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十年国内商务英语翻译研究综述
——基于CiteSpace III软件的可视化分析

2016-11-29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张逸君

中国商论 2016年27期
关键词:商务商务英语可视化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张 曼 张逸君

近十年国内商务英语翻译研究综述
——基于CiteSpace III软件的可视化分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张 曼 张逸君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以及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商务往来日渐频繁,我国商务英语翻译的研究与应用也随之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本文以中国知网(CNKI)2006年~2015年收录的商务英语翻译相关文献为语料,运用引文空间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 III绘制图谱,对国内商务英语翻译的研究成果进行分类分析,考察研究热点与现状,以及探索未来的发展趋势。

商务英语翻译 CiteSpace III 可视化分析

1 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发展,我国与国际各国的商贸活动往来日益频繁,而商务英语翻译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在我国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过程中,商务英语翻译的需求、规模和内容形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引起了我国学术界和各高校的极大关注,主要表现在定期召开的全国应用翻译学术会议、各高校相继成立的商务英语专业和翻译专业以及相关专著、教材、论文和课题立项等。本文以中国知网(CNKI)收录的文献为基础,应用计量文献学可视化分析方法对2006年~2015年国内核心和CSSCI期刊上刊登的商务英语翻译论文进行统计分析,力图呈现国内商务英语翻译的特点和热点、发展历程以及研究现状。

2 商务英语翻译研究基础

商务英语翻译的理论基础包括目的论、功能理论和认知图式理论等翻译理论,研究视角包括认知视角、文化差异视角、区域特色视角、社会语言学视角等。目前国内商务英语翻译研究主要围绕翻译的语言特点和翻译教学开展,过去十年,国内商务英语翻译的研究反映出以下四个特点。

(1)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高校英语专业和翻译专业学生(杜庆雯,李薇,2011;蒋阳建,2014)。

(2)关注语言本体,如翻译的词汇特征、文体特征和翻译技巧对商务英语翻译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和产生的影响(潘海会,刘白玉,2013)。

(3)研究视角多样,包括认知视角(汪璧辉,顾维勇,2011)、应用功能角度(贺鹏,2015)、文化差异视角(曾玉洪,2011;李明清,邹巧妹,2012)、区域特色视角(张淑霞,2011)。

(4)在研究理论方面关注认知图示理论(孙广平,2009;黄晓,2012)、目的论(谭美云,2011)、时文教学理论(曾利沙,2011)。与此同时,也有学者指出,目前商务翻译研究领域存在选题重复、创新不足的现象;理论体系尚未成熟、缺少方法论指导以及翻译批评不够深入等问题;高质量商务文本翻译类文章数量呈下降趋势等(黄艳琼,2010;方梦之,2012)。王立非等也表示商务翻译的专业性、复杂性、重要性以及翻译人才远不能满足需要等问题都引起了广泛重视,但商务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之间还是呈现出明显的不平衡(王立非,李琳,2013)。

3 研究问题与方法

本文主要考察以下两个问题:(1)过去十年我国商务英语翻译研究总体的趋势和特点是什么?(2)过去十年我国商务英语翻译研究的热点问题是什么?

本文以中国知网(CNKI)的学术资源总库为文献来源,以2006年~2015年为时间节点,检索条件设定为“主题‘商务英语翻译’”,“核心期刊和CSSCI”检索,在人工排除明显不相关的文献之后,所选取文献共104篇(所下载数据最后发表时间为2015年5月)。

本文使用的研究工具是由陈超美博士开发的CiteSpace III软件,通过绘制知识图谱、运用关键词聚类功能等考察国内商务英语翻译研究发展动态与热点。该软件通过深度分析和挖掘被引数据,考察某一知识领域的基本情况,并以可视化的方式加以呈现(Chen et.al,2012)。

4 结果与讨论

4.1 国内商务英语翻译研究趋势

我们分别统计了我国近十年来发表在核心期刊和CSSCI期刊上的文献数量,结果显示如图1和图2。通过对比发现,近十年来,国内商务英语翻译研究表现出以下两个特点。

(1)论文数量总体上波动较大,但从线性趋势上看是稳中有升的状态。从核心期刊的数据上看(见图1),在2007年论文发表小幅回落后,2008年~2011年呈持续上升状态,2011年达到顶点,2014年发表达十年最低,2015年又大幅提高。从CSSCI数据上看(见图2),2006年~2009年论文发表呈持续上升态势,2011年达到顶点,2012年开始有所回落,2012年~2015年论文发表保持较稳定的状态。值得注意的是,论文在核心期刊和CSSCI期刊上发表数量的顶点都出现在2011年,反映出近十年来国内商务英语翻译研究受到国家政策和教育改革的影响较大,论文发表数量较多的年份与我国翻译硕士和商务英语专业扩招与改革的年份相契合,后期趋于稳定,表现出该话题已经得到学者的持续关注。

(2)高水平的商务英语翻译研究论文数量不多。我们在中国知网上搜索2006年~2015年“主题”为“商务英语翻译”,获得文献数量1093篇,其中核心期刊(含CSSCI)文献数量为104篇,仅占论文总数的9.52% ;CSSCI文献数量仅为40篇,只占论文总数的3.66% ,反映出该领域在我国学界仍是一个新兴的跨学科领域,有待学者采用不同学科视角对国内商务英语翻译的发展和规律进行进一步探索研究。

图1 国内商务英语翻译研究在核心期刊(含CSSCI)的发展趋势(2006年~2012年)

图2 国内商务英语翻译研究在CSSCI期刊的发展趋势(2006年~2012年)

此外,我们对发表论文的期刊进行进一步的统计分类后发现40篇CSSCI论文共发表在26种期刊上,主要可分为三类:(1)翻译学类;(2)语言学类;(3)教育及大学学报类。其中,翻译学类发表论文数量最多,论文发表位列前三位的是《中国翻译》、《上海翻译》和《中国科技翻译》,反映出目前国内对商务英语翻译的研究仍集中在翻译行业内部,而对其商务属性缺乏足够的重视和关注。目前国内尚未有管理类核心期刊收录关于商务英语翻译类研究的文章,既反映了该话题的语言学学科属性,也表现出目前国内学界缺乏从跨学科的角度关注该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有待进一步探索。

4.2 国内商务英语翻译研究热点的可视化分析

本文的关键词是文章核心内容的提炼,与文章的内容紧密相连。因此,在某一领域的文献里,反复出现的关键词就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董瀚辰,2015)。本文利用CiteSpace III提取了过去十年间国内商务英语翻译的关键词,对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

我们设置“Time Slicing”为“2006年~2015”,时间分区为“1”年一个分区。运行CiteSpace III,得到主题词共现知识图谱。图谱中,第一大节点是“商务英语”共出现了36次;“商务英语翻译”和“翻译”并列排在第二位,分别出现了25次。

我们随后对三个研究节点作进一步可视化共被引网络图谱分析,考察该领域最热点的话题。生成的网络图谱共包括196个节点,2012)。其次,商务英语的语法讲求简洁明快,这在商务英语中被动语态、祈使句、情态动词的大量使用方面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余兰,2009;王慧剑,2012)。

(2)词汇专业性强,多使用术语

商务英语词汇具有专业性极强并大量使用商务术语的特点(顾维勇,孙维林,2010)。另外,缩写词语也是商务英语中的常客,为了在正式的商务谈判中提高效率,缩写词便应运而生。节约时间的同时,也能够对于商务的顺利进行起到促进作用(余兰,2009;王慧剑,2012)。

(3)语篇风格严谨,形式多样

商务英语的格式较为固定,风格严谨,根据交际活动内容的不同,语篇可以清晰地被分为好几个形式,比如,会议记录、广告、通知、说明书等(余兰,2009)。由于商务英语语篇中主题严肃,所以较少运用借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并且时态使用有限(王慧剑,2012)。

4.2.3 翻译理论

国内从事商务翻译研究的学者充分借鉴语言学、翻译学或其他学科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坚持商务翻译研究的跨学科属性,采取语言学、认知心理学、社会学等理论范式解释商务翻译产品及其相关现象。

李明清与邹巧妹提出文化差异必然引起商务广 告与商标翻译中的信息不对等,因此在翻译中尽量减少语言间“代码转换”过程中文化信息的丢失,实现译语读者和源语读者之间的语言文化认同(李明清,邹巧妹,2012)。孙广平和黄晓利用图式理论作为支撑,探讨图式知识在翻译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孙广平,2009;黄晓,2015)。汪璧辉与顾维勇关注商务英语翻译中涉及的认知过程,基于认知的理论提出译者应抓住商务英语翻译的认知路径,尽量与社会整体认知状况保持一致(汪璧辉,顾维勇,2011)。谭美云以德国功能翻译理论中的“翻译目的论”为依据,提出目的性法则是指导商务翻译活动的依据,连贯性和忠实性法则确保商务英语译文语篇在目的语文化中交际功能的实现(谭美云,2011)。

5 结论与启示

本文利用CiteSpace III软件,对中国知网(CNKI)2006年~2015年近十年的文献进行分析,绘制出国内商务英语翻译研究的科学知识图谱,探究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以期为后人的研究提供借鉴。

通过研究,本文得到以下发现:(1)商务英语翻译发表论文数量与国家政策和形势紧密联系,伴有上下波动特征;(2)高水平成果数量不多,实证研究的文章数量少于综述类论文数量;(3)发表论文的期刊种类涉及翻译学、语言学、教育及大学学报等,缺乏管理类期刊,反映出跨学科水平的不足;(4)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翻译教学、语言特征和翻译理论方面,涉及语言学、教育学、跨文化交际学等领域。因此,本文认为国内该领域的研究应加强其商务属性,结合语言学、跨文化交际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理论进行跨学科研究,避免选题陈旧、同质化严重的现象。

[1] CHAOMEI C,ZHIGANG H,SHENGBAO L,et al. Emerging trends in regenerative medicine:A scientometric analysis in CiteSpace[J].Expert Option on Biological Therapy,2012(5).

[2] 董瀚辰.近十五年国内语料库翻译学研究综述——基于CiteSpace软件的可视化分析[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5(07).

[3] 杜庆雯,李薇.高职商务英语翻译课程实训的教改探索[J].思想战线,2011(S2).

[4] 高莉敏.商务英语的文体特征及其翻译研究[J].中国科技翻译, 2013(02).

[5] 顾维勇,孙维林.商务英语翻译的文体意识[J].中国翻译,2010 (05).

[6] 贺鹏.基于应用功能角度探讨商务英语翻译的基本策略[J].山东社会科学,2015(S1).

[7] 黄晓.浅谈图式理论在商务英语翻译中的应用[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S1).

[8] 蒋阳建.商务翻译项目化教学设计[J].上海翻译,2014(03).

[9] 李明清,邹巧妹.文化差异视阈下广告与商标译语的美学等值[J].湖南社会科学,2012(01).

F114

A

2096-0298(2016)09(c)-123-03

猜你喜欢

商务商务英语可视化
基于CiteSpace的足三里穴研究可视化分析
思维可视化
商务英语通用语研究:现状与反思
基于CGAL和OpenGL的海底地形三维可视化
“任务型”商务英语教学法及应用
完美的商务时光——诗乐全新商务风格MOMENTUM系列
“融评”:党媒评论的可视化创新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浅论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中高职衔接
商务休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