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美声的唱法

2016-11-22聂兴绥

俪人·教师版 2016年15期
关键词:民族唱法

聂兴绥

【摘要】本文通过着重对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共性分析,简单的介绍了美声的唱法,似的美声唱法合理运用。提出了美声表演中民族唱法的有效借鉴途径,以便促进二者的融合,使得我国的声乐事业得到更大的发展。

【关键词】美声表演 民族唱法 借鉴途径

声乐文化艺术作为人类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之一,需要不断传承和发扬,只有深入了解和掌握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各自优势与特色,才能将民族唱法中深情并茂、意境韵味的歌唱优势运用到美声演唱的表演当中,进而突破专业歌唱领域,提升演唱技艺,有效实现二者的融合,有益于声乐事业不断发展。

1、美声唱法的渊源

美声唱法实际上是从西欧专业古典声乐的传统唱法发展起来的,从文艺复兴以后逐步形成美声唱法。当时的西方音乐更多是建立在多声部教堂音乐、复调音乐基础上,唱法本身脱离不了宗教音乐的影响。南女唱法一样,只是声部不一样,高低不一样。最初的歌剧以阉人代替女声来唱,由女中音代替南青年来唱。随着歌剧剧情的发展,一些情感激烈的戏剧性唱段,阉人的唱歌满足不了表达剧情激烈发展的需要,于是歌唱家们努力探索、钻研、改进自己的唱法,以适应剧情的需要,这样就产生了今天表现力丰富多彩的美声唱法。

2、美声唱法的特点

美声唱法的特点是什么?美声区别于其他唱法的最主要的特点,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美声唱法是混合声区唱法。正如前面说过的,美声唱法从声音来说,是真声假声都用,是真假声按音高比例的需要混合着用的。从共鸣来说,是把歌唱所能用的共鸣腔体都调动起来。这种唱法本身有他自己特有的“味道”,特有的音响特色。学习和掌握美声唱法的过程,等于用我们的歌唱训练来制造我们的嗓音乐器。美声唱法所需要的歌唱乐器唱出来的歌声是有他特有的“味道”的。

有人问我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界限是什么?怎样训练?我想可以从唱法训练和共鸣的不同这两方面来区分。第一,唱法的训练:如果全面地考虑世界艺术歌唱,这唱法上的区别,是指唱法本身嗓子的力量及其真假声的比例是什么状态,要混合到什么程度,是以真声为主还是以假声为主。第二,共鸣的不同:美声唱法是全共鸣,有些唱法只用部分共鸣,有的不需要唱到那么高,有的不需要唱到那么低,共鸣腔体的运用,用上部、用下部、用中间,这是区别唱法的几个方面。

一、美声唱法发声练习中的常见问题分析

1、假声的过度错误运用

很多学生在进行美声唱法的发声训练时,会过度运用假声,进而造成作品演唱效果不够真实、自然,影响到整体表演效果。实际上,真假声混合共鸣的演唱方式正式美声唱法的独有特点之一,在美声教学的标准要求中,已经指出演唱者应该保证真声的比例要超过假声,其中的难点便在于演唱者对于作品演唱中声区向高声区的自然过渡和转变,尽可能保持真声占据主要位置,并且考虑到音乐效果,那么对于许多学生在日常的美声发音训练过程中过度使用假声的状况,一方面源于意识上的疏忽,另一方面还包括水平、技巧的有待完善。所以学生在训练时,不可全部运用假声发声,注意演唱音量加大时的换声破音情况,做到使下巴完全放松,通过将口腔打开,使气息扩大,保持鼻腔的共鸣状态,所以学生需要在反复地练习中纠正这种发声错误。

2、位于中低音区的音色缺少问题

美声唱法的日常练习中,很多学生都会出现中低音区缺少音色的问题,尤其在美声唱法的教学过程当中,该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美声唱法的技巧掌握,所以其重要性不容忽视。那么对于中低音区没有音色的情况,则要求练习者根据自身的能力和条件,进行特点方法的训练,比如:利用半音升高的发声方法进行训练,或者借助所有可以采用元音o的练习方式发声。除此之外,提高歌唱意识,以求发声过程从胸腔传达头顶,将气息沉于腰部,其和喉咙实际上并无关联,进而使得中低音区重获音色。

3、白嗓子问题

所谓白嗓子,其产生主要源于美声唱法初学者缺少相应经验,发声技巧掌握不够,使得发声训练过程中需要的气息明显不足,从而直接影响到音乐作品的演唱效果。所以,面对此问题,学习者更应该多发O音,练声中保持嘴型不变,而从腰部发力,从而使得学习者经过纠正之后从中区分美声歌唱和日常讲话的差异,重新对腔体的意义进行理解和掌握,避免这种错误发声方式的产生。

二、美声表演中民族唱法的有效借鉴途径

1、民族唱法中艺术韵味的表达借鉴

基于我国传统民间音乐文化演变发展而来的民族唱法,蕴含着深厚的传统民族文化和艺术特色,在演唱过程中旨在表达出一种思想情感和艺术境界,即韵味。这种独特的艺术美感构成依靠着独具特色的民族音乐风格以及字正腔圆的歌唱形式,既要体现出深远的意味,又不可过于直接,不可忽略民族唱法中所寻求的淡泊宁静的层次,所以在美声演唱表演中充分借鉴民族唱法的特点就要做到歌唱过程中咬字要清、行腔要婉转,进而在以曲为体的原则上吸取民族唱法中的气质韵味,掌握其艺术精髓,使得表现效果更好。

2、针对民族唱法中意境氛围营造的借鉴

美声唱法源自西方国家,与我国的民族唱法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自美声传入国内之后,针对其本土化、民族化的改良和提高便从未终止过。民族唱法属于我国的一项民族艺术,符合国情及历史文化底蕴的发展,长久以来,早已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在表演过程中,重在引导和强调歌唱者与作品的互动,准确而生动地表现出作品以及歌唱者思想意识、审美情趣以及情感观念,进而通过构建演唱曲目的意境氛围,达到表演的情景交融的目的,这种意境美感正是美声唱法中所需要的。

3、在演唱特点与技巧上的民族唱法借鉴

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作为两种不同的演唱形式,其唱法特点与技巧自然存在着差异。其中美声唱法主要以简明、轻快的发音,突出共鸣,并以假声为主、真声为辅,具有浑厚的高音;民族唱法则依靠行腔韵味的最大特色风格,达到了字、腔、声、情的和谐统一,尤其极具代表性的润腔歌唱方式,是二者比较中的最大区别,需要根据不同作品的音色音高的不同,利用滑、颤音、假声等技巧形式加以诠释和表达,使歌唱效果更好,作品内容和情感寄托准确、深邃,非常值得美声表演中的有效参考和利用,从而形成中国式的美声唱法,完美弥补其不足。

总之, 长期以来,关于民族唱法中融入美声唱法技巧的研究较多,在美声表演方面,借鉴民族唱法的探究却甚少,一方面难以达到二者的交融和共同进步,另一方面,作为民族化的特征性演唱技艺,民族唱法的未来发展出了继承,还要发扬光大,因此,探讨与分析美声表演中的民族唱法借鉴之处很有必要

【参考文献】

[1]张烨.中国当代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之比较研究[D].河北大学,2013.

[2]陈芳芳.论美声唱法对民族唱法演唱技巧的影响[D].云南艺术学院,2011.

[3]郝晶华,徐寅晨.声乐教学中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相互借鉴与融合[J].音乐创作,2013,06:186-187.

猜你喜欢

民族唱法
谈民族唱法的审美特点
“民族唱法”的表现形态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