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际渔业动态

2016-11-23缪圣赐

渔业信息与战略 2016年3期
关键词:渔获量金枪鱼太平洋



国际渔业动态

联合国粮农组织《港口国渔船管理协议》6月5日正式生效——全球打击非法渔业增加了一部新的国际法规

由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倡导和主持制定《港口国渔船管理协议》(the Port State Measures Agreement. PSMA)于2016年6月5日正式生效。目前,已有30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在协议上签字,满足了国际协议正式生效必须达到的签约成员数量要求,该协议正式生效后将成为全球范围打击非法渔业的一部重要的国际法规。

协议的签署方包括29个国家和欧盟,欧盟作为一个单独的实体代表欧盟所有国家在协议上签字。协议的签署方郑重承诺,他们将积极采取措施落实协议的要求。

《港口国渔船管理协议》的核心内容是要求签约方通过严格的管理措施,在渔港内甄别和处置IUU渔船。根据协议的相关规定,任何国家的渔船进入港口后,港口国的检查人员有责任和权力在渔港内登船检查渔获物来源和渔船实际捕捞情况,对非法捕捞的渔获物依法采取措施进行处置。

《港口国渔船管理协议》要求签约国只能在指定的港口接纳外国渔船进港停泊。进港的外国渔船必须事先向渔港管理部门提出申请并且报告渔船的详细信息,包括船上装载的渔获物情况并且承诺允许渔港管理人员对渔船证书、使用的网具、捕捞日志以及其他物件进行检查。

协议重点强调港口国应拒绝从事IUU捕捞的渔船入港,对涉嫌IUU捕捞的渔船进行检查并采取必要的限制措施。为了支持和协助港口国开展行动,协议要求各签约方之间实现信息共享,签约方有义务提供其掌握的全球和区域内任何涉嫌IUU渔船的相关信息。

协议指出,《港口国渔船管理协议》中的措施适用于签约方国内任何可供渔船停泊的港口,即使是补给燃料的渔船也必须遵守相关的管理和检查制度。

在港口内从物流环节采取措施阻断不法渔船的渔获物进入国内和国际市场的途径,这种方法比起在海上监控,技术要求和执法成本更低,效果也更加明显。

图 根据协议规定港口国检查人员有责任和权力登船检查渔获物和渔船实际捕捞情况。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全球渔业中每年IUU捕捞产量高达2 600×104t,价值230×108美元,这些非法渔业捕捞活动削弱了全球渔业可持续管理的实际效果,使渔业资源遭到破坏。

30个协议的签约方在全球水产品国际贸易中占据相当大的比例,根据2013年的统计数据,上述国家水产品进口量占全球水产品进口总量的62%,进口额1 330×108美元,水产品出口量占全球水产品出口总量的62%,出口额1 390×108美元。

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达·席尔瓦对此发表评论:“在全球共同打击IUU渔业的战役中,《港口国渔船管理协议》的正式生效是一个新的开端,渔港不再是非法捕捞的水产品进入市场的避风港,从流通领域切断非法捕捞水产品的产业链对全球范围内打击IUU渔业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FAO敦促更多的国家批准该条约。”

许多沿海的发展中国家和小岛屿国家,他们周边的海域通常也是世界上最具吸引力的渔场,由于受到技术和财力的限制,这些国家在实施《港口国渔业管理协议》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粮农组织已经投入了大量资金帮助这些国家完善港口设施,提高对渔船的管理能力。另外,FAO已经启动了多项国际合作项目,确保《港口国渔业管理协议》在正式生效后能够得以落实。

目前已经在《港口国渔业管理协议》签字的国家和区域组织有:澳大利亚,巴巴多斯,智利,哥斯达黎加,古巴,多米尼加,欧盟 - 成员组织,加蓬,几内亚比绍,圭亚那,冰岛,毛里求斯,莫桑比克,缅甸,新西兰,挪威,阿曼,帕劳,韩国,圣基茨与尼维斯联邦,塞舌尔,索马里,南非,斯里兰卡,苏丹,泰国,汤加共和国,乌拉圭,瓦努阿图和美国。

从长期看,协议的生效将会使全球共同打击IUU渔业有了更加坚实的法律依据,就短期而言,各国打击IUU渔业的任务将会变得更加艰巨。

李励年摘译自www.fao.org 2016.05.20

印度洋金枪鱼委员会召开第20届年会

印度洋金枪鱼委员会(IOTC)第20届年会2016年5月23~27日在位于西南印度洋的法国属地留尼汪岛召开,会议着重讨论了资源已处于恶化状态的黄鳍金枪鱼的保护管理措施等问题。

关于印度洋黄鳍金枪鱼资源状况,在2015年度的资源评估中已经确认处于危险度最高的红色预警之中,即资源已经处于滥捕且过渡捕捞的状态。

在本世纪初的10年中,印度洋海域因海盗猖獗,黄鳍金枪鱼捕捞产量下降,资源压力曾一度下降,但是在目前,这种情况已经不复存在。近年来,有关渔业国的金枪鱼大型围网船又重新回到印度洋作业,该海域黄鳍金枪鱼的捕捞压力又重新回升到了海盗出没前的高强度状态,导致黄鳍金枪鱼资源恶化。

为了保护印度洋的黄鳍金枪鱼资源,在这次年会上,肯尼亚提出了削减黄鳍金枪鱼捕捞量和设置禁渔区的提案。欧盟也提出了加强管理,降低黄鳍金枪鱼资源压力的相关提案。当前,印度洋金枪鱼委员会对黄鳍金枪鱼的管理措施是将该海域的黄鳍金枪鱼捕捞能力控制在2006年的水平。

2015年至今的捕捞年度中,在IOTC管理海域作业的日本渔船有金枪鱼延绳钓渔船53艘和金枪鱼围网渔船3艘。

此外,在这次年会上,与会代表还就鲨鱼和其他鱼类的混获问题进行了研讨。

缪圣赐摘译自日本《水产经济新闻》2016年5月30日

美国与太平洋岛国谈判修改“南太平洋渔业协议”

经过近半年的谈判,美国代表和16个太平洋岛国的代表已经就修改“南太平洋渔业条约”事宜在原则上达成了一致,此次经过修改的协议将延续至2022年。双方参与谈判的官员称,修改后的协议将在美国金枪鱼捕捞企业和太平洋岛国之间建立一种更加灵活和便于运作的机制。

2016年初,由于美国与中西太平洋岛国在入渔费问题上存在的分歧持续多年未能得到妥善解决,太平洋岛国拒绝向近40艘美国渔船发放捕捞许可证并且要求美国渔船“无限期撤离太平洋岛国的专属经济区海域,直到按照协议规定交付款项为止。”美国政府则威胁称将退出美国与太平洋岛国之间已经实施了近30年的双边渔业协议(参见《全球渔业动态》2016年第3期“美国金枪鱼捕捞渔船撤出中西太平洋海域”)。

国外媒体分析,美国与中西太平洋岛国之间的渔业纠纷之所以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峰回路转,协商解决,主要是因为双方在该地区存在着巨大的共同利益。

中西太平洋海域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和最有价值的金枪鱼渔业,金枪鱼资源也是许多太平洋岛国赖以生存的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美国一直是该地区金枪鱼渔业的重要参与者。

在2016年之前的几年中,美国每年支付给中西太平洋岛国的入渔费和财政援助大约为1亿美元。一些经济规模较小的岛国,政府财政的二分之一来自美国的入渔费和财政援助,他们对于美国的退出表示失望。

另一方面,中西太平洋渔场对于美国西南沿海的渔民也十分重要。美国在中西太平洋捕捞金枪鱼的渔船大多来自美国西南部加利福尼亚州的圣地亚哥。尽管圣地亚哥是美国的第八大城市,现代产业和经济十分发达,但是渔业仍然是当地的传统产业,渔业捕捞、加工、销售和海鲜餐饮吸纳了大量的就业人口,从今年1月开始,长期在中西太平洋海域捕捞金枪鱼的美国渔船因为与太平洋岛国在入渔费问题上产生分歧被迫停止作业。当地政府担心,这个问题将严重影响到圣地亚哥的商业和经济,并将使该地区失去大量的就业机会。因此,圣地亚哥地方政府对此事十分关注,他们呼吁美国政府认真考虑中止渔业协定对当地经济和就业的不利影响并且希望政府提供相应的补偿和帮助。

2016年6月,双方举行了第18次会谈,美国方面参加谈判的成员包括美国国务院的官员,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美属萨摩亚群岛的官员和美国渔业界的代表。

修订后的协议将为美国金枪鱼围网船队的在太平洋岛国海洋专属经济区内的渔业捕捞活动设置操作条款和条件,这些海域包括西部和中部太平洋。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称,渔业协议是美国与太平洋群岛之间合作的基石,美国一直在帮助该地区不断改进渔业管理,打击非法捕捞,促进该地区渔业的发展。谈判结果反映了美国与太平洋岛国之间在这一地区存在共同利益,双方都表示了加强合作的愿望,除了渔业以外,双方在将在更广泛的领域积极开展合作。

在协议正式签署和实施之前,双方相关的政府管理部门还需要对协议进行进一步的审议。美国政府还需要履行程序废止先前的协议。

2016年,共有十多个域外国家的渔船在中西太平洋岛国的专属经济区参与渔业捕捞,捕捞的品种主要是金枪鱼和鲣鱼。

李励年摘译自fis.com. 2016年7月4日

日本水产龙头企业大力推进蓝鳍金枪鱼全人工养殖

日本的水产养殖公司对人工养殖蓝鳍金枪鱼的前景充满期望,近年来,日本国内至少有两家水产养殖龙头企业不断对与此相关的项目增加投入,推动了蓝鳍金枪鱼人工养殖技术的快速发展。

据《日本时报》报道,日本水产株式会社(NISSUI)正在研究如何进一步完善人工孵化蓝鳍金枪鱼技术以及蓝鳍金枪鱼幼鱼期的育肥。

公司负责人称,尽管在试验场里已经可以实现蓝鳍金枪鱼从孵化到成品鱼的全人工养殖,但是大规模的商业性全人工养殖技术目前仍然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完善。一位业内人士称,经过30多年持续不断的研究,日本的蓝鳍金枪鱼养殖技术已经越来越趋于完善。

日本另一家水产企业Maruha Nichiro公司今年也开始销售其生产的全人工养殖金枪鱼,销售对象包括日本国内和海外的日式料理餐厅。公司期望2016年的销售量能够达到200 t并且在今后几年中不断扩大全人工养殖蓝鳍金枪鱼的销售规模。

2002年,日本近畿大学在渔业实验室中完成了全球第一次蓝鳍金枪鱼从孵化到成品鱼的全人工养殖,2014年,近畿大学与丰田贸易商社合作开始大规模养殖蓝鳍金枪鱼,他们的目标是在2020年销售养殖蓝鳍金枪鱼240 t。

李励年译自fish farming international.2016.No.1

秘鲁公布本年度鳕鱼捕捞配额,鼓励捕捞品种多样化

秘鲁产业部今日公布了本年度鳕鱼总允许捕捞量的临时性限额,最大捕捞限额为50 762 t,其中包括5 500 t的机动配额。渔汛日期从2016年7月1日到2017年6月30日。

秘鲁渔业根据渔获物用途大致可以分为二类,第一类是供鱼粉加工用的原料鱼,品种主要是鳀鱼,产量约占秘鲁渔业总产量82%。另外一类产量约占20%的渔获物用于人类直接消费的食品,品种主要是鱿鱼,占渔业总产量为8%。排名第三的鳕鱼占比仅为0.8%。

渔业是秘鲁的支柱产业,秘鲁主要渔业品种的捕捞配额通常以政府公告的形式刊登在国内重要报刊上,秘鲁海洋渔业研究所(IMARPE)则负责对生产情况、资源状况、海洋环境等进行监测,及时向政府部门提供分析报告和建议。

秘鲁海洋渔业研究所近期的评估报告显示,秘鲁海域的鳕鱼资源量约为249 809 t,其中5龄以上成鱼的比例有较大幅度的增加,显示资源状况正常,捕捞率设定在0.18~0.15之间。

报告认为,秘鲁渔业中鳀鱼以外的其他捕捞品种在渔业中所占比例极小,国内海洋渔业资源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建议秘鲁政府引导和鼓励国内渔业企业捕捞品种多样化。

李励年摘译自fis.com.2016.07.18

俄罗斯计划提高国内海洋渔业产量和产值

最近,俄罗斯联邦渔业局在“2015年俄罗斯经济回顾与研讨会”上称,2015年俄罗斯海洋渔业总产量为420×104t,2016年计划将产量提高至450×104t,总产值约为70亿美元,2020年海洋渔业产量将增至600×104t。

为了达到上述目标,需要引进外资对水产品流通、加工等部门的基础结构进行完善,特别是当前在俄罗斯远东地区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葳)自由贸易区内建设的具备冷冻冷藏设备的贸易物流中心急需资金。

为了建设年生产加工能力60 ×104t的水产品加工厂就需要投资9亿美元,为了现有的60艘渔船的现代化和建设15艘现代化的新渔船也需要投资10亿美元。

根据俄罗斯政府渔业管理部门的统计,2014年,俄罗斯海洋渔业总产量为422×104t,其中的300×104t(约占70%)是来自俄罗斯的远东地区(亚洲),在这300×104t的渔获量中狭鳕约占55%,其他品种是太平洋鲱鱼、鲑鳟鱼、鲆鲽鱼和大头鳕等。

据俄罗斯远东地区海洋水产研究所的报告,俄罗斯今后要增加渔获量,如果只针对原有的品种,将会增加这些品种的资源压力,因此,俄罗斯联邦渔业局要求国内渔业界开发新的渔业品种。

为此,俄罗斯在远东的渔业企业一直在密切关注和开发北太平洋洄游性的鱼类,比如:秋刀鱼、沙丁鱼、鱿鱼和鲐鱼等品种。据俄罗斯远东地区水产研究人员预测,到2020年,北太平洋一侧的沙丁鱼(又称:远东拟沙丁鱼、斑点沙瑙鱼)资源量可增加到300×104t,日本海一侧的沙丁鱼资源量可增加到100×104t,此外,鲐鱼的资源量也可增加到70×104t,估计沙丁鱼和鲐鱼将成为主要捕捞对象。

而远东地区的拖网渔业企业也在尽最大的努力维持着拖网渔船捕捞狭鳕的现状。据远东地区渔业局人士称,拖网渔业企业这样做,是因为捕捞新鱼种的经济效益没有捕捞狭鳕高,由于新鱼种市场售价较低,捕捞收益较差,因此,捕捞狭鳕的渔船和企业对转换作业兴趣不大。

此外,也有一部分渔业企业在准备转换用围网捕捞沙丁鱼。据说,一艘狭鳕捕捞船转换为沙丁鱼捕捞船,需要花费约3万美元。

缪圣赐摘译自日本《水产周报》,2016年No.1887

俄罗斯远东地区2016、2017年度狭鳕捕捞TAC持续增长

2016年俄罗斯远东地区(西白令海、南千岛群岛和北千岛群岛海域、鄂霍次克海、北日本海俄罗斯一侧海域)的狭鳕TAC为183.6×104t,比上一年度增加5%。该消息已在《全球渔业动态》2015年12期中做过报道。

最近,据日本北海道机轮联合会的报道,根据俄罗斯水产科学研究机构对俄罗斯远东地区海域狭鳕资源的研究,认为今年俄罗斯远东地区海域的狭鳕资源处于增长趋势,俄罗斯远东地区的狭鳕TAC从2002年的80×104t增至2016年的183.6×104t(见图)。为此,建议2017年俄罗斯远东地区的狭鳕TAC可增至200.8×104t。该建议是最近在有俄罗斯农业部、有关水产研究机构、有关渔业团体等代表出席的会议上公布的。但是该建议的狭鳕TAC要在5~6个月后通过召开意见听取会后,才能在2016年10月最后确定。

然而,渔业捕捞生产企业却对这个“建议”持反感态度,这是因为在俄罗斯对捕捞配额要交纳资源利用税,加上分配出去的捕捞配额一定要消化到一定的比例,否则将会影响以后配额的获得。另外,当前欧洲和中国市场对狭鳕的需求一般,致使狭鳕在国际市场上的供求关系缓和。在这样的状况下,再增加捕捞配额等于自我降低狭鳕的鱼价,给经营者带来影响,得不偿失。

为此,俄罗斯狭鳕捕捞渔业者协会的代表声明,他们对建议增加2017年狭鳕捕捞配额的方案表示担忧,要求政府渔业管理部门对此方案进行修正。

此外,当前(2016年1~4月),俄罗斯有134艘拖网渔船在鄂霍次克海捕捞怀卵的狭鳕,截至今年3月22日,已经捕获怀卵狭鳕68.8×104t,与上一年度同期相比增加了7%。每年在鄂霍次克海捕捞怀卵狭鳕的渔汛期一般在4月下旬结束。

缪圣赐摘译自日本《水产经济新闻》,2016年4月6日

俄罗斯禁止向外国企业出售狭鳕捕捞配额

俄罗斯远东地区的狭鳕捕捞配额长期以来一直是可以向外国企业出售的。近几年,俄罗斯远东地区的渔业企业向韩国等国外企业出售的狭鳕捕捞配额数量在不断增加,而俄罗斯企业的狭鳕捕捞产量则在不断减少。

为了保护俄罗斯国内渔业的发展,恢复俄罗斯企业在西白令海不断减少的狭鳕捕捞量,增加国内市场供应,俄罗斯国内水产界一直有专家呼吁废止现行的狭鳕捕捞配额分配和买卖制度,禁止向国外企业出售狭鳕捕捞配额,取而代之的是在政府制订的总可捕量(TAC)范围内允许国内渔业企业自由捕捞。

俄罗斯的狭鳕捕捞主要在鄂霍次克海和白令海,在鄂霍次克海捕捞的狭鳕因为鱼卵较多,捕捞企业在此作业获得的收益要高于西白令海海域。因此,不少获得西白令海狭鳕捕捞权的俄罗斯企业将捕捞配额以每t 300美元的价格卖给外国企业,每年卖给外国企业的狭鳕捕捞配额约占俄罗斯狭鳕总捕捞配额的30%~40%。为此,2016年俄罗斯渔业管理部门发布决定,禁止俄罗斯企业向外国企业出售狭鳕捕捞配额。

缪圣赐摘译自日本《水产周报》,2016年No.1886

PNA围网黄鳍金枪鱼捕捞业获得MSC认证

《瑙鲁协议》(PNA)成员国在中西太平洋自由大型围网渔场捕获的黄鳍金枪鱼现在有了获得MSC(海洋管理委员会)的生态标志的资格。

该渔场每年捕获约14×104t黄鳍金枪鱼,占PNA水域金枪鱼捕获量的一半。

这一认证采用由第三方认证机构SCS全球服务公司提供的一个快速评估方式,这意味着针对鲣鱼实施的必需条件现在已延伸到黄鳍金枪鱼的捕获中,也包括在鲣鱼自由渔场里发现的黄鳍金枪鱼。

针对PNA鲣鱼自由鱼群的MSC认证条件和有效期将会适用于黄鳍金枪鱼。目前认证在2016年12月份前有效。

王茜摘译自www.worldfishing.net/news, March 2016

2014年全球鲣鱼总渔获量305.9×104 t,同比增长2.8%

据FAO统计,2014年世界三大洋鲣鱼总渔获量为305.9×104t,比2013年的297.4×104t增加2.8%。

从世界三大洋各海区鲣鱼渔获量的变化情况看,如表1所示,2014年大西洋和印度洋的鲣鱼渔获量比2013年分别微增0.3%;太平洋西北部(日本太平洋近海)的渔获量比2013年的减少19.6%;作为大型金枪鱼围网船国际主要渔场的中东北太平洋和中西太平洋的渔获量分别比2013年的增加5.8%和5.6%。再者,将2014年世界三大洋各海区的鲣鱼渔获量与2000年的相比较,所有海区的鲣鱼渔获量都有了大幅度的增加,然而,唯有太平洋西北部日本近海的鲣鱼渔获量减少了一半以上。究其原因,一是在日本近海作业的鲣鱼竿钓船数有所减少;二是从南方(太平洋中西部)游向日本近海的鲣鱼的游来量减少了。

2014年各国捕捞鲣鱼渔获量居前8位的国家分别是首位印度尼西亚4.19×104t,第2位美国2.67×104t,以下依次是菲律宾2.34×104t、日本2.33×104t、韩国2.3×104t、厄瓜多尔1.97×104t、巴布亚新几内亚1.73×104t和西班牙1.55×104t。其中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韩国、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围网船主要在太平洋中西部作业;美国围网船分别在太平洋中西部和太平洋中东部作业,作业量约各占一半;日本围网船分别在太平洋中西部和太平洋西北部日本近海作业;厄瓜多尔围网船主要在太平洋中东部作业;西班牙围网船主要在印度洋作业。

表1 2014年世界三大洋鲣鱼渔获量 (单位:103 t)

捕捞鲣鱼的主要渔场太平洋中西部海区是各国(或地区,下同)围网船共同使用的渔场,各国在该海区捕捞的鲣鱼、黄鳍金枪鱼和大眼金枪鱼的渔获量和排名见表2。

如表2所示,各国围网船在太平洋中西部海区的3种金枪鱼总渔获量,从2000年的220.7×104t增至2014年的254.7×104t,在15年间仅增加30多万t,增幅16.3%,而从2000年和2014年各国围网船3种金枪鱼渔获量顺次看,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唯有印尼的首位没有变化。

表2 太平洋中西部3种金枪鱼的渔获量 (单位:103 t)

缪圣赐、王茜合译自日本《水产周报》,2016年NO.1887号

2014年世界金枪鱼总渔获量215.8×104 t,同比增长8.1%

据FAO 统计,2014年世界金枪鱼类(大西洋蓝鳍金枪鱼、太平洋蓝鳍金枪鱼、麦氏金枪鱼、大眼金枪鱼、黄鳍金枪鱼、长鳍金枪鱼)的总渔获量为215.8×104t,比2013年的199.6×104t增加8.1%(见表)。

其中,大西洋蓝鳍金枪鱼同比减少1.3%,太平洋蓝鳍金枪鱼的渔获量虽然不高,但增加率高,同比增加48.2%,麦氏金枪鱼(即马苏金枪鱼)同比持平,大眼金枪鱼同比增加1.9%,黄鳍金枪鱼同比增加11.7%,长鳍金枪鱼同比减少1.6%。

表 太平洋中西部3种金枪鱼的渔获量 (单位:103 t)

从2014年各国(包括地区)渔获量的排名看,以围网作业为主的国家中,印度尼西亚居首位,产量23.5×104t,西班牙居第3位17.1×104t,菲律宾的居第4位15.4×104t,墨西哥的居第6位13.1×104t,法国居第7位9.1×104t;以延绳钓和围网两者作业的国家中,日本居第2位,产量17.9×104t,中国台湾的居第5位14×104t,韩国的居第8位8.9×104t。法国和西班牙的围网船主要在印度洋作业;墨西哥的围网船主要在太平洋中东部作业;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的围网和延绳钓都在太平洋中西部作业。

缪圣赐摘译自日本《水产周报》,2016年NO.1887号

2014年全球鲐鱼类总渔获量325.1×104 t,同比大增23.3%

鲐鱼的种类包括日本鲐、大西洋鲭、澳洲鲐(即胡麻鲐)、印度洋鲐鱼等,其中,主要的经济鱼种是日本鲐和大西洋鲭。日本鲐主要分布于北太平洋,北大西洋也有一部分;大西洋鲭主要分布于北大西洋。据FAO统计,2014年世界鲐鱼类总渔获量为325.1×104t,比2013年263.7×104t大幅度增加23.3%。

从2009年以后大西洋鲭的捕捞情况看,大西洋鲭的渔获量从2009年开始迅速增加起来,从2009年的80×104t增至2013年的140×104t,反映出大西洋鲭资源在增加,与此同时大西洋鲭的洄游分布区域向北方扩大,因此,位于大西洋北部的俄罗斯、法罗群岛、冰岛和格陵兰到都能捕到大西洋鲭。

日本鲐虽然主要分布于北太平洋,但在北大西洋也可捕到日本鲐,如果只从北太平洋日本鲐的捕捞情况看,近年来其渔获量呈略减少的趋势,从2007年的151.5×104t减至2013年的148×104t,但2014年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日本鲐渔获量都呈增加态势,从而2014年世界鲐鱼类的渔获总量仍在增加。

从2014年各国捕捞鲐鱼类渔获量的排位情况看,如表所示,在北太平洋捕捞日本鲐的国家中,日本居首位,中国居第2位,韩国居第8位;在北大西洋捕捞大西洋鲭的国家中,英国居第3位,挪威居第4位,冰岛居第5位,俄罗斯居第6位(其中,渔获量的80%为大西洋鲭;20%的为日本鲐),法罗群岛居第7位。

表 2014全球鲐鱼类捕捞产量 (单位:104 t)

缪圣赐摘译自日本《水产周报》,2016年NO.1887

2014年世界鱿鱼类总渔获量365.9×104 t,同比增长25.1%

2014年世界鱿鱼类(在FAO 统计中凡是使用Squid名字的所有鱿鱼都属鱿鱼类)总渔获量为365.9×104t,比2013年的292.6×104t增加了25.1%。从2000年以后世界鱿鱼类年间总渔获量的变化情况看,在2008年时虽然一度从2000年的252×104t增至325×104t,但其后渔获量迅速下降,2009年降至249×104t后又转向上升,2013年上升至292.6×104t,2014年又上升至365.9×104t,并持续上升趋势。

在鱿鱼类中,主要的经济鱼种有3种,它们是阿根廷滑柔鱼、秘鲁茎柔鱼和太平洋褶柔鱼。此外,还有北太平洋柔鱼(赤鱿)等。

从2000年以后阿根廷柔鱼(又名阿根廷鱿鱼)年间总渔获量的变化情况看,渔业统计资料显示,阿根廷鱿鱼1999年的总渔获量最高达114.5×104t(创历史最高记录),但其后年年减少,2004年减至历史上最低的17.8×104t后转向回升,2007年升到95.5×104t后又转向下跌,2010年跌至18.9×104t,致使阿根廷鱿鱼的总渔获量连续出现了大波动。但2010年以后阿根廷鱿鱼的总渔获量又年年回升,2013年升到50×104t以上,2014年升到80×104t,并估计2015年再度冲击100×104t大关。

图 1950~2014年全球头足类捕捞产量

从2000年以后秘鲁茎柔鱼(又名美洲大赤鱿)年间总渔获量的变化情况看,渔业统计资料显示,2000年的茎柔鱼的总渔获量虽然仅有20×104t左右,然而其总渔获量呈稳步上升的趋势,到2006年时上升到80×104t,到2013年时突破100×104t大关,2014年增至115×104t。

表 2014年世界捕捞鱿鱼类主要国家和地区的渔获量 (单位:103 t)

太平洋褶柔鱼(又名白鱿)的作业渔场分别位于日本、韩国、朝鲜和俄罗斯远东地区的200海里专属经济区水域内,基本上没有所谓的公海作业渔场。从渔业统计资料显示,2000年开始太平洋褶柔鱼的总渔获量从51×104t缓慢地年年减少,2014年减至40×104t左右,其中日本捕捞的太平洋褶柔鱼渔获量约为20×104t。

2014年世界捕捞鱿鱼类主要国家和地区的渔获量看,如表所示,中国大陆居首位为108×104t,捕捞的主要鱿鱼品种有秘鲁茎柔鱼和阿根廷滑柔鱼,其次,为北太平洋柔鱼(赤鱿),其中可能包含有少量的太平洋褶柔鱼(白鱿)。新兴国家秘鲁居第2位,主要捕捞茎柔鱼。韩国居第3位,主要捕捞太平洋褶柔鱼和阿根廷滑柔鱼。居4位的是中国台湾,主要捕捞阿根廷滑柔鱼。日本居第5位,主要捕捞太平洋褶柔鱼。智利居第6位,主要捕捞秘鲁茎柔鱼。阿根廷居第7位,主要捕捞阿根廷滑柔鱼。印度尼西亚居第8位,主要捕捞其他的鱿鱼类。

头足类是快速生长和短寿物种,受环境变化的强烈影响。鱿鱼占产量的绝大部分,在2009年产量下降后,东太平洋茎柔鱼(Dosidicusgigas)和西南大西洋阿根廷滑柔鱼(Illexargentinus)产量提高。自2008年起,墨鱼和章鱼的产量相对稳定,分别为约30×104t和35×104t,与前些年相比,墨鱼占比下降,而章鱼占比上升。

缪圣赐摘译自日本《水产周报》,2016年NO.1887号

猜你喜欢

渔获量金枪鱼太平洋
东南太平洋公海鱿鱼钓渔业状况分析
金枪鱼淹死事件
可以加速的金枪鱼机器人
金枪鱼与海豚
爱管闲事的“太平洋警察”
世界竹筴鱼资源开发现状及其建议
决胜太平洋
国内新型远洋金枪鱼围网渔船首航
跨越太平洋的爱恋
鄱阳湖湖口刀鲚幼鱼出现的时间及渔获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