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甲磺酸氨氯地平与非洛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2016-11-30闫海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6年13期
关键词:非洛地平原发性高血压效果

闫海

【摘要】目的 探讨甲磺酸氨氯地平与非洛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住院部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计算机随机方法分为参照组与实验组,各25例。参照组采用非洛地平治疗。实验组采用甲磺酸氨氯地平治疗。结果 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参照组为92.00%,实验组的疗效与参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00%,参照组为36.00%,实验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当中,甲磺酸氨氯地平以及非洛地平的用药效果基本一致,但甲磺酸氨氯地平的安全性更具优势,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关键词】甲磺酸氨氯地平;非洛地平;原发性高血压;效果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6.13.0.02

原发性高血压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属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范畴。已有研究资料中显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生冠心病、心力衰竭、以及脑卒中等相关疾病的可能性明显高于无原发性高血压症状的人群[1]。临床若无法尽早对本病进行诊断,同时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治疗,则势必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非常严重的威胁的[2-3]。当前,临床针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治疗的多以药物干预为主要手段,但在不同用药方案下的疗效也存在一定差异性。为观察对比甲磺酸氨氯地平与非洛地平在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方面的效果,本次研究中以我院住院部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下展开对照研究,取得了确切的结论,具体数据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住院部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计算机随机方法分为参照组与实验组,各25例。参照组中,男13例,女12例,年龄40~70岁,平均年龄(53.6±1.2)岁,病程1~15年,平均病程(5.9±0.8)年;实验组中,男14例,女11例,年龄40~75岁,平均年龄(55.1±1.8)岁,病程1~15年,平均病程(6.3±0.8)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参照组采用口服非洛地平治疗。给药剂量为5 mg/次,给药时间为晨起后早餐前0.5 h内,给药频率为1次/d,持续治疗1个月并对疗效进行观察。实验组采用口服甲磺酸氨氯地平。给药剂量为5.0 mg/次,给药时间为晨起后早餐前0.5 h内,给药频率为1次/d,持续治疗1个月并对疗效进行观察。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接受1个月治疗后的疗效进行评估对比,同时观察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具体评估标准为:1)痊愈:治疗后,患者血压恢复至正常标准;2)显效:治疗后,患者舒张压较治疗前下降20.0 mmHg以上;3)有效:治疗后,患者舒张压较治疗前下降10.0~19.0 mmHg或收缩压较治疗前下降30.0 mmHg以上;4)无效:治疗后,未达到以上标准。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9.0 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疗效对比

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参照组为92.00%,实验组疗效与参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不良反应对比

实验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00%,参照组为36.00%,实验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 论

所谓原发性高血压,即是指没有明确原发病、原因不明的体循环收缩压、舒张压偏高的慢性疾病,遗传、饮食、精神因素以及脂质代谢异常都会诱发原发性高血压。在我国,约有将近的2亿人患有高血压疾病,发病率接近20%,并且发病率呈现出连线走高的趋势,原发性高血压在这些患者中占了绝大多数。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应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否则会引起脑出血、冠心病、心肾功能衰竭等严重的心脑疾病,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取降压治疗可以显著降低患心脑疾病的风险。

目前临床上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药物有很多,主要有钙离子拮抗剂、利尿剂、血管紧张素-2受体抑制剂等。研究发现,多种药物联合用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比使用单一药物治疗的效果更明显,大多数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都需要同时使用两种降压药物才能使血压降至标准范围内[3]。因此,目前临床上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普遍采用的是联合用药的治疗方法。甲磺酸氨氯地平是一种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能够选择性地扩张小动脉平滑肌,并且可以影响细胞结合和贮存Ca2+的能力,达到松弛血管平滑肌、减小心肌收缩力、降低心肌耗氧量的作用,从而达到降血压的目的。

甲磺酸氨氯地平以及非洛地平均是临床对原发性高血压疾病进行治疗的首选药物,两种药物均是典型的二氢吡啶类钙拮抗药物,有长效性以及高度选择性的特点。两种药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机制主要在于:对小动脉进行扩张,降低外周血管阻力水平,合理控制动脉血压。本次实验研究提示示,说明两种用药方案的治疗效果是基本一致的。但同时发现:实验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数据提示,在以甲磺酸氨氯地平作为用药方案的条件下,其在发挥降压作用的同时在患者体内有较长的半衰周期,不易诱发低血压等不良反应,且对心肌也无明显抑制作用,用药安全性更加确切。

综合以上数据分析结果认为:在对原发性高血压疾病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当中,甲磺酸氨氯地平以及非洛地平的用药效果基本一致,但甲磺酸氨氯地平的安全性更具优势,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丁 韦,陈 蓬,杨美丽,等.非洛地平联合厄贝沙坦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率及肾损害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1,51(13):93-94.

[2] 王均生,刘地川.贝那普利和非洛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介素6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1,27(19):3587-3588.

[3] 黄乐珊,朱 仪,苏仁明,等.甲磺酸氨氯地平2种给药方案的疗效比较[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2,32(2):133-135.

本文编辑:徐 陌

猜你喜欢

非洛地平原发性高血压效果
按摩效果确有理论依据
增溶策略促非洛地平口服吸收的作用研究
非洛地平联合美托洛尔在基层医院高血压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迅速制造慢门虚化效果
抓住“瞬间性”效果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
厄贝沙坦辅以非洛地平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25例疗效分析
拉西地平片与非洛地平缓释片治疗轻、中度老年性高血压的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