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响学龄前儿童选择性信任的因素:信息提供者

2016-11-26胡皓月

小品文选刊 2016年18期
关键词:提供者选择性信任

胡皓月

(云南师范大学 云南 昆明 650500)

影响学龄前儿童选择性信任的因素:信息提供者

胡皓月

(云南师范大学 云南 昆明 650500)

研究发现,2到3岁的儿童往往会相信成人的说法,表现为轻信偏差。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会根据一些线索克服对成人的轻信,表现出选择性信任。选择性信任是指人们在面对不同的信息传递者时,能够根据信息的正误区分出他们的可信赖度,从而有选择的相信某些提供者。其中,影响儿童选择性信任的因素主要有认识性线索和社会性线索。虽然国内外对此研究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但仍有一定的问题有待未来的研究进一步探讨。

具身认知;学龄前儿童;选择性信任;信息提供者

1 前言

学龄前儿童是指3岁到6或7岁这一时期,也叫幼儿期。幼儿心理是在前一时期发展的基础上,在新的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在这一阶段,由于学龄前儿童身心各方面的发展和生活范围的扩大,儿童的独立性增强,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探索的欲望,也初步产生了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愿望。

我国学者张兰萍等人,在一项关于幼儿基于信息判断的选择性信任发展研究中,将幼儿选择性信任定义为:“选择性信任指人们在面对不同信息传达者时,能依据信息的正误区分出他们的可信赖度,从而有选择地相信某些传达者。”他们在研究中,采用物品命名任务的模式,首次将研究对象的范围扩展到更小的2岁幼儿,并对60名2—4岁幼儿的选择性信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幼儿的选择性信任是从3岁产生并发展起来,这同Harris等人以美国幼儿为被试的研究结果一致;选择性信任一旦形成,就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基于信息判断的选择性信任可以迁移到人际信任的其他方面。

2 旁观者的非言语线索

曹梦露等人从信任背景情境角度出发,沿用物品命名任务,探讨幼儿选择性信任的影响因素。当幼儿已经形成对信息提供者的信任倾向时,旁观者提供有关信息提供者准确性的线索,幼儿的选择性信任是否受到影响,以及旁观者的这种影响是否对不同年龄的幼儿的影响是否不同。他们从四川省某幼儿园随机抽取83名4-6岁幼儿作为研究对象,实验地点为幼儿园的一个安静的会议室,一张桌子和三张椅子。

实验前,主试随机抽取不同年龄组的幼儿,单独带领到会议室进行实验。主试带领被试进入房间,并向被试介绍实验:“今天和老师一起玩个游戏好吗?看见桌上的两个娃娃了吗?”主试指向桌上两个玩偶,“一个穿红色衣服,我们叫她红娃娃,一个穿蓝色衣服,我们叫他蓝娃娃。”“一会儿老师会在桌子上放一个东西,红娃娃和蓝娃娃会告诉我们这是什么,你判断下哪个娃娃说对了,好吗?”接下来的实验分为三个部分,即呈现部分、测试部分、旁观者部分,每个部分分别向被试展示4个物品。实验采用2×2×3多因素混合实验设计,研究结果显示,信息提供者准确性对幼儿选择性信任的影响显著,即幼儿信任高准确性的信息提供者。

3 信息提供者的个人特征

过去的研究显示,学龄前儿童至少依据两种不同策略去选择不同信息提供者的冲突信息。一种策略是,幼儿在选择信息提供者时,会将他们过往陈词的准确性考虑在内。另一种策略是,幼儿依据信息提供者的个人特征做出选择性信任。例如,儿童对信息提供者的熟悉程度,信息提供者的口音以及面部特征。幼儿自4岁起都偏好寻求并接受相对熟悉的信息提供者,但是他们也会根据其最近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对这一信任程度做出调整。最近的一项研究显示,从3岁开始幼儿就可以基于面孔进行信任判断,即基本能够与成人一样对陌生面孔作出是否值得信任的判断,这种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增强,并且这种信任判断策略更加趋于保守。

所以,学龄前儿童更倾向于与自己有相同特质的信息提供者,但并非是完全肯定的。人作为社会性动物生存在集体当中,通过观察他人的反应来获得社会性线索,得到更好的生存。Fusaro和Harris发现,早在2岁时儿童能够依靠情境中他人的非言语线索来鉴定信息提供者的可靠性,他们偏好得到其他旁观者赞同的信息提供者。如果信息提供者受到了更多的关注,也会赢得学龄前儿童更多的信任。

4 信息提供者的道德效价

信息提供者的道德秉性对学龄前儿童的选择性信任有着重要的影响。研究者对道德效价的操控一般通过两种方式实现:其一,实验者直接使用带有效价的特质词或者故事情节描述信息提供者,如把一方描述为诚实的孩子,另一方描述为不诚实的孩子,主要涉及对信息者道德秉性的评价;另一操控手段涉及道德意图。例如,在进行实验的时候信息提供者会提供正确来帮助学龄前儿童,或者是故意提供错误的信息来干扰学龄前儿童。研究者发现,3岁时,儿童开始以信息提供者的道德秉性来调整他们的认识性信任。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通常会选择相信那些来自可靠个体所提供的信息。但谎言是普遍存在的,尽管作为成年人我们有时也很难甄别他人言辞的真伪。而个体之前是否有过欺骗行为是判断他之后是否会再次说谎的重要线索。但幼儿也会利用这种线索吗?研究发现,幼儿对信息提供者的信任判断,可能涉及推论信息提供者的意图等心理状态。最后研究还表明,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儿童能够做出正确的知识归因,而不是仅仅因为信息提供者的道德秉性。

5 小结与展望

通过研究学龄前儿童的认识性信任,我们发现,3到6岁儿童已经具有选择性认识的能力,并且对信息提供者有一定的个人判断。他们处于智力和生理上高速发展的时代,在信息提供者的选择上具有一定的批判精神,通过不同的策略和复杂的认知活动来解决问题。鉴于学龄前儿童已经产生了选择信任,在日常生活中,作为幼儿生活中较多接触的父母和老师,更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真诚地对待每一个孩子,才能得到孩子的信任并与之建立和谐的关系。

[1] 林崇德.人际关系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2] 张耀华.认识性信任:学龄前儿童选择性学习[J]心理科学进展,2014,Vol.22,No.1,86-96.

[3] Maria F,Paul LH. Children assess informant reliability using bystanders’non -verbal cues. Development Science,2008, 11(5): 771-777.

胡皓月(1991-),女,汉族,吉林省洮南市人,心理学硕士,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研究方向:人格心理研究。

TP2

A

1672-5832(2016)06-0229-01

猜你喜欢

提供者选择性信任
基于附加直流的选择性低压漏电保护实现方法
选择性电沉积方法用于回收锂离子电池中的钴和镍
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的法律地位与民事责任分析
选择性听力
选择性××
论网络侵权的归责原则
网络言论自由的行政法规制研究
网络服务提供者的著作权间接侵权责任研究
嘤嘤嘤,人与人的信任在哪里……
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