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亦师亦友忆文增,宋瓷名窑结友情
——忆陈文增大师

2016-11-23周少华

陶瓷研究 2016年4期
关键词:陈文定窑官窑

文/周少华

亦师亦友忆文增,宋瓷名窑结友情
——忆陈文增大师

文/周少华

To be both teacher and friend with Master Chen Wenzeng

与文增先生第一次相识是在上世纪的八十年代末,记得是湖北宜昌会议上。那是原轻工业部召开的一次全国日用陶瓷新产品评比会,陈文增先生代表曲阳县工艺美术定瓷厂带来的新产品,就是以他为首的团队最新恢复的仿宋代定窑刻花白瓷器。而我当时在浙江杭州瓷厂工作并担任厂长兼杭州南宋官窑研究所所长,我们承担了轻工部恢复南宋官窑工艺技术的项目,故我们带去的是仿南宋官窑新产品。由于南宋官窑与定窑的产品都属于传统的名窑名瓷恢复技术的新产品,因此,评比时我们两家被分在同一个产品的类别上。当时轻工部主管领导都十分重视传统陶瓷名窑名瓷的恢复,特别是对宋代五大名窑的恢复,我们两家是走在了同行前列的。那一年我被部主管领导指定为评委之一,我还记得那届评委还有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工艺系主任杨永善教授,时任江西省陶瓷研究所所长的秦锡麟大师,原景德镇陶瓷公司总经理熊钢如大师,辽宁硅酸盐研究所关宝琮大师等几位国内著名的陶瓷专家。许多评委对宋代名窑都非常感兴趣。产品经过初评、专家终评,最后产生了金奖、银奖和铜奖。我记得那年文增先生带来的仿定窑白瓷是获得了一项金奖的,而我们的南宋官窑亦是金奖的获得者。领奖时我们两家紧挨在一起。或许是出于对宋瓷的偏爱,对定窑白瓷我也有着浓厚的兴趣,而文增先生对南宋官窑也喜爱有加。我们之间非常自然地有了许多共同语言。虽相识时间不长,但二人已是朋友相称。当年二人曾相约,来年适时互访。此会相逢,因宋瓷名窑之缘,让我们二位瓷界的新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谁也没有想到的是第二次见面已是2015年5月2日。那是一次由河北传统文化促进会主办,在石家庄美术馆举行的首届中国名家名窑陶瓷大师作品展的现场。我应组委会邀请参加了这次盛会。400余件展品涵盖全国十大名窑。其中就有定窑、官窑、磁州窑、龙泉窑、钧窑等名窑名人佳作。30位国内著名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和名窑名瓷传承人携作品到场。作为河北陶瓷界领军人物的陈文增大师当然是以主人的身份出席。记得那天组委会安排了一个小型的专家研讨会。孟树锋先生是学术主持,我和文增大师是主旨发言人。我和文增先生被安排在中间主座位置。

2015年5月石家庄学术会议上作者与陈文增先生

在会议开始前,还是孟树锋先生把我介绍给文增先生的。当时的情景至今历历在目。当孟大师把我的身份介绍到一半,文增先生就张开双臂朝我走来,他对孟大师说:“少华教授我记起来了,那时我叫他周厂长,我们是三十年前的老朋友了。弹指一挥间,三十年过去了,原来正是风华正茂的帅小伙,现在已是两鬓花白的资深教授了。”我忙拉着他的手说,“老兄过奖了,与您相比,我感到惭愧,当年我们俩曾相约,你把定窑搞好,我把南宋官窑搞好,各自完成各自的作业。现在你的考卷已答了满分,而我没有完成答卷就半途而废了!”。“哈!哈!哈!那这次你来石家庄是做监考还是做补考!”。文增先生说完开怀大笑。这时,孟大师插话说:“我和少华老弟也是五年前才接上头的,我找了他好苦,几次去杭州都找不到他,原来他是离开工厂去高、大、上的地方深造了”。“哈!哈!哈!可你们两位一不留神便成为名窑名瓷的国家级传承人,国字号的大师,我可不敢与你们比呵!”这一幕正好被浙江的婺州窑国家级非遗传人陈新华大师拍摄了下来。

那次会展期间,组委会还安排专家、大师们去曲阳定瓷有限公司参观并参加一个主题为“传承与创新”的小型学术研讨会。当然也得到了陈文增先生的盛情邀请。终于有机会让我踏上了“定窑”的故乡曲阳,实现了三十年前的愿望。

在参观公司陈列室与艺术馆的过程中,文增大师一直陪同着我和孟树峰大师,并为我们介绍他艰辛的创业史。三十多年来,陈文增大师致力于定窑恢复、研制工作。孜孜不倦,持之以恒,三十年如一日。通过他及他的同事们艰苦卓越的努力,失传千年的定窑以全新的面貌展现于世。他的多件作品被北京故宫博物院、英国珍宝博物馆、人民大会堂、中南海紫光阁、国家博物馆等收藏。特别是当他自豪地介绍他创立的“瓷、诗、书三联艺术”创新成果时,他说:“以瓷立本,通过创作思维赋予产品形制一定的艺术敏感功能,使人产生艺术共鸣。以诗为质,严格平仄和对仗关系,贵真挚、独到。以书为言,把瓷、诗二者意图以笔墨形式向世人作进一步宣示,让人读其诗,观其器,以获得新的艺术空间和文化内涵。” “定窑”从此有了时代的特征和风貌。

据我所知,在陶瓷艺术的装饰技艺中,最早出现诗、书、瓷一体的是唐代中晚期的湖南“长沙窑”(亦称“铜官窑”)。而“长沙窑”创烧的这种艺术装饰形式随着“长沙窑”的衰落很快便失传了。五代至宋,南北名窑名瓷辈出,著名的“定窑”便是这一时期的典型代表。然而“长沙窑”的这种瓷诗书的形式在唐后各代的名窑名瓷中并无传承。陈文增大师创立的瓷、诗、书三联艺术”吸收了“长沙窑”艺术装饰的精华,并成功地应用于定窑的烧制上。这项失传了近千年的技艺被成功地发掘出来并嫁接在定窑中,让定窑产品的面貌焕然一新。这项三位一体的技艺再现并非是一项简单的恢复工作,而是一项集成创新的全新发明。它向我们展示了“新定窑”的文化视野和具有时代特征的艺术高度。这在定窑发展史上可谓是一项里程碑式的成就。故被中国工艺美术界称为“华夏一绝”。2001年,三联艺术获得了“大世界基尼斯之最”的荣誉。文增先生亦被称为“中国当代定窑第一人” 。

三十年来,文增先生从一个小小的定瓷厂厂长变成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成为瓷界同行中的佼佼者。

2016年6月中旬的一天,远在西安的孟树峰大师来电告知文增先生因病仙逝的消息。接完电话,我怀疑自已的耳朵是否听错了,匆匆忙忙打开微信,希望能证实我怀疑的理由。但我发现,在瓷界朋友圈中,满屏都是同行怀念文增先生的短文和悼念诗文。许多年长的瓷界老人、大师和名家艺人都为他的英年早逝而痛惜。我知道,孟大师的这个消息确实无误了。我从手机的过去信息中找到了一年前我们三人的照片,眼泪夺眶而出。而这一张照片也成了我们老友们永远的纪念。我含泪在留言屏上随手写下了一首题为《深切悼念陈文增大师 》的诗以表达对文增先生的哀思:

瓷界文星落,窑业工匠泪。他日诗书瓷,不知请教谁?

失联30年后的老朋友欣喜相逢

猜你喜欢

陈文定窑官窑
南宋官窑与龙泉哥窑瓷胎的对比分析
定窑剔花技艺浅析
西夏官窑瓷器
宋代定窑白瓷鉴定诀窍
唐代定窑“装饰纹”探秘
定窑
陈文新著《明清小说名著导读》序
重九登高
此“官窑”非彼官窑
中国远征军汽车兵陈文的传奇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