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生共赢:民族传统体育进校园的意义

2016-11-28吴成云吴翠伟

运动精品 2016年10期
关键词:共生民族传统

吴成云 吴翠伟

(1.山东英才学院公体部,山东 济南 250104;2.山东现代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4)

共生共赢:民族传统体育进校园的意义

吴成云1吴翠伟2

(1.山东英才学院公体部,山东 济南 250104;2.山东现代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4)

全球化浪潮中我们民族传统体育需要传承与发展;新时期课程改革对学校体育提出新的要求,民族传统体育进校园是双方达到共赢的局面。利用文献资料法从共生共赢角度论述了双方共生的基础,提出几点共赢的举措。

民族传统体育;学校;共生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我们的瑰宝,是我们体育文化之根基,近代以来在西方体育的冲击下其传承受到严重的冲击。重新审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价值,强化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意识成为使然;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推进,学校教育对体育教育提出新的要求,学校体育的课程资源的不足制约了学生健康水平的提高,如何开发新的体育课程资源促进我国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同样成为当下急需解决的课题。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具有很强的竞技表演、健身娱乐、运动教育和经济价值,在我国学校体育中开展民族传统体育,对于提升校园体育文化内涵和丰富体育课程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拟探讨两者共生联系,以及确保两者达到共赢目的提出几点举措。

1 共生的目的是共赢

“共生”源于生物学,为德国著名真菌学奠基人DeBary(1831—1888)首创。其原意为不同生物之间密切生活在一起(LivingTogether)的共栖、共存的一种状态。[1]直到20世纪,共生的思想扩展到社会科学,哲学领域。共生问题被愈来愈多的生态学家、人类学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管理学家、政治学家和哲学家所关注。“共生理论“认为:共生是自然界、人类学的普遍现象;共生的本质是协商与合作,最终的目的是达到共赢。[2]

共赢是指合作的双方或多方能够共同获得利益。源自于拉丁文的共生(conviviality)是指目标、理想、利害关系相互欣赏自己与他人的差异,共同启发。简言之,就是双方互为依存,互为补充、互相促进,不断交流,共同达到和谐可持续发展的良性互动。

2 传承与发展诉求:共生的契合点

2.1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紧迫性

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我们民族传统体育时刻与外来体育发生着碰撞与交流,无论是近代救亡图存,还是发展体育强国的战略导致我们对自己本民族传统体育边缘化,民族传统体育的价值观念、思想意识以及固有的传承方式受到严重危机。今天我们社会主义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依然没有被认可为真正的强国。因为真正的强国是文化的强国,是看一个国家的文化对全球文化的贡献。而文化是以民族文化为基础,也就是说民族文化是文化强国的“根”,体育文化应该以民族传统体育为“根”。以家庭为主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在全球化浪潮面前处境非常的严峻,但同时文化多元化也是必然的趋势,在建设文化强国的背景积极探寻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新秩序迫在眉睫。学校体育是发展体育的主要阵地,在这里将会规范,改进、系统、完善体育教学体系,有利于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

2.2 现代学校体育课程的局限以及课程改革的需要

现代中国的学校体育几十年如一,体育课程内容设置上基本都是现代体育以及西方竞技体育为主。我们知道,现代体育所要求学校的硬件设置必须完善,如体育场,篮球场、体育馆等,当然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政府投资是没有问题的。可对于一些偏远经济不发达地区学校尚有困难。同时,2002年教育部颁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强调,学校体育要做到“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结合,弘扬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汲取世界优秀体育文化,体现时代性、发展性、民族性和中国特色”[3],民族传统体育正好可以满足以上两个条件,既能不受体育设施的限制,也能丰富学校体育带给学校体育增加民族性。

3 共赢:民族传统体育与学校体育共发展

民族传统体育将成为学校体育优质的教育资源,使学校体育充分体现民族特色和中国特色;学校体育也必将成为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沃土”从而发扬光大,得到有力的传承与保护。

3.1 民族传统体育是现有学校体育教育资源的有力补充

各种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具有良好的观赏价值、文化价值、竞技价值、锻炼价值和娱乐价值;同时又具有内容丰富、趣味性强、场地器材便于抓取的特点与当今现代体育形成很好的补充。据《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志》统计,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977项,可见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丰富性,像武术、拔河、跳绳、秋千等项目已经在学校体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民族传统体育除了发挥着固有的健身、娱乐等作用之外,还承担着民族精神、民族团结等方面的重要意义,而且增加学生民族认同感、民族自豪感。

3.2 学校必将成为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沃土

首先,学校是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与发展的最佳渠道。民族传统体育的生存空间本来是农耕和游牧生产生活方式,但是随着社会现代化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业化进程农业人口逐渐减少,传统的农耕游牧环境不再存在,胡小明认为:必须找到一个民族传统体育传承的渠道,不然会出现断层。他认为学校是比较成熟的渠道。的确学校教育是比较系统、完善,具有组织的严密性,内容的系统性,手段的有效性,形式的稳定性等特点决定了学校教育是比较稳定的发展渠道。

其次,学校体育教育将民族传统体育发展模式的形成。伴随着中国社会有传统向现代化转型的完成,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现代化转型成为其传承和发展的必然。现代体育的组织与管理方式必将给传统体育注入新的活力使其适应当下发展。如日本建立完善的民族传统体育组织和竞赛体系,使它摆脱了片段生存状态,具有了广泛民间基础。[4]学校拥有最先进的文化理念和管理方式,这都将注入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势必影响传统体育与现代体育的融合,促进民族传统体育良性发展。

4 民族传统体育与学校体育共生共赢的举措

共生理论指出:生物共生理论有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和共生环境三个要素构成,共生单元之间进行信息传递、物质交流、能量传导及合作共生的生存模式和环境是共生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5]这就给我们研究民族传统体育进校园提供了启示。

4.1 挖掘、整理、改造民族传统体育优化共生个体

我国民族众多,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种类繁多,传统到现代转变的今天,我们应该不断挖掘、整理、改造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使其富有新时期的健身、教育、娱乐等功能,既保留原本的民族特色又符合现代社会的价值取向,还需要不断编排去内容与形式,使老师和学生容易接受。这样才能成为学校体育的有力的体育资源补充,两者才能融合在一起。

4.2 优化共生环境,克服优化阻力

共生环境主要指影响共生体的所有外部因素总和。[6]这里我们主要是指我们要正式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全球化趋势,从制度、组织机构都要充分正视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而共生阻力则涉及到方方面面,诸如民族传统体育自身的价值观的破除阻力,还有学校体育功利性的制约等等。这就要求我们首先不断赋予民族传统体育新的价值观,再次,破除学校体育竞技利益的价值引领,不能只顾取得名次与荣耀来选择现代体育。社会也应该淡化以成绩论办学质量的判断标准。

4.3 创新共生模式,区域化保护机制的创立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国家,少数民族分布呈现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而且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加上经济发展不平衡,体育资源分配不均。种种特点决定我们可以建立区域化保护传承机制发展模式,每个地区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将本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与当地的学校相结合,有效形成区域化传承体系,这同样有利于促进信息闭塞地区的民族传统体育的有效保护。

[1]邱仁富.文化共生论[J].兰州学刊,2008,12:155.

[2]袁纯清.和谐与共生[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67-69.

[3]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J].中国学校体育,2002(6):1-7.

[4]孙永梅.王全军.民族传统体育融入学校体育的必要性与可行性[J].体育学刊,2012(1):87.

[5]高力翔.共生共赢:南京与青奥会共成长[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1(2):24.

[6]曲亮,郝云宏.基于共生理论的城乡统筹机理研究[J].农业现代化,2004(9):371-373.

Symbiotic and Win-win:the Significance of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 Go into the Campus

WU Cheng-yun,etal.
(Public PE Department of Shandong Yingcai College,Jinan 250104,Shandong,China)

The wave of globalization,we need to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Puts forward new requirements for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reform in the new period,the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 into the campus is both sides to achieve a win-win situation.In this paper,using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from the Angle of symbiotic win-win symbiosis based on both sides,and put forward the measures of mutually beneficial.

traditional sports;campus;symbiotic

吴成云(1974-),山东菏泽人,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

猜你喜欢

共生民族传统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MINORITY REPORT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在体验中走向共生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