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新型商务园区道路设计探讨

2016-11-24胡永立马树田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16年3期
关键词:商务区园区交通

胡永立,马树田

(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北京市 100082)

北京新型商务园区道路设计探讨

胡永立,马树田

(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北京市 100082)

本文以北京科技商务区为例,重点介绍道路设计中的新理念、新思路,从设计阶段深度挖掘、科技创新,不仅要打破常规、设计创新,同时提出新理念、新思路,采用新材料、新工艺,从环保、科技、节能等角度出发,通过园林化的设计手法加强景观、生态设计,将园区道路建成高标准、高品质、高起点的园林式景观大道,并以此提升整个园区品质。力争把北京科技商务区打造成集功能性、生态性于一体的新一代创意产业园,形成“自然,建筑,人”的共生合一。

新理念;设计;生态

0 引言

随着首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为扩展北京经济功能、推动北京经济社会发展,根据规划北京市陆续批复了多个商务园功能区,从最早的金融街、CBD、中关村、总部基地等商务区到丽泽商务区、北京科技商务区(TBD)等新兴商务区,商务区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发展到了现在的新兴创意产业园,见图1。

图1 TBD区位图

根据功能定位,未来新兴商务园区的建设目标将向人文、科技、生态、智慧型发展,因此被赋予更高的规划和建设要求。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商务区的重要组成,构成了商务区的整个骨架,是商务区的直观体现,其建设至关重要。

随着视野的开阔和人们知识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级管理部门和建设单位对园区建设的品位和要求也在不断提高,除了要求满足功能需求外,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景观、工艺、材料等从概念、理念、环保、节能等方面提出了更高、更具体的需求。

本文以北京科技商务区为例,重点介绍道路及其他基础设施设计中的新理念、新思路,从设计阶段深度挖掘、科技创新,不仅要打破常规,设计创新,同时提出新理念、新思路,采用新材料、新工艺,从环保、科技、节能等角度出发,通过园林化的设计手法加强景观、生态设计,将园区建成高标准、高品质、高起点的园林式生态园区,并以此提升整个园区品质。

1 北京科技商务区建设背景

国务院正式批复的《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与《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构建“两城两带、六高四新”的创新和产业发展空间格局,北京市将建设若干集中的大型科技创新区域,其中海淀山后、北京科技商务区(TBD)、未来科技城是“两城两带、六高四新”格局之北部产业带的核心和主要组成部分,其中TBD是中关村北部研发服务和高技术产业带的中心。

TBD位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北部研发服务和高技术产业带的中心位置,处在北清路—七北路沿线与八达岭高速沿线两条高新技术产业带的金十字交点上,衔接海淀、昌平两大科技创新板块的十多个高技术组团和上百家科研院所,占据科技创新要素流动的枢纽位置,区域内还保留着明清古城“巩华城”的历史文脉,秉承着沙河水系“京北水绿走廊”的生命滋养,独具科技、人文、绿色的资源优势。

项目总占地面积约55 km2,规划建设五大功能区:(1)以科技银行/保险、软件信息服务为主导产业的科技金融岛;(2)承载技术转移/交易、科技中介服务和聚集移动互联网产业的科技商务中心区;(3)发展节能环保服务和物联网产业的京北数码港;(4)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生命科学产业园;(5)为京北市民和科技精英提供绿色休憩空间的科技运动公园,见图2。

图2 TBD功能区划分

TBD以充分体现京北地区生态、历史、文化方面的资源特色,坚持“以水为魂,以绿为基”,实践低碳环保为理念,致力于打造独具生态魅力和智慧活力的世界城市示范区、科技创新前沿区、京北商务中心区、低碳实践先行区和宜居生活模范区。TBD将开创第五代商务园的建设模式,其规划设计将集中反映人性化、生态节能、空间感、平等自由的风格,是商务园区建设和发展的一个亮点和趋势。

本次TBD先期启动七里渠地块,位于TBD范围内的科技商务中心区。规划范围东至七燕路,南至七北路,西至农学院东路,北至规划发展路。

2 规划条件

七里渠地块总用地面积约1 km2,开发用地主要用于安排七里渠南北村村民回迁安置、农转非劳动力就业安置及平衡拆迁资金的土地开发。规划用地以商业金融用地、住宅用地、多功能用地、绿地及医疗服务设施用地为主。

规划用地范围:共规划城市次干路5条、城市支路6条,见图3。

3 设计新思路

3.1设计理念

通过对项目规划特征及项目特性的分析,可以看出项目路网的建设将为商务区提供市政设施骨架,有效沟通区域内部交通与市政干线路网,为项目建设用地创造良好的出行条件。同时,随着路网骨架的建设,将大大提升TBD地区市政基础设施服务水平,带动TBD项目区的开发建设。根据拟建道路应有的交通、市政功能和作用,结合TBD区域“独具生态魅力和智慧活力的世界城市示范区、科技创新前沿区、京北商务中心区、低碳实践先行区和宜居生活模范区”的区域定位,提出“交通适用、慢行优先、绿色共生、低碳生活”的设计理念。

图3 七里渠项目用地规划图和规划路网图

(1)在分析园区路网格局及出行特点的基础上,合理进行交通组织设计。

(2)强调出行人性化,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处理好机动车交通与慢行交通的相互关系,为慢行交通提供优质服务,利用现有条件优先设置非机动车专用道。

(3)道路设计结合城市空间业态统一考虑,达到城市空间、绿化景观、附属设施的自然性、亲人性。追求与自然环境、城市环境的和谐统一。

(4)合理选用设计标准,在安全运营、节约资源、控制投资成本的同时兼顾城市和交通的可持续发展。

(5)引入全寿命周期成本的理念,适度合理分配各部分工程投资比例,保证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最低。

(6)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提高项目的科技含量,实现材料创新、工程耐久、资源节约,力求达到“低碳城市”的目标。

3.2设计新思路

3.2.1结合路网布局,合理安排交通组织

结合园区路网规划格局、园区用地布局,分析园区内部道路功能性。从城市功能分析,园区次干路系统为片区对外出行的主要道路,是沟通园区内部与相邻主干路系统的重要交通通道,同时可联系朱辛庄片区等其他TBD片区,主要服务于机动车交通,是园区内部的交通轴线。支路系统为园区内部出行道路,主要为道路两侧地块出行提供集散服务,主要服务于慢行交通,配合城市绿地的规划,可作为园区内的慢行交通及景观轴线,见图4。

机动车交通主要通过交叉路口实现交通转换,处理好各交叉路口的交通组织形式,是实现机动车交通功能的根本任务。本项目范围内道路相交处,均采用平面交叉路口形式。其中主干路与次干路、次干路与次干路相交处原则上采用灯控路口组织交通;主干路与支路、次干路与支路相交处采用右进右出路口组织交通;支路与支路相交处采用让行路口组织交通,见图5。

图4 区域路网关系图

图5 七里渠片区交通组织图

设计中结合路口交通组织,根据路网布局将交通流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最终利用周边主干路和高速路快速疏解交通压力,提升园区内通行质量。

通过合理、高效的交通组织引导园区内外部交通出行,并对路口进行规范化、精细的路口渠化设计,有计划地引导园区交通,最大限度地提高园区内道路路段和路口通行能力,为园区提供便利的快速交通保障,从交通角度提高园区内用户的生活品质。

3.2.2人性化设计,优先考虑慢行系统

慢行交通是城市交通的主要组成部分,它既是短距离出行中一种独立的出行方式,又是中长距离出行中衔接机动化出行方式不可或缺的部分。不管城市发展水平如何,慢行交通都是居民实现日常活动需求重要且不可替代的方式,并且直接影响居民的居住环境水平和生活舒适度。慢行交通具有出行速度低、出行费用低、所需占用城市空间小、灵活便捷、绿色环保、有健身功效等特点,是低碳城市理念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注重慢行系统的规划研究,引导绿色出行方式,可以提高人们生活质量、增加城市综合魅力。

慢行系统的建立,需要满足便捷的路径、安全的条件、优美的环境。为了提高非机动车和行人出行条件,为其提供安全、便捷、舒适的出行条件。园区内结合地块开发共设置了两层慢行体系,其中路面系统中在道路横断面中尽可能地为慢行系统设置了独立的空间区域,实现机非分行;同时,在地上二层设置了空中连廊,连接各商业地块二层平台,有利于与轨道交通的接驳。慢行系统的建立,可以实现人车分流,缓解地面拥堵;舒适的步行条件可鼓励就业者和居民使用公共交通体系,引导绿色出行;促进客流流线两侧地块的商业繁荣,见图6、图7。

图6 典型横断面图

图7 地面慢行系统示意图

对于道路横断面较宽的路段,路口处人行过街距离较长。为了提高行人过街的安全性,考虑在路口设置行人二次过街设施,设置于各方向进出口车道之间,人行横道范围内,便于过街行人在此驻足,保证行人过街安全,见图8。

图8 路口二次过街设施示意图

3.2.3设计中强调人、车、路、环境与建筑的综合协调

在部分滨水、红线两侧有规划绿化带的道路横断面布置中打破城市道路红线的限制,采用“分散、消隐”的设计手法,因地制宜的在道路红线外侧的城市绿带中布置慢行交通。此举可将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划分成不同单元,借助绿化设计弱化道路空间的空旷感,同时慢行车道的平面位置、高程随两侧地势起伏变化,布置在绿带内,与周边环境相协调统一,打造园林式景观道路,见图9。

图9 慢行系统布设示意图

设计中打破传统的设计手法,将道路的设计范围向外延伸,机动车系统与园区的道路及停车设施衔接;非机动车、行人系统结合周边的用地规划,可布置在路边或与沿线的建筑相互衔接;竖向设计中,尽可能地利用地势,营造人车分离的条件,并与自然融合贯通,尽现生态之美。路网的建设通过道路、景观、绿化与整个生态走廊有机融合,形成“自然,建筑,人”的共生合一。

人行道路面可与周边二级地块开发结合,创造开敞的路侧空间。道路铺装与广场铺装采用统一材质衔接。形成统一的铺装效果,提升道路品质,同时有利于道路空间与建筑开敞空间的融合,见图10。

用地允许情况下,在主要道路十字相交路口处采用分离的右转车道,便于路口交通组织并美化环境。同时对路口进行合理的渠化设计,在路口处进行机非分隔、人非共板的设计,行人及非机动车左转实行二次过街组织,保证交通的畅通及行驶的安全,见图11。

图10 人行道与建筑铺装结合示意图

图11 路口设置示意图

3.2.4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提高项目的科技含量,实现材料创新、经济环保、能源节约

园区内各条道路均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结合低碳环保理念,路面结构可选用温拌加橡胶沥青等低碳环保材料,有效降低沥青拌合、摊铺温度,延长可施工周期,改善施工环境,减少有害气体排放,降低道路噪声,降低工程造价,同时增强路面抗变形能力及抗疲劳性能。非机动车道可考虑采用彩色沥青路面,使道路更加美观,同时可以更加明确地区分道路路权。人行道采用透水型路面结构,便于雨水的回收利用,见图12、图13。

图12 温拌橡胶沥青路面与彩色沥青路面

图13 橡胶沥青

道路路面范围内,管线检查井周边路面采用检查井加固技术。路面检查井下沉导致车行颠簸是城市道路运营期间通病,也是一个老大难问题,采用预制钢筋混凝土检查井井圈,将检查井井座固定在井圈上,使检查井周边路面与整个车行道路面一次形成,可以有效避免检查井周边路面沉陷和破损等病害,见图14。

图14 检查井钢筋笼

为减少径流排放,削减雨水管道排水流量,提高排涝能力,同时考虑收集雨水用于冲洗道路、洗车、消防用水、绿化灌溉、景观水体等,有利于节约给水用量,设计中可在道路工程范围内设置雨洪利用设施。采用低影响开发理念,合理利用地表空间和采取相应措施对暴雨径流进行控制,减少园区面源污染,以削减路面径流和控制面源污染为主,雨水收集利用为辅。道路绿化分隔带设置下凹式绿地、人行步道等轻荷载路面采用透水铺装路面、雨水调蓄池结合雨水排除工程布设、设置初期雨水弃流系统,通过各种措施降低径流系数,减少雨水外排。道路绿化分隔带设置下凹式绿地,绿地率不低于50%,见图15。

通过系统的绿化设计,强调城市绿色体系的完整性,把道路景观连为一体,从而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道路绿化设计与周边地块绿化设计统一协调,使道路有效融入两侧地块的景观中,实现道路与地块的融会贯通,提升园区整体景观效果,见图16。

图15 模块蓄水池、低式绿地

图16 奥运南区、CBD实例

综合管廊有集约地下空间资源、提高市政管线运营安全及管理水平、避免道路反复拆建、为远期发展预留空间等诸多优势,可结合园区远期开发在园区范围内系统有选择地设置综合管廊的地下空间的设施。

4 结 语

结合园区用地、路网规划,综合考虑河道、生态湿地等自然环境,通过生态化的道路断面设计、人性化的慢行系统设计、个性化的绿化设计,科学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新理念,力争把北京科技商务区打造成集功能性、生态性于一体的新一代创意产业园,形成“自然,建筑,人”的共生合一,顺应新型商务区发展的时代主题,带动商务区的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

[1]李继业.城市道路设计与实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2]胡长龙.城市道路绿化[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福州今年将开建两条高速公路:长福高速和莆炎高速福州段

2016年福州将开建长福高速(长乐前塘至福清庄前)、莆(田)炎(陵)高速福州段,续建绕城高速东南段、长(乐)平(潭)高速。

长福高速全长40.53 km,起于长乐市古槐镇前塘,通过前塘枢纽与福州绕城高速东南段连接,路线由北往南,终点接渔(溪)平(潭)高速庄前枢纽互通,并与江阴疏港支线对接,拟设置前塘、阳下、龙江、上迳、庄前等互通。

莆炎高速永泰梧桐至尤溪中仙段项目起点于永泰县梧桐镇潼关村,设潼关枢纽互通与甬莞高速(福州至永泰段)衔接,途经永泰县梧桐镇、嵩口镇、盖洋乡、长庆镇,终点位于尤溪县中仙乡华口村,全长65.76 km,其中长42.17 km的福州段2016年计划开建。

U491.1

B

1009-7716(2016)03-0026-05

10.16799/j.cnki.csdqyfh.2016.03.008

2015-12-08

胡永立(1971-),男,北京人,高级工程师,从事设计施工及管理工作。

猜你喜欢

商务区园区交通
繁忙的交通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园区的开放样本
全国首个“5G示范商务区”在上海启动建设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小小交通劝导员
一图读懂虹桥商务区“十三五”规划
星海会展商务区的绿色产业链研究
园区开发Ⅱ个股表现
腾飞的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国际商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