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点亮信仰之光

2016-11-26李秋生

中华魂 2016年8期
关键词:张嘎信仰人才

文/李秋生

点亮信仰之光

文/李秋生

当今时代,流行豪华住宅、进口轿车、休闲娱乐、出国旅游、子女留学、收藏古董等,如果有人在一些场合还谈论信仰,或许会被笑为迂腐守旧,至少是不合时宜。实则不然。信仰永远不会过期失效,时刻与我们如影随形。

在现实生活中,为什么有些人整日感到浑浑噩噩,无精打采?为什么有些人只能靠扑克麻将维系生命,消磨时光?又为什么有些人会触犯国法,身陷囹圄?从根本上说,都与信仰缺失有关。当然,我们说的信仰是建立在科学认识基础上的信仰,而不是西方哲学所鼓吹的“信仰主义”,更不是宗教的信仰。

我们知道,人与动物是有区别的,最根本的区别在于人有思想,有精神需求,而动物没有。

有了信仰,人才会活得有方向有目标。科学的信仰是人们心中的灯塔,它照亮了一个人的人生之路,即使是在黑暗之中,也会心明眼亮。如果没有信仰,就是长命百岁,也只能是终生在黑暗中徘徊,草木一秋,虚度年华。

有了信仰,人才会活得开心。反映抗战的故事影片《小兵张嘎》中的张嘎整天乐乐呵呵,蹦蹦跳跳,一个小妹妹问他,“嘎子哥,你怎么这么乐啊?”张嘎说,“咱们部队有老钟叔,老罗叔,他们个个都是好样的!跟着他们打鬼子,闹革命,能不乐吗?”那时抗日游击队伍的物质条件可想而知,天当被,地当床,吃不好,穿不好,而且时刻都有生命危险。但人有信仰,依旧活得十分开心。相反,如今不少人别墅轿车、存款娱乐,一样不少,可就是打不起精神,整日愁眉不展,为发胖愁,为情感愁,为赚钱愁。即便是笑,也是强作笑颜,皮笑肉不笑。问题就在于没有信仰,没有动力,没有精气神。如果有了信仰,有了精神追求,有了博大情怀,心系天下,关注苍生,不为“小我”所羁绊,自然会在心中涌动着快乐。

有了信仰,人才会活得有尊严。两千四百多年前,苏格拉底以“不信神”的罪名被处死。在被审判时,法庭承诺可以免他一死,前提是他必须放弃自己的信仰,可是被他断然拒绝了。他说,那种人生不值得过,活着不如死去。信仰高于生命,他为自己的信仰付出了宝贵的生命。在他身后,为信仰献出生命的大有人在,在我们中华,就有谭嗣同、秋瑾、方志敏、许云锋、江竹筠,他们个个铁骨铮铮,呼之欲出,他们的精神与日月同辉,他们的名字与大地长在。

有了信仰,人才会活得有创造。人来到世间,不仅是享受,而且要创造,这是人生重要使命。唯有创造革新,才能推动历史前进,使人类生生不息,使人类社会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

信仰从哪里来?革命导师们的引导非常重要。但同时,社会的实践,社会的教育,也不可缺少,也是能够起到重要作用的。一个人要真正确立起自己的人生信仰,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经受灵魂的洗礼,需要自己脱胎换骨。

需要阅读,大量地阅读,特别是要多读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著作。不读书不接受真理的人要有信仰,几乎是不可能的。

需要思考。深入地思考,独立地思考,对人生进行深切地感悟。

需要实践。在理论上坚信一种真理,并付诸扎扎实实的行动,坚持不懈的行动,在实践中去做,去体验,去打磨,才能逐步锤炼成一个有信仰的人。

无论是谁,人生只有一次,这不存在“优惠”“特批”,没有身份贵贱之分,资产多少之别。所以,要活得精彩,活出自我,不能“跟着感觉走”,不能“我拿青春赌明天”。一切追求美好的人们,为打造信仰而努力吧,这是生命历程中的无价之宝。

猜你喜欢

张嘎信仰人才
唤醒,赋能,共生:走向自觉的整本书阅读——以革命题材类文学作品《小兵张嘎》的教学为例
人才云
信仰的真与执着——读《秋瑾集》
信仰的旗帜
抗日的洗礼
信仰之光
人才的开发和使用是一门科学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论信仰
小兵张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