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政治参与研究述评

2016-11-27李永娜

决策与信息 2016年35期
关键词:学者政治影响

李永娜

安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246000

网络政治参与研究述评

李永娜

安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246000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政治参与的影响力与日俱增,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国外学者主要主要聚焦在网络对政治参与的影响及影响因素;国内学者主要围绕网络政治参与的基本理论、参与主体,政治参与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的探讨。

网络政治参与;综述;政治

随着互联网对政治参与的影响不断加深,网络政治参与逐渐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国外相关研究起步较早,主要聚焦在网络对政治参与的影响及影响因素,国内研究虽起步晚,但发展快,聚焦于网络政治参与的基础理论、参与主体,影响及对策等探讨,经文献梳理,总结网络政治参与研究成果,把握网络政治参研究方向,为丰富和完善我国网络政治参与理论,推动网络政治参与发展提供借鉴。

一、国外研究综述

互联网的问世,为政治参与提供了新的渠道,促进了民主政治的发展。从网络诞生之日起西方学者就对网络对政治参与的影响产生了极大的兴趣。20世纪70年代,网络信息技术出现的初始阶段,有些学者就预言网络信息技术将会对未来社会的经济,政治产生重大的影响。如: Daniel Bell 的后工业社会理论( 1973) 、John Naisbitt 的大趋势理论( 1982) 、 Alvin Toffler 的第三次浪潮理论( 1980) 、Peter F . Drucker 知识社会理论( 1993) 等。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网络对政治的影响不断加大。2004年,奥巴马选举成功,网络为其提供了一个更有效的途径,网络政治得到认可,引起了西方学者的强烈关注,有关学术成果不断问世。总结国外网络政治参与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

(一)网络政治参与的影响

通过总结现有文献,外国学者认为网络对政治的影响存三种不同的态度。乐观的态度,英国学者 Andrew Kakabadse (2003)等归纳了网络的四重积极影响,美国杰出的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勒•丹尼尔,预言网络不仅可以有利于提高生产力,而且会改善西方在民主政治方面面临的一些问题。托夫勒在《预测与前提》中曾预言人类即进入网络政治的时代。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提高,更多的民众将会参与到政治中来,这也是现代社会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拉维的《网络民主——网民的权利》重点表述了,网络的便捷性和互动性能便于民众进行网络政治参与。降低了政治参与成本扩大了政治功能,弥补了传统参与形式的足。关于网络政治参与产生消极作用的研究。英国学者 Aeron Davis(2009)概括了网络对政治参与的负向效应:造成民众对政治的淡漠,阻碍公共协商和公益目标的达成,网络孕育了数字鸿沟。有些学者认为通过网络参与政治将会因为技术专制,削弱公民的政治参与水平,不利于民主政治的发展,产生新的社会政治问题。[ ]凯斯桑斯坦在《网络共和国》中指出人们通过网络获得的信息过于混乱,容易产生网络群极化的现象,不利于社会的安定和团结。除了积极与消极的态度外,还有一些学者持中立态度,美国学者Rabia Karakaya Polat 通过辩证的思维方式论述了,网络与政治参与之间的内在关联,指出网络主要通过三种方式影响政治参与的路径、方式和水平,这为从宏观上把握网络政治参与的内在规律奠定了重要基础。综上所述,国外学者大多认为网络对政治参与的影响,就像一把双刃剑。只有规范的网络政治参与,有序的网络政治参与环境,才能为民主政治的良性发展提供契机。否则,网络政治参与会存在许多隐患,防碍社会民主化进程,加重社会矛盾的激化。

(二)关于网络政治参与的影响因素

网络政治参与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参与者的能力、目的、经济状况、社会地位、性别等很多因素影响。Samuel J. Best and Brian S.Krue-ger 研究发现网络能力和参与水平都会影响网络政治参与的效果: 熟练运用网络的年轻人比年长者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网络和运用网络参与政治活动,但是拥有上网的技能是远远不够的,参与热情才是青年人网络政治参与的重要条件。Lucia Vesnic-Alujevic 通过对多个国家的网民进行了网络在线调查 ,发现年龄和受教育水平对网络政治参与热情有显著影响,而性别对其影响不显著。

有些学者认为网络政治参与依赖一定的物质基础,网络政治参与主体的社会经济地位对参与热情影响较大,但部分学者持反对态度,认为经济社会地位与网络技能并一定相关连,他们认为,网络的廉价性的特点为底层民众提供了更多的话语权,因此经济地位对网络政治参与的影响不大。

二、国内网络政治参与研究综述

相比外国,我国互联网发展比较晚,网络政治参与有关的研究也就较迟。通过了解文献,国内学者对网络政治参与研究,主要围绕网络政治参与的基本理论、参与主体,政治参与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的探讨。

(一) 网络政治参与基本概念理论的研究

国内学者们大都从基本概念入手,通过对传统的政治参与和网络政治参与进行比较,理清网络政治参与的基本概念,网络政治的特点,网络政治的参与主体,网络政治的参与方式等。李斌在《网络政治学导论》中认为网络政治参与与传统政治参与差别很大,他认为网络政治参与就是“网民及虚拟团体通过网络平台影响和推政治决策过程的活动”。李尚旗认为网络政治参特点是平等性、隐蔽性、廉价性、开放性等。通过总结网络政的参与方式网络论坛、政务微信、微博、政府官网留言交流等多种种情形。

(二)关于网络政治参与影响因素的研究

网络政治参的影响因素的很多,如何正玲将网络政治参与的制约因素分为主体因素( 参与者的经济状况、社会地位、受教育程度、政治心理等) 、客体因素( 参与结构的健全性和独立性、结构分化情况及参与结果的均衡性) 和环境因素( 经济发展、网络技术、政治文化状况等)。漆光鸿以青年群体为研究对象,将网络政治参与的影响因素分为主观因素( 参与意愿和个体素质) 和客观因素( 政治制度、网络政治文化和意见领袖)。

(三)关于网络政治参与的对策研究

国内学者普遍认为,网络政治参与对现代民主政治的影响具有双重性,对政治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关于积极影响:促进了民众和政府间的信息交流,扩大了政治民主,使政府管理科学化等。消极影响:数字鸿沟造成的政治参与不平等性,网络本身的开放性、隐匿性,随意性等特点,造成的网络政治参与不理性,情绪极化等是行为,影响了政治稳定,激化了社会矛盾。针对网络对政治造成的消极影响,国内学者主要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健全法律法规,引导和规范政治参与中的行为;加强政府的执政能力的建设,提高信息的有效性;提高公民的政治参与的综合素质。总之,学者们提出的政策太笼统,只是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方向,不够具体,缺乏实践性。

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对网络政治参与的研究已取得很大的进展,但是很多研究很不到位,一些研究成果都不太完善。缺少实践性,不够系统。网络对政治的影响已经是大趋势,需要我们共同奋斗,形成一套完整的网络政治参与体系。

[1]Aeron Davis. New Media and Fat Democracy: The Paradox of Online Participation. New Media and Society, 2009, (8):pp. 2-4.

[2]Rabia Karakaya Polat. TheInternet and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Exploring the ExplanatoryLinks. Eu-ropean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2005,( 4) : pp. 435—459.

[3]Samuel J. Best, Brian S. Krueger. Analyzing the Representativeness of Internet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Political Behavior,2005,( 2 ) : pp.202—216.

[4]LuciaVesnic-Alujevic.Political Participation and Web 2. 0 in Europe.PublicRelations Review,2010,( 1 ) : pp.2—4.

[5]孙萍,黄春莹.《国内外网络政治参与研究述评》,《中州学刊》2013年第10期.

[6]李斌.《网络政治学导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第149页.

[7]李尚旗.《中国网络化政治参与及其应对》,《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

[8]何正玲:.《论网络政治参与的制约因素》,《辽宁工业大学学报》2012年第6期.

[9]漆光鸿,王剑英,杨志强.《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的内容、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中国青年研究》2012 年第 10 期.

猜你喜欢

学者政治影响
美食网红如何影响我们吃什么
学者介绍
学者简介
学者介绍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这是一份不受影响的骨子里直白的表达书
学者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