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生物课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2016-11-22张爱莲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6年9期
关键词:兴趣生物素养

张爱莲

[摘 要]探究能力是创新人才必备的素养,而中学生物课,正是培养这种能力的主阵地。将“探究”这种科研方法应用到教育教学中,其目的是希望学生能像科学家搞研究那样独立地通过探究活动过程来获得知识,而不是由教师安排好一切,让学生顺着教师预定的途径“走”下去或把学生径直引向答案。

[关键词]生物;探究;兴趣;素养

“一切真理都要学生自己获得,或由学生自己重新发明,至少由他自己重建,而不是草率地传递给他。”世界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这句话,揭示了主动探究的重要性。探究能力是创新人才必备的素养,而中学生物课,是培养这种能力的主阵地。那么,作为一个生物老师,将怎样引领学生走进探究的世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呢?

一、牵手生活实践,激发探究兴趣

亚里士多德认为:古往今来人们开始探索,都应起源于对自然万物的惊异。 好奇是人的天性,生活充满了未知,自然界处处有神奇。对学生来说,发现生活表象里的本质,解开自然的奥秘,是一件多么有趣的事情,这一点,你只要从学生爱看《探索》《自然探秘》《人与自然》《奥秘》就能获悉。生物课是以学习生物科学知识为主要内容、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的一门课程,教师要在教学中不断向学生宣传生活中的生物知识,带领学生收集各类信息,使学生对生物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走进探究之门的一把钥匙,教师只有调动起了学生对生物的兴趣,才能发挥学生求知探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比如学习“动物的行为”这一章节,针对初中生喜爱小动物的特点,让学生去探究“动物的绕道取食”行为,探究用的小动物只要是自己喜欢的宠物就可以。学生的探究兴趣非常高,有的小组选择了小猫,有的选择了宠物狗,还有的选择了小鸟,通过观察探究,反复实验,他们明白了低等的动物学习能力弱,等级高的动物学习能力强,动物的绕道取食是对环境适应的表现。

二、有效实验,让学生享受探究乐趣

生物课以实验为主,实验课也是开展探究活动的最佳平台,有效地实验将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探究,乐于探究。

1.有效预习

提高实验探究效率,以保证实验顺利进行:教师根据实验的要求及时与实验员联系,准备好实验器材并有序放置。实验前按实验难易、实验设备、学生能力进行合理分组,尽可能做到人人都有动手的机会。通知学生做好教材预习,知道实验目的、实验内容等,为自觉地、有目的地、很好地进行实验做好充分准备,并准备好自备材料。教师要做好实验的预测,掌握实验成败的关键,预测学生在实验时可能遇到的困难并想好对策。

2.合理分工

提高实验探究效果:在实验课中,要提高实验效率,教师必须保证实验的有序有效。一是注意实验规则,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二是培养实验骨干,在进行探究实验活动中,学生往往对实验现象极有兴趣,却只顾观察、观测,却很少做记录,因此,教师要了解学生水平,选拨培养实验骨干,担任小组组长。在发挥汇报员主角作用的同时,也要重视其他学生的补充,要让每位学生的发言成为实验的生成资源,成为全体学生探究学习的新起点。

3.扎实做好实验探究后的知识延伸学以致用

学生进行探究的目的是认识自然界事物的性质和规律,从而能动地改造自然。因此,实验后,老师要及时做好知识的拓展运用。教师要组织学生开展实验后的小制作、设计、小发明、小创造、展览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为今后的探究积蓄动力。

三、教师要有扎实的基本功,才能引领学生有效探究

生物课有着广阔的外延,具有科学性、综合性、开放性的特点。教材上的内容,只是给了教师授课的一个“点”,成功的授课,是由这个“点”通过质疑探究延伸到一个“面”,通过对这一“点”的特殊规律的探究学习,得到一个“面”的一般规律的理解,这就是科学真理的发现过程。生物课的这一特点,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名生物课老师,我们要认识到自己肩上的责任,努力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以适应不断前进的现代化教育需要。我认为,一个合格的生物课老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熟谙学情,对学生了如指掌

“学情决定教情”,现在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技术先进,通讯发达,获取知识的渠道不仅有广播电视收音机,更有手机互联网,现在的学生,其知识的广博性和思维的发散性远远超出了我们老师的想象,难怪很多老师叹息:“现在的孩子,没有不知道的,真是越来越难教了。”所以,只有掌握学情,在进行教学时,教师才能做好学生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2.博闻多识,具备一定的知识整合能力

且不说“活到老学到老”这句古训,但就生物课而言,我们老师就要“教学不断,学习不止”。 美国著名教育家约翰·杜威提出,“一个人要成为合格的教师,他应当有超量的丰富的知识。他的知识必须比教科书上的原理,或任何固定的教学计划更为广博。”知识渊博是教师人格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课程的教师只有具备丰富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和艺术、语言学等多方面的知识,才能使自己的教学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探究欲望。

3.教学技能素养高,灵活驾驭教学管理

教育理念是教师教学的灵魂,丰富的知识是教师教学的基础,技能和能力是教师教学的关键。教师要具备教学设计能力,能根据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设计出合理的教学计划和理想的教学方案,要在教学方式方法方面强调探究式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要逐步形成运用各种教学技巧和教学机智的能力,学会在教学中审时度势、因势利导,善于利用教学生成资源等。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中灵活自主的组织活动,调控节奏,实现有效教学。

科学探究精神的培养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时间的训练和培养,老师们在进行科学教学时,应该敢于放手,把探究学习的权力还给学生,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研究活动的方法,从而达到提升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生物课程标准解读》 湖北教育出版社.

[2]《少年科学实验——游戏与探究》 青少年出版社.

[3]《新课程与教师角色的转变》 教育出版社.

猜你喜欢

兴趣生物素养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
上上生物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第12话 完美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