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段刊于1843年 《伦敦画报》关于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赔款白银抵英的记载

2016-11-25宋逢宜澳大利亚

中国钱币 2016年3期
关键词:银锭赔款银元

宋逢宜 (澳大利亚)

一段刊于1843年 《伦敦画报》关于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赔款白银抵英的记载

宋逢宜 (澳大利亚)

一 引言

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失败后,中英签订 《南京条约》,开中国与列强间不平等条约的先例,亦拉开了近代史的序幕。战后割地及开放通商口岸,伴随着大笔战争赔款。一般对于此段历史的研究甚多,然而由于国外方面的资料有限,国人对于赔款白银交接英方后的情况则通常了解不多。

笔者收藏有一张于1843年3月发行的 《伦敦画报》①,所刊的原文大致可分3个部分,第一部分记录了当时我国第一批鸦片战争赔款白银抵英后的情形,从运载的船只到押解至铸币厂过程,和该批赔款白银的状态、数量、重量等均作了清晰的描述;第二部分引自同月铸币厂对早前另一批中国银锭熔化后所递交国会的报告,包括含金方面的数据及由提纯后所产生的毛/净利润的换算;第三部分为满足当时读者对中国人的兴趣而加的一段中国人服饰和外貌的描述。这篇170多年前的报刊文章正好为我们还原了历史中这段不为人知的一页,同时也是目前所知西方最早的关于中国银锭的记载之一,为此笔者将其译为中文。

二 译文

这周让本报为之欣喜的工作,是能不仅以口述且同时以图解的形式记录到近期条约所规定之中国赔款白银安全抵达英国铸币厂的情况。本报的版画所描述的是满载赔款的马车在第六步兵团护送中缓慢驶进的情形。该团 (而非其他日报所误刊的第六十步兵团)在这些财富于南安普顿铁路中转时行使了护卫并押送其至铸币厂的荣耀职责,而此批白银最终将在此改头换面及打印上英国君主的头像,并在这些与来自其故土迥然不同的本地人之间流通。

如本报的版画所示,这些元宝为3-4英寸长短的银块,貌似铸成坩埚的形状。每个银锭的中心带有中国文字的戳记。这些有趣的象形文字亦与大清皇帝与本国最近签订之条约上的文字颇为雷同。

星期二下午三点左右,另外五辆马车运载着20吨价值750 000银元的中国白银在第十步兵团的重兵护送下从位于Nine Elms区的南安普顿铁路总站抵达了皇家铸币厂。这些白银于上星期六早晨由女王陛下的Columbine号舰从中国运抵朴茨茅斯港,并在厂方物资供销部的库珀先生的特殊监护下由南安普顿铁路转运至本市。银锭分装在425个长2英尺、高1.5英尺的木箱内。政府官员已在铸币厂等候接收,例行手续亦已在办理;此批银锭储存在与此前存放Modeste号双桅舰②运抵的白银相同的仓库内,前后共计约合2 000 000银元。如此巨大数量的白银到达后让铸币厂日前异常繁忙;而估计在本周内厂方还将另行收进至今仍滞停在航道的Herald号上运载的1 000 000银元及Blonde号舰上的3 000 000银元。有消息称这些白银在被熔化以后将被售予交易商:此并非属实;预计在全部赔款运抵前政府暂不会下令如何处置这些白银。

一张于星期二递交的国会文件显示,1842年1月,由女王陛下的Conway号舰从中国进口了相当于2 001 200银元毛重大约为143 639磅2盎司5英钱③的白银,合标准重量④148 526磅4盎司2英钱。此批白银被铸币厂分三次分别以59½、59⅜及59¼便士每盎司的价格售出,共筹得440 729英镑10先令6便士⑤。鉴于在国库之许可下铸币厂可在每磅原银中提取3½格令⑥的黄金 (再减去其10%),在由厂方提炼员麦席森先生计算和扣除所有花费后,实际并无熔解白银之费用消耗。此批白银总共提取出黄金毛重为2 530盎司1英钱17格令;在麦席森先生扣除了含10%的部分即最后为940盎司13英钱9格令以后⑦,剩余了大致重约1 589盎司8英钱8格令、标准重量为1 729盎司7英钱21格令的黄金⑧。此次从朴茨茅斯港运抵铸币厂的运输费用为200英镑15先令8便士,加上对额外尽力之厂方干事、文员、搬运工等犒赏费用为466英镑15先令8便士;提炼黄金所产生的总额,以每盎司3英镑17先令9便士计算,共合6 723英镑零4便士。将此批白银送至铸币厂熔解,而非按59¾便士的估价在市场出售,最终使厂方获利654英镑12先令9便士。

元宝银格外足色,其一般来自知名之黄金岛⑨上贵金属矿所出产的白银。由于此处的矿洞最深处目前正忙于勘探贵重金属以图资助对英赔款,让很多人倍感兴趣,本报为此勾勒出一幅草图。

为呈现完整的报道情节,本报通过不菲之花费,获取到了已将督察赔款职责移交给大英全权代表的两位中国官员之肖像画。这些中国要员的惯常打扮早已在中国瓷器上为英国人所熟悉了,看来我们从茶杯上对中国人样貌的了解并无多少偏差;而乔瑟琳子爵⑩在其最近的著作中亦指出:“他们主要特征如此吻合,实乃奇妙。”肖像上的他们看来穿戴颇佳,而且他们比南亚其它国家的人都要更加体面。

中国银元是略为粗糙的银币,呈简陋圆形,上面除了各种商号过手之戳记以外无其他印记。每个商家在经其手时会为银元盖上自家印记,此后这些银元在长期流通中完全由继承该名号或标记之商家作担保。

中国气候以整年冷热分明的相反季节为特征,上层社会 (注:在此主要指官吏)的冬夏服饰亦因此有着明显的区别。但不同主要在帽饰上,夏天是以竹精细编成的锥形帽、顶端镶有一颗蓝或白又或是镀金的圆珠,在圆珠周围各处缀满了真丝或是红色马鬃的穗。冬季的帽饰为圆冠状、向上翻的宽边外围裹有天鹅绒或裘皮;在帽冠顶部同样镶有一颗圆珠,在其周围的圆顶散缀着一圈深红色的丝穗。而随着季节更换帽饰则显得至关重要以至要由官府通告。冷天里室内通常会戴一顶小毡帽。夏天的服装是宽松的由轻丝或纱布再或是亚麻织成的长衫;穿正装时,要系丝绸腰带,用来系紧扇子囊、烟草袋、火镰袋子、有时还有带鞘刀或是筷子。冬天里,在长及脚踝的丝质或黑纱的底衫外会裹件宽大且长及臀部的长袖上衣。这种上衣由内衬皮革的裘绒、真丝或绒面做成;夏天时颈部袒露,冬天则围以丝或皮毛的领子。在国事场合所穿的是丝绸和金丝华丽锈成的下裙,帽子为深红色并饰有彩珠。高阶人士所穿的裘皮装价格昂贵,而且会父子相传。亚麻衣服很少会穿,那种有时是轻丝绣成的衬服则极少会更换。总之,皇宫里各种等级和职位的服饰在北京都被我们像在欧洲如庭审一般仔细地观察过了。而对于时尚,亦有其追随者;某些中国公子哥穿着昂贵的黑纱真丝衫、南京黑缎面鞋、绣花护膝,戴着精巧裁制的帽子、衣服上镶嵌着精致绝伦的纽扣,手上持着英国金表、镶珍珠串的牙签和南京香扇;而像这样的士绅连身边跟随的仆人都是身穿真丝。

三 关于画报文章所涉事件之历史背景

《南京条约》规定赔款以洋元为支付单位,共2 100万银元。在赔款具体期限及数目方面,条约第七款规定,签订生效 (1842年8月29日)后需立即支付的首次数额为600万银元,其余分三年六次偿付:1843年6月30日或之前,与12月31日或之前各需支付300万元;1844年6月30日或之前,与12月31日或之前各需支付250万元;1845年6月30日或之前与12月31日之前各需支付200万元;如发生拖欠,需加付5%年息。其中首次立即偿付的600万银元,是英军提出的撤出长江、解除封锁的条件。画报中所描述的这批总共由四艘军舰运抵伦敦的共合600万银元的中国白银,正是条约中规定的首批战争赔款。600万银元共折银426万两,清政府采用了就地筹款的办法,其中除了扣去英军之前向扬州、上海商民勒索的所谓 “赎城银”及商捐银共125万两外,其余301万两具体来自:户部及山东解拨江苏军需银65万两;江宁藩库和江安粮道及龙江关库提用银50万两;苏州藩库和浒墅关库共提用银45万两以及浙江和安徽藩库提用银141万两⑪。由于筹自各省库的官款银两属于临时性调拨,实际上相当大比例后来是靠对各省商民压榨捐输银来归还的。对于这批首次赔款银锭的具体实物状况文中仅以一言片语带过,目前所知大致以马蹄锭为主。另稍值得一提的是,文中所附一幅描述赔款银锭的插图,除了10两马蹄锭以外也有件貌似江苏小本司的5两圆锭,有可能在整批银锭中具一定比例而被选来作图解,而苏坨确实也是当时该省标准的课税银锭器型之一。至于文中提到的中国银元,由于当时中国尚未正式铸行本国银元,而沿海各省通用以本洋及鹰洋为主的洋元已久,税收上除了解库仍需用银锭以外,在完纳钱粮方面也已被地方藩库普遍接受,而图文中所提的 “中国银元”均应是盖满内地经手戳印后难以辨别原本面貌即俗称 “烂版”的外国银元而已。

此篇文章中的第三部分对中国本土服饰的描述,由于当时的信息局限,带有较多叙事的色彩。而前两部分关于赔款抵英的记述,因发生在当时当地,且有详细数据相佐证,则相较更为客观和可信。特别是文中第二部分对于一份国会文件关于铸币厂将一批1842年1月进口自中国的银两的提炼报告,是目前所知最早的官方数据。至于这批白银的出处原文中并未提及,仅以 “进口”自中国一笔带过。此批白银的抵英时间比鸦片战争首期赔款早了一年多,来历颇耐人寻味。根据笔者判断,中英间的贸易已于1839年战争爆发前中断,以此批合200多万银元的白银抵英的时间,乃至需要铸币厂向国会正式提交熔解报告的情况来看,不可能是贸易银两,唯一的解释必然与英军在鸦片战争期间在中国的掠夺有关。而直至1841年底为止英军在华各地掠夺的包括官库在内的各项银两,数额均未有达到百万元之例。因此最大的可能,即是对广州勒索的 “赎城银”600万银元中的一部分。1841年5月奕山所率清军与英军在广州作战失利后求和,27日签订 《广州和约》,规定清军退出广州60里外及7日内交合600万银元赎城费作为英军退出虎门的条件。此批合600万银元的赔款已于同年全数付清,是否在同一时间抵英目前尚不清楚,但以整批白银的数额来看,1842年1月将合200多万银元运抵英国的Conway号舰应只是运载舰只中的一艘,而该批白银或为抵达铸币厂的首批而被选作对象提交提炼报告。其他方面,大英博物馆的馆藏记录也曾显示,该馆在1842年一批 “中国鸦片战争赔款白银”抵英后,购藏过其中少数几件银锭作为其馆藏品⑫,以日期来看,既非1843年运抵的首期正式赔款,应该正是画报原文中提到这批银锭,而款项来源直指 “鸦片战争赔款”,时间和性质均与广州赎城银的背景吻合。由于南京条约签订时中方未能将此项赎城银从赔款总数中扣除,实际这笔600万银元的赔款便成了2 100万主赔款以外英方的额外收入,而英国人将赎城银视为 “鸦片战争赔款”的一部分更不难理解。

此外,银锭含金亦是一个有趣的话题。早在清代就有记载称 “含金质者以咸丰所造之元宝为多,同治间所造,则鲜有含之者”⑬。一般收藏界对于清代银锭也大致有一共识,即咸丰及以前的 “老宝”在含金上较后几朝所铸的银锭高。原文中这部分的记录正好可为我们提供一些现实的参照。根据原文第二部分对此前合200万银元的银锭化验提供的数据计算,铸币厂提炼出的所有黄金约占此批白银总量的0.14678%,重达2 530盎司,折合成银元大约为45 000多元⑭(约合31 000多两白银)。如以上述比例为当时官库银锭大致含金量推算,南京条约赔款的总额是这批银两的十倍,而其所含黄金产生的额外价值理论上可超过30万两,这是十分惊人的数字。当然,银锭不同于机制币,每只银锭的生产环境及所处的年代不同,成色及含金量也存在细微个体差异,但考虑到此次熔化对象200万银元的银锭如折合50两大宝约合26 000枚左右,这些银锭代表着当时官锭的成色和成份,因此该报告数据所代表的参考性是不容忽视的,亦暴露出银两制度长期存在的某些问题。就以这里的首次赔款来说,由于当时的提炼水平、用银背景等因素,银两中掺杂黄金却无法计值,以致最后赔款的实际价值竟超出条约规定的赔款总额,让英国人赚了笔不小的额外利润,这在今天来看是颇具讽刺的。而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中国近代首次对外赔款的第一次鸦片战争赔款是唯一一次使用银元为单位,而当时这正是侵略者出于对中国银两在称重、成色、平码等方面的复杂性而担心换算上吃亏所提出的,而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及随后的所有战争赔款中则纷纷全部改用银两为单位,究其各种原因,不难想象银两当初首次给侵略者带来的 “意外好处”,或许也是其中之一吧。

注释:

① 《伦敦画报》 (The Illustrated London News)于1842年5月14日由英国人Herbert Ingram创办,是世界上最早的画报周刊,主要报道各类新闻事件,除英国本土外亦发行至美国,是19世纪最具影响力的期刊之一。

②Modeste号,以及稍后提到的Herald及Blonde等诸舰,与Columbine号舰同属十九世纪英国皇家海军,鸦片战争中均曾用于输送首批中国赔款白银至英国本土。

③ 即pennyweight(缩写为dwt),或称本尼维特,英国金衡制单位,1英钱=1/20盎司=1.55517384克。

④ 文章中此处的标准重量,是指以当时以92.5%为标准白银成色之重量。

⑤ 此处应是指铸币厂在完成 (随后所描述的)对此批白银的黄金提纯后所进行的市场出售。

⑥ 即grain(缩写为gr),英国金衡制单位,1格令=1/24英钱=0.06479891克。

⑦ 此处是指:以总重143639磅2盎司5英钱的原银为对象,每磅提取的3½格令黄金中再减去10%后得出的结果,此即英国国库授权铸币厂可自行提取的黄金数量,用以作为支付或填补厂内各项花销及费用。

⑧ 十九世纪西方黄金货币的标准成色为22克拉 (91.66%-91.67%),此处即含标准成色黄金合金之总重量,故出现标准重量大于纯金毛重的情形。

⑨The Golden Island(黄金岛),目前未发现任何有关其背景的资料。笔者推测原文此处充满想象的描述,与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社会的封闭,以及西方人长期对中国的陌生与神秘感有关。

⑩Robert Joscelyn(1816-1854),曾任英国会议员,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曾任镇江之战英军第一军司令Alexander George Fraser的军事秘书,出版过两本军事著作。

⑪ 彭泽益:《论鸦片战争赔款》,《经济研究》,1962年12期。

⑫Joe Cribb:A Catalogue Of Sycee In The British Museum,1992.

⑬ 光绪三十二年五月初五 《商务官报》,转引自张惠信 《中国银锭》,1988。

⑭ 根据英国政府以英镑向下院提交的中国赔款总额 (5 787 504英镑)及实际合银元总数 (2 700万)推算,鸦片战争时期英镑对银元比率大致为1∶4.665左右,黄金价格则按原文之提示每盎司3英镑17先令9便士。

(责任编辑 于放)

猜你喜欢

银锭赔款银元
银锭的收藏价值
江阴博物馆馆藏明清银锭
纵观晚清赔款史
古币银锭的收藏价值
中国古代水坑银锭货币的科学鉴定
真假银元
模拟天平秤的过程找出假银元
奶奶的银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