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习《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

2016-11-27

决策与信息 2016年35期
关键词:理论课理论职业

杨 杨

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 510000

学习《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

杨 杨

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 510000

高职政治理论教学需要结合高职教育的具体目的与基本特点、高职学生的特点以及高职政治理论教学现状,进行高职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问题探索,深刻解读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方法单一、师生互动不足等问题,并在明确学生教学主体地位的基础上,根据教育对象的特征明确教育目标和方法,帮助学生形成全面的自我认识,进而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有效提高。

高职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职业素养

一、引言

习近平针对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实,在全国高校思想整治工作会议中表示,高等教育水平作为国家发展水平的直接体现,对我国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尤其在当前社会转型时期,重视高等教育,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具备高度爱国心、社会责任感的人才,能够为国家未来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而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结合社会发展规律、学生成长规律、学生专业要求等,不断推陈出新。同时利用优化政治理论教材内容,创新教育手段,完善评价方式等工作,推动学生终身学习能力、智能创新能力和跨界融合能力等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对于其职业素养的提高以及职业长期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高职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一)高职教育的定位与特点。高职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实际技术应用能力为目的的职业教育,在此基础上的高职教育具备以下特点:第一,职业性。在教学中,通过职业相关道德要求、职业知识水平以及就业能力的分析,确定学生的基本教学课程,并促进学生职业发展能力的真正提高。第二,实践性。利用实践教学给学生提供更多提前感受职业特征的机会,增强学生应对问题的能力,同时也通过职业相关的社会服务、社会实践等,增强学生对于职业的情感体验,丰富其对于职业本身的认识。第三,就业导向性。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基本要求表明在教育过程中,高职教育资源的组织会结合学生的职业特点展开。而高职教育中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作为与高职教育中职业能力培养相辅相成的教学内容,能够促进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高职学生的特点。高职学校的学生,一般都是高中或者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这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呈现以下特点:从学生具体智力特点来看,其形象思维能力较强,对于实践性知识的把握较好,重视职业发展中不同行业要求的实践效果,而对那些理论性较强的知识则兴趣不足。从学生具体学习角度来说,其承担的就业压力较大。职业教育,很大程度上相当于学生岗前培训。如果不能在高职教育过程中掌握基本的就业知识和就业技能,学生可能面临毕业就失业的情况。因此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学生对于专业课内容的学习比较重视。

三、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学生学习兴趣淡薄,认同度不高。政治理论课上,缺课现象十分严重,即使能够按时上课,由于对时政内容不感兴趣,很多学生的课堂表现并不好。比如有些学生只关注课堂上的社会热点问题分享,对于其他的理论性内容,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应用实践、中国梦思想的理论体系等则兴致缺缺;有些学生则把课堂变成了休息场所,课上可能会学习其他科目的内容,也有的学生在课堂上交头接耳或者埋头玩收集,形成老师台上吐沫横飞,学生台下一片低头的场景,让授课老师十分尴尬。

(二)教师教学方法单一,课堂驾驭能力不强。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式仍旧以教师主导模式为主。在课堂中,由于上课人数较多,教师无法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不同教学方法的实践,导致思政课的教学方法依然集中于教师的灌输式讲授。

(三)师生双向互动较少,教学效率不高。教学活动的展开需要师生之间的双向互动,以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也有助于学生主体意识的发挥,深化学生对于教师讲解内容的理解。但是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显然阻碍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很多学生在政治理论课上很容易因固有的错误印象而忽视课堂内容的学习。比如有的学生认为,政治理论和中学时期讲的内容大部分一样,因此课上不认真学习,将重点放置在考前突击,课上表现不够活跃,面对教师的提问也并不深入思考,整体的教学效果不太理想。

四、基于职业素养维度下优化高职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的策略

(一)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课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提高整体教学效率,需要以学生的基本需要为主,真正将学生放置在课堂的主体位置,在课堂上组织探究教学,以观点讨论的形式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同时引入职业发展相关能力的教学,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明确保持政治观点正确性、具备社会集体荣誉感对其整体职业发展的重要作用;按照具体的教学情况进行思想引导,借助课上时事热点分享、热点话题辩论等形式,让学生有更多展示自身学习成果的机会,同时也帮助教师发现学生学习中的不足,进而实现课堂教学内容的再次优化,帮助学生针对性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针对不同教育对象,分类确定具体教学目标和方法。面对高职院校扩招后学生学习基础不同的情况,可以按照不同教育对象的特征,进行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的分层,比如根据统招生、特招生学习基础不同,对学习认识不同的特征,调节教学内容的深度和课堂活动形式,在真正把握学生学习基础的条件下,逐步增加课上教学的难度和课堂活动的复杂度,避免难度过高的教学内容打消学生学习积极性。

(三)教学方式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将理论和实践相互结合,可以从两方面入手,第一,将实践教学与学生素质教育要求相互融合,借助对热点问题的讨论,加深学生对于社会问题的认识;利用特色型教学团体的组织,开展具备政治理论课程特征的教学活动;利用校外实践帮助学生了解政治理论在企业中的具体应用方式,促进学生跨界知识的融合和知识创新能力的形成。第二,将政治理论课程实践与专业实训课程相结合,按照不同专业的教育需要,制定职业发展相关的理论教育规划,让学生在体验企业文化的过程中,形成职业道德认识,提高职业道德素质。

(四)教学内容要“实际”与“实用”相结合。将教学内容的实际性和实用性相结合,一方面需要保证教育中的政治正确性,从学生政治能力培养出发,重视学生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激发其终身学习意识的形成;另一方面,可以利用网络总结的各行业学生职业素养需要,明确学生职业发展中的政治观点、思想动态等,并建设青年思想数据库,在对学生思想状态和心理状态分析的基础上,按照社会和职业发展需求,培养学生的就业观、发展观,以增强其职业适应能力为基本目标,加深学生对于职业发展的认识,促进其职业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的提高。

(五)教学手段突显现代化工具的运用。政治理论课程的有效展开,同时需要现代化工具的运用,以便提升教学效率,丰富教学形式。比如利用多媒体教学形式,对政治理论内容进行图像化解说,加深学生对于抽象内容的视听体验,深化其对政治理论的印象;开发网络教育平台,借助校园网站的建设,将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资源等进行综合化展示,让学生能够利用对政治理论课相关教学栏目的学习实现与教师之间的实时互动,进而提升整体学习能力;另外,教师还可以可利用校园论坛、微博热点话题等,明确当前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课上指导学生参与具备正面效应的网络互动,促进学生对于不同知识信息的融合。

(六)构建综合性评价的考核体系。构建综合性的教学评价体系,需要重视对实践和理论的双重考察,重视思维能力的考核、理论运用能力的考核等。具体实践中,可以加强高职政治理论教育的过程考核,即学生的课堂出勤情况、参与情况等,实现过程考核和最终考试考核的双效结合;加入社会考核,将学生在社会人文知识竞赛或者日常规范遵守情况也纳入政治理论课考核范围,深化学生对于政治理论课的认识;丰富考试形式,利用口试、笔试等不同形式对学生的课本知识运用能力、实际问题解决能力进行考察,通过改变知识点的考察组合,按照学生水平增加考试内容的难度,让学生在不断挑战的过程中,提高自我反思和总结意识,促进其正确人生观的形成。

五、结语

职业素养维度下的高职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的改革,需要从教育基本目标入手,结合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从具体的教学实践问题出发,明确当前与高职学生发展相关的和新职业素养,以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意识,提高学生知识创新和只是融合能力为目的,从学生基本特点和不同专业的不同教学需要出发,促进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有效融合,更通过教学手段的优化、教学评价方式的完善增强教学内容的实用效果,培养真正有利于高职教育目标实现、有利于社会发展的人才,为社会进步提供后备力量。

[1]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 (2013-03-01)[2015-07-24]. http://www.china.com. cn/policy/txt/2010-03/01/content_19492625_3.htm.

[2]陈薇薇.以职业能力为背景的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之探索[J].市场周刊,2013,(11).

[3]张涛.高职人才的职业核心能力构建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5).

[4]王茜.论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J].教育评论,2011(4).

广东省高职研究会2015年一般课题《基于区域社会资源开发利用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GDGZ15Y145)。

猜你喜欢

理论课理论职业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模式研究
坚持理论创新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职业写作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我爱的职业
五花八门的职业
独立学院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