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生活中学习数学 在数学中感受生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的几点思考

2016-11-27王一进

决策与信息 2016年35期
关键词:新知数学生活

王一进

建湖县草堰口小学

在生活中学习数学 在数学中感受生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的几点思考

王一进

建湖县草堰口小学

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人类的社会实践产生了数学,并且促进了数学的发展;而数学又服务于社会,成为人们认识世界,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的现代社会,一个基本特点和发展趋势是定量化和定量思维,它的基本语言是数学。数学将成为21世纪每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的素养、知识和技能的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今的数学课堂教学刚愎自用须也只有向生活靠拢,才能使课堂充满生活力,才能培养出适应新世纪的合格公民。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够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那么,在他们的眼里,数学将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数字游戏。这样,学生学起来自然感到亲切、真实,这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来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态度和意识。对于学生更好地认识数学,学好数学,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促进综合素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作为教师要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

一、数学教学中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的原因

《我国数学教学将作重大变革》一文中指出:“数学教育应努力激发学生的情感,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学习有活力的、活生生的数学。”

《关于我国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的初步设想》中提出:“使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针对目前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还存在着一些较普遍的弊端:

(一)教与学分离现象严重

教师只顾埋头讲课,却很少过问学生如何“学”;学生只知道跟着“学”,也从不问一问为什么要这样“学”,为什么只能这样“学”。即使有时教师也考虑到学生的“学”,也只是以教法来定学法,而不是以学法来定教法。

(二)数学教学公式化

如简便计算:12×25,我们教学学生看到25想到4,把12拆成3乘4,如有的学生把12拆成2乘6,算成12×25=2×25×6这样对不对呢?像应用题教学,数量关系分析就太细、太深奥,不少老师还非要让学生按:“要求什么,必须知道哪几个条件?”这样的模式去思考分析不可。这样太刻板,太公式化的教学,使得不少学生感到数学枯燥、乏味,使得一些原本喜欢数学的学生也产生了厌学情绪,大大抑制了学生学习的主观愿望。

(三)惟“应试而教”

为了对付考试,不少老师授课只注重考试的内容,不考试的内容干脆不教;只重结论,不重思维过程;只重课内,不重视课外;数学课变成满堂灌,满堂问,满堂练的课。

(四)严重脱离学生生活实际

一方面有的教材内容太抽象,不少内容的选材离学生的日常、学生生活太远,学生感到很陌生;另一方面教师处理教材不够灵活,太依赖于教材,教法太单一,课堂教学大都停留在封闭的教室里,只重视基础知识,忽视能力培养,尤其是忽视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学与用严重脱勾。

二、数学教学中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的目的

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是国际数学教育改革的发展之一。《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面对这一要求,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就必须考虑数学教学中能不能把现实的问题与之相联,能不能在教学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现有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去重新体验“数学发现”的过程,能不能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问题?这一连串的问题,使我联想到如果数学教师能和学生一起走进生活,那么这些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与此同时,抽象的数学变得通俗易懂,枯燥的数学变得生动有趣。学生们更加热爱数学,更加主动地去学习数学。在学习中应用数学,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从而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提高生活的质量。

(一)发现生活中的数学,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学习带有浓厚的情绪色彩,对熟悉的生活情境,感到亲切,有兴趣。数学课能以学生事例作为背景,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从中发现数学问题,学生将会提高学习兴趣,使思维与活动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

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教师用多媒体演示三个小动物骑着不同形状轮胎(圆形、方形、椭圆形)的自行车赛跑的情景。同学们兴趣十足地猜着谁能拿第一,各自阐述自己的观点。通过争论达成共识。学生从鲜活的生活化情境中,得出圆的中心就是圆心。

生活是数学的源头活水。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尽可能地创设一些生动,鲜活的生活情景,从学生平时看得见,摸得着,感觉得到的事物入手,把生活中的数学原型展现在课堂中,使学生眼中的数学不在是简单的数学,而是富有情感,具有活力的知识。

(二)解决生活中的数学,培养应用意识

“数学很有用”,它是被千百年来人们的生活实践所证实了的,这是数学的魅力所在。但它不是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的。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去创设生活情景,采撷生活实例,与学生一起走进生活,捕捉数学信息。学生在熟悉的情景中,把自己和数学融为一体,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知识,在生活实践中自觉地应用了数学知识。

例如,学习百分数时,教师事先组织学生注意看报,看电视,搜集具有现实意义的关于百分数的数据,从学生收集的素材中认识百分数的意义,学习百分数的知识。这时学生学习到的关于百分数知识,是从生活实际中得到的,当生活实际中有关的情境再现时,学生就会产生用百分数解决情境中的数学问题。数学源于生活,富于生活,用于生活。数学教学只有走生活化道路,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才能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就来自我们身边的现实世界。在“课内向课外延伸,课外向课内汇集”这样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三)感受数学中的生活,进行情感的熏陶

数学是从生活中抽象出来的,学生在主动探求数学问题的同时就在感受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师应热情的牵着孩子们的手,正确引导孩子体会数学所展示的奇妙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从中受到情感熏陶,达到优化生活,热爱生活的目的。

如在数学中一幅幅严谨的知识网络图、一道道绝妙的算式、一组组有趣的关系式——都是数学家心灵智慧所迸发出的和谐、庄严、永恒的美。我们要充分联系生活实际,挖掘数学知识内在的魅力,潜在的美,真诚地牵起孩子们的手和他们一道跃进充满智慧魅力的乐园,尽情领略、享受数学中的美。如在教学数学图形的对称性时,让学生举出生活中具有对称性的实物,感受数学的对称美。教学三角形的稳定性时,用媒体展示一台台大吊车,展示美丽、雄伟的杨浦大桥,让学生感受图形的神奇与美。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生活,使学生看到生活的精彩与人类的智慧,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三、数学教学中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

(一)利用学生生活实际问题引入新知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生活现象引入新知,会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并不神秘。而且,也会激起学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愿望。

比如,在教学“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时,我安排了这样一段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在我们人体上存在着许多有趣的比吗?将拳头翻滚一周,它的长度与脚底长度的比大约是1:1,身高与双臂平伸长度的比大约也是1:1,脚底长与身高的比大约是1:7……知道这些有趣的比有许多用处。到商店买袜子,只要将袜子在你的拳头绕一周,就会知道这双袜子是否适合你穿;假如你是一个警察,只要发现罪犯的脚印,就可估计出罪犯的身高……这一切,实际上是用这些身体的比组成了一个个有趣的比例来计算的,今天我们一起研究“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通过利用“人体中有趣的比”的生活现象,引出“比例”的学习,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主动的参与新知识的探究。

由此可见,学生通过借助这些有实际生活背景的问题引入新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学习新知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很强的学科,而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形象性为主,因此为了使他们能比较轻松的掌握数学规律,在课堂教学中,我力求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生活情景。把学生引入生活实际中来,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通过观察和实践来理解数学概念,掌握数学方法,逐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比较、分析和综合的能力。

比如,在教学相遇问题时,存在着三种类型的题目:相向而行(或相对而行)、相背而行和同向而行。为了让学生能够搞清三者之间解题规律的联系和区别,我组织学生搞了一次小小的表演:同桌两人为一组,将相遇问题中的三种情况作演示,表演场地在教室内外自由寻找,过5分钟后集中交流表演情况。学生们兴致勃勃,个个洋溢着笑容开始了自己的演出。通过这次实际演练,使学生加深了对相遇问题三种情况的理解。

另外,对于一些教材中实践性较强的数学知识,我尽力为学生提供大自然的舞台,把课堂教学的主阵地——教室转移到室外,让学生处于实际环境中学习新知。比如,学习小数时,我带着学生到商店去了解各类商品的价格,观察商品的标签,了解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学习实际测量时,我带着学生拿着测量工具到操场上去测量两点之间的距离,并组织学生利用步测方法来计算操场面识;学习百分率时,我带着学生深入面粉厂、榨油厂和某些其他的工厂去了解出粉率、出油率及产品合格率等。

经实践证明,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学习新知,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挖掘现实生活素材,巩固新知

数学知识需要得以巩固,才能使学生牢固掌握并熟练应用。在教学中,如果能结合具体的生活实际问题进行练习或实践,可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将数学应用于实践的过程中,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逐步培养。

比如,我在教学分数应用题时,正好遇上第27届奥运会即将在悉尼举行,于是,我在课前准备了前两届奥运会中国队夺奖牌的情况,课上让学生自己编题,以巩固所学的新知识。学生兴趣盎然,编出了不少分数应用题,如“前两届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员夺得32枚金牌,其中女运动员夺得的金牌数占5/8,女运动员夺得金牌多少枚?”另外,我还组织学生进行预测:今年中国能夺得多少枚金牌?朱惠说:“16枚。”黄燕说:“比上届多3枚。”胡梦说:“能夺得本届金牌总数的1/15。”于是我就问:“要知道黄燕预测多少枚,需要知道什么条件呢?要知道胡梦预测多少枚,你认为需要知道什么条件呢?这是一道学生感兴趣的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题目,使他们感觉到不是在解应用题,而是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不仅锻炼了学生捕捉信息的能力,而且还使学生受到了爱国主义的教育。

四、深入学生现实生活,应用新知。

多年以来,我们的数学教学忽视了数学的实际应用,不注意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与应用能力,偏重于脱离实际的机械训练和题型教学。在学生的练习中存在大量的人为编造的离学生生活现实较远的题材,诸如:糊纸盒、装配机器等等。长期这样的训练导致了学生思维僵化,不利于学生思维发展。而新的教学大纲指出,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在于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每学到一个新的知识,我就要鼓励和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实际,去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比如,在教学完求平均数应用题以后,我要求学生通过社会调查,数据收集和整理来了解某家、某厂或某队日常生活中的用电、用水的平均费用,自己班上同学的平均身高、平均年龄等。在元、角、分的教学以后,我利用数学活动课组织学生开展模拟购物活动,师生互当售货员和顾客进行买卖游戏,对于一些后进生,我还带着他们去学校商店,通过买一些学习用品,让他们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在学校组织学生参加为希望小学献爱心活动过程中,我就借此东风,让学生把家里的零钱凑起来,计算出总金额,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熟悉了元、角、分以及它们之间的兑换和简单的加减计算。

通过这些具有浓厚生活气息的实践活动,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和应用的广泛性。而且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现实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意识到在他们周围的某些事物中存在着数学问题,养成有意识地用数学的观点观察和认识事物的习惯,并逐步学会把简单的实际问题表示为数学问题。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学应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将数学学习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在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培养数学能力,并发展学生用数学眼光看待生活,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使学生做到“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在数学中感受生活”。

猜你喜欢

新知数学生活
生活新知
生活新知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新知
新知速递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