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为党报一版提供一张“出彩”图片

2016-11-27孙晓光杨国胜

中国记者 2016年5期
关键词:出彩党报摄影

□ 文/孙晓光 杨国胜



如何为党报一版提供一张“出彩”图片

□ 文/孙晓光 杨国胜

内容提要 党报一版一般只有一张主图,为一版提供图片似乎是件很容易的工作,但实际上,党报由于自身的定位和本质特征的原因,对一版图片有严格的要求。本文认为,为一版提供一张“出彩”图片,关键在于提供新闻线索的渠道是否畅通,需要摄影记者、摄影部领导齐心协力,共同持续努力才行。欢迎来稿继续就此主题交流讨论。

关键词大连日报 摄影 党报 一版

一、摄影记者要有自己的“领地”,还要有大局观

不能像文字报道部门那样有自己明确的条线分工,是摄影记者新闻线索少的主要原因。摄影记者应根据自己的工作侧重,甚至特长、优势主动开辟自己的“领地”,密切建立相应的新闻来源渠道。

笔者在做一线记者时,主要倾向于时政新闻和城建报道。每年年初,市里的重要会议都会公布一年的工作计划:今年都有哪些民心工程?市政公司将维修(新拓)多少条道路?路灯处将解决多少摸黑路?排水、绿化、风景园林等部门都有那些新举措?甚至于今年的绿化面积将增加多少?在何处增加?以什么形式增加?对所有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并优化,做到对自己的条线心中有数。深秋刮大风需考虑全市环卫工人能清扫出多少树叶;冬季飘雪花时考虑哪些道路会最先成为除雪主战场;直至除夕之夜环卫职工啥时上岗清除鞭炮纸屑。到了大工程即将开始时提前向有关部门联系,有时对方还没制订报道计划,就先帮他们出主意、提建议,一来二去,关系相处越来越融洽,形成良性循环。

二,摄影部领导要有大局观和学识水平

摄影部领导的角色不同于其他报道部门,他需要有更宽广的视野和持续的学习力。摄影部的工作内容涉及到新闻报道领域的很多方面,涉猎面的宽广导致很多摄影记者不愿意像文字记者那样,深入下去做某领域的专家,其结果往往是工作缺乏前瞻性和深入性。

摄影部领导是一个部门的带头人,他的视野决定了其下属的视野。几年前,《大连日报》外派新闻骨干到全国知名高校去学习,在北大的课堂里,大家参与了经济、历史、文化、国际关系等多学科、多领域的学习,大大开阔了眼界。回到报社,较早地开始关注“新农村建设”“农民工生活状况”“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主题,并在实际采访中准确地挖掘出不少好作品。

眼界的开阔是做好工作的动力,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开阔眼界的阶梯。以前摄影记者最怕采访会议,我经常向他们灌输通过会议提高自己修养的意识。现在,大家遇到好的讲座,即使没有报道任务也会想办法去旁听,回到单位大家一起讨论各自的收获,所有的提高都在潜移默化中产生。眼界宽广才能准确鉴定一条新闻的价值,才能有效利用新闻资源,拍出有分量的图片,这一点,摄影部领导是记者们的一扇窗。

三,多多沟通,所在媒体才是取得好线索最坚实的后盾

《大连日报》每周一上午开一次大例会,各报道部门值班领导共同讨论本周报道计划。周二至周五每天上午十点半开小例会,讨论当天报道计划。作为摄影部的值班领导参加周一大例会时,不能仅限于参与本部门题目的讨论。对于其他报道部门的题目及线索都要密切关注并做好记录,最好随时将适合摄影报道的线索提出来,和值班编委讨论是否安排摄影记者参与报道。而周二至周五的小例会前,一定先和各文字报道部门做好沟通,避免因会议时间问题耽误外派记者工作。

在我参与摄影部值班初期,在同文字报道部门的沟通过程中遇到过一些阻力,经常出现有些文字记者不愿意主动将报道线索通知摄影部,甚至有的报道部门领导在早上故意不接摄影部值班者电话的情况。我便改变战术,早晨专程到该部门走一趟,平时利用开会或私下聊天机会,不断向大家灌输摄影报道需要全报社各方共同协作的想法。时间长了,赞成我的想法的人多了,个别固执者的执念便不攻自破。近年来,来自报社值班领导、总编室及各文字报道部对摄影部报道线索的支持越来越多。

解决党报一版图片问题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除了新闻来源的拓展,还应当有适当的奖惩机制。比如说,现在摄影的门槛看似降低,许多年轻的文字记者也开始自己装备相机拍照,这是好现象,但也不能过度,遇到大题材、大事件还是应当和摄影记者共同参与。这一点既体现了媒体人相互的尊重,也是对自己职业的尊重,毕竟专业和业余还是两回事。另外,适当提高一版图片的稿酬,也是促进记者提高主观能动性,增强大局观念的不可或缺的措施。

(作者单位:《大连日报》)

编 辑梁益畅 46266875 @qq.com

猜你喜欢

出彩党报摄影
党报专副刊怎样撑起“半边天”
办好党报内参的思考与探索
彩电企业还能“出彩”吗
初中物理要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党报创新文娱报道的实践与思考
中小银行的“出彩”机会
最美的摄影
摄影42℃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