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东省中山市中学篮球课余训练现状的调查与分析①

2016-11-28焦健华

当代体育科技 2016年30期
关键词:中山市课余教练员

焦健华

(广东理工学院 广东肇庆 526100)

广东省中山市中学篮球课余训练现状的调查与分析①

焦健华

(广东理工学院 广东肇庆 526100)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中山市中学篮球课余训练的现状进行抽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该市篮球运动训练存在经费投入不足,女性篮球教练缺乏,训练时间与文化学习时间的冲突造成学训矛盾突出等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体教结合”的课余训练模式,并提出协调各方利益、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拓展筹资渠道等措施和建议。

中学 篮球 课余训练 现状

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尤其是篮球职业化改革的推进,使我国青少年篮球业余训练体制发生了颠覆性变化。提高青少年篮球运动水平的业余训练开始由政府包办向自生自灭的社会化转变。在旧的训练体制被打破,新的训练体制还未稳固建立的时期,各地基层中学的篮球课余训练工作显得无所适从,正企图在新的训练体制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很多普通中学,连正常的体育教学和学生课余体育活动都受到影响,更无暇顾及篮球课余训练。中山市各中学的篮球课余训练现状也突显出这些共性问题,所以该文通过对该地区中学篮球课余训练现状调查分析,在查找存在问题的同时提出发展对策,希望为中学课余篮球训练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选取中山市5所学校(中山市一中、中山市二中、小榄中学、华侨中学、五桂山中学)中参与高中课余篮球训练的学生、教师和实施业余训练管理的学校领导。针对调查的5所高中课余篮球训练的同学发放问卷,共发放问卷134份,有效回收问卷128份,有效回收率95.52%;体育教师发放问卷20份,有效回收13份,有效回收率65%;校领导发放问卷13份,有效回收13份,有效回收率100%。同时,通过对部分被训学生和参与训练的体育教师的访问、交流,了解中山市中学篮球运动开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2.1 中山市篮球课余训练的人员基本状况

2.1.1 学校领导对篮球课余训练的基本态度

调查结果显示,有高达76.92%的学校领导非常重视或者重视篮球课余训练,只有23.08%的学校领导对此持无所谓态度。这说明,学校领导对课余训练工作认识比较明确,对篮球课余训练是持支持态度的,这非常有利于学校篮球课余训练的开展,同时也说明篮球运动是基层学校比较容易开展的主要运动项目之一。

2.1.2 学校篮球课余训练教练员的基本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篮球教练员的年龄都在30~45岁之间,具有本科学历,一级以上的职称。篮球教练工作需要一定的教学经验、专业知识、生活阅历和良好的身体素质。从各校配备的教练员情况看,没有30岁以下和45岁以上的人员,突出了中坚力量的发展。表面上看这是合理的,但是要注意对青年教练员的培养,做好教练员队伍的梯队建设;另外从被调查的13名篮球教练员都是男性来看,各校都有忽视女性教练员培养和发展的趋向,这一定要引起有关学校和部门的关注。

2.1.3 篮球教练员的训练经费补贴情况

篮球教练员训练的经费补贴,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学校对篮球课余训练的支持力度。经费补贴越多,越能调动教练员训练的积极性。调查结果显示,中山市一中和中山市二中训练经费补贴较高,小榄中学的一般,而华侨中学和五桂山中学的相对较差。从笔者对这5所高中的访谈交流中了解到,中山市一中和中山市二中篮球课余训练开展较好,参加的篮球比赛成绩在这5所中学名列第一和第二位,而华侨中学和五桂山中学展开的课余训练一般,篮球比赛成绩不如人意。这说明篮球教练员的训练经费补贴在一定程度上与教练员训练的积极性,课余训练的开展程度和比赛成绩呈一定的正相关。因此为了更好地开展各校篮球课余训练,中山市各中学还需要加大包括对教练员训练补助经费在内的各类经费的投入。

2.1.4 参加篮球课余训练学生文化学习情况

参加篮球课余训练学生通过自我评价文化学习情况,结果显示,认为较好以上的学生占总比例50.78%,认为一般的为42.19%。一般来说,参加课余训练和活动的次数多了,相应的也会影响学习成绩,但从被调查学生学习情况的总体反映,对学习情况并没有太大的影响。从运动生理学说的本质上来说,适宜的运动训练能够提高学生智力水平。

2.2 学校的体育场馆与体育器材配置情况分析

2.2.1 学校体育场馆与参加训练学生的比例情况

体育场馆是保证课余训练能否正常展开的关键。调查结果显示,中山市一中的场馆与男生训练人数比例为8/16,与女生训练人数比例为8/15,中山市二中的比例分别为8/18,8/12,小榄中学的比例分别为6/15,6/12,华侨中学的比例分别为4/12,6/10,五桂山中学的比例分别为6/12,6/12。从参与调查的5所学校体育场馆与参加训练的学生比例情况来看,场馆资源虽不富足但并不缺乏,基本保证了每所学校男女篮球队同时训练的场地需要。场地资源充足不仅可保证正常训练,训练之余还可以带动其他同学参与篮球活动。中山市一中、中山市二中、小榄中学和华侨中学都有体育馆,这保证了在雨天也可以正常训练,同时还可举办一些有利于提高学校篮球训练水平的社区性篮球比赛。

2.2.2 学校篮球体育器材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85.94%的同学和59.23%的教练员对学校提供的篮球器材表示是满意,说明学校对篮球课余训练的支持。但有30.77%的教练员认为篮球训练器材不充足,从某种程度上说明施训者希望对课余篮球训练的器材加大投入。

2.3 学校篮球课余训练情况

训练次数和训练的时间是运动员运动水平提高的基本保证。调查结果显示5所学校的平时训练时间一般都在一周训练2~3次,每次训练时间都在45~60min,但有赛事时训练次数增加到3~4次,训练时间延长。从训练的角度来看,平时训练的时间和次数达不到提高的目的,而只能维持原有的技术状态和体能水平;有赛事时,增加训练次数和训练的时间,可以达到体能和技术水平的相应提高。这也说明学校篮球课余训练平时和临赛时的训练次数和训练时间相应不足,需要加大训练的次数和时间。建议,平时周训练次数为3~4次,而有赛事时保持每天训练,训练时间可以保持不变。

2.4 学校篮球课余训练内容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5所高中都很注重身体素质训练和技术训练,并配合一定的战术训练。篮球运动需要良好的身体素质和篮球技术,作为集体项目,战术训练也必不可少。这说明5所学校的训练目的明确,但相应的心理训练不足。5所学校针对心理训练的锻炼时间在比例上均低于10%,但实际上青少年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引起心理波动大,致使训练的质量达不到要求,建议加强心理训练和辅导。

2.5 影响篮球课余训练发展的因素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同学(72.66%)认为课余训练后影响精力而造成学习压力大,其次是经费缺乏(34.38%)和比赛机会少(27.34%)。课余训练面临着高考压力的制约,学生对文化课和篮球训练之间存在矛盾选择,需要研究解决。经费缺乏和比赛机会太少相应地会抑制学生的积极性,需要引起重视。其中有7.03%的学生认为教练员的水平不高,说明基层教练员还需要不断加强学习、提高,以弥补不足。

3 中山市中学篮球课余训练发展对策

3.1 调整好各方的利益

调整好参与篮球业余训练各方的利益是我国学校篮球业余训练改革的突破口。在中山市一方面加大对学校篮球的资金投入,重点改善基层教练员的工资收入,承认并尊重他们的课外训练工作;另一方面,真正把包括篮球在内的业余训练工作业绩和学校综合评估成绩挂钩,为接受训练的学生提供优质全面的文化课学习辅导。这些举措的实施,将有利于拓宽学生进一步接受篮球训练的渠道,提高成材率,最大限度地减少青少年接受篮球业余训练的负面效应。

3.2 加大师资队伍的培训

教练组成员以老、中、青相结合,加强有高级职称的老教练员对中、青年教练员的传、帮、带活动。学校要积极利用各类政策来鼓励中、青年教练员开展科研活动,提高教练员的教学、训练能力和科研水平。从而使运动队的管理更加规范化,训练更加科学化。充分调动中学教师的积极性,解决开展篮球活动的困难,发挥其组织、指导作用。

另外,以片区为主,不定期举办篮球活动的各种短期骨干培训。如聘请高级篮球专家来举办专门的篮球裁判员、教练员培训班,从智力投入上保证开展基层篮球活动的需求。

3.3 加大体育经费投入,拓展筹资渠道,寻找经济合作伙伴

课余篮球训练不属体育产业的范畴,没有创收,只有耗资。而且参加比赛、购置必要的器材设施、给师生发放营养补贴、聘请文化课教师上课等许多事项都离不开经费的保障,所以多方面、多渠道地吸纳和利用社会资金来为学校的篮球课余训练建设打基础是各地教育行政部门首先应该考虑的问题。发展寻找新的资金来源和财政支持,可与当地经济实力雄厚、对篮球运动有兴趣的企业进行合作,通过赞助和基金的形式把社会资金吸引到学校中来,将社会资金与学校的场地、人力、技术等优势结合起来,培养和造就篮球后备人才;同时,赞助商也可以通过广告效益获得一定的经济利润,最终形成双赢的局面[8]。

[1]齐允峰.我国中小学篮球业余训练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3(4):38-40.

[2]马黎磊.厦门厦门市青少年篮球业余训练现状调查分析[J].体育科学研究,2007,11(2):44-45.

[3]曾为民.湖北省中学篮球教练员现状及对策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05,24(2):177-179.

G841

A

2095-2813(2016)10(c)-0014-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6.30.014

①焦健华(1990,8—),男,汉,广东中山人,双学士,助教,研究方向:体育教育。

猜你喜欢

中山市课余教练员
中山市迪米尔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中山市鹰飞电器有限公司
中山市迪米尔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中山市迪米尔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论足球教练员的角色定位
论高水平教练员教育培训的“学习投入
体育教练员面临的新挑战
教练员的执教艺术
从体能角皮谈中学课余三级跳远训练
抓好中学生乒乓球运动员课余训练应注意的几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