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命的尊重与人性的光芒
——解读谭仲池、朱赫新作《生命签证》

2016-11-22邹冰

文艺论坛 2016年8期
关键词:凤山犹太人人性

○邹冰



生命的尊重与人性的光芒
——解读谭仲池、朱赫新作《生命签证》

○邹冰

《生命签证》是一部历史价值和文学作值并重的优秀长篇小说。此书由谭仲池、朱赫创作,作品描写了被称为“中国辛德勒”的何凤山,在二战中冒险拯救许多犹太人性命的故事。这是一部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献礼作品,其历史意义不言而喻。在文学艺术上,作品展现出多种艺术手法,笔者试从比较小的切入点,不尽全面地来阐述创作者的独特风格和文学魅力。

一、运用“黑白”的特写,渲染耀目的人性光辉

作者采用黑白对比反差手法,细腻描写了犹太人的苦难和纳粹的残暴。纳粹的残暴是黑,这个基调带给人的沉重是很难承受的,也是真实的,是让我们看清人性恐怖的一面的更好的版本。这部小说,处处可见那片弥漫在维也纳土地上的烟雾、火光、枪声、哭泣和骚动、疯狂,真切地感受到那场人类罕见的浩劫之惨烈悲剧。但被悲天悯人的何凤山的不顾一切的英雄壮举所掩盖了,这就是白。以何凤山的义举为主线,他为了信仰、人道、博爱、文明,竭尽灵魂和生命之力去追随真理,在艰难的征程中,穿越腥风血火、枪林弹雨,穿越充满呻呤、哭泣,充满疯狂杀戮,充满狰狞笑声的最恐怖最沉重的黑暗,在可怕的风暴中找回生命岁月的自由、光明与宁静。采用小说的手法而没有把它写成纪录报告,目的是想用小说的灵活技巧来记录这段屠杀与拯救的历史,从而更能打动读者,并进行更深入的灵魂的拷问。在第五章节,作者这样写道:“生命签证”这每一笔、每一个字都是如此的沉重。这每一个字母,每一个阿拉伯数都凝铸着一个正直的、善良的、血性的中国外交官的意志和理智。正如贝多芬在遗嘱中高喊的:“神明啊!您从苍穹能渗入我的内心深处,你了解它,你知道人类的爱和行善的愿望居于我心中。”小说以平铺直述的方式,不加一丝文字的修饰,向读者真实生动地展示了二战时期犹太民族的苦难历程以及国际义人何凤山拯救犹太人的义举。不知不觉中,一个高大伟岸、正义凛然,善与德完美结合的主人公形象跃然纸上。

在那些被何凤山拯救的犹太人心里,何凤山就是一个神。他天性善良,这种善良人性的筑造是中国传统文化熏陶的结果。在他眼中屠杀本身就是一种罪恶,这些根深蒂固的善与德的信念让他勇敢而坚定。他最后反而因为办签证被中国国民政府外交部记过一次,并于1940年调离维也纳,这些也都给他本人染上了一丝浓烈的个人英雄主义的悲壮色彩。黑暗与光明既相对立又相印证,获得了强烈的反差效果。

二、注重情节和心理描绘,引领读者品味主题

这篇小说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小说,不是以虚构为核心的文学作品,它所记录的东西都有严格的考证,是以亲历这一历史的幸存者口述的资料为基础。所以读者应该相信,其中并没有为博得人们的感情共鸣而杜撰的东西,它的一点一滴都是严谨的、真实的。内涵丰富的情节,让我们对它的真实不容质疑,引领读者一页页重新回顾这一段历史的时候,品味主题,从而对这个世界发出了质问。

《生命签证》展现了那段历史的厚重,它紧紧地抓住了我们的心,勾起了我们对正义的渴望与希冀,唤醒了和何凤山一样的情怀。在开篇特写的何凤山自白时的一段话,他这样对自己说:“在眼前这个极端残暴的现实世界里,如果用自己一个人的生命,能换取千百人的生存,我会微笑着面对,以达到我尚不了解的生命永恒的光荣的目的。”这有着极为深邃的点明全文主旨的作用。小说具有回顾历史、发人沉思的艺术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者丰富生动的情节和细节描写。为了生动准确地刻画特定历史背景下的人物性格,作者对主人公心理活动作了大量的描绘:“何凤山的心在激烈地颤抖,他预感到犹太人将面临毁灭的绝境。同时,他也预感到自己国家的抗日战争也将面临着巨大的灾难和艰难决战。”“白天纳粹对犹太人凶残迫害、抓捕、烧掠、杀戮,这不能不让他又一次想到遥远的祖国。”“他们觉得自己是掉下了一个万丈深渊里,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痛苦能够和他们此刻所感觉的痛苦相比。”“如果有人告诉我:你前面要经历难以想象的痛苦,有无数的焦虑、失望和危险,你还去吗?我会如顽石般点头,我要去!”……大量生动细腻的心理活动描写,塑造出主人公高大丰满的人物形象。

三、巧夺天工的构架,提升思想的高度

在何凤山整个拯救活动中,他一刻不停地周旋于党卫队或大或小的军官之中,用签证的方式,从而放他所庇护的犹太人一条生路。故事的线条是清晰的,但何凤山历史文字资料仅2000多字,或许这也是使人物形象极具可塑性的原因吧。据作者介绍,在有限的资料里面提到,犹太人成立了游击队与德国纳粹抗争。“游击队”三字给了创作者极大启发。“中国的抗日战争里不乏游击作战的经验,因此可以参考的东西一下变多了。一边写犹太人的悲壮,不难联想到我们的投河壮士高唱秦腔的画面,联系到中国传统文化经典《道德经》所崇尚的德、善,作品的思想更有深度了。”

在歌颂何凤山人性光芒的同时,我们更应反省历史。事实上我们知道,希特勒不只要消灭犹太人,他要消灭所有非亚利安人的劣等人种,这在《我的奋斗》里说得很清楚,我相信如果他成功了,那现在就没有你也没有我,而只有天蓝眼睛,金黄头发的亚利安人继续生存在这世上,这绝不是危言耸听。犹太人在初期心中还残存的一线生存的希望也与他们的生命一样逐渐被消灭掉,他们用尽各种手段逃生,但其中的绝大多数还是被夺去了生命。小说中费里德里希、施拉梅克们的觉醒,让他们明白驯顺没能挽救得了一个犹太人的性命。而犹太人游击队长史频奈尔被党卫军被逼跳下悬崖时,作者巧妙地引申到中国,何凤山又想起了自己的国家,也在进行着一场悲壮惨烈的战斗,中国军民英勇地抗击着日本鬼子的侵略。发生在中国的中条山会战中最惨烈的1939年“六六战役”,八百壮士血祭黄河是何等地壮烈,何等地惊心动魄。任何战争和侵略都将被订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二战中犹太人的遭遇是德国人、欧洲人以至全体人类的永远的耻辱,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更是如此。《生命签证》这篇小说引人深思,我不想说它是一本多么具有教育意义的书,但它确实有一种让人警惕的东西,它所警告的不是人的某些习惯,不是人的某些品行,而是人的人性。犹太人的悲惨命运值得人们的感叹,更引发了读者对人性善与恶的思考,生命的尊重与人性的光辉在历史的长河中无论走多远,无论是什么民族或国家,它依然是如此弥足珍贵。

四、唯美的诗句运用,塑造出点睛之笔

作者开篇就引用了犹太诗人汉纳·塞奈什《献给何凤山的诗》:“有些星星虽然早已陨落,但地球上依然看得到它们的光辉。有些人虽然早已不在人间,但他们的光辉却依然照亮世界。这些人在月黑之夜,更是星光,他们为人类照亮了前程。”唯美、感人的诗句不时可见,在主人公何凤山思念家乡时,作者写出了:“哪年,哪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家乡?哪年,哪月,才能够收回那无尽的宝藏?爹娘啊,爹娘啊,什么时候,才能欢聚一堂?”诗句生动感人,入木三分。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书中结尾处,作者撰写的怀念国际正义人士何凤山的诗句极具画龙点睛之效。

2001年1月23日,以色列政府授予何凤山“国际义人”荣誉称号。为营救犹太人所表现出来的那种对于生命的尊重,对于每个个体犹太人的尊重,对每个个体的人的尊重不仅仅只是一种人文精神,一种人文关怀。人性光辉反衬出纳粹时期的恐怖,提醒我们必须用对生命的爱与尊重去驱散那些阴影。那一纸签证见证了生命的永恒,那一枚指环在历史的长河中闪着灼目的光芒,“救人一命等于救全世界”,那是多少条生命啊,长眠在中国湖南的何凤山,用签证换来了生命,换来了永恒,成为永不被遗忘的记忆,这是生命的见证!

谭仲池、朱赫创作的长篇小说《生命签证》,既具历史价值,又具文学艺术性。读完此书,相信对我们中国人,无疑也是一次深刻的教育和精神的洗礼,让我们记住战争的残忍和变态,勿忘国耻,勿忘我们惨痛的过去。让每个人记住,和平的重要,和平的来之不易。

(作者单位:浏阳市第七医院)

责任编辑佘晔

猜你喜欢

凤山犹太人人性
梁瀚嵩与起凤山
“狗通人性”等十一则
王凤山:三分“严”+七分“慈”=十分“爱”
逼近人性
人性的偏见地图
自尊
婚姻的尽头,藏着人性的底色
Ho Feng—Shan何凤山
犹太人的生意经
逃票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