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如何培育卓越核安全文化

2016-11-29邓永刚杨存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16年17期
关键词:卓越培养

邓永刚 杨存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6)09-000-02

摘 要 社会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带领着核电事业蓬勃发展,其安全问题成为广泛关注的重点,核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也越发凸显。核安全文化的建设关系到核电企业的发展,是核电企业良好发展的必要条件。本文通过对核安全文化的分析,提出几点开展卓越核安全文化的建设策略。

关键词 核安全文化 培养 卓越

我国的核电建设在日本福岛核事故后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时期,核安全也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和重视。核安全文化的建立可以促进核电企业的发展,提高核安全的监管效率,促进核工业领域的稳定发展,因此,必须要高度重视核安全文化的建立。

一、核安全文化的概述

1991年,国际安全咨询组出版了《安全文化》一书,对核安全文化作出了如下定义:核安全文化是存在于单位和个人中的种种特性和态度的总和,它建立一种超出一切之上的观念,即核电厂安全问题由于它的重要性要保证得到应有的重视。核安全文化对国际上一些重大核安全事故进行深刻反思,从而提出的一套系统化的管理理念,并得到不断完善。

核安全文化可划分为三个层次:决策层、管理层和个人的响应,见图1。根据在安全上的不同责任和义务,可给出核安全文化的具体内容,即核安全文化建设取决于政策、管理以及每个人本身的承诺和能力。

二、核安全文化面临的挑战

(一)认知差距导致核安全文化日益冲突严峻

政府、核电行业和公众三者对核安全的认识程度不同,导致在面对新一轮核电建设复苏时,表现出较明显的态度行为差异和文化冲突。部分民众对政府和核电行业发布的数据和事实持观望和怀疑态度,对新的核电项目实施,以及核安全文化的传播形成一定阻碍。

(二)融媒时代凸显传媒的放大作用

公众沟通和传播现处于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交融的时期。自媒体的交互式、碎片式和快捷式对信息传递的冲击很大。没有核专业知识的群众都可以根据只言片语的理解,盲目发布自己的言论。假信息和错误信息通过自媒体发布迅速,并便捷地层层发酵,自媒体与官方媒体的数据差异也会影响到公众的准确判断,导致民众产生排斥心理。

(三)我国核安全文化水平总体不平衡

目前,我国核安全文化水平良荞不齐,核安全文化要力求对核电、核设备、核燃料循环和核技术利用领域的全体持证单位和全体骨干人员的全面覆盖,对各级监管机构的监督人员全面覆盖,力求杜绝“违规操作”和“弄虚作假”行为的发生。

(四)核安全文化的稀释

大量外部劳务工人员参与到核电企业的建设中,因为不同岗位的要求不同,人员文化教育程度参差不齐,安全素质、安全意识不同,从而稀释了电厂的核安全文化氛围。

(五)核安全文化建设滞后于电厂发展

电厂管理层主要侧重于生产目标和企业发展,虽然注重安全管理,但未采取有效的措施,没有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增强员工的忧患意识、责任意识、敬畏意识等。电厂的快速发展却没有带动核安全文化的建设。

(六)核安全文化建设表面化

核电企业虽制定了一些列的核安全文化推进计划,并按计划开展了各项工作,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并没有对员工行为以及认识落实到位,核安全文化意识既没有加强员工的认识,也没有改变员工的行为。

三、培育卓越核安全文化的措施

(一)加强公众宣传、信息公开,完善事故预警机制

核行业作为一个开放性的领域,任何一次核事故都将影响世界核工业的发展和人们对核事业的信心。开展核与辐射安全公共宣传,提高公众对核能利用的认识,引导公众以一种理性、科学的目光看待核电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最终实现公众对核电发展从了解到认知,再到信任、支持的观念转变。

日本福岛核事故暴露了公众对核辐射知识的极度缺乏和对核安全事故的极度敏感,因此,应对公众普及核电科普知识,并及时公开与“核”有关的各类信息,以消除疑虑;涉核单位要完善事故预警机制,制定详细全面的应急预案,以便于在发生突发事故时,能够及时疏散群众,从而将损害降至最低;加强演习活动,确保发生事故时,群众能够安全逃脱。

(二)完善核与辐射安全法律法规体系

目前,《核安全法》己被列入全国人大和国家安全立法规划。核工业企业必须满足相关安全规定,并且从业人员要取得操作许可证,并保障核工业生产的环境,做到凡事有法可依。

(三)加强人员培训和队伍建设,提升监管能力

进一步加强基层能力建设,增强辐射安全监管水平;各级环保部门辐射监管人员,要严格审批流程,熟练操作各类仪器,建立健全辐射监测质量保证体系。建议成立进行专项辐射风险评估的专家委员会,解决各类专业问题;从而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一支具有极高技术水平的放射源监管正规化、专业化队伍。

(四)要建立大的核安全文化观

从福岛核事故后因信息通报受阻而造成的负面影响可以看出,需要在国家层面上建立一种大的核安全文化观,核电运营企业、政府监管机构及核电协作单位都应同步开展核安全文化建设,整合法规制度、教育培训、宣传报道、应急管理与监管体制等手段和措施,让核安全文化建设走出企业,走向民间。以核安全文化引领核能与核技术利用事业安全、健康、可持续发展。

(五)强化核安全监督,推广全新的核安全管理方案

在我国核工业发展过程中应不断完善核工业生产全过程的监督大纲。按照核工业发展标准,明确核辐射影响处理方案,实施对其全面监督,从而确保核工业企业的运行质量。针对核电厂产品的堆形、技术标准和产品特点,完善核安全监管方法。做到加大监管力度、降低风险、减少企业运行负担。

日本福岛核事故的发生引起了全世界对核安全的高度重视,每一次核事故的发生都是对核安全管理技术的考验,每一次惨痛的教训都能促进核安全的管理技术提高。核安全文化的建立可谓是极其重要的,卓越的核安全文化是要求人们思维和行为的文明程度远远高于基本法律法规要求和制度程序要求,这时,才真正完成从知道到做到的蜕变。

参考文献:

[1] 王蕾.以核安全文化为引领,开创核安全监管新局面[J].中国辐射卫生,2016.01.

[2] 王爱平.全面推进核安全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企业与文化,2016.02.

[3] 袁鹏举.浅谈核安全文化与核安全监管[J].科技展望,2015.12.

猜你喜欢

卓越培养
创优阳江 追求卓越
以人为本 追求卓越——福州十中简介之一
大作为 走向卓越
创新,只为追求更加卓越
卓越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