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国楹联界人士热议楹联『河东流派』
——兼论马长泰楹联文学价值

2016-11-25

对联 2016年1期
关键词:河东运城流派

二零一五年十一月一日至三日,在运城市召开『当代河东流派马长泰楹联文学全国研讨会』暨『河东流派与全国楹联名家学术交流座谈会』上,来自全国和山西省楹联界、文学艺术界人士对楹联文化工作出现『楹联流派现象』的重大意义、对『河东流派』及其领军人杨振生在全国的引领地位和作用做了充分肯定。 同时,对如何发展壮大『河东流派』建言献策,现摘其谈话要点刊出,以飨读者。

蒋有泉(中国楹联学会会长):

发展楹联文化事业,主要是创作出优秀作品,多出精品,没有好作品一切都是空话,一切都等于零。 运城市楹联学会在抓精品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下了不少力气,很认真,他们推出的『河东流派』,在全国是比较成熟的,各方面条件都具备的一个。 我提三点希望: 一是要有领军人物,这是核心。 把杨振生确定为领军人物是够格的,还有马长泰等。 二是要有作品,他们出了《当代楹联河东流派作品集》。 三是召开了『全国楹联流派暨河东风格研究高峰论坛』。 『河东流派』诞生在运城,但它是全国的,运城要珍惜,我们都应当珍惜。 它的风格是全国性的,只要有这个风格,就是这个流派的。

赵望进(山西省楹联艺术家协会名誉主席):

这次会议对运城经验有了新的认识,马长泰就是从河东走出的联家。对『河东流派』必须进一步肯定。以『河东流派』为代表的楹联艺术发展形势大好,美中不足的是对『河东流派』形成发展论述的比较多,但对语言风格论述的少。 希望运城市楹联学会认真研究,使楹联流派的队伍更加专业,在全国真正起到示范作用。

孙满仓(山西省楹联艺术家协会主席、《对联》杂志社社长兼总编):

河东流派,不宜从婉约或豪放、空灵或写实、朴拙或机巧等风格上,去进行人为的划分和强化。而应从理解河东、血脉传承的融合层面,将五千年文化的厚重与尧舜禹都城永不磨灭的悲悯情怀和王者风范,以及耕读文化那带着泥土香的亲和,源自聪慧的幽默、开明等,凝聚为河东联家群的一种共同追求,并以这种风格和襟怀,讴歌时代!

杨占平(山西作协党委副书记):

楹联文化是国粹,是文学艺术离不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密不可分的,作为艺术没有界限,它和小说、散文一样,都在同一个档次上。因为有了楹联,才提升了作家的档次,一副好联,可以抵一篇长篇小说。 楹联家就是作家,作协就是楹联家的家,我们愿为会员,包括楹联家在内,做好服务工作,要让更多人从事文学创作,从事楹联创作。

贾克勤(山西省社科院文学研究所所长):

运城提出打造『当代楹联河东流派』很有开创意义,这是一个新的探索,是提升楹联的文学意义或文化意义。 这也是一个严肃的命题,要从河东这块文化宝库的渊源上讲,河东文化的底蕴很深厚,要好好地挖掘。 楹联是文学,这是不容置疑的。 楹联完全可以称流派,运城在这方面已经作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绩,对目前的成就应给予肯定,更不要怀疑了,议论了。 搞好流派,首先是领军人物,它是比较全面的人才,是全才,通才,他的作品应是大气的,应是精品力作,要在全国叫响。

鲁顺民(《山西文学》主编):

今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对于艺术而言,就是讲好中国故事。 用什么来讲? 用中国话来讲,用汉字来讲,要捍卫汉字的尊严。 楹联无疑是用汉文字讲中国故事的绝佳方式,是文化自信的表现。对联创作其实是文学创作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 作为一个省级文学刊物主编,至少能够表个态,我们今后一定给这门古老而有深厚群众基础的文学艺术以合适的方式,腾出一定版面,加以宣传、展示。

李旦初(山西大学原常务副校长、诗人):

『文学是人学』。 文学是写人的,写人的生活、人的故事、人的思想情感。 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如此,楹联也一样。 楹联与人的关系最密切,中国人的一生都是伴着楹联度过的。 但长期以来,由于我们偏重于楹联的实用价值,很少认识它的文学价值和美学价值,因此在历代文学史中看不到楹联,在文学评奖中看不到楹联,在中小学校教材中看不到楹联,这是很不公正很不合理的。 楹联理应在中国文学史中占一席之地,在文学评奖中占一席之地,在中小学教材中占一席之地。 我们应该为此而大声疾呼,更应该就楹联的文学价值这个题目多做文章。

董大中(山西省作协、 著名文学评论家):

楹联,真正的『国粹』。楹联是中国文化中能表现中国人精神的『对对子』跟广大人民群众相结合的产物,是『对对子』大众化、民间化的表现。 马长泰是全国著名楹联家之一。他的楹联文学价值,首先在于它是艺术地反映人生。马长泰的《七秩童联稿》,汇集了他在楹联创作和理论探讨上的重要成就。 这本书出版,不仅是楹联界的大事,也是整个文学界的大事。马长泰这本书,是楹联和文学之间的一座桥梁。

傅海青(中国楹联学会副秘书长、《对联》杂志社编辑部主任):

在中华文化全面复兴的大时代背景下,如何『用楹联书写中国梦』,这是摆在当代联人面前一个值得深思的命题。 河东流派的兴起无疑是时代的产物,就如何提升河东流派的整体创作水平,我提两点建议: 一是建议系统学习国学,以丰富生命,夯实文化厚度。对联是国学的一部分,运城各级学会对楹联进行过严格的培训,会员们对楹联的技法都很熟悉,再系统学习一下国学,必能起到『好风凭借力』之效。国学博大精深,包含的内容太多,我建议读一下《国学概论》《道学概论》《佛学概论》等,让广大联友对中华文化有一个全景式的了解。二是建议和兄弟学会互动合作,以拓宽视野,激发创作灵感。楹联学会不仅可以和书法学会共同举办联墨活动,还可以和吟诵学会、古琴学会、国学堂、汉服社等联合举办一些活动,充分展示诗意飞扬的典雅生活,呼唤传统文化在日用伦常中的全面回归。

张兴贵(山西当代知名联家、河东楹联网副站长):

我是第六次到运城,与运城联界建立了深厚感情。对『河东流派』人们有些非议,这很正常。『河东流派』的成长是个打造的过程,做任何事业,真正魅力在于过程。 不能要求一个刚兴起的流派就多么完善,它不能像历史上文学流派,如桐城派,那是经过多么长时间成熟起来的,就很完善。只要我们去追求,我相信,它会越来越成熟。 我每天都坚持到『河东楹联网』联友论坛上游览发贴,但我发现运城联人、河东流派骨干成员上网人少,发贴量太少,这与运城的楹联形势不适应。 我建议应尽快改变这一现状,要很好地利用互联网这个快捷平台发展楹联,推动流派。

李健(中央电视记者、楹联爱好者):

当今是互联网很发达的时代,要从传播角度谈楹联发展问题。 楹联文化只有好的传播才能体现价值。要解放思想,坚持两条腿走路: 一条是你们专业的传统的方式,一条是互联网传播,速度非常快,受众面很大。 创作楹联,要与社会热点事件结合,要借鸡生蛋,要会利用社会名人、名事件传播楹联。要提高楹联创作的档次,要多组织研讨活动,自己聚力发展。『河东流派』的提出,是时代的产物,要实现楹联传播价值的最大化。

薛启发(山西省襄汾县楹联学会副会长):

原先比较平静的联坛,被一股汹涌澎湃的激流所冲击,所引领。这就是风靡全国联坛的『运城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恰如东方之启明,划破夜空,喷薄而出,光焰万丈。 有人为之鼓掌,有人为之惊讶,有人为之烁眼…… 而这种现象所产生的『河东流派』,更象一股九曲大浪,从河东大地一泻而来,岸边观者,唯感突兀,流中涉者,有些不知所措,一时之间,有人认为流太急,浪太猛,非誉不一。 我就这一现象,试作一点探讨,并就教于各位前辈方家。

一、『河东流派』举旗之必要

纵揽古今文坛,各种文学流派,此起彼伏,往往都与时代息息相关。有什么样的土壤、 气候,就会产生与之相适应的文学流派,或是与之相反的文学流派。这些文学流派的定位,虽然多为后人研究而命名的。其实,在他们的时代,就已经自然或不自然的凝聚到一起,共同为这一文学流派的影响力做着努力。不是他们自己不敢命名,而是他们当时没有这种超前的意识。虽然,他们曾以某些人的创作风格,作为主流,却都是无意识的靠拢和抱团。 研究古人的文学流派,可以发现他们的人数不多,规模较小。究其原因,一是条件的束缚与限制,二是文人相轻的纠结,只能是小团团小伙伙而已。有的认为现在举起『河东流派』的大旗有点过早,这话说的虽然不无道理,但只是局限于文学史上的一般规律而言,与现在这个伟大的时代的规则则不相适应。 与其说让后人煞费苦心的去挖掘,收集,考证,研究这代人的文学流派,是有点为后人出难题,留问题。 古代几千年,由于文字的缺少,现代的考古工作者,为了弄清一个问题,填补一项空白,他们的工作多么的艰难。不仅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时间,往往也不能尽如人意,尚有许多谜团不能解开,成为研究者的终生遗憾。 我们为什么不能从古人的现象中吸取教训,早早地为自己定位,为自己的发展作些研究,为后人留一笔清清楚楚、 明明白白的精神财富,让后人的后人,轻松的享受啊!

试想一个文学流派的产生,发展,壮大,成果,只有当代人最清楚,远比后人研究的真实、具体。 不论这个流派是政治的,文学的,艺术的,等等。 不一定非要在盖棺之时才能论定。你看,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共产主义,社会主义,以及革命先驱者的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改革开放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等等。哪一种是后人研究命名的? 不都是一开始就提出来了吗。其实,都是边提出,边奋斗,边研究,边完善,边壮大。这就是所谓的『摸石头过河』,这是一种大胆的探索,并不是不可以的。提出自己的文学流派,总结自己的特点,壮大自己流派的队伍,为这个流派锦上添花,让大家自然而然的向这个流派靠拢,于社会,于联界,于联人,都是上等的好事。 所以,现在举起『河东流派』这杆大旗,是适时的,必要的,无可置疑的。

二、『河东流派』叫响之必要

旗已举起,声就要叫响。这是时代的要求,联坛的要求,联人的希望。 一面旗帜的举起,就是群英荟萃之时,就是风格、特点形成之时,完善之时。近年来,河东之联人,夺标折桂,风靡一时。以一地之数量,质量,处于全国联坛领先地位。 可以看出,这个流派的土壤浑厚,气候适宜,政治的气候,艺术的气候,均已成熟。 老将宝刀不老,青壮年后继如云如雨,这种现象,古来少有,全国少见。 唐诗之后,宋词称首。 究其时间范围,河东一地无法相比,数其词人,逊于河东远矣。 从北宋到南宋,数百年间,仅有词人七百三十四人。 浙江为首二百人,江西次之一百二十人,福建再次之九十一人,而偌大的山西,仅仅六人,一个县未足一人。 而现在,河东联人洋洋大观一万人,精兵强将一百五十余人。 一个河东,抵得上两宋词人的十几倍啊! 这是一个骄傲的数字,自豪的数字,也是举旗立派的底气数字。 叫响『河东流派』的名号,就是最佳时候。 就是为联坛添重彩,插健翼。 是一面引领冲锋的旗帜,是进军的战鼓。 旗帜高扬,就会增加联人的信心和动力,从而激快联人的跟进步伐。 时代需要好联,人民需要好联,而好联的产生,就要有一支有风格,有特色,有担当,有责任的联人队伍,这个队伍自然形成一个流派,成为联坛的劲旅,成为前承古人,后启来者的流派。

『河东流派』的定位,是一种历史发展的必然。 不能说这是河东联人的骄傲和自负,应该是他们一种责任心的自然流露。他们在分析近年楹联创作时说,他们的时政联,景点联,收获颇丰,而庙宇联、哲理联相对少些。 这是多么中肯的,明智的总结。一个流派的旗下,总会聚集一大群肩负共同使命的人。 豪放不失婉约,婉约不失豪放,百花齐放,百家争春。 不可限制个人的兴趣和发展,不可圈定统一的特点和风格,任其在联坛上纵横捭合,各展风采。这是河东人的光荣,也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光荣。楹联这种形式,是我们中国的国粹,是任何一个或富有或贫穷的国家和民族,都没有的艺术形式。 是完美的形式美,音律美,对称美,寓意美,融纳美的一种雅文化的载体。我们每一个有责任的联人,都应该让她发扬光大,让她成为炎黄一脉永远不衰的国粹。

姜诚(山西忻州市楹联艺术家协会主席):

『河东流派』引起的波澜是巨大的,它与运城是『中国最佳楹联文化城市』的称号是相辅相成的,这是『河东的中国梦』。如何继续打造『河东流派』,我想经过刻苦努力,慢慢就会形成成熟的流派。 现在运城出现了像马长泰这样的联家,其实运城的国手还不少,『河东流派』领军人杨振生是,朱天运、廉宗颇、何沁学和邵运德都是。 我们忻州市学会愿与运城市学会结成友好学会,我们全力支持河东流派,希望它发展壮大。

赵黄龙(山西省诗词学会副秘书长):

河东人就是文化人,从楹联起家顺理成章,『河东流派』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完全可以提出,流派有着很强的地域性,我不同意包括河东以外那么多地方,各地如果成熟就会自成流派就很好。 也不一定着急确定什么风格,风格是在实践中逐渐成熟的。运城楹联,要与深厚的历史人文结合,与关公、三王等著名历史文化人物结合,这样就厚重些。

卜用可(江苏省扬州市,中国联坛十秀联家):

康永恒(河北省鹿泉市楹联学会副会长、中国联坛十秀联家):

『河东流派』应与河东深厚的地脉、人脉相结合,与几千年的历史结合,运城的古文化多,要多挖掘乔应甲的东西,当代流派可追溯到古人,真正有地域的特色。建议多搞些采风活动,现场创作楹联,少搞些征联。

解维汉(陕西省楹联学会副会长、中国联坛十杰联家):

我是第四次来运城,这多年运城市楹联学会搞了不少大活动,到这里就像进了火炉一样,你们善做大事,不甘平庸,自加压力,勇创潮头。 有谋略、有目标,一步一步地把自己推到高峰,其精神令人十分感动。 你们对繁荣楹联文化工作做了不少大事,培育了一批艺术家,这种氛围全国少有。希望『河东流派』骨干,多研究一下历史有成就的人,多开展业务上研讨,不断提高创作水平。 由外界评价更好,而不是由自己评价,是从学术的角席去看这个问题,而不是只从联事上去看。

杨晓雁(辽宁建平,全国知名女联家):

『河东流派』在形成初期,作了及时引导,才发展壮大,不要等别人去总结,只要认定的东西,有了苗头就抓住。 流派就像流水,勇往直前,但不能放任自流,要给流水修路搭桥,让它尽快成长。『河东流派』是土生土长的流派,很接地气,有河东的特色。 我期望它尽快成长,对振兴楹联事业做出贡献。

赵瑞琴(山西省河曲,河东楹联网顾问、全国知名女联家):

山西运城,古称河东,是中华根祖文化的重要发源地。 正因为有了良好的文化渊源(深厚的中华根祖文化,源远流长的河东楹联文化),有了天时(现今楹联文化空前繁荣兴盛),地利(河东地区浓郁的楹联文化氛围),有了人才(水平高、作品多、风格相近的楹联作家群体),河东流派的形成可谓久孕而生,水到渠成,而不是从天而降、凭空臆想的。当然,河东流派还需要巩固扩大,还有更多更广的空间有待河东联家努力,让我们拭目以待。

《1984》被公认为是对集权主义最形象的描述。小说中的大洋国就像是一座恐怖的全景敞视监狱,所有党员都处在官方的监视当中,每一个房间的墙壁上都安有电子屏幕,窃听器可能随处都在,思想警察也可能藏匿在任何一个地方……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时时都在被监视的全景敞视社会。

韦化彪(天津市楹联学会副会长,全国知名联家):

『河东流派』是一个优秀联家群体,这在我对领军人物杨振生会长和骨干成员女联家张丹薇的楹联作品赏析中,得到了强烈的感受。他(她)们都是楹联高手,是优秀联家。

朱天运(运城学院教授、运城楹联学会顾问、河东联坛十杰):

中国楹联是否到了产生流派阶段? 这个问题,已故中国楹联学会会长孟繁锦和现任会长蒋有泉已经作了充分说明和肯定。 他们的态度很明确: 就楹联这种文体而言,无论就其产量、质量而言,无论就其在社会和人民群众中产生的作用和影响而言,已经达到前所未有的阶段,已经到了各种流派互相产生的繁荣时代。『河东流派』就是这个时代的产物。 河东流派既是一个地域派别,同时又是一个风格派别。它是一个以河东地域为主的派别,但又不仅仅局限于河东一隅; 它是一个『豪放派风格』为主的派别,但又不局限于单独的豪放派风格。『河东流派』在楹联的思想性、时代性和人民性方面,确实有其显明特色的。 当然,我们『河东流派』至少现在还不能说是一个强大的、完全成熟的楹联派别,它只是初露端倪,它需要不断发展壮大。

廉宗颇(山西省运城市楹联学会顾问、河东联坛十杰):

『河东流派』已经在客观上形成,再不要在概念上争议了,关键是能不能得到历史的认可,群众的认可。要进一步完善理论体系建设,要创新发展,要从学校联教抓起,搞好传承。

张登洲(山西省运城市楹联学会副会长、 河东联坛十杰):

『河东流派』已经形成了与时俱进的争先作风,有了一批可传世的精品。要长久发展下去,关键是看它有没有生命力,是不是对社会能起到推动作用,能不能对国粹加以传承,我们要加大力度,提高自己水平,名副其实,发扬光大。

何沁学(山西省运城市楹联学会副会长、闻喜县诗联学会执行会长、河东联坛十杰、河东楹联常务副站长)

『河东流派』要真正发展壮大,必须注重理论建设,注重团队精神,注重围绕大局和中心工作,注重活动氛围,注重借力发势,注重运用网络,注重发展产业,注重创作精品,注重提升自身形象。张丹薇(山西省夏县中学教师,夏县诗联学会副会长、河东联坛十杰):

『河东流派』是联家的平台,要注重向外推介,引起更多的社会关注。 要静下心来搞创作,少浮藻、少平庸。 我们的风格主体是豪放,但要避免粗放。

杨开茂(运城市楹联学会副秘书长、盐湖区诗联学会副会长):

多创作出优秀楹联作品,流派才能得到群众的认可,社会公认。 我们任重道远,永远在路上。

马长泰(中国楹联学会常务理事、全国知名联家、河东流派代表人物):

楹联文化是文学大家庭不可缺少的一员。我们要为提高楹联的文学地位做贡献。河东的根祖文化沃土和楹联文化热土,培育了我,成长了我。 我还得不断学习,提高自己,我要为『河东流派』的不断发展壮大出力,为弘扬国粹不懈努力。

文振西(山西省运城市楹联学会副会长、闻喜县诗联学会会长、河东联坛七星):

楹联文化是文学艺术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从我们许多楹联创作中得到印证,再不容置疑了,而是要下功夫,提高创作质量,多出作品,把这个文学功能很好地开发出来。『河东流派』目前作为文学流派已具备了有理论基础、有联家队伍、有作品集和领军人物的基本条件。这个客观事实,这是谁也否定不了的。我们只能乘胜前进,好上加好,真正打造出一个让联家和社会都认同都敬佩的流派联家群,把优秀作品,奉献给社会,奉献给人民。

杨振生(山西省楹联艺术协会副主席、运城市楹联学会会长):

『河东流派』有很强的开放性、包容性、分享性。它的出现,是中国联坛大好形势的产物,是楹联『运城现象』的产物,虽然现在还处于初期阶段,但已显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凝聚力,当前我们的差距是: 流派的骨干成员年龄偏大,流派主体风格已经形成,成员个人差异发展的风格还未系统疏理和形成。 我们要认真学习全国各地的好经验、好作法,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加强文艺工作的通知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讲话为指针,下一步要按照原定的打造『五个体系』(理论、语言风格、传承机制、产业发展、工作机制)和一个工程(河东流派与中华楹联巨匠乔应甲楹联学术研究),精准工作,扎实推进,真正把『河东流派』打造成经得起历史检验的高素质楹联家队伍。

岳民立(中国楹联学会顾问、中国联坛十老):

在主持『河东流派与全国楹联名家学术交流会』开始时讲: 这次座谈会主题是『携手传承 创新发展』,主要讨论三个问题: 一是对由『河东流派』的兴起与发展,引领全国出现的『南流北派』楹联流派现象如何看? 对『河东流派』的发展壮大有什么好的建议和想法。 二是介绍全国各地楹联文化工作好的经验和做法,各位联家的创作真经。 三是如何建立『河东流派』与全国各流派、名家学习交流新机制,搭建一个平台,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座谈会结束时讲: 我十分感谢大家对运城、对『河东流派』这个新事物的关注、关爱,对大家提出的好的建议和意见,我们将认真梳理,加以运用。对『河东流派』这张文化名片,一是坚持,要坚定不移地把它发展得更好; 二是要不断完善,使之逐步成熟。我们愿与大家携手传承,共同打造这个耀眼中国联坛的新事物,在它带动下,由全国『南流北派』的共同努力,迎接下一个文学高峰的到来。

会上,山西联家李永民、杨怀胜、李保旺、胡宝珍、曹玉亲、吉荟芸、温本理、邵运德、王彦平、扆军宣、孔春枝、高飞等均就『河东流派』畅谈了自己的看法。 会议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

猜你喜欢

河东运城流派
运城清廉地图
山西运城:冬日盐湖色彩斑斓
山西运城:春来盐湖画意浓
“对韵河东”湖湘楹联七子与河东流派学术交流会剪影
赵建忠《红学流派批评史论》序
山西省运城市:春来盐湖美不胜收
百川何以争流
——关于戏曲流派传承的再讨论
莫以【流派】论得失
专题·21世纪中国现代诗群流派大联展
河东楹联网2011年“杨柳杯”第六期、第七期擂台赛终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