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略论意象间的主体构架

2016-11-23张其俊

东坡赤壁诗词 2016年5期
关键词:意象诗词诗人

张其俊

什么是意象?简言之,就是“意中之象”。所谓“意中之象”,“意”就是思想感情;“象”就是客观外界的物象或事象。这也就是诗人摄取并借助客观外界的具象作为寄托自己思想感情的载体。台湾诗人余光中也认为意象是“诗人内在之意,诉之于外在之象。”(《掌上雨》)。湖北诗人罗辉则说:“意象是诗人运用形象思维,让心中之意依托于某个物体成象。”(《也谈诗的意象》)其实,意象也并非“镜中之花”“水中之月”,只作照相式、被动式的客观反映;而是像郑板桥画竹那样,先将“眼中之竹”化为“胸中之竹”,又再将“胸中之竹”转变为“手中之竹”的艺术品,作能动的、积极的反映(参见《郑板桥集》)。譬若杜甫《春望》诗中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花”“鸟”,就是浸透了诗人对时局感伤色彩的意象。

意象链:一首诗词总是由单意象(意象元件)→组合成复合意象→再又由多个复合意象拼接组合成为一系列的意象链条→建构成完整意境的作品。

意象元件之间的连接与构架关系:诗词作者在创作特定的诗词作品时,总是依据创作的需要,对一连串互相关联的意象元件进行反复筛选,定向拼接组合,构成符合表达自己创作意图的诗词之作来,以寄寓某种情思意趣。

下文突出重点讲讲意象间的几种主体构架(即其联系与呈现方式):在我们的阅读和写作诗词作品中,最常见的乃是:意象叠加、意象密聚、意象组合、意象并列,而最为精粹简洁的联系与表达方式则是意象脱节。

(一)意象叠加: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关意象,以动词(或隐含动词)谓语为纽带,重叠交加在一起,构成一种新的复合意象。这种新的复合意象,较之未叠加前各自的单个意象,其意蕴就要生动丰富得多了。

1、实象意象叠加(既含静态意象叠加,又含动态意象叠加;还含有物态意象叠加、事态意象叠加;还可有动静搭配、物事交融的意象叠加)。例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就通过多重意象叠加,构成一幅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山有水、有远有近的杜甫草堂春光明媚图。又如王维《山居秋暝》的中间两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也是通过多重意象叠加构成的山居秋暝图。

2、虚象意象叠加与虚实意象叠加:前者乃是通过虚象幻景(含倒影、影子及想象中神仙鬼蜮世界中的幻影与梦境等)的重叠交加而建构成的新的复合意象,而后者则是将实象与虚象重叠交加而产生的新的复合意象。有如辛弃疾的《生查子·游雨岩》:“溪边照影行,天在清溪底。天上有行云,人在行云里。 高歌谁和余,空谷清音起。非鬼亦非仙,一曲桃花水。”词中诗人与天上行云在水中的倒影和歌声在空谷回音虚实相生的传神描写,是通过虚实意象叠加展现的。

3、时空意象叠加:含时间意象叠加(有如:“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李白《把酒问月》);空间意象叠加(有如“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时空交错意象叠加(则如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跨越时空,沧桑之变,幽古伤今,运乖时蹇之情由此而生。

(二)意象密聚:即以紧缩复句的形式将密切关联的意象(包括物象或事象等),压缩组合在一个简短的诗句里,以此增加诗句意象的密度和含金量。这也是诗词常用手法之一,多是个别的或局部的形式出现,或平列(如“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或连缀(有如“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月夜抒怀》);亦有因果式意象密聚的,只是并不多见(即如白居易《送王十八归山寄题仙游寺》其中间两联:“黑水澄时潭底出,白云破处洞门开。林间暖酒烧红叶,石上题诗扫绿苔。”)

(三)意象脱节:(即“语不接而意接”——清·方东树《昭昧詹言》)在诗词中全用实体性名词意象(可含名词前的附加修饰语和名词后缀的附加方位词)浓缩、挤压、拼接而形成的最为简洁、凝练的句式。它省去了诸名词意象之间的关联词语,造成了其间彼此孤立、互相脱节的现象,故称“意象脱节”。表现形式为同时空的意象并置与异时空的意象跳跃。意象脱节是诗人千锤百炼成的警句。

1、同时空的意象并置:往往出现在诗中一联或词曲排句或单句中,诸如:“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杜甫《旅夜书怀》)“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头一笛风。”(杜牧《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杏花春雨江南。”(元·虞集《风入松·寄柯敬仲》)意象脱节也还有几乎是通篇的,则如元代马致远的《越调·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前三句皆是。

2、异时空意象跳跃:即将不同时空的意象大跨度地跳跃飞接在一起,以此大大扩展诗的容量,增强了今昔的鲜明对照,更耐人寻味。如,金代元好问的《杂著》诗:“昨日东周今日秦,咸阳烟火洛阳尘。百年蚁穴蜂衙里,笑煞昆仑顶上人。”诗中的前两句即是。此诗乃是诗人看穿了世道,通过大跨度的异时空意象跳跃的手法,讽喻世俗之人营营逐逐纷争不惜,实在愚妄可笑,颇耐寻绎。

(四)意象组合:将诗词中诸意象按时间系列,作纵向拼接组合串连在一起。组合的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有:

1、顺时序意象组合:即按时间顺序连贯地将一系列相关意象,组合在一首诗词中。有连贯型的:即如毛泽东的《长征》诗。还如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又有对照型的:如欧阳修(一作朱淑贞)《生查子》:“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还如唐代崔护《题都城南庄》亦复如是。

2、逆时序意象组合(倒装手法:今昔倒置,先写今后忆昔):如宋代词人晏几道的《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五)意象并列:是将诗中相关的诸意象从空间角度作横向联系,并列对举地拼接组合在一起,诗词中的对偶句,尤其是律诗中间两联多是作这样安排的。

1、物象并列:将相关的物象景观并列组合在一起。有如王维《汉江临泛》:“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前三联皆是。

2、事象并列(事象中亦可含有典故故事),即如毛泽东的七律《答友人》:“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巧将神话与现实揉合在一起,发人遐思。

3、综合意象并列:即将物象与事象、情思意象综合融会在一起。亦如毛泽东的《菩萨蛮·黄鹤楼》词:“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 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耐人寻味。

意象组合与意象并列交融并用于同一首诗词作品之中,牵经织纬,纵横交错,则更为完美,乃至天衣无缝。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和《沁园春·雪》都是上片写景,下片抒情,开阖纵横,织纬牵经,天衣无缝,妙合无垠。

(六)全意象(能展现出意境):是诗作者将某种所欲表达的情思意趣,全部隐藏在诗中意象链的背后。读者须从其意象链所构建的意境中体味出来。它实际上是作为某种意象示现的方式隐约地体现出来。一般有三种表达形式:

1、实境全意象:例如陆游晚年退隐故乡浙江山阴三山时写融情入景的《夏日六言(选一)》:“溪涨清风拂面,月落繁星满天。数只船横浦口,一声笛起山前。”

2、虚境全意象:往往是通过梦境或想象中国的神话境界体现出来。有如李清照早期的浪漫词作《渔家傲·记梦》:“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以梦境展现怀抱。

3、虚实相生全意象:即将现实意象与虚幻的神幻意象穿插交织在一起,表达某种缠绵悱恻的情思。有如李贺的《七夕》诗:“别浦今朝暗,罗帷午夜愁。鹊辞穿线月,萤入曝衣楼。天上分金镜,人间望玉钩。钱塘苏小小,更值一年秋。”

小结:意象是构成诗词曲作品的基本元素。我们可首先将单意象(即意象元件)中的两个(或更多点)通过意象叠加(一般是两个)、意象密聚(两个或以上)、意象脱节(可以更多点,容量更大些)等手段组成复合意象(即意象部件,或称为“意象单元”),然后,再通过从时间角度作纵向的意象组合或从空间角度作横向的意象并列,抑或可纵横交织,牵经织纬(赋比兴三种意象示现皆可穿插用于其中),共同组成一副完整的意象链条。这副完整的意象链条,也就构成了一幅完整的社会生活(含自然界)画面。其中就蕴含着诗人的情思意趣。这就是由意象链所构成的意境(既涵括象内象与味内味,亦涵括“象外象、味外味,韵外之致”)。

(作者系黄冈师范学院文学院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教育培训中心导师)

猜你喜欢

意象诗词诗人
论姜夔词的意象处理方式
抚远意象等
《庄子》中的舞蹈意象
诗词书法作品
【诗词篇】
来自林间的风
“诗人”老爸
背诗词的烦恼(下)
背诗词的烦恼(上)
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