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语文教育中学生思政教育的缺失

2016-11-28旷光彩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16年7期
关键词:人文精神思政教育语文

[摘要]语文教学具有双重功效,在学习母语的基础上,还有传授人文精神的作用。人文精神包括的范围很广,有道德教育、价值观教育、感恩教育、审美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语文中的人文教育属于隐性教育,它利用语文教材中所选用的不同文章,将人文精神渗透给学生。因此,利用语文教学进行人文精神教育,关键在于语文教材的选编和语文教学的方式。

[关键词]语文;人文精神;思政教育

一、传统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

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和现代教育有很大区别,我国的语文教学所用教材是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经史子集”,从唐朝的十三经演变到宋朝的“四书五经”。这些教材包括了儒家思想的《论语》、《孟子》,还有关于礼仪的《礼记》,认识世界的《周易》,关于历史的《左传》,关于文学的《诗经》,还有和医学相关的古代文献。尽管我国古代的读书人没有详细分类,但其中不仅包含了历史、天文、地理,更多涉及个人修养,这些通过《论语》和《孟子》可以学到。因此,古代教学尽管没有现代教学中的详细分类,但读书人学到的知识,包括了人文历史、自然科学和医学等多方面知识。

古代语文教学除了包含的内容广泛外,在教学方式上也和今天大不相同。古时候实行的是小班制,并且还是从一而终的“导师制”,一个先生教十几个学生,一直负责这十几个人的学业和人格培养。在教学中也是采取“因材施教”的方式,一个个地教,一个班上十几个人,年龄和学习程度参差不齐,教师采取不同的方式逐一解决,不存在谁拖了谁的后腿之说。

在我国古代,受过教育的人和文盲有明显的区别,主要就是道德上、礼仪上的区别。那些读书不上进的人也彬彬有礼,就是在学习时,不仅要学文化知识,还要学习礼仪和做人的方式。

古代语文教学中,没有明显的爱国主义教育,但从启蒙开始,就将人活着的目标灌输到每一个读书人脑海中,那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舍身取义”“忠孝仁义”,每一个读书人都有光宗耀祖,成为国家栋梁的美好理想。

我国有灿烂的文明,出现过无数的仁人志士,都和这种教育方式分不开。

二、我国现代语文教学中的思政教育缺失

(一)语文教育和道德教育分离

我国传统语文教育在上世纪初随着封建帝制的灭亡而结束,当时的进步人士认为我国落后的主要原因就是教育落后,因此在引进西方现代教育的同时,将传统教育全盘否定,在我国传承了几千年的道德教育也被否定。

现代教育将语文和其他科目分开.另外增设了历史、地理、自然科学这些课程,看起来丰富多彩,但作为学习者,面对这些必须要掌握的课程总是显得力不从心,加上又是大班制,教师不是因材施教,统一讲解之后,懂的学进去了,不懂的只好继续糊涂下去。这样的结果使得大多数人不能全面发展,语文学好了,历史不一定熟悉;数学好了,语文不一定好。

古代教育中,道德教育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有些道德受到法律保护,像“孝”这种儿女对父母的态度,就有相关法律。子女如果对父母不敬,就会当做“忤逆”加以惩罚。

在人才使用上,道德也被当做考核的项目之一,一个人即使有才能,品德受人诟病也会影响个人发展,古代专门有人负责这方面的考核。这样一来,人们就会注重道德修养。

现代的中国语文教育,重视的是语法教学,并且和道德教育分离。专门设立了道德教育课程,也就是今天的思想政治教育,但这种道德教育由于缺少完整的体系,和法律、考核没有直接联系,必然不能引起重视。

道德教育属于意识形态的教育,没有什么捷径可走,需要长期的耳渲目染。语文教學中的识字教育和语法学习就是通过长期的学习,才逐渐掌握的。道德教育的原理和语文知识一样。现在的思想政治教育将这种抽象的意识来当做一门学科,一周学两次,很难达到预期效果。

(二)语文教材中人文精神的缺失

今天所说的思政教育,也就是古代语文中的人文精神,人文思想包括多种内容,有价值观、金钱观、爱国主义,更多的是个人修养。这些人文精神在《左传》的忠臣和乱臣身上都有所体现,通过《论语》和《孟子》中对话也能体现,甚至在《诗经》中也能体现出来。因为这些儒家经典都有共同的道德标准。

现代语文教学中,所选教材虽然包括了古今中外,由于标准不一样,很难将这些文章中的思想归纳统一。

我国由于经历过文革那一段特殊时期,在语文教材选编中具有泛政治化倾向,选编的教材都是反封建、反传统,带着批判性质。一昧地歌颂奉献和无私,对于人与人之间的友爱、家庭的温馨、朋友之间的忠诚很少涉及,对于个人修养中的自我反省,站在他人立场看问题,这样的内容在教材中非常少,因此,在语文中学习人文精神也不全面。

(三)语文教学方式上思政教育的缺失

我国的语文教学目标就是要识很多字,会写文章。对于语文教材中蕴含的人文思想反倒忽视了。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不论是谁的文章,首先将其中的词语意思弄明白,然后就要开始剖析,这篇文章如何写成,用了哪些叙述方式,用了什么绝妙好词。就这样从整篇文章到每一段、每一句进行解剖式分析。最后总结这篇文章通过什么,反映了什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一篇文章学完了,对于其中蕴含的人文精神却没有去思考。

语文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很多语文教师在教学时,没有自己的思想和见解,而是通过参考书来确定应该掌握什么。因为语文学习目的并非是通过语文学习做人,而是应对语文考试。因此要让学生知道标准答案,这样才能获得高分。就这样形成了千人一面的、机械的语文教学方式。

语文教学还有一个教学方式上的问题,现在的教学都是大班式,学生被分到一个班,并没有什么标准,这样就使得一些反应慢的学生在没有弄懂时,就糊里糊涂地过去,结果雪上加霜,弄得越来越不懂。这样的学生不但得不到老师的关心,反而被视为班上拖后腿的,受到歧视。这种教学方式和我国传统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严重背驰,出现了所谓的差生。这样的偏见使很多学生出现心理疾患,严重违背了道德。

就因为我国的语文教育中存在多种问题,使得我国的思政教育一直滞后不前。就是语文本身,也没有培养出多少诗人和文学家,连历史知识也没有得到普及。尤为严重的是,我国目前所用的教学方式,不仅妨碍了人文精神的吸收,很多人对语文也失去了信心。

三、语文教育中加强思政教育的策略

在语文教育中加强思政教育,要从几个方面做起。

(一)语文教材的改革

语文作为思政教学的重要载体,主要是通过文章选择来体现。我国传统语文教学中的选材从启蒙开始就和儒家思想一致。例如,儒家思想中重视孝道和历史,因此在《三字经》中就有“香九龄能温席”“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在上世”等浅显易懂的句子,后来所学的与当初的形成一致,才能更加深入人心。

我国目前语文所选择的文章,大多是批判封建礼教,崇尚个人解放。但我国的道德又要求能够传承古老文明,将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看得高于一切,提倡奉献精神。这样一来,语文和道德教育的目标不仅不一致,反而严重抵悟,通过语文进行道德学习就不符合现实。

我国目前的道德教育和傳统的道德教育目标一致,但秩序颠倒了。古代的道德要求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先从自我修养开始,然后推及到家庭,最后推及到国家、世界;而我国的道德教育要求的是先爱国,后顾家,这样的教育方式没有同个人的生理、心理发育相结合。在一年级要求一个稚龄儿童爱国,这本身就不科学,他根本不知道国家、民族的含义。

因此,对语文教材进行改革,首先就要确立我国道德教育的体系,可以将古代的道德教育方式加以借鉴,剔除其中的糟粕。像关于忠君的“君要臣死,臣不死不忠”这样的落后思想,还有关于孝道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天下无不是的父母”这样属于“愚孝”的部分。而这些部分并不是儒家思想的原意,而是封建时代,统治者强加上去的教条。

建立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道德体系,再根据儿童心理发展的轨迹,将道德思想由简到繁地渗透到语文教材中。从小学开始,语文选材上就要从完善自我,到敬重父母、善待他人,一直到爱国家。这样有系统、有步骤地循序渐进,才能完善学生的道德教育。

(二)提高语文教师的素质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关键在于教育者,也就是语文教师。目前我国的语文教师都是在应试教育的学习环境中成长起来的,读大学时,由于所分的专业太细,语文教师所学的就是关于汉语方面的知识,对于历史、社会学、自然科学、心理学知识涉及得不多。这样的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也很难将跨学科知识传授给学生。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思政教育,需要语文教师具有渊博的知识,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尤其通晓历史和文学,这样不仅可以将语文和道德教育联系在一起,还因为博学多才,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

因而,提高教师个人素质也是利用语文教学进行思政教育的途径之一。提高教师素质,可以分为两步,一步是改革高等教育,将原来的专业教育变为通识教育,利用大学培养新型教师。第二步是对目前在岗的教师进行素质培训,提高他们的学识和素质。

(三)改革语文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

在语文教学方式上,也要进行改革。无论是小学还是中学,在语文教学中首先将语文中的人文思想传授给学生,在此基础上再学习汉语知识。

目前的语文教学过分强调语文的工具性教学,也和我国语文考核中的要求有关。无论是小学还是中学,在语文考试中考核的都是关于汉字的读音、运用,一篇文章的整体和部分的写作关系。很少提到某一篇文章蕴含了什么样的人文精神。这就迫使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工具性教学,忽视人文精神的传播。

因此语文教学方式的改革应该和考核方式改革同步,只有将考核方式改为注重人文精神,语文教学存在的弊端才能得到遏制。

结语:当前,我国的教育普及工作已经取得了极大进步,连大学教育都开始普及。相对而言,我国的道德教育却没有和文化教育同步发展,这和时代的发展极不协调,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进行道德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生活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韩晶磊.语文教育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J].语文建设,2015(29).

[2]米卿.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将思政教育融入其中[J].语文建设.2014(14).

[3]黄巍.浅析多元文化背景下语文教学中的思想政治教育[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10).

(收稿日期:2015-12-15)

[作者简介]旷光彩(1974-)女,贵州铜仁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猜你喜欢

人文精神思政教育语文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如何在高中历史学习中培养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一种文化的自信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