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中蒙俄经济走廊的SWOT分析

2016-11-22李曦辉狄洪旭

区域经济评论 2016年6期
关键词:中蒙俄走廊一带一路

李曦辉狄洪旭

【区域经济增长极】

“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中蒙俄经济走廊的SWOT分析

李曦辉狄洪旭

近现代历史上有过两次全球化的尝试,第一次是英国依靠其拥有的大量殖民地,在很大范围内推动过以英联邦国家为核心的全球化,后来随着殖民地的独立而不了了之;二战以后,美国依托雄厚的经济实力和海外霸权,强行输出自身的价值观,希望相关国家在价值观认同的基础上自觉地与其形成紧密的经济联系,最终实现全球化的目标,但也因不适合多数国家的国情而无果而终。而今中国推动的全球化,是希望延续古丝绸之路的传统,加强沿线国家间的经济联系,特别是希望率先与周边国家形成稳定的经济共同体、命运共同体,来有序推进全球化的进程,这其中,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最具重要性与可能性。

“一带一路”;中蒙俄经济走廊;SWOT分析

2013年,习近平主席在访问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时,向欧亚非洲国家发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希望上述地区的国家搭上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便车,共同繁荣发展。为了使“一带一路”战略落到实处,2015年7月21日,中央“一带一路”推进工作会议进一步提出优先建设好周边经济走廊的工作思路,希望优先做到富邻、安邻、睦邻。我国周边主要经济走廊是: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中蒙俄经济走廊、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中巴经济走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希望通过周边经济走廊的建设,带动“一带一路”战略目标的实现。本文专门研究中蒙俄经济走廊的重要性与可能性问题。

一、我国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核心目标

由于中国的迅速崛起,既有世界格局中一些均衡已经被打破,世界开始进入一个新的格局重组期,中国如何在世界战略格局重组中赢得先机、占据优势地位,是我们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考量;此外,在新的世界格局中如何带动周边国家共同发展,扩大中国经济主导的区域市场规模与范围,也是一个重要的目标;最终,将中国经济通过亚欧经济的整合而融入全球化的潮流之中,这是“一带一路”战略的终极目标。在现实经济活动中,许多新出现的问题已经不能在原有的国际经济贸易框架下得以解决,需要另辟蹊径,才能完成既定的发展目标。比如,由于中美、中欧贸易的不平衡,世界贸易问题的中心已经从南北矛盾演变为中美、中欧矛盾,因为到2014年中美贸易顺差已经达到了2370亿美元,中欧贸易顺差虽然从2008年1601.8亿美元的峰值水平降到了2013年的1189亿美元,但不平衡还是非常巨大的①。为此,美国极力做大名不见经传的TPP,希望借此来重获亚太地区的经济主导权,掌握APEC的游戏规则制定权,并将中国作为最重要的对手,不希望我们在其主导的组织中受益。与此相对应,中国推出“一带一路”战略,力图在美国经济实力大幅下降没有能力主导全球事务,而其重心又东移亚太之时,通过亚欧国家都有深刻记忆的丝绸之路这个符号,大力联系欧洲工业化国家,共同发展经济。通过亚欧大陆上最大范围的资源重组与优化配置,将欧盟国家拉出经济低速发展的泥潭,从而保证中国经济在新常态下的中高速增长。然而,目前这一战略还面临一个不可逾越的瓶颈,就是中国周边国家发展水平太低,尚存在许多凹陷地带,影响亚欧经济的一体化。为此,中国的全球化战略优先目标是发展周边经济走廊,为“一带一路”战略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周边经济走廊面临的主要问题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就进入了海洋时代。从技术方面来说,海洋贸易比陆路贸易更容易实现,运输成本也低很多,照理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的优先选项应该是海洋丝绸之路。众所周知,西方工业化的兴起之时,正是中国封建经济衰落之日,特别是在1850年到1949年不到100年的时间里,中国占全球GDP的份额就从32.9%下降到了4.4%②,迅速从一个世界第一大国跌落成了一个无足轻重的弱国。在这一此消彼长的过程中,海洋权益尽数被西方工业强国占有,我们则龟缩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陆路国家,期间海岸线也大量丧失。目前,中国的远洋船队绝大多数都要绕行马六甲海峡,不但路途遥远,而且安全方面也时刻受到威胁,我们试图与泰国、缅甸等国合作,打通陆海衔接的印度洋航线,都因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工业强国的阻挠而没能成功。因此,我国将“一带一路”的战略中心放在陆地,试图同时建设6条周边经济走廊,随便哪一条建设成功,都是“一带一路”战略的完全成功。然而,6条走廊也都各自面临具体的问题。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的东盟国家多是小国,在美国TPP框架开放具体产品市场的诱惑下已经开始动摇,加之与中国存在产业同构化等问题,对走廊建设并不是十分积极。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主要参与国印度,由于恐惧中国崛起会侵占其战略空间,损害其既得利益,对走廊建设历来不够积极。中巴经济走廊是一条比较稳定的通道,但巴基斯坦经济发展水平太低,无法与中国经济形成有效衔接;同时,该国教派、部族林立,经常发生争端乃至战争,国内环境不利于走廊的建设与发展。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倒是一条历史悠久的通道,它是古丝绸之路的中线,然而,由于美国的搅局,在颜色革命以后,吉尔吉斯斯坦与乌斯别克斯坦关系恶化,连接两国的铁路一直无法修通,加之向西要经过伊朗和叙利亚等穆斯林战乱区,此走廊前景也不很乐观。新亚欧大路桥经济走廊则是一条运行比较正常的通道,然而由于俄乌冲突的突起,这条要经过乌克兰、白俄罗斯的大陆桥也面临着潜在的风险。加之俄罗斯、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已经建立的欧亚经济联盟,中国如何与之衔接,也还存在问题。中蒙俄经济走廊是一条古老的商道,是古代草原丝绸之路的一部分,这条走廊南连我国华北、东北和渤海湾,过境蒙古国,北达俄罗斯东西伯利亚远东地区,除中国之外,蒙俄两国涉及的区域都是待发达地区,地域辽阔,迫切需要进行开发建设,即使没能衔接欧洲大陆,走廊辐射区域也可以形成足够大的市场,来支撑区域内资源的优化配置。并且三国没有历史遗留问题,地缘政治诉求也是基本错位的,目前来看,这一经济走廊的建设环境是相对成熟的、前景是可以预期的,中国应该精心设计、重点建设。

三、对中蒙俄经济走廊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法是20世纪80年代由韦里克教授提出,利用客观的方法对研究对象的内部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以及外部环境的机遇(Opportunity)、挑战(Threat)等4个维度,通过调查来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SWOT分析,具体见图1。

对图1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中蒙俄经济走廊优势明显,特别是三国间经济结构互补、发展战略互融,为三方合作创造了重要的前提;同时,由于20世中期短暂的合作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三国间基础设施有了一定的基础,是未来发展重要的起点;还有就是三国间具有成功的商业交往史,向前可以追溯数百年乃至上千年,这是走廊建设的重要民间基础。走廊建设的劣势也是很大的,区域内地广人稀、经济发展水平落差大、基础设施标准不统一,都会影响建设的效益,但这不是实质性的障碍,只要三方真正推动经济一体化,上述问题就会迎刃而解。美国秉承冷战思维全力推动的TPP,恰恰给走廊的建设带来了机遇,TPP将中蒙俄三国同时排斥在外,为了寻求出路,三国只有精诚合作、“抱团取暖”,才会在重围中杀出一条血路。同时,全球化、世界经济政治格局重组、信息化等一系列的重大科技、政治、经济领域的变化,都为走廊的建设带来了机遇。当然,走廊建设也面临重大的挑战,最大的挑战就是秉承冷战思维建立的TPP,对中蒙俄三国形成了巨大的歧视,如何突破,这是一种考验;中蒙俄三国如何应对走廊外相同领域邻国形成的竞争,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可通过创造新的政治思维,处理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用经济互补带动政治互信,最终共同融入国际经济体系之中。

总的来看,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优势大于劣势、机遇大于挑战,三国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与其他5条走廊相比,是当前进行SWOT分析最为有利的一条走廊,走廊建设利大于弊,值得认真分析研究。

图1 中蒙俄经济走廊SWOT分析

四、优先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的重要性与可能性

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地缘政治格局的重组、信息化社会的发展,过去无足轻重的中蒙俄经济走廊地位凸现,在我国目前的战略格局下具有重要的作用。

1.信息化时代赋予中蒙俄经济走廊重要使命

在工业化社会,人们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创造了许多新的分子结构,使人类享受到了诸多以前无法想象的科技成果,人类开发了一系列地球上“沉睡”多年的资源,从而实现了史无前例的人类福利最大化,同时也带来了包括环境在内的一揽子问题。而今迈入了信息化社会,聪明的人类已经不再大规模发明新的分子结构,而是利用信息化这个全新的手段,再造传统的价值链、产业链,提高资源的使用频率与效率,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类对于福利的需求。这体现在现实经济社会生活中,就是人们为了生计的跨区域流动大为减少,许多事情都是借助互联网来实现的,与之相联系,实体的物流等产业迅速发展,跨境经济异军突起。

传统的中蒙俄经济走廊就有不菲的业绩,比如中蒙铁路,就是连接中蒙俄的运输通道,更是蒙古国通江达海的生命线。而今,蒙古国95%的出口产品出口到中国,33%的进口产品由中国输入,这些绝大多数都要依靠中蒙俄经济走廊输入输出。蒙古国另外2/3的进口来源于欧洲、中亚一些国家,其运输通道也主要是经由中蒙俄经济走廊,可以说,这条走廊是蒙古国名副其实的生命线。对于俄罗斯而言,由于休克疗法的副作用,加之基于政治考量的西方制裁,其经济在苏联解体后一直低水平徘徊。为了走出低谷,该国近年来加大开发远东西伯利亚的力度,希望搭上中国改革开放的快车。然而,与中国的实体经济交流,也大多要借助中蒙俄经济走廊来实现。对中国而言,无论内外的客观环境都要求我们加速实现经济的全球化,在主要竞争对手设置重重障碍降低发展预期的背景下,通过中蒙俄经济走廊塑造一个信息化时代跨国区域合作成功的样板,对于国际上认可的“一带一路”战略,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2.基于应对TPP重点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的必要性

TPP本是在APEC框架下,由新加坡、新西兰、文莱和智利等4个产业结构单一的亚太小国发起的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自由贸易区,旨在使贸易自由化负担相对较轻的APEC成员国先行一步的国际贸易组织。美国之所以看重这个组织,是认为经过一些改造以后,让它成为一个亚太地区普遍性的贸易组织,很容易就可以成为遏制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一张王牌。在2009年美国正式加入谈判后,TPP协议就迅速增加到20章,新增的内容主要是服务贸易、原产地规则、知识产权、行政与制度条款、环境合作等,处处是针对中国进行的设计,力图抛开WTO框架,建立一个对中国不利的全新的国际贸易体系。由于地缘政治、宗教文化等原因,俄罗斯也是被排斥在TPP大门之外的;蒙古国是一个内陆国家,其对外贸易必经中俄两国方能出口,因此,它在目前的格局下加入TPP意义不大。这就客观上把中蒙俄三国逼到了同一条战船上,三国只有通力合作,才能消除TPP形成的不利影响。同时,由于美国国力大不如前,其全球战略的中心东移到亚太地区,势必在传统贸易伙伴的欧洲地区形成真空,欧洲国家急于寻找新的合作伙伴,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也必然选择与中国合作。这一点上,美国传统盟友英国积极参加亚投行并派员出任副行长就是最好的佐证,这也印证了一句外交名言:“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中蒙俄经济走廊恰好可以利用美国专注TPP的大好时机,通过走廊的建设,沟通亚欧国家,构建新的地缘政治格局,推进中国主导的全球化进程。

3.基于对其他周边经济走廊国家示范作用而重点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

中国与周边国家的政治、经贸关系大多比较良好,加之历史的睦邻传统,相邻国家间民间交往频繁,这都是建设周边经济走廊的良好基础。然而,作为世界头号大国的美国不愿看到中国迅速崛起,日本等在现有国际经贸格局下能够获得既得利益的国家也不希望由于中国的发展而重组世界经济贸易的版图,也不希望中国一枝独秀。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就是美国、日本等既得利益国家共同遏制中国的崛起,其现实手段就是搅局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经贸合作,特别是不希望周边经济走廊的贯通与发展。比如,中国要与越南、缅甸、泰国等东盟国家合作,打通通向印度洋的走廊,美国就在TPP框架下大肆许愿,开放本国的特殊产品市场,让这些国家首鼠两端。中国要与孟、印、缅合作建设第三亚欧大陆桥,美国就大肆散布中国“威胁”论,让印度疑虑重重,不敢有大的举措。中国要与巴基斯坦合作建设中巴铁路、合作开发瓜达尔港,美国就在巴基斯坦制造种族矛盾,使合作难以正常进行。中国要与中亚国家一道重振古丝绸之路中线,它就率先进行颜色革命,搞坏吉乌关系,并在伊朗、叙利亚制造战乱,使丝绸之路无法畅通。中国要与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一道重建古丝绸之路北线,美国就怂恿乌克兰与俄罗斯闹领土纷争,使这条安全走廊也变成了一条不安全的通道。目前,美国、日本等国无法插手的周边经济走廊就是中蒙俄经济走廊,虽然此走廊一路西行也要遇到乌克兰问题,但在中蒙俄境内就存在巨大的市场,三国在该区域内经济又存在互补性,三方的通力合作,就会在较大程度上推进中国主导的全球化进程。

特别重要的是,随着美国经济实力的每况愈下,其只有搅局的能力,已经不可能给跟着它走的发展中国家带来太多的好处。如果中国大力建设好中蒙俄经济走廊,不但中国经济实现中高速增长,俄罗斯经济也将走出20多年的停滞局面,而且蒙古国经济在南北强邻的拉动下会有较大发展,那么对其他周边经济走廊相关国家就是一种示范,其他经济走廊的建设问题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得到解决。

4.基于既有地缘政治格局重点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的可行性

从理论上来讲,美国能够策反周边的小国,就也能策反俄罗斯和蒙古,让中国所有的建设周边经济走廊计划落空。然而,地缘政治的现实并非如此,中国与蒙俄合作建设经济走廊的建议是有充分现实依据的。在苏联解体的初期,俄罗斯是想靠向美国,成为西方的一员,然而这种想法并没有能够成为现实。这是因为,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其实是一种衍生于宗教信仰的文化,在以基督教划线的特殊利益集团中,是不能够允许一个东正教大国俄罗斯存在的。这方面最好的例证就是欧盟内部的希腊危机,就是因为希腊是欧盟内部唯一一个东正教国家,欧盟本来就将其看作异类,它的发展也因宗教文化的不同而与他国道路相左,出现问题欧盟众国不愿出手相助也就在情理之中了。所以说,俄罗斯即使投西方阵营,以美国为首的国家也不敢接受;另外,俄罗斯受西方阵营伤害的伤疤犹在,相信大多数俄罗斯人也不会允许这种局面的出现。蒙古国倒是积极寻求一种地缘政治的均衡,比如在军事合作方面,就分别与中俄美日进行交流。然而,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它与美日进行重要经贸合作的可能性较小。有关于此,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就做过详细描述:“一国境内,纵有大河流贯其间,但若毫无支流,其下游又须流经其他国家始注于海,这国也就仍然不能有大规模的商业,因为上游国能否与海洋交通,随时都要受下游国的支配。”③今天的环境已经有了深刻的变化,下游国家轻易不会对上游国家进行封锁而出现双输的局面,双方都会理智地选择经济一体化,来共同获得规模与范围效益。如此看来,基于地缘政治的现实,中蒙俄经济走廊的大发展是具有可行性的。

五、优先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的对策建议

中蒙俄经济走廊在我国“一带一路”战略中具有特殊地位,如果其率先建成,将会对其他亚欧国家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还会为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建立一条安全的通道。

1.以中蒙俄产能合作为契机开展务实合作

经过近4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实现了长足发展,快速实现了工业化,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品制造基地。由于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人口红利消失、环境压力加大等原因,我国已经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工业产能过剩,迫切需要向外疏解。俄罗斯制造业长期低迷,主要依靠能源输出来维系经济运行,在国际能源市场剧烈波动的背景下,迫切需要改造其制造业。加之与西欧、美国政治关系不断恶化,影响了其制造业改造的进程,急需与中国进行产能合作。蒙古国处于中俄之间,是一个没有出海口的内陆国家,工业发展受制于中俄两国,还有其基于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制造优势,也愿意与中俄进行产能合作。中国恰好可以利用“一带一路”、周边经济走廊建设的契机,开展三国间务实的产能合作,扎实推进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

2.基于地缘政治依托优先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

西方地缘政治学说和陆权论提出者麦金德(Halford John Mackinder)曾经认为:“谁统治了东欧,谁就控制了‘中心地带’;谁统治了‘中心地带’,谁就控制了‘世界岛’;谁统治了‘世界岛’,谁就控制了整个世界。”④为此,西方主流地缘政治理论认为:“谁控制了欧洲和亚洲的‘边缘地带’?这是个对英国至关重要的问题。”麦金德在20世纪初就曾危言耸听地说过:“在本世纪结束以前,整个亚洲将会布满铁路。在俄罗斯帝国和蒙古国境内的空间如此辽阔,他们在人口、小麦、棉花、燃料和金属方面的潜力如此巨大,一个多少有些分隔的广阔的经济世界将在那里发展起来,远洋通商将被拒之于门外,这是必然的……欧亚大陆上那一片广大的、船舶不能到达、但在古代却任凭骑马牧民纵横驰骋,而今天又即将布满铁路的地区,不是世界政治的一个枢纽区域吗?”可以说,在一个多世纪以前,西方地缘经济学家就开始提防中蒙俄结盟,阻止欧亚大陆中心为一个或数个国家所控制,防止俄罗斯打通通往太平洋的通道。这样的地缘政治理论当时就被政界接受,至今仍然发挥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如此的地缘政治氛围下,中蒙俄自然就被西方排除在地缘政治盟友之外,“抱团取暖”也就是其中应有之义,优先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更是顺理成章。

3.以跨国产能再布局为契机先行建设中蒙俄跨境交通网

经过近4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已经得到了长足发展,特别是“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实施以来,中国的发展模式也开始由外向型转向全球化,目光也从国内转向了国外,更加注重贸易伙伴的发展,希望通过资源的全球化配置,实现国民经济的效益最大化。为了扩大与贸易伙伴的经贸往来,中国在边境线的内外大力进行着基础设施建设,交通路网建设更是首当其冲,目前,立体的跨境交通运输网络初步形成。在中蒙俄经济走廊中间地带,蒙古国境内的公路交通不发达,2000年开始提出“千年公路”计划,2012年提出建设“草原丝绸之路”,希望实现与中俄高速公路的对接。相对于其他交通运输方式,蒙古国的铁路运输网络还是比较发达的。在南北贯通的中蒙俄经济走廊内,中线有业已开通60年的北京到乌兰巴托、再连接俄罗斯跨欧亚大铁路的中蒙国际铁路;东线有锦赤铁路延伸线已通至中蒙贸易口岸珠恩嘎达布其,境外只要320公里就可修到蒙古国的工业重镇乔巴山市,可连接上与俄罗斯跨欧亚大铁路贯通的蒙俄铁路;西线有连接京新铁路、贯通到我国策克口岸的支线铁路,而且,目前已完成中蒙边境口岸铁路过境的谈判工作,该条铁路进入蒙古国境内再向东铺轨数百公里,就可以连接上北京到乌兰巴托的国际铁路,转向北还可以沟通俄罗斯跨欧亚大铁路。这样,中蒙俄经济走廊就可以做到交通先行,为走廊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下坚实的基础。

4.抓住信息化的机遇建立紧密的中蒙俄跨国经济联盟

按照信息的功能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在中蒙俄经济走廊中,多个产业链实现了优化重组,为走廊的有效贯通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比如,因为信息化远程调控的实现,大唐、神华、华润、京能、中电投、国电、蒙能等多家能源企业在走廊重要节点的锡林郭勒盟建立了火电厂,用以向国内和境外输电,为大型制造企业提供能源供给。这不但拉长了产业链不同节点间的空间距离,还在空间上重组了产业链,使中蒙俄经济走廊不断发展成了能源产业的重要基地,成为走廊重要的基础产业。比如,近几年在二连浩特新建了一系列的选矿厂、木材加工厂等原材料初加工企业,其实这也是信息化技术进步的成果。以前,原材料初加工环节,要么在原材料的产地,要么贴近制成品生产区域,一般不会放在两者的中间地带,这是因为产业链之间的准确控制是一件比较难的事情。而今,信息技术已经能够为产业链的距离拉伸提供技术支撑,在成本领先的推动下,许多产业的中间环节就配置在了成本最低的地点,像二连浩特出现的诸多原材料初加工企业,就是在信息技术推动下企业追求成本领先的结果。近来,在中蒙俄经济走廊东线口岸珠恩嘎达布其有多家畜产品、草产品企业申请注册,一时间珠恩嘎达布其镇大有成为中蒙边境地区畜牧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的意思,这种在没有任何工业基础的地区出现如此的端倪,实在是让人费解。其实,这种现象不难理解,一是锦赤铁路的延伸线赤大白铁路一修通至珠恩嘎达布其,使得交通运输大为便捷,运输成本大幅降低;二是信息技术已经十分成熟,产出于蒙古国境内的牛羊马匹,完全可以运到中国境内宰杀,供应中国和世界市场,从而大大降低运输成本;产自于蒙古国的饲草饲料,也可以运输到交通、工业条件相对较好的中国一侧进行深加工,就地供应中国市场。这样在过去不可能的生产分工行为,而今借助信息化技术支持,已经变成现实。此外,锡林浩特保税物流园区的建立、二连浩特国际电子商务基地的形成等一系列物流节点的形成,都是适应信息化发展要求应运而生的,这些都为中蒙俄经济走廊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使中蒙俄之间形成紧密的产业链成为可能。

注释

①数据来源于《中国商务年鉴》(2014)。②安格斯·麦迪森:《中国经济的长期表现》,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③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译本),商务印书馆,2010年,第33页。④麦金德:《陆权论》(中译本),石油工业出版社,2014年,第107—108页。

(责任编辑:文锐)

The SWOT Analysis of the Economic Corridor of China,Mongolia and Russia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Li Xihui Di Hongxu

There have been two attempts of globalization in the modern history.The first time was that the British with a lot of colonies promoted the globalization in a wide range which regarded the Commonwealth nations as the core,and it came to nothing with the independence of the colonies.After World War II,the United States relies on abundant economic strength and overseas hegemony forced out their own values,hoping that the relevant countries with same value indentification formed a close economic ties,and achieved the goal of globalization.But it was also failed because of the situation was not suitable for the majority of the countries.However the globalization promoted by China is hoping to continue the tradition of the ancient Silk Road,strengthen economic ties between countries along the line,especially to form a stable economic community and the destiny community with neighbouring countries in the first time,and then advance the process of globalization in an orderly manner.In the process,the construction of the economic corridor of China,Mongolia and Russia has the greatest importance and possibility.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the Economic Corridor of China,Mongolia and Russia;SWOT Analysis

F061.5

A

2095—5766(2016)06—0127—06

2016—09—20

李曦辉,男,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博士,中央民族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民族大学发展规划处处长(北京100081)。狄洪旭,男,中国人民大学清史博士,中央民族大学讲师(北京100081)。

猜你喜欢

中蒙俄走廊一带一路
神奇的走廊
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与杜尔伯特蒙古族民族文化
走廊上的时光
走廊上
中蒙俄智库国际论坛开幕
“中蒙俄智库国际论坛2016”在中国内蒙古举办
在走廊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