,通过CSMAR数据库以及CCER数据库获取相关数据,部分数据则来自于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深圳证券交易所网站的上市公司制造企业的年度报表,数据时间段为2003年~2010年。

2.2变量的选择

全要素生产率(TFP)一般是指各种要素投入以外的不易直接测量的技术进步和能力实现等引起的总产出增加额,是去除要素投入的贡献后所得到的残差,开始是由索洛(1957)提出的,因此也叫做索洛残差。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全要素生产率被看作是最应当重视的竞争力指标,并且基于微观数据的全要素生产率分析最接近实际(袁堂军,2009)。因此,本文选取全要素生产率来衡量企业的技术进步。

2.3实证模型

表1 历年平均Malmquist指数及其分解

表2 计量结果

2.4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

企业的异质性表现在,尽管同属于制造业,但企业间的差异性仍十分明显。为了得到更准确的结果,本文根据制造业的不同行业分类,利用DEAP 2.1软件计算出各个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的技术变化,结果如表1所示。

本研究只选取了一家木材家具企业,因此,其全要素生产率就是技术进步率,但是由于样本容量太小,不具有代表性,因此剔除木材家具业,以分析其他八大行业为主。表中数字大于1表示在T到T+1时期该项是增长的,等于1表示该项没有变化,小于1表示该项是下降的。从整体来看,除了2008年~2009年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而稍有下降外,制造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其年均增长率为9.06%,增长的主要动力是技术进步率,年均技术进步率为5.46%,技术进步率也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虽在2007年~2008年有些许退步,但总体上还是有着较快的增长。

不同行业的技术进步率也不同,并呈现出不同的波动性特征,大多数行业都经历了技术进步—技术退步—技术进步这样一个循环。C0食品饮料业、C1纺织服装业、C3造纸印刷业和C6金属非金属业皆在2004年~2005年间经历了短暂的技术退步,而C2木材家具业、C3造纸印刷业、C4石化塑胶业、C5电子业、C6金属非金属业和C8医药生物业则在2007年~2009年的经济危机中有着较为明显的技术退步,其余年份不同行业均有着较快的技术进步。总体来说,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技术进步率较资源密集型产业的要低,这也能说明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主要取决于以创新为特征的不断的技术进步(颜鹏飞、王兵,2004)。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技术进步已经从以技术引进为主逐渐向自主创新转变,但我国的自主创新还停留在模仿创新阶段,率先创新成果还比较少,虽然中国的某些技术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但从总体上来看,我国在率先创新领域从科研水平、科研基础、创新经验、资金和开发能力等方面皆不具备竞争优势,在高新技术领域远远落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

2.5计量模型估计结果

本文利用EViews6.1软件,采取两阶段最小二乘法来对联立方程模型进行估计,样本总体计量结果如表2所示。

贸易自由化对我国制造企业的技术进步有积极作用。当贸易壁垒降低时,进行贸易的企业迫于竞争压力,将缩减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努力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争取依靠技术进步赢得发展空间。随着贸易壁垒的减少,进入出口市场的成本降低,出口利润增加,促使更多企业提高技术水平。在已有生产技术不变的条件下,贸易自由化带来的进出口规模的扩大将使得行业内效率较低的企业退出现在的市场竞争、进而使效率较高的企业占领更大的市场份额,实现了行业内的资源重置,从而使行业的生产率增长;在企业生产技术可变的前提下,贸易自由化还可通过影响企业的技术选择行为来促进企业的技术进步,最终提高行业生产率。

制造业企业“出口中学习”和“自我选择”效应并存。企业进入全球性的出口市场,能够接触到发达国家最先进的生产制造、技术研发与管理方式,直接或间接促进了企业的技术学习和生产率的提高。出口市场的产品质量通常比为国内市场生产的类似产品质量高,非出口企业为了成为出口商,会有意识地提高自身技术水平,通过引进新设备或新技术,生产出符合出口市场要求的产品,同时也促进了自身的技术进步。制造业的增长不仅来自于企业平均规模的增长,也来自于企业数目的增加,制造企业数量的增加,也意味着行业竞争愈发激烈。激烈的竞争会导致部分企业退出市场,从而迫使企业提高技术水平,进而整个行业的生产率水平也会相应提高。

产品出口对技术进步也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这也印证了“出口中学习”假说,即我国的企业进入国外市场销售产品,能够接触到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从而通过学习效应来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出口促进技术进步的渠道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国外的进口商为了降低自身成本,会给出口企业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Grossman和Helpman,1991);(2)国内的出口企业在与国外市场的接触中获得新的生产技术和产品设计等,从而促进国内企业的技术进步(Clerides等,1998);(3)国际市场往往具有更高的规范,国际对产品质量的高要求将迫使出口企业进行技术创新(Verhoogen,2004)。

3 研究结论

贸易自由化对技术进步具有稳定的促进作用,而且这种作用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加强不断显现,不管是因为“干中学”还是“技术外溢效应”,在我国的对外开放过程中,技术进步效果在贸易自由化的背景下十分明显。

贸易使企业有机会与更多的国外企业接触,从中吸收更为先进的管理经验、方法、技术知识等,从而提高技术水平。出口企业能从发达国家的买家那里免费获得产品设计以及能够提高或改善生产工艺过程的技术支持与转移,发达国家的买家或发包商会对外包企业的工程师进行技术培训、技术指导等活动,并通过生产设备转让、技术转让以及技术专利转让等,强制性地要求我国的外包企业提升自身生产工艺与产品设计能力。对外贸易使企业面临的需求扩大,有助于企业提高分工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企业通过扩大出口市场,形成差异化产品竞争,在竞争中提高总体技术效率,也能够促进企业不断提高自身生产规模,技术越先进的企业拥有越高的竞争优势,也越愿意从事出口活动。

[1] 陈文芝.贸易自由化与行业生产率:企业异质性视野的机理分析与实证研究[J].浙江大学,2009(6).

[2] 刘杨.贸易自由化、厂商技术升级与技能型劳动力需求[J].经济评论,2009(6).

[3] Yeaple S R.A simple model of firm heterogeneity,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wages[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2005,65(1).

[4] Johannes V B.Exporting Raises Productivity in Sub-Saharan African Manufacturing Firms[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2005,67(2).

[5] Paula B.Trade Liberalization,Exports and Technology Upgrading: Evidence on the Impact of MERCOSUR on Argentinean Firms[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11,101(1).

[6] Rubiana C,Gunjan S.Industrial de-licensing, trade liberalization, and skill upgrading in India[J].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2011,96(2).

[7] Rod F,Geoff R.Trade liberalization and Technology Choice[J].Review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2000,8(3).

[8] Jonathan E aton,Samuel Kortum.Technology, Trade and Growth:A Unified Framework[J].European Economic Review: Papers and Proceedings,2001,45(4-6).

[9] 颜鹏飞,王兵.技术效率、技术进步与生产率增长:基于DEA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04(12).

F740

A

2096-0298(2016)10(b)-068-03

猜你喜欢

自由化生产率要素
中国城市土地生产率TOP30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探索实行更高水平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措施
跟踪导练(三)4
外资来源地与企业生产率
外资来源地与企业生产率
略谈金融自由化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
关于机床生产率设计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