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闻楚卿六十五年春联选(1)

2016-11-25邹光忠

对联 2016年1期
关键词:春联对联背景

●邹光忠

闻楚卿,名绍康,字功韬,自号大别山人。1925年10月生于湖北大别山区英山县一贫苦佃农之家。自幼苦读,六岁入塾发蒙,多年后省师范学校毕业,旋往解放区参加革命。解放后任中学教师,1985年离休。曾任中国楹联学会理事、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湖北楹联学会副会长、《中华对联》(内刊)副主编、《中国对联集成·湖北卷》执行副主编,湖北省广水、英山、黄梅等市县诗联学会名誉会长、顾问等。

闻楚卿同志自幼酷爱古典格律诗词、对联,从十一岁起即开始习作春联,四十年代初,开始在报刊上发表作品,出版《楚卿对联选》、《楚卿诗词选》、《楚卿散文选》等。1985年中国楹联学会成立后,为发展楹联事业,他的足迹曾遍布湖北省八十四个县市的山山水水。他为人真诚笃实,对党忠诚坚定,治学严谨勤奋,以自己年老病弱的身躯,冒暑熬寒,焚膏继晷,孜孜不倦地在楹坛这块百花园里耕耘着。1994年被中国楹联学会授予“联坛十老”之一。

他历经新旧两个社会,阅尽人间沧桑,饱尝苦辣酸甜,其忧乐爱憎无不形之于对联诗文,被誉为“时代的歌手”。更可贵的是他60多年来,年年撰有春联,他打破了春联一般只写吉祥祝福的通用格式,把春联和当时国家、社会、家庭的境况、重大历史事件、工作职责紧密相连,或愤斥抨击,或歌颂褒扬,或抒怀寄情,以联述志,以联证史。其春联持续时间之长,数量之多,涵盖之广,实为联史上罕见; 而且这些对联朴实无华,通俗易懂。这里选录他1936年至2000年的历年春联,可以说是新旧两个时代的缩影,也是对联史上的珍贵史料。为了阅读方便,供经历者重温史实,未经历者以史为鉴,对各联的历史背景略加注释,并将它分期集结献给读者。

一、抗日战争的十年(1936年—1945年)

1936年——

伤心怕听流亡曲;

雪耻高歌义勇军。

背景: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迅速占领了东北三省,继而又进一步侵入华北,使中华民族面临着空前的危险。12月9日,北平学生高唱《义勇军进行曲》,爆发了划时代的“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运动的火花很快燃遍全国各大城市,救亡团体纷纷组织起来,形成了一个新的救亡运动高潮。这股浪潮也传到了大别山区的英山县,冲击着11岁在校读书的闻楚卿的幼小心灵。他在过年时,第一次在自家的大门口写下了这副爱国春联。

1937年——

枕戈须待旦;

御侮莫偷安。

背景:由于蒋介石坚持不抵抗主义,继续进行内战。以张学良为首的东北军和以杨虎城为首的十七军,为抗日于1936年12月12日发动了西安事变,迫使蒋介石接受抗日,为国共两党重新合作和抗日统一战线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抗日高潮在全国掀起,年小的闻楚卿在自家的大门上写下了这副抗日春联。

1938年——

读书期报国;

投笔慕从戎。

背景: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爆发全国抗日战争。8月25日,中共中央发出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作为领导全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根本方针。9月22日,国共两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宣告成立。先后取得震惊中外的平型关大捷和台儿庄大捷的胜利。但南京陷落,发生了举世震惊的南京大屠杀。在小学读书的闻楚卿也按捺不住,写下此联以述志。

1939年——

抗日救亡,不论男女老少;

输财出力,何分南北东西。

背景:由于国民党军队脱离群众,节节溃败,丢掉了大半个中国,国民党内以汪精卫为首的一派于1938年年底公开投降日本,在沦陷区成立傀儡政权。10月,日本分别占领武汉、广州。中国共产党及时提出了“坚持抗战、反对投降”等口号,毛泽东并发表了《论持久战》,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1940年——

炮火连天除旧岁;

哀鸿遍野过新年。

背景:1938年,蒋介石坚持“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方针,掀起了多次反共高潮。1939年国民党湖北省保安司令程汝怀率部围攻华中新四军后方机关,惨杀新四军五六百人。此联真实地描绘了当时过年的情景。

1941年——

大旱大荒,逼债逼租难度岁;

多灾多难,缺衣缺食怎团年。

背景:旧中国水利失修,严重的水、旱、虫灾经常发生,人民倾家荡产,逃荒要饭,卖妻鬻子。1938年6月,日本攻下开封后,蒋介石竟下令军队炸开郑州花园口黄河大堤,企图阻止日军前进。结果黄河改道,使河南、安徽、江苏三省灾民遍野。在旧社会,每年过年要借粮,地主在家里逼债逼租,都是司空见惯的事。

1942年——

苛政猛如虎;

贪官暴似狼。

背景:反动政府巧立名目,用各种苛捐杂税搜刮民脂民膏。“自古未闻屎有税,如今只剩屁无捐。”这是旧中国苛捐杂税多如牛毛的写照,更不要说贪官污吏了。

1943年——

捉壮拉伕,过年如过劫;

欠租负债,送旧难送穷。

背景:“捉壮拉伕”,国民党军队的兵源采取由保甲长带领保丁偷袭抓捕捆送的办法。对此,作者有着切身的体会。十五岁时,乡丁派伕,因其父患病卧床不起,只好代父赴役,受尽鞭打折磨,不堪言状。当年正逢过年之时,邻居又被抓丁,哭天号地,闻楚卿愤而写此联悬于大门。

1944年——

火热水深,淡饭粗茶除旧岁;

家贫父病,红苕腌菜度穷年。

背景:这既是作者的家庭境况,也是旧社会穷苦人民过年时的真实写照。“红苕”,即红薯、甘薯、地瓜。

1945年——

嗟我河山仍破碎;

恨它胡虏尚猖狂。

背景:1944年3月,日本帝国主义为挽救在太平洋战场上的危机,打通大陆交通的平汉、粤汉线,对国民党军队发动了进攻,国民党军一触即溃,从河南一直溃退到贵州。

倭寇投降,全球庆贺;

山河光复,举国欢呼。

背景:在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反法西斯力量的沉重打击下,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政府代表正式在投降书上签字。经历14年艰苦卓绝抗战的中国人民,终于胜利了,举国欢腾,张贴对联,竞贺胜利。

倭祸永难忘,经八载流血牺牲,方庆金瓯成一统;

民生常在念,愿全国精诚团结,休教胡马再重来。

注:金瓯,指国土。胡马,指外国侵略军。《汉书·匈奴传赞》:“使边城守境之民父兄缓带,稚子咽哺,胡马不窥于长城,而羽檄不行于中国。”后以胡马泛指外国侵略者军队。

二、解放战争时期的四年(1946年—1949年)

1946年——

发国难财,大有人在;

作罪恶事,能无怨焉。

背景: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后,蒋介石却积极下山抢夺胜利果实。而且增加税收,发行公债,大肆搜刮人民的血汗。对叛国投敌的大汉奸们,不加以惩罚,反而封官加委。并依靠帝国主义,加紧准备内战。

白屋凄凉嗟役重;

朱门腐朽恨贪官。

背景:抗日战争的胜利果实并没有落到曾为之付出最大牺牲的中国人民手里,而是落到极少数官僚、地主、资本家手中。他们过着荒淫无耻的生活,而广大人民则更加艰难困苦,饥寒交迫。白屋:用茅草覆盖的屋,指穷苦百姓,旧亦指没有做官的读书人的住屋。朱门:古代五侯贵族的住宅大门漆成红色,以示差异,故以“朱门”为贵族豪门邸第的代称。

1947年——

缺食少衣,苦日子何时了;

安居乐业,好生活快些来。

背景:国民党反动派政府为了加紧掠夺,滥发钞票,搜刮民脂民膏,从而导致物价飞涨,人民生活困苦万状。蒋介石发动了大规模的反革命内战,把人民推到了更深的水深火热中,广大学生、工人展开了示威运动。人民盼望“好生活快些来”。当时正在省二师学习的闻楚卿也积极投入了这一斗争。

1948年——

中原看逐鹿;

大地响惊雷。

背景:1947年,刘邓大军突破敌军防线,强渡黄河,挺进大别山;陈庚、谢富治的八万大军渡过黄河,挺进豫西地区;陈毅、粟裕的华东野战军进入豫皖。三路大军在中原互为犄角,形成“品”字阵势,像三把尖刀直插敌人心脏。

1949年——

覆地翻天,高插红旗迎解放;

救民锄暴,驱除黑暗见青天。

背景: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通过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伟大胜利,歼灭了国民党主力150多万,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地区,作者以无比激动的心情,“高插红旗”来迎接这个“覆地翻天”的新时代。

枯草逢雨露;

大旱见云霓。

背景:1949年3月,家乡英山、罗田解放了,苦难中的人民有了生存的希望,久旱的枯苗开始茁壮成长。作者兴高采烈地在自己任教的小学门口贴上了这副对联。

参军输粮,支援前线;

清匪反羁,巩固后方。

背景:人民群众的全力支援是三大战役胜利的重要保证。闻楚卿本人也正是在这种革命洪流的激荡下,走上了革命的生涯。

大别群峰挥巨剑;

雄狮百万渡长江。

背景:这是一副欢呼百万大军渡江联。国民党拒绝签署《国内和平协定》,4月21日,毛泽东和朱德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百万雄师强渡长江,彻底摧毁了国民党的长江防线。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了南京,占领伪总统府,正式宣告了蒋家王朝的灭亡。

镰斧劈开新世界;

风雷扫荡旧乾坤。

背景: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府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10月1日在隆隆的礼炮声和雄壮的国歌声中,毛主席亲手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向全世界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猜你喜欢

春联对联背景
你家春联贴对了吗?
“新四化”背景下汽车NVH的发展趋势
《论持久战》的写作背景
新春联
新春联
基于Modelica的高炉顶压控制仿真
对联知识小问答
自对在对联中的作用
我怎样教写对联
『对联』一词的出处有了新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