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全民健身计划”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

2016-11-28王华林

运动精品 2016年10期
关键词:全民计划体育

王华林

(长江大学体育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3)

从“全民健身计划”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

王华林

(长江大学体育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3)

作为社会群众体育基础,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体育人才的摇篮使命的高校体育,始终在传统体制难题和诸多教学误区的压力下步履维艰。结合本校的现实环境和有限的资源,进行具有升华教学质量意义的自我完善,尤其是在“全民健身计划”宏观政策的支撑下,培养出符合当代社会需求,具备过硬专业素质,能够传递正能量的新型体育人才。

全民健身计划;高校体育;改革

1 前言

研究全民健身计划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意义主要表现在高校体育在社会体育和全民健身计划实施过程中的重要地位上,高校体育是中小学体育的延续,是社会群众体育的基础,在全民终身体育的长链中,起着承前启后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同时,高校体育教学承载着为国家输送身心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重担,是向社会体育过渡的衔接点,高校体育教学活动应当将实现全民健身作为最高要求来看待,这也是对高校体育教学与全民健身计划宏伟目标的理论结合。而目前来看,高校体育教学仍然存在着不小的问题,比如教学模式较为传统,教学内容过于偏理论化,达不到当代社会体育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需求以及高校体育设施和资金投入过少等,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高校体育与国家宏观调控下全民健身运动的同步发展,从大局上必然也会阻碍我国整体体育事业的发展。所以,分析当前环境下高校体育教学还不尽完善的问题所在,并集合有限的资源和方法进行科学治理,不光是对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具有推陈出新的作用,也是对国家整体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体育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2“全民健身计划”与高校体育的关系

2.1《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出台背景

制订《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构想是1993年初召开的全国体委主任会议上提出来的。当时我国体育事业与经济发展速度严重失衡,国人的整体素质普遍较差,原因主要是健康意识的落后、专业体育健身指导的缺乏和国家公共健身环境普及率低等。同年8月,国家体委群体司提出了全民健身计划的框架。9月写出了《全民健身计划基本框架的初步构想》,又经过两个半月工作,于12月中旬完成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第一稿。以后又经过两年多的调查研究、反复论证、征求意见,初步完成了《纲要》送审稿,并于1995年3月上报国务院。同年6月,李鹏总理批准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随即,国务院印发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要求在全国推行全民健身计划。本纲要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国家体委会同有关部门、各地群众组织和社会团体共推行。国家体委负责组织实施。各级地方政府和体育行政部门应根椐当地具体情况,制定本地区的规划和实施方案。解放军和武警可根椐本纲要的要求,结合部队参照执行。

全民健身计划到2010年的奋斗目标是:努力实现体育与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全面提高中华民族的体质与健康水平,基本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体系。

2.2“全民健身计划”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高校体育教学的目标是当代体育专业大学生,从全民健身的角度来说,当代体育专业大学生是全民健身事业的重要生力军,高校体育教学是系统科学的教学,更是具有强烈的职业归属感的教学,如果高校教学不随着全民健身计划整体部署进行合乎时代要求的改革,那么就基本等价于培养出了不符合时代要求的体育人才,不光不能为全民健身计划贡献自己的力量,还有可能导致自身职业生涯的不顺,整体全民健身事业的中坚力量也会大大削弱。

分析高校体育在全民健身中的作用,也能看出全民健身计划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必要性。首先,高校是继中学后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与习惯的较高科学水平场所,高校体育工作做好了,高校健身环境舒适方便,设施齐全,显然对当地民众全民健身活动起到的示范推广作用是重大的。其次,高校是人才和科学便捷条件最为密集的地方,高校体育教学如果能够适应时代和学生的需要,较高效率地培养人才,那么无形之中更能激发学生之间团队合作和创新创造的灵感,给整个社会体育的进步和发展带来新的想法。另外,高校在师资力量、技术、场地、设备、资料等方面有非常明显的优势,良好的高校体育教学环境能够吸引周边的事业单位、企业进行相关体育项目的合作,同样是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的表现。当然,这里讨论的一切都是在高校教学环境和教学水平较为理想的情况下才能实现的,目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漏洞和弊端已经从越来越低的体育就业率和转业率中展露无遗,当务之急就是进行符合全民健身计划指导思想的改革。

2.3 高校体育组成内容与全民健身计划的关联性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里列出了宏观支持全民健身的九大措施,其中有三条措施与高校体育教学和人才培养息息相关。这三条分别是加强宣传,增强全民体育健身意识;推广简便易行的适合不同年龄、性别、职业特点与体质状况的体育健身方法;加强人民体质与健康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增加投入,加快科技成果向全民体育健身实践的转化,加强人民体质与健康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

首先,高校体育学专业中社会体育和体育教育两个专业就是培养体育基础知识的传播者,毕业生多从事中小学体育教学工作或基层体育事业单位工作,这与全民健身计划将青少年和儿童作为实施重点的基本方针也存在吻合,具体的实施内容就是: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纳入学校教育考核主要指标。健全学校体育工作机制和督导制度,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广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积极开展课余体育训练,倡导科学、健康的青少年健身和运动理念。办好各级各类业余体育运动学校、体育传统校,加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和青少年户外体育活动营地建设,建立和完善学校、社区、家庭相结合的青少年体育网络和联动机制。

其次,在“推广简便易行的适合不同年龄、性别、职业特点与体质状况的体育健身方法”上,高校健身专业的教学和毕业生的就业岗位都是与此紧密挂钩的。高校健身和社体专业教学内容都包括社会体育系统理论、体育法规、体育管理和包括田径、球类、体操、游泳、健美、健美操、体育舞蹈、跆拳道等在内的各个体育专项的教学训练,让学生具备从事社会体育工作的专业指导能力、公共组织能力、系统管理能力、市场营销能力和教学科研能力,由此可见,全民健身计划下的社会复合型人才,就是高校体育教学成果的集中输出端。

最后,在“加强人民体质与健康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增加投入,加快科技成果向全民体育健身实践的转化,加强人民体质与健康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上,高校必然是科学研究最理想的环境,纵观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历史,具有起步晚,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发展不协调的特点,我国运动健儿在国际舞台上屡屡摘金夺银的同时,我国普通民众的健康观念和健身意识仍然令人堪忧,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高校教学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全面爆发下也迎来了发展的良好契机,结合国家全民健身计划的号召,适合大众健身方法的科学研究和具备大众健身指导能力的专业人才是整个社会体育事业长远发展的关键。

总体来说,高校体育及体育教学与全民健身计划是同步发展的,好的高校体育教学才能培养出合格的体育人才,进入全民健身计划要求下的各个学校、社区、企业、事业单位和军队,推动整个基层民众健身方式和健身环境的发展。

2.4 全民健身计划下高校体育的教学培养目标

讨论全民健身计划下高校体育教学的培养目标,必须要深刻把握全民健身计划本身所要追求的目标。全民健身计划的对象是全国人民,初衷是全面提高国民健身意识和身体素质,那么就应该从这些范围本身开始讨论,分层确定高校体育在人才培养上的着重点。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在规划上主要将目标任务分成了五大模块,分别是使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显著增加、城乡居民身体健康素质明显提高、体育健身设施有较大发展、全民健身组织网络更加健全和社会体育指导队伍进一步发展。在实现这五大模块的目标过程中,所涉及的具体实施内容有:深入开展全民健身宣传教育、切实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大力发展城市社区体育、加快发展农村体育、广泛开展职工体育活动、积极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全面发展老年人体育、大力推广残疾人体育活动、继续推行体育锻炼标准和办好群众性体育活动等十大方向。

党的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把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整合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十八大报告再次重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其中,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拓和奠基之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承上启下的中间环节,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集中起来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总结起来,如果将高校体育专业内容与上述全民健身计划下国家政府的要求一一匹配,那么不难发现,高校体育教学的培养重点应该是实践指导和组织管理。也就是要想全民落实发展好全民健身计划要求的各个方面,从高校输出的人才必须在基本专业技能基础上,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来充分接触国家的辅助平台和激励政策达到激活整体群众健身积极性的目的,同时也要正确指导群众健身,传播科学的健身方法和健身习惯。

2.5 从发展眼光看“全民健身计划”与高校体育的关系

到2010年,《全民健身计划纲要(1995—2010年)》规定的目标任务已经完成。为进一步发展全民健身事业,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全民健身条例》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制定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由此知道,全民健身计划是一项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规划,目前为止,我国三线及三线以上城市基础健身环境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达到了整体性的进步,但农村和城镇健身宣传仍然存在大面积的空白,着眼于未来,高校体育教学在全民健身计划下针对农村和城镇区域健身事业的人才培养必将进入一段时间的摸索。

我国的高校教育与全民健身计划都是可持续发展的长远规划,在经济和物质发展到一定程度是,社会民众对健康的追求必然是越来越狂热,也必然期待更理想更具创新意义的有效健身环境。高校教育具有非常鲜明的时代性,高校学生接触的都是时代文化的前沿,对于高校体育专业的广大在校学生来说,“全民健身计划”并没有走到尽头,而是随时代的变革发展空间会越来越大。

3“全民健身计划”下高校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3.1 教学目标功利化,社会性衔接不够

现行的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目标,过多地追求学生在校期间身体、心理、技术技能的培养和发展,忽略了与社会的衔接,有明显的短期行为性。使得许多在校期间体育课成绩好的学生,在走向社会后,没有明显的体育爱好与特长,不能经常坚持体育锻炼,体质健康水平随时间的推移的人下降。尤其是非体育专业的学生,校方领导缺乏终身体育的观念,只重视学生专业成绩、毕业率、就业率、考研率和四六级过级率等问题,不少大学生都不能正常地完成一千米的正常速度跑步,各项体育考试也缺乏相应的规章制度,很多体育考试的分数都掺杂着或多或少的水分,导致整个高校学生的体育课程学习氛围低迷,严重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对于体育专业的学生,目前很多高校都将重心放在省级、校际竞技联赛上,为了争夺比赛名字,维护学校名誉而让学生将大量的实践实习时间用来准备比赛上,同样是不符合全民健身计划的指导思想的。众所周知,我国的竞技体育发展势头迅猛,在国际比赛上都展现出超高的技术水平,是全面健身计划中最为稳定的发展模块,但全民健身计划重点实施对象是全国人民,而不是少数参加竞技体育的小众群体,学校对那些比赛表现优异的同学格外重视,并进行鼓励褒奖,会让高校文化和培养目标走样成就自我的误区,而逐渐丧失了体育精神和体育知识传播的职业责任。总而言之,高校教学目标功利化直接导致了全民健身思想在高校传播方向上的断层,是严重阻碍全民健身发展的急功近利行为。

3.2 教学模式单一化,模块化分类不精

教学模式的单一化是目前我国二本及其以下高校的教学现状,由于学校知名度、科研设备和条件、校方科研资金注入等条件不尽理想,很难聘请到具备学术权威性的专家学者在校任教,导致教学模式缺乏创新,甚至照抄照搬一些外校的教学模式,导致出现邯郸学步的尴尬教学现象。

另外,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过于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导致课程教学程式化,教学方法呆板的问题也是广为存在。很多老教授多年来体育课教学模式都是单一的讲解、示范、练习、防止与纠错、巩固与提高。学生在老师的统一指挥下,听讲解,看示范,外加反复练习,重实践而缺乏思考,未能感受到健身的乐趣,学生缺乏主动性,课程缺乏生机,体育教学显得机械、单板,缺乏对战身体素质所采取的手段的研究,严重削弱了体育科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降低了学生自觉进行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过程中需要大量的社会性体育人才,需要学生具备浓厚的学习兴趣,对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都有自己的一套思路,而传统灌输知识型的体育课堂显然不符合当今社会的要求,更不能胜任全民健身计划下的各个模块的工作。

3.3 教学内容理论化,实践类教学不足

高校体育教学,尤其是体育专业的教学,都是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彻底让学生具备某一方面的特长的,目前我国各类高校使用的体育教科书涉及心理学、运动医学、体育学、体育法规、体育管理等多门类学科交叉的理论知识,学校固然是重视学生全方位理论知识的补充,但是从我国的高考可以看出,体育专业学生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但其需要学习的理论知识复杂性却不亚于任何文理专业,这着实有点赶鸭子上架。

新课标“实践教学”在教育学理论中具有公认的时代性,是广为提倡的高校探索性教学模式。传统的教育学更多地涵盖的是教学方法和教师准则,但体育类教育专业与其他文理科目教学有所不同,体育教育是建立在学生对日常运动的生理反应、心理反应的理解基础之上的,并没有非常值得深入探究的理论联系和逻辑运算,教师最科学地教学方法就是通过自身的实践经验来联系学生的实践经验,达到学生心领神会的目的。在目前的教学体制中,体育教育专业本来应该算作某种专业属性上的“例外”,但更多的高校教师还是选择固有的课堂教学模式,缺乏高尚的教师使命感,导致学生在体育技能和实际经验的不足,从而形成空洞教条的恶性循环,最后逐渐偏离了最初的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同时,我国部分高校在体育教学设施经费上的投入不足也是导致目前学生感觉学无所获的重要原因。众所周知,相较于其他学科的实验研究,关于体育方向的科研项目一直是学术研究中的冷门,很多高校为了拓展自身的名气,在专业教育经费上投入不均衡,导致体育教育专业的老师无法立体地给学生演示相关的运动机理,只能通过较为枯燥的课程学习来应付教学任务,这是很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学的现实状况。

另外,关于“实践教学”系统的培养体系不足也是一大漏洞,目前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应在“平台+模块”的培养模式下,搭建符合本专业特点的实践平台,这样才能将更好的教学环境传承下来,贯穿每一位本科学生大学四年的求学生涯,而这一点,显然在目前的高校环境中很难实现。一旦校方不从根本上下定决心,整改教学模式,重建教学板块,那么再高热情的教学改革终将是昙花一现。

4“全民健身计划”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方向探析

4.1 牢抓以人为本,终身体育的教学思想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认为,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一句话,“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以人为本”的教育注重人的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是与现代认知心理学和人的社会性发展理论相适应的教育理念。“以人为本”的教学,不是在知识能力和素质之间、学生与课程之间、技能教育和人文知识教育之间取其侧重,而是立足学科、学生和社会三大基点,以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和完善为重心来组织教学。在体育教学中可具体理解为:“以人为本”的体育教学以实现学生终身的身心健康为根本目标。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注重激发学生的体育主体意识,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相互合作和成功体验,加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理解和情感交流,着重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素养和能力,为学生终身体育打好基础。它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是现代体育教育思想的进步,也为人的自身发展所必需。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高校体育教学除了要“以人为本”,还要树立“终身体育”的培养观念。同时,“终身体育”也是一种健康理念,长期系统地进行体育训练才能永葆活力,这也是全民健身计划目标的重要内容。在高校的体育教学中,老师多带领学生进行规律性的早起、晨跑,或者每周一次的固定训练,体育游戏等,都能够让学生养成固定的体育活动习惯,这在生理上已然能够保证学生自身的身心健康发展,从而在今后的体育事业工作中,起到示范和带动的作用。全民健身计划中,有一项建议是充分发挥行业体协、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会、职工体育协会作用,广泛建立职工体育俱乐部和体育健身团队,开展符合单位特点和职工喜闻乐见的体育健身活动和体育竞赛。坚持工间(前)操制度,开展体育锻炼标准达标测验和职工体质测试活动。开展进城务工人员体育活动,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创新职工体育发展模式和基层职工体育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完善社区体育与职工体育互补机制,那么在具备“以人为本,终身体育”教学思想的高校毕业生在参加工作后,首先就能在职工体育树立自己阳光的形象,达到正能量传播的作用,为落实全民健身计划贡献自己的力量。

4.2 更新教学目标,培养当代复合型体育人才

教学目标是体育教学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点,它规定、限制着课堂教学的运作,而目标的最终实现是通过学生来体现的,能否给学生确定一个适宜有效的目标,事关人才培养的进程与成效。

教学目标应具有多层性。传统型体育课教学的目标,忽视学生个体发展的层次与差异性,造成不同层次的学生接受同一水平的体育教育,使教学目标失去应有的导向与激励作用。因此,在承认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的情况下,教学目标应设立为一个上下浮动的区间,根据教材的性质、技术的难易系数及对体能的要求等,首先对目标进行分类,如分为知识、技能、体能等,然后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分层,如分为识知、理解、应用、创新,或是低、较低、较高的目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效价与期望值自主选择相应的目标层级,做到既量力而行又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体现因材施教,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基础条件上追求适合于自己的目标,体验成功的乐趣,增添前进的动力,不断地获得发展。

体育教学目标要全面,力求做到认知、技能技术、情意等目标的内在统一。以往的体育教学突出强调技能目标,以学生技能达到的程度论课的成败,轻视甚至忽视了认知目标和情意目标。在体育课即将从以“育体”为中心转变成全面追求“身心和谐发展”的情况下,认知目标应该有更具体的要求,认知的深度及知识的涉及面应有一个相应的标准和范围。尤其是情意目标不能仅仅作为达成其他目标的辅助手段,而要体现它的本体价值,把它看作与技能目标同样重要的要素在教学目标中加以确立。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及教学组织形式,挖掘其育人价值,促使学生的情感、人格、社会性都得到发展,把培养学生全面发展落到实处。

全民健身计划下的体育人才需要积极投身于发展农村体育活动、少数民族体育活动、老年人体育活动、城市社区体育活动和职工体育活动等各个领域的体育事业,所以,人才能力的复合型是时代的必须要求,从这点上看高校教学目标的精细化改革也是势在必行。

4.3 提高师资队伍素质,完善体育教学设施

高校师资队伍素质包括责任心、教学水平、科研水平和对教师职业的热爱等。提高师资队伍素质应该从源头抓起,即教师招聘,要摒弃传统重资历,轻能力和重外引,轻内生的选人观念,多提拔有能力,有担当的青年教师,建立真正体现“按劳分配,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优劳优酬”的激励体制,才能让学生接受更好的课堂和实践教学,达到优化人才培养的目的。提高师资队伍素质还包括加强理论学习、加强师德修养和加强科研意识三个方面。加强理论学习可以通过任课老师之间的研讨会、报告会和听课笔记来实现,包括名家学术讲座和校级交流,加强师德修养应该坚持以学生监督和组织考核相协调的管理模式,比如定期组织学生网上评教,学术领导进班听课等环节,来增强老师的职业责任感。加强科研意识方面,可以对不同阶段的老师每年要求一定数量的科研项目和学术论文来进行绩效考核,但发表学术论文和申请科研项目的同时,一定要遵循重质量,轻数量的原则,让学术更纯粹,更精华。

部分高校落后的体育教学设施是阻碍其体育教学发展的一大原因,首先,对于知名高校,可以调整财务拨款和增大体育专业设备资金投入来实现教学设备的完善,但事实上不少学校不是不想完善教学设施,而是面临非常尴尬的资金紧张问题,除了向上级部门尽量申请外,一般高校都存在校友会,可以通过召集校友募捐,吸引校友赞助或进行校企合作来融合资金流,进行改善教学设施,让学生能接触更优越的教学环境。

5 结束语

全民健身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活幸福,是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保证。众所周知,体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和人民的生活等诸多方面都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可以预见,这一计划的实施,将会对我国社会产生巨大综合促进作用。

从以上叙述中,已经总结了高校体育与全民健身计划实施的密切关系和实行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必要性,那么除了高校本身自我更新,自我完善以协调发展全民健身计划外,一些社会资源和政府力量也可以有效利用起来,比如《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所规定的九大保障措施:加大各级财政对全民健身事业的投入、鼓励社会兴办全民健身事业、有计划地建设公共体育健身设施、提高各类体育设施利用率、支持基层体育组织建设、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扶持发展全民健身服务业和做好信息、科研和法制建设工作。换言之,全民健身计划除了需要社会各界,尤其是以高效体育为代表的体育爱好者和体育工作者进行行动号召外,国家资源和民间力量也是共同高效促进全民健身计划全面发展的重要部分。

回到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本身,作为学术、文化和技术的发源地,高校体育在全民健身计划实施过程中的作用是伟大的,近几年来我国经济文化发展迅猛,但国人的素质始终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较大的差距,本质上就是健身理念和健康文化传播不足的问题,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不仅仅是高校自身体质和系统的需要,更是承担着一份厚重的社会责任,将高校体育改革与全民健身计划有机的结合起来,是实现整体国人身心健康发展的共赢壮举。

[1]刘光肃.“全民健身计划”与高校体育[J].浙江体育科学,1995,1:34-35.

[2]靳岩,吴忠义,张伟.从全民健身计划谈高校体育教学改革[J].体育学刊,1997,4:8-10.

[3]陈明杰.从全民健身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意义[J].体育人文社会学,2013,20:106-108.

[4]聂楷.从全民健身计划谈高校体育对本地区社区体育发展的影响[J].内蒙古体育科技,2005,4:49-51.

[5]胡晓红.从全民健身的视角看高校体育教学思想的创新[J].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2008,2:56-58.

[6]李雪.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及改革路径选择[J].时代教育,2007,2:144.

[7]宋庆涛.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中的体育产业发展研究[J].劳动保障世界,2014,3:55-58.

[8]童丽珍.全民健身与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J].民营科技,2009,8:37-39.

[9]张婧,张德杰,戚世媛.全民健身计划的贯彻与高校体育改革[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1996,2:10-12.

[10]牛伟,郝薇薇.论全民健身计划与高校体育教学改革[J].安徽体育科技,2006,6:84-86.

The Teaching Reform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National Fitness Program"

WANG Lin-hua
(PE College of Yangtze University,Jinzhou 434023,Hubei,China)

Social mass sports foundation,is shouldering the cultivating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the cradle of the miss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ports talents,has been in the traditional system under the pressure of the problem and a lot of teaching.On the teaching of college PE reform and innovation has never been a lack of theoretical support,valuable is the ability to combine the reality of the school environment and the limited resources,to sublimat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significance of self-perfection,especially in the"national fitness program"macro policy,under the support of developed can meet the demand of modern society,have good professional quality,to be able to pass the positive energy of the new sports talents.

national fitness program;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E;reform

王华林(1968-),湖北荆州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

猜你喜欢

全民计划体育
全民·爱·阅读
一场全民答题狂欢
暑假计划
学做假期计划
学做假期计划
Learn to Make a Holiday Plan学做假期计划
我们的“体育梦”
全民健身 参与快乐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