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的服务业制造化研究*

2016-11-22袁博

区域经济评论 2016年6期
关键词:互联网+众筹服务业

袁博

“互联网+”背景下的服务业制造化研究*

袁博

以往的产业结构调整都是以传统工业企业为主导,进行面向先进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转型升级。随着近年来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国家“互联网+”战略的正式实施,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企业实力不断壮大,逐渐进入制造业领域,进行逆向的制造化,以此拓展自身业务范围,促进企业更加长远地可持续发展,同时,打破了传统产业结构调整方式单一的困境,使调整方式多样化、高效化、立体化,与其他已有方式一起共同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成功,最终促进产业的整体发展。

互联网+;服务业;制造化

一、“互联网+”背景下的服务业制造化模式探索

关于服务业制造化,目前学术界还没有具体的定义和完备的理论体系,服务业制造化是指服务业企业在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凭借自身的核心技术,通过实体产品为载体,进入制造业领域,生产相应产品,完成向制造业企业的转变。中国互联网产业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快速发展。随着2015年5月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中国首次从国家层面官方肯定了互联网对制造业做出的贡献,明确了互联网在制造业当中的地位,鼓励互联网促进未来制造业的发展,整个行动纲领在政策、资金等方面大力支持互联网信息技术在未来先进制造业中的应用,以互联网信息技术为主的新兴服务业逐渐向制造业领域渗透,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企业势必会进入制造业领域。服务业制造化在实际操作中出现了一些不同于以往的新模式,本文将对出现的三种新型发展模式进行研究和探索。

1.技术密集型服务业主导的纵向嵌入模式

技术密集型产业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对技术和智力要素依赖大大超过对其他生产要素依赖的产业,这类产业多集中于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精密仪器、信息技术等领域,具有技术方面的巨大优势,可以创造出非常高的附加值,往往是一个国家的核心产业。作为服务业中的技术密集型产业,互联网信息产业依据自身的技术优势,成为服务业中率先进入制造业领域的产业。服务业本身属于轻资产管理行业,不需要占有大量的土地,通过低成本地租用工厂设备,将自身的核心技术纵向嵌入到制造业生产流程当中,此类代表性企业为微软、谷歌、乐视。

所谓纵向嵌入,是将互联网信息技术嵌入产业链的上中下游各个环节,实现各个流程的智能化、自动化、信息化。纵向嵌入的最大特点是全产业链所有环节的全流程的深度嵌入,然后通过产业链纵向整合,最终实现互联网信息技术嵌入全产业链,促进产业整体发展。

图1所示为纵向嵌入模式流程图。传统制造业中的上中下游产业通过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深度嵌入,完成产业的转型升级:初级的上游原材料产业通过互联网技术升级成为智能仓储物流,能够更加高效便捷地向工厂输送原料;被认为是最关键的中游生产环节通过互联网技术的升级,成为先进的智能工厂,能够高效、智能、定制化地生产高品质的产品;下游的销售、售后等相关服务环节通过互联网技术建立电子商务平台,实现网上销售和在线服务,拓宽了产品的销路,提高了售后服务的效率和准确性,同时,某些互联网企业会把自己主导的企业生产管理方案运用到制造业中(如微软的Windows Embedded方案、谷歌的Google for Work方案),提高整体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率,最终在全产业链上实现传统制造业向先进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图1 纵向嵌入模式流程图

2.资本密集型服务业主导的横向整合模式

资本密集型行业是指需要较多资本投入的行业,多集中于投入资金较多的能源、冶金、装备制造等需要大规模生产的行业,而近年来,互联网产业的快速发展,催生了一批积累了雄厚资本的新型资本密集型互联网企业,相比于传统产业的资本密集型企业,互联网资本密集型企业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资金流动性强。由于互联网产业属于轻资产管理,不需要像传统制造业那样占用过多的土地、厂房、设备等固定资产,大部分属于现金型资产,在资金的使用上更加自由,在进行大宗交易的活动时更加灵活;资本运作方式多样,互联网企业除了在资本市场常用的交易方式外,还可以利用互联网所具备的平台优势,通过发行电子债券、众筹融资等方式进行交易,实现多样化的资本运作方式,盘活资金,最终增加企业的现金流,此类代表性企业为亚马逊、百度。

由于制造业与服务业在产业性质上的差别,在产品类型、核心技术、企业管理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服务业企业仅依靠自身力量进入制造业需要克服很多困难,会耗费大量财力、物力、人力资源,最后收到的效果有可能达不到预期目标,于是,众多的资本密集型服务业企业通过利用资金收购制造业企业,快速获取土地、设备、技术等已有成熟资源,这已成为目前进入制造业较为理想的方式。

图2 横向整合模式流程图

如图2所示,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横向一体化,互联网企业不仅要提供所收购企业的基本生产运营资金,还要提供自有的核心技术供所收购企业使用,更好地应用到生产流程中,提高生产效率,同时,某些互联网企业还会把自己主导的企业生产管理方案运用到制造业中(如亚马逊的Amazon WebServices),同时利用电子商务等互联网技术升级销售模式,从而对整个企业从生产、管理到营销等各个环节进行资源整合,不仅在所有权上拥有企业,而且在运作模式上使企业互联网化,最终实现互联网企业的横向整合。

3.“创业者平台”模式

技术密集型服务业主导的纵向嵌入模式和资本密集型服务业主导的横向整合模式是目前两种主要的服务业制造化模式,虽然各自的实现路径不同,但都是以服务业企业自身为主导进行的发展模式,而近年来随着阿里巴巴、京东等一批电子商务平台型互联网企业利用自身的渠道优势建立“创业者平台”,为暂时遇到资金困难的优秀创业者提供足够的启动资金,能够帮助他们实现创业梦想。由于平台的高度开放性,各行各业的创业者都可参与进来,其中相当一部分是智能制造业,与前两种模式相比,“创业者平台”模式最大的区别在于互联网企业只提供一个平台,并不参与创业者的创业过程,其中尤以众筹模式最为典型。

众筹是指大众筹集资金,最早起源于1713年英国诗人亚历山大·蒲柏着手将15693行的古希腊诗歌《伊利亚特》翻译成英语,由于当时资金短缺,于是他在翻译开始前向意向订阅者筹集资金,最终这些订阅者的名字被列在了早期翻译版的《伊利亚特》上。历史上最著名的众筹项目当属美国记者普利策通过众筹的方式,最终筹集足够资金建成了后来举世闻名的纽约自由女神像,而每位出资者最后都得到了一个六英寸的自由女神雕像,在之后100多年的时间内,众筹发展缓慢,鲜有项目出现,主要原因一方面是世界格局极不稳定,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基本的安全都无法保障,民众无暇顾及创业;另一方面,由于当时的信息通信技术比较落后,众筹无法进行大范围的传播,为大众所知,项目在最初的策划阶段就被搁浅,众筹的发展也一度几乎陷入停滞。

随着21世纪初世界格局稳定、经济快速发展,互联网产业和应用在全球范围内开始普及,众筹也开始借助快速便捷的通信技术迎来新的发展。2009年4月全球第一家专业众筹平台Kickstarter在美国纽约成立并开始运营,标志着互联网众筹的诞生,众筹进入新的发展期。之后,互联网众筹快速发展,2011年7月,中国首家众筹平台点名时间上线,标志着互联网众筹正式进入中国,这以后,众筹在中国快速发展,众筹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其中不乏京东、淘宝等知名电子商务平台,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5年底,全国共有正常运营的众筹平台283家,比2014年数量增长99.30%,同年全国众筹行业共成功筹资114.24亿元,历史上首次全年破百亿元,比2014年金额增长429.38%,全国众筹行业投资人次数达7231.49万,无论是平台数量还是筹资金额,都呈现井喷式的增长态势,同时,从投资人次看,众筹产业真正进入了全民参与的时代。

相比于其他传统融资方式,互联网众筹有着许多先天优势,低门槛和多样性使得各行各业不分学历、职业、年龄、资历等条件的优秀人才在平台提出自己的构想和计划,随时发起项目;网络的便捷和透明使创业者能够第一时间发布自己的项目,数以亿计的庞大网络用户可以通过网络了解并挑选自己感兴趣的项目,成为投资人,发起人在执行过程中公开真实准确的数据,接受投资人的监督;网络信息的对等性使任何潜在众筹发起人可以看到其他发起人的类似项目,并以此针对性地做出调整,完善计划,提出更加创新和可行的方案,形成良性的竞争环境,创造出更好的产品,最终促进整个行业的发展。

不同于前两种服务业制造化模式,互联网企业的“创业者平台”模式最大的区别是服务业企业自身不直接参与其中,而是从整个产业的视角出发,借助平台和渠道优势,鼓励和引导优秀人才进行创业,投身制造业,推动传统制造业向先进制造业转型,诞生一批优秀的智能制造企业,最终从整体上促进制造业的发展。

二、“互联网+”背景下服务业制造化的发展现状

中国服务业制造化与发达国家相比起步较晚,但借助于自身的技术优势,同时处于传统制造业加速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加上国家“互联网+”和先进制造业政策的双重扶持,近几年发展迅速。2013年6月奇虎360宣布推出360随身wifi,正式进入智能硬件领域,开启了中国服务业制造化的序幕,此后百度、腾讯、京东、乐视等互联网企业纷纷进军制造业,截至2016年上半年,国内已有近30家服务业企业的主营业务扩展到了制造业领域,并且数量还在快速地增长中。中国服务业制造化在“互联网+”背景下呈现出不同于以往跨产业多元化经营的新特点。

1.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实现快速发展

先进制造业是指不断吸收电子信息、计算机、机械、材料以及现代管理技术等方面的高新技术成果,并将这些先进制造技术综合应用于制造业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在线检测、营销服务和管理全过程的制造业。与传统制造业相比,先进制造业具有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柔性化、生态化等显著优势,是制造业的发展趋势。由于互联网企业进入制造业领域没有经过传统制造业阶段,而是直接利用自身的技术,与先进制造业深度无缝融合,进入了智能制造阶段,从生产流程和产品本身都实现了智能化,与传统制造业通过转型升级进入先进制造业的方式相比,效率更高、成本更低,拥有巨大的后发优势,使服务业的制造化可以高效率低成本地快速发展。

2.进入为主,合作为辅的多种途径

制造业属于资源密集型产业,需要占用大量的资金、土地和人力,成本较高,并且收益周期较长,需要长期投入,对企业的各项要求较高。目前国内互联网企业众多,除去少数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主要还是以中小规模企业为主,根据自身的发展现状选择参与途径,资金充足或者技术成熟的企业可以采取全额投资、收购制造业企业等方式,直接进入制造业,如奇虎360、百度。资金不充足或者技术不成熟的企业可以采取与传统制造业合作的方式进入制造业,可以有效地规避风险,如阿里巴巴与上汽集团合作。此外,京东、国美、苏宁等电商企业利用自身的平台优势,与制造业进行合作,推动产业的整体发展。

服务业制造化是在“互联网+”背景下产生的新型产业融合方式,由于没有以往的产业融合发展经验可循,而制造业本身的资金投入规模和生产复杂程度也是许多服务业企业从未遇到过的,因此,在制造化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以往产业发展没有遇到过的新问题。

1.产品定位模糊,缺乏竞争力

互联网企业在软件优化、系统集成等方面有制造业不可比拟的先天优势,但由于没有制造业的从业经验,在最重要的制造环节存在着先天劣势,需要借助制造业来发展,同时,华为、海尔、联想、格力等一批实力雄厚的传统制造业企业近年来加大投入,积极向先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纷纷推出智能产品,相比之下,互联网企业的智能产品在做工、质量、稳定性等方面存在不足,同时功能使用上主打互联网和智能特性,忽视了硬件本身,定位出现偏差,加之售后等配套服务的不完善,缺乏竞争力,市场接受度不高,销售增长缓慢,除奇虎360、腾讯等企业的智能产品销量尚可之外,多数互联网企业的智能硬件产品销量不高,增长乏力。

2.产品种类过于单一,同质化竞争严重

服务业目前虽然已经进入制造业领域,但仅限于某些产业,集中尤以智能硬件和新能源汽车为主,进入制造业领域的互联网企业中90%涉及这两个产业,而其他新兴制造业如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无一企业涉足,显示出目前的服务业制造化领域范围较窄、产业布局过于单一,一旦出现风险,无法进行替代的补救措施;同时,在有限的产业领域内部,由于同质化严重,甚至出现了互联网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产生了不必要的内耗,严重损害了企业的利益。

3.企业盲目跟风进入,影响产业整体发展

由于国家一系列对互联网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的扶持政策出台,众多新创立或尚处于发展初期的中小互联网企业看中其发展前景,跟风进入制造业,希望从中获得巨大的利益。以新能源汽车为例,国家近年来积极鼓励发展新能源汽车,给予相关企业巨额补贴,2015年全年有将近10家互联网企业宣布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其中除乐视、百度等老牌互联网企业之外,不乏游侠汽车、蔚来汽车、小鹏汽车、风翔汽车、前途汽车等新成立公司,而这些企业目前新能源汽车项目进度缓慢,且多以代工生产为主,质量难以保证,甚至有些企业在没有拿到新能源汽车生产牌照的情况下就开始融资和申请国家补贴,可能出现国家和个人财产流失的潜在风险,破坏了产业现有的正常发展秩序,严重地影响了互联网产业的整体发展。

三、促进服务业制造化的对策与建议

服务业与制造业存在着较大差异,双方在合作的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产生理念的分歧,在运行的过程中出现问题,导致合作终止,而以上种种因素可能会成为服务业制造化进程中的阻碍,如处理不当,最终将会以失败而告终。服务业企业要想尽快从以往为制造业服务的角色中转变过来,真正成为服务业制造化的主导,需要在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索和加强,制定出可行的对策。

1.深入了解制造业,为制造化打下坚实基础

制造业与服务业分属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在管理运行、组织结构、盈利模式等诸多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在产业诞生的早期都是各自独立发展,近年来,随着技术革新的加快,产业边界日渐模糊,产业融合日益频繁,但基本上是以产业间的合作为主,由于产业间的差异较大,互相渗透可行性不高,风险大,极容易导致失败,在这种情况下,服务业企业应在前期对所要进入的制造业领域进行深入细致的调研,全面掌握制造业的基本情况和发展现状,在制造化的过程中占据主动。

建立单独的制造化业务部门,在组织架构、管理体系等方面区别于企业的其他部门,从制造业企业、理工类高校以及相关科研院所招聘制造业专业人才,同时建立一套不同于服务业的独立人才培养体系,提供专项资金和场地进行专业人才的培训,定期组织员工去先进制造业企业参观、调研,学习先进的制造业技术和理念,全面收集制造业企业的资料,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汇总之后,要对整个产业的发展趋势有一个理性、客观、全面的了解,以便确定要进入的制造业具体领域,并制定相关的应对策略。

在研发体系内建立单独的制造化部门,详细研究当今制造业的发展潮流和趋势,利用互联网的技术优势,开发出适合目前制造业企业使用的互联网智能制造解决方案,选择意向产业进行推广,并及时接收企业的使用反馈,进行不断的改进和完善,做出令企业满意的解决方案。

建立专业的保障团队,为制造化部门提供服务。制造化部门在组织结构中按照事业部来进行设置,与企业其他事业部平级,由领导层进行直接管理。除了设立常规的财务、采购、人事等职能部门外,增加专门的监督服务部,独立于制造化部门之外,由领导层直接管理,对制造化部门进行日常运行监管,将采集到的运行数据实时上传到领导层,供其进行参考,并及时传达领导层相关指示,同时为制造化部门服务,尽量满足员工的要求,提供完善的保障体系,与制造化部门一起做好进入制造业领域的前期准备工作。

2.与制造业企业加强交流合作

除了建立自身的制造化部门外,服务业企业还应多与制造业企业进行交流合作,经常参加制造业产业发展会议,加入意向进入的制造业行业联盟,定期参与联盟举行的各种活动,加深彼此之间的了解,加强团结,与相关意向企业开展员工互派、参观学习、联谊活动等交流项目,同时,利用互联网技术的优势,开发专供意向企业使用的智能制造运行系统和解决方案,提供给企业低价或免费进行使用,认真听取企业的使用感受和建议,并在后期不断完善,获得意向企业的初步认可,建立双方的信任,服务业企业可以此为契机进入制造业领域,为合作打下良好的关系基础。

建立专业的合作团队,去意向企业进行参观调研,详细了解企业的发展现状和远景规划,特别是企业在“互联网+制造”方面的发展规划,与意向的制造业企业进行前期接洽,制订详细的合作计划,与制造业企业进行合作方面的谈判,同时建立针对制造化的金融平台,通过发行股票、商业贷款、风险投资等多种渠道进行融资,为制造化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保证制造化的顺利完成。

3.政府部门提供相关政策支持

目前国家针对“互联网+”、先进制造业以及产业融合方面都出台了官方的指导意见,从政策上大力扶持,地方政府也相继出台了具体的扶持政策和法律法规,而目前在服务业制造化方面还没有出台相关政策。服务业在互联网方面的技术优势是目前制造业最需要的,但同时制造业相比于服务业需要更多的资金和土地,而服务业目前在这两方面还存在不足,成为其进入制造业领域的主要障碍,这两方面的因素暂时形成了不可调和的矛盾,建议政府应出台针对服务业制造化的政策,从服务业和制造业两方面分别进行扶持。

首先,出台政策鼓励有实力的服务业企业进入制造业,鼓励中小服务业企业与制造业企业进行合作,进而引导整个服务业拓展业务,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鼓励服务业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帮助制造业企业进行转型升级,对服务制造化的企业实现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共赢。积极提供专项资金和政策对服务业制造化的企业进行扶持,在土地租金、征收税款等方面给予优惠,建立专业的服务和监管部门对服务业制造化进行服务和监督,给予服务业企业必要的帮助,在服务的过程中不断完善保障体系,保证服务业的制造化顺利进行。

其次,出台政策鼓励制造业积极与服务业融合,建立专业的制造业产业融合协会,定期与服务业企业进行交流,举办大型活动和会议,邀请行业领先的服务业企业为制造业开设专题讲座,了解和学习先进的前沿技术,使制造业逐步熟知目前的产业发展趋势,自发地接受服务业进入制造业的现状,努力将互联网技术应用到实际生产当中,实现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同时积极与服务业企业合作,实现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产业融合。

四、结语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提升和理念的深入,在可预见的未来还会出现更多的服务业企业进入制造业,会产生更多新的服务业制造化模式。服务业制造化这种新型模式的出现是对现有的产业转型升级模式的一次新的探索,无论是从企业层面还是从产业层面来讲,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一是从企业层面来讲,一方面,服务化制造化能为具有较高技术水平、在相关领域发展较成熟的服务业企业寻找新的收入增长点,使其向新的行业领域拓展,实现企业的多元化发展;另一方面,服务业制造化能为日渐衰落的传统制造业企业寻找新的转型升级方式,使传统制造业企业借助互联网企业先进的技术和理念,重新崛起,实现服务业企业和制造业企业的共同发展,最终达到企业双赢的目的。二是从产业层面来讲,服务业制造化能够使产业结构调整方式摆脱以前单一的局面,而更加丰富和多样化。针对结构调整速度慢、效率低的情况,通过互联网技术,使产业结构调整速度和效率实现较快地提升,同时保证稳定性,使产业结构调整平稳进行,最终成功实现产业结构调整的长远目标,促进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

目前由于土地租金、法规政策、企业规模等客观因素的限制,进行制造化的服务业企业所占比例较低,规模较小,企业制造化意愿还不高,服务业制造化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需要各部门和企业共同努力解决,但随着外部环境的逐步改善和自身实力的逐渐强大,服务业制造化势必会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成为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成功的重要方式。

[1]杨帅.工业4.0与工业互联网:比较、启示与应对策略[J].当代财经,2015,(8).

[2]胡晶.工业互联网、工业4.0和“两化”深度融合的比较研究[J].学术交流,2015,(1).

[3]工信部:中国制造业产值占全球比重19.8%[EB/ LO].中商情报网:http://www.askci.com/news/ 201211/27/151137_03.shtml,2012-11-27.

[4]2015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图[EB/LO].搜狐网:http://mt.sohu.com/20160127/ n436004785.shtml,2016-01-27.

[5]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EB/LO].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网:http://www. gov.cn/zhengce/content/2015-07/04/content_ 10002.htm,2015-07-04.

[6]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 LO].中国互联网网络信息中心:http://www.cnnic. 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601/t20160122 _53271.htm,2016-01-22.

[7]互联网+:制造业篇[EB/LO].腾讯研究院:http:// www.tencentresearch.com/3989,2015-05-27.

[8]2015年全国众筹行业年报(完整版)[EB/LO].网贷之家:http://www.wdzj.com/news/baogao/25767. html,2016-01-12.

(责任编辑:柳阳)

Research on the Manufacturing of Service Industr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Internet Plus”

Yuan Bo

The adjustment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in the past are based on traditional industries as the leading enterprises,to upgrade to the advanced manufacturing and service industries.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technology and national“internet plus”strategy,more and more internet enterprise strengthen their power,gradually come into the manufacturing sector,do the reverse manufacturing,expand their business scope,promote long-term sustainable development.At the same time,they break the plight of single traditional industrial structure adjustment mode,make the adjustment mode diversified,efficient and three-dimensional,with other modes to promote industrial structure adjustment and upgrading,and ultimately promote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

Internet Plus;Services;Manufacturing

F062.9

A

2095—5766(2016)06—0066—06

2016—09—17

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河南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的互动发展研究”(2015CJJ066)。

袁博,男,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实习员(郑州450002)。

猜你喜欢

互联网+众筹服务业
自动化正悄然无声地重塑服务业
众筹
服务业:从一二三到三二一
新闻众筹初探
云屏引领大屏走向“互联网+”时代
醒醒吧,为什么你玩不好“互联网+”?
定增相当于股权众筹
试水“众筹+新三板”
2014上海民营服务业50强
2014上海服务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