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高校学生社团的发展与完善

2016-11-26马海云

云南教育·高等教育研究 2016年2期
关键词:学生社团研究发展

马海云

摘 要:本文以云南民族大学学生社团为例,论述了大学生学生社团的性质、特点和发展情况,并结合云南民族大学学校实际,系统分析了高校学生社团在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以及在新形势下遇到的困难,并针对高校深化开展在实践中育人的教学方法建设,对如何更好地实现学生社团的持续良性发展做出思考,期待最终实现建设学生社团成为引领、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动力之源。

关键词:学生社团 发展 研究

近年来,随着各高校社团队伍的不断壮大,社团已经成为高校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有利阵地和重要抓手。社团的作用在高校不断凸显,使得高校的共青团组织、宣传、学生管理等部门都越来越重视对社团的管理和指导工作,并尝试对社团的持续良性发展进行探索和研究。

1 云南民族大学学生社团发展状况及特点

1.1 发展状况

云南民族大学学生社团发展至今已有近25年的发展历史。1989年9月,学校第一家学生社团——“法学会”成立。随后,学校学生社团的成立如雨后春笋般,各类社团在校园中陆续成立。经历了近25年的发展,目前我校共有学生社团67个,涉及学术、体育、文娱、民族、公益、实践、语言等七大类别。学生社团呈现出种类齐全、涉及面广、参与人数众多的特点。目前,经学校注册的社团成员总人数超过了9000人,占全校学生总人数的近51.4%,社团已逐渐成为引领校园文化和提升文化软实力的“主力军”和“先锋队”,更是丰富学校文化活动的一个重要窗口,各类社团均衡发展,形成了“百花齐放”的局面。多年来,在校党委的领导及校团委的直接指导下,各学生社团积极开展各类校园文化活动,组织机构和管理体系也日渐成熟,社团活动也正积极地朝着“精品化”“规范化”“品牌化”的方向不断发展。

1.2 学生社团活动的特点

学生社团作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具有教育功能、导向功能、凝聚功能,也是实现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有力抓手。首先,学生社团是高校进行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阵地。健康向上的社团活动有利于加强大学生思想品德修养,培养集体主义观念,促进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通过政策理论学习、人生价值探讨、社会热点问题讨论等,能坚定同学们的政治方向,激发大家的爱国热情,使同学们增强历史使命感和时代责任感,让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成为一种自觉,牢固树立为祖国而奋斗的远大理想。其次,学生社团是高校共青团组织实现服务成长的有效途径。通过开展各类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社团活动,能够有效地帮助青年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促进大学生文化素质和身心素质的提高,有利于人才的全面培养,有利于服务大学生成长成才。同时,学生社团也为同学们表现自我、发展个性搭建了良好的平台,能帮助同学们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第三,学生社团是高校实现对大学生分类引导的有效抓手。根据不同专业特点和兴趣爱好成立的学生社团,可以通过组织不同类型的社团活动,使各类青年大学生从专业技能和知识结构方面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和完善,促进学生对各类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运用,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培养学以致用的精神和勤于思考、大胆创新的习惯。

云南民族大学是培养包括汉族在内的各民族高级专门人才的民族类综合性大学,有着区别于其他高校的民族特色和特有的民族文化背景,在校的民族类社团,也成为学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促进民族团结、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美德的最有力体现。民族类社团的成员组成都是由不同民族的同学组成,大家都因为对民族文化怀有特殊感情和兴趣走到一起,能够增加民族归属感和自豪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同时,不同的少数民族同学为了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美德、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这一目标而团结和睦相处,相互帮助,是对大学生加强民族团结教育最为自然、最为有效的方式。学生社团还积极开展各项民族语言授课、民族知识讲座、民族文化沙龙、民族文艺演出等活动,这些活动展示了民族文化的特有魅力,也成为传播民族文化的有效渠道。通过学生社团和社团活动对大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使民族团结成为少数民族同学的一种生活习惯,使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成为一种自觉,当他们离开学校、走入社会、走向工作岗位的时候,就能够成为民族团结的自觉维护者和民族文化的自觉传承者。

2 学生社团发展的瓶颈和困难

2.1 社团组织管理的科学有效性不足,社团干部综合素质不高

从社团内部组织管理的角度看, 组织管理体制还不够完善,制度还不健全,管理缺乏科学有效性。社团成立自发性强、随意性大、管理岗位设置不合理;社团管理不科学、办事不规范、活动安排不合理、社团资料和活动档案的保存不及时、不完整;社团管理缺乏创新手段、效率得不到提高、执行力不强,使得社团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同时,社团干部流动频繁,不注意学生干部的提前培养和锻炼,使学生干部“传帮带”形成断代,甚至会出现干部断层的情况。

2.2 社团成员的积极性不高,活力不够

近年来,90后逐渐成为新一代大学生的主体,他们更易于接受新鲜事物、思维模式较为活跃、追求个性的独特和张扬、依赖网络生活、缺乏与人面对面沟通的兴趣……这些特点使得学生们不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参与到实践活动中来,对传统模式的活动参与度不高。加之有些社团由于缺乏有效的指导,组织的活动过于单一化、形式化,无法激发大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得很多社团举办的活动参与度低,最终处于闲歇状态。

2.3 社团活动缺乏创新理念,活动内容单一、影响力不大

随着社会文化的不断发展,大学生对活动的创新性和吸引力要求不断提高。然而,高校中许多学生社团由于宗旨、目的不明确,特点不突出,没有鲜明的工作对象和发展方向等原因,出现了活动缺乏创新性、定位不准确、活动针对性不强、特色不鲜明等问题。部分社团缺乏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社团活动内容陈旧、形式单一,缺乏影响力,许多学生社团活动的内容和形式甚至是“数年一贯”,这对思维活跃、个性张扬的新一代大学生来说,明显缺乏吸引力。同时,社团活动涉及的面不广、点不深,并且很多社团活动仅是面向其内部成员开展,很难吸引更多的大学生长期参与其中。

2.4 学生社团可利用资源有限,后备力量、协作互助力不足

目前,大部分高校都是由团委组织对学生社团进行管理,但由于高校团委承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基层团组织建设、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大量工作,又普遍存在工作任务重、工作人手少等问题,使得投入不能满足社团的发展需要,主要表现在:第一,社团经费短缺。由于各高校团委的活动经费有限,且共青团工作繁多,经费使用也分散,使得社团的活动经费不能完全满足社团的发展和活动需要。第二,指导老师配备不足。目前,各高校社团指导老师虽然大多来自各自院系和专职团干,但无论是院系专业教师还是专职团干,都是身兼数职,要承担大量的教学、科研和行政工作,因此在时间和精力上不能兼顾周全,社团指导教师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对学生社团的指导亦不能满足社团的发展需要。第三,社团指导教师奖励考核机制不完善。目前,大多高校没有针对社团指导教师建立起完善健全的奖励考核体系。

3 如何实现学生社团的持续良性发展

3.1 健全完善社团的管理体制,规范社团行为

由于社团的成员是不断更新的,因此要对社团进行管理,确保社团工作的延续性,让社团活动充满活力,增强社团内部的凝聚力。在建章立制上,要指导和帮助学生社团健全和完善社团章程和管理体制,确保社团工作的严肃性和有效性。要建立科学、合理、有效的高校社团管理体制,不能把社团管得过死,也不能不闻不问、听之任之,要做到“宏观把握、微观搞活”。同时进一步完善社团的考核奖励制度,要做到“抓两头,保中间”,要及时表彰先进社团,树立典型,打造品牌,以榜样的力量带动其他社团的发展;也要保住传统社团,勇于探索,开拓创新,不断在社团工作中找到新突破,形成新亮点,以实现良性持续发展。

3.2 结合自身优势,不断创新

社团是按不同的类别组建的,每个社团的建立都有明确的指向性。在社团的建设中,要注意发挥自身优势,突出特色,积极开展极具创新性且结合自身特色的社团活动。同时,还要不断在实践中改革社团管理,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例如,我校的学术类与民族类社团,可根据学校实际与社团自身性质,开展民族文化、文学的宣传介绍活动。从意义来说,这将实现我校发扬传承民族文化的工作目标,让广大少数民族同学与非少数民族同学,更深刻体验到我国各少数民族特有的文化内涵;同时,活动也因为迎合了众多同学渴望深入了解民族文化的需求,参与度得到提高。

3.3 重视文化建设,强化社团凝聚功能

文化建设能最终实现社团内部协调发展,增加社团的工作效率,提升社团的影响力与号召力。社团成员要充分认可社团文化,能够充分发挥每一个成员的能力,让目标效果实现最大化,提升社团工作活力。因此,社团应该重视和加强文化建设,通过文化建设来增强社团内部的凝聚力。

结 语

高校学生社团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渠道,对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大学生的素质,活跃校园文化氛围等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在社团管理和发展上下功夫,让社团朝着良性健康方向发展。对高校学生社团的管理与发展应做更深入、更透彻的探索与研究,其最终的目的是要让社团朝着良性方向健康持续发展,为大学生提供更理想、更广阔的锻炼舞台、展示舞台,不断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大学生将来步入社会、适应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随着社会对高校学生社团的进一步关注和对社团建设研究的进一步深入,高校学生社团必将形成更加清晰的发展轮廓和更为强大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宋晓宗.高校学生社团特征、问题分析及解决方策[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7,28(7).

[2]洪元琪.高校学生社团发展面临的困境及超越[J].高等教育,2007(3).

[3]毕洪东.高校学生社团发展的现状分析与可能选择[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9(2).

[4]向咏.高校学生社团现状及管理建设的挥示[J].四川教育学院报,2010(6).

[5]袁嵘.论高校学生社团的管理与发展[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7(4).

责任编辑 晏祥辉

猜你喜欢

学生社团研究发展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区域发展篇
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社团良性发展的几点认识
新媒体在高职艺术类社团中的应用研究
新时期学生社团组织在学生管理中的作用探微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