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评估研究

2016-11-28袁磊苏贵斌栾振昌

新校园·上旬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培养模式研究生创新能力

袁磊?苏贵斌?栾振昌

摘 要:当前,我国许多高校都非常注重对体育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并构建了符合自身体育教学特色的体育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但是,纵观我国高校构建的这些培养模式,其科学性、合理性、规范性等都有待商榷。基于此,本文从培养理念、培养主体、培养方式与培养氛围四个层面对我国高校当前体育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进行评估。

关键词:体育学;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评估

一、体育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理念的评估

创新能力培养理念是创新能力培养模式中的“大脑”,直接决定了创新能力培养模式中其他要素的执行力。就目前来看,我国绝大多数高校在体育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理念方面大多比较保守。例如,依然明显存在着“重体育传统继承、轻体育改革创新”,“重体育科研数量、轻体育科研质量”的培养理念。

另外,虽然体育学科研究相比其他学科而言,比较强调体育运动实践。但是,我国很多高校依然存在着“重体育理论研究、轻体育运动实践研究”的培养理念。这就导致了目前我国很大一批体育学科研究生在研究态度上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功利思想。

正确的培养理念应该是:坚持人才化、全面化以及实践化的培养理念。所谓人才化培养理念,是指高校需要将体育学科研究生视为“已有成就的体育学科人才”,用体育学科人才最为重要的创新力为重点培养内容,对体育学科研究生进行培养。所谓全面化的培养理念,是指高校不仅要注重培养体育学科研究生在体育基础理论研究方面的创新能力,而且要培养他们在体育实践研究(如具体体育项目运动训练与教学实践研究、体育运动科学训练实践研究、体育文娱表演实践研究、体育竞赛组织与编排实践研究)方面的创新能力。

二、体育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主体的评估

当前我国体育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主体主要以体育学科研究生导师为核心。导师的体育知识储备、体育教育技能水平、体育道德素养以及个人魅力等直接影响到体育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质量。

固然,基于导师为核心的体育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能够有效减轻导师的教育压力,便于导师对研究生进行统一规划与指导。但是,我们应当了解到,体育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活动是学校、导师、研究生以及研究生的家长、社会企业、社会媒体等多个主体参与的。因此,我们不能单方面地将导师放到一个高高在上,且具有“垄断”意味的位置。

正确的做法是:让高校领导、研究生、研究生家长、社会企业、社会媒体等共同参与到体育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评估活动中,即确保创新能力模式评估主体的多元化。

三、体育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方式的评估

体育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方法主要是课程培养与科研培养两种方法。在课程培养方面,一系列的体育学教材具有非常丰富的知识内容,能够以书本化的知识体系指导研究生如何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

课程培养经常以考试的方法对研究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考量,虽然这直观地检验研究生创新能力的高低,但容易走进“以成绩论成败”的死胡同。在科研培养方面,导师会给研究生安排一定的科研任务,或撰写科研论文与科研调查报告。体育创新能力是基于“体育传统”与“体育现有经验与成就”上的再探索与再升级,而科研论文是将“体育传统”与“体育现有经验与成就”进行再探索与再升级的重要手段。但是,就目前来看,依然有很多体育学科研究生借助论文把关不严的漏洞,找枪手代写论文,或在写论文时不经调查研究就胡乱编造,造成了体育学科创新能力论文低下。

完善的培养方式是设计与开发一套专门用于体育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教材。包括有效刺激与提升体育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教案、教学设计,以及教材在使用过程中具体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另外,高校应建立健全论文选题、开题、结题一整套论文创作过程中的审查与评议工作。尤其是对体育学科论文主题与内容的创新性,一定要重点研讨。

四、体育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环境的评估

就目前来看,我国高校体育学科研究生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环境总体状况是良好的。例如,当前党和国家对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高度重视,为体育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社会媒体对国内外体育运动发展(如大众健身、阳光体育、终身体育)等的持续专注,为体育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学校领导与导师对体育学科认知度与当代价值的认知深化,为体育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但是,就目前来看,我国体育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环境依然存在较大的问题。例如,“重硬件(下转第170页)(上接第121页)环境建设,轻软件环境建设”,“重学校环境建设、轻社会环境建设”,“重教学环境建设、轻人文环境建设”等。诸多问题造成了体育学科研究生能力培养环境大多只作为一种“面子工程”存在,或称为一种“泡沫环境”。从实际效能上来看,这类环境都无法提高体育学科研究生的创新能力,甚至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甚至拉退他们的创新能力发展。

良好的培养环境是:高校积极响应党和政府关于体育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方针、政策,然后结合学校自身体育教育规划以及体育人才培养标准,给体育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活动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与财力。导师当对社会体育事业发展过程中的热点问题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及时为体育学科研究生安排具有鲜明时代感与较高关注度的研究内容,让体育学科研究生在良好的社会环境下展开相关的科研工作。另外,社会媒体,如广播、电视、书籍、报刊、互联网等都要积极报道体育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先进理念、内容与方法等,从而为体育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是体育学科研究生培养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在于高校通过改革教学理念、内容、方法与策略等,提高体育学科研究生的创新能力。相对于其他能力而言,创新能力的培养对拓宽体育学科研究生的研究广度与深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构建之后,高校需要组织相关专家与教师队伍对该模式进行科学评估,以确保模式的运行能起到既定的成效。

参考文献:

[1]杨慧,许之屏,龙博.体育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J].内江科技,2013(2).

[2]张寒慧.新形势下体育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J].黑龙江科学,2015(6).

[3]许敏.体育研究生人才培养问题及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0(2).

[4]李万虎.体育专业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7).

猜你喜欢

培养模式研究生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高职院校创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