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关联规则对血管性痴呆方药组成规律的文献研究

2016-11-21于文涛杨真卿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6年19期
关键词:方药血管性方剂

董 菲,于文涛,李 强,郭 莲,杨真卿



·神经科疾病临床观察/研究·

基于关联规则对血管性痴呆方药组成规律的文献研究

董 菲1,于文涛2,李 强3,郭 莲1,杨真卿1

目的 探讨临床治疗血管性痴呆方药组成规律。方法 利用CNKI数据库检索到中医药治疗血管性痴呆文献101首,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对该文献方药组成进行数据挖掘分析,挖掘方法包括药物出现频次统计、药物组合关联规则分析。结果 101首方剂中共涉及中药167味,其中使用频次超过10次以上的药物共计33味;当支持度为20条件下,共得到药对14个;在置信度≥0.9的条件下,共得到药对1个。结论 活血化瘀、补肾填精、化痰开窍为临床治疗血管性痴呆最常用的药物,石菖蒲和黄芪,丹参和石菖蒲,川芎和黄芪等药对为治疗血管性痴呆常用配伍。

血管性痴呆;数据挖掘;关联规则;中医传承辅助系统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指在急慢性缺血缺氧性脑血管疾病引起的脑组织损害基础上,产生以高级神经认知功能障碍为主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本病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约占老年痴呆病60%左右[1]。虽然VD是目前唯一可预防的痴呆,但VD的发病率及死亡率逐年上升,由于VD的病因复杂,至今尚未发现特效药物和治疗手段。近年来研究显示中医药治疗有明显优势[2]。

为了更好总结中药治疗本病的用药规律,课题组收集了2005年—2015年的文献报道,利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中数据挖掘功能统计分析血管性痴呆方药组成,以期为血管性痴呆的治疗提供借鉴。

1 资料与方法

1.1 处方来源 河北中医学院图书馆清华CNKI数据库中国期刊网2005年—2015年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中医药临床文献报道。

1.2 处方筛选 首先进入河北中医学院图书馆清华CNKI数据库中国期刊网检索页面,检索2009年—2015年关于中医药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文献。主要检索方法为:关键词“血管性痴呆”并且 “临床”;关键词“血管性痴呆”并且“中医”,在上述机检的基础上,结合手动检索,检索出有关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研究文献。

在检索中排除以下文献:①无明确方药组成的文献;②资料来源不明,与临床实际明显不符者;③方药组成完全相同,或同一作者发表多篇文章,以一篇计;④中药复方的实验研究文献;⑤临床观察病例数不足30例的文献;⑥在一个方剂基础上根据不同证型辨证加减的;⑦为了保证方剂具有较好疗效,结合有关文献报道,排除临床总有效率低于85%的文献。通过筛选,共收集治疗血管性痴呆方药101首。

1.3 处方的录入与核对 将上述文献中报道的临床方剂,提取其中药组成,统一药名,输入微机。考虑录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纰漏,在完成录入后,再由双人负责录入数据源的审核,以确保数据源的准确,而为数据挖掘结果的可靠性提供保障。

1.4 数据分析 通过中医传承辅助系统中“数据分析”模块中“方剂分析”功能,利用系统“数据查询”功能,录入系统方剂。然后点击相应功能按钮进行数据分析,分析内容包括方剂中药物出现频次统计、基于关联规则的方药组合规律分析等。

2 结 果

2.1 用药频次统计 河北中医学院图书馆清华CNKI数据库中国期刊网2005年-2015年的文献报告中治疗血管性痴呆的101方剂,共167味药物,进行“频次统计”,可得到治疗血管性痴呆药物频次从高到低的排序,使用频次在10次及以上的药物有33味。详见表1。

表1 血管性痴呆方剂中频次10以上的药物

2.2 基于关联规则的血管性痴呆药物关联分析 应用关联规则的数据挖掘方法,将支持度设置为“20”(表示至少有20首方剂中出现),得到用药药对14个(见表2)。基于关联规则分析结果的网络展示见图1。

表2 基于关联规则的血管性痴呆药物关联分析(支持度=20)

图1 药物关联规则网络展示

2.3 药物组合的血管性痴呆药物关联规则分析 在置信度≥0.9的条件下,共得到血管性痴呆药对1个。详见表3。

表3 药物组合的关联规则分析(置信度≥0.9)

3 讨 论

血管性痴呆属现代医学之病名,中医文献将其归为“痴呆”“健忘”“癫狂”等病症范畴,《灵枢·海论》中提到“脑为髓海……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医方集解·补养之剂》中提到:“人之精与志皆藏于肾,肾精不足则志气衰,不能上通于心,则迷惑苦忘也”。传统中医学认为,痴呆的病位在脑,与肾关系密切,病性属本虚标实,由于脏腑虚衰,肾精亏虚,不能上充于脑,髓海空虚,加之痰浊瘀血阻滞脑络,元神失聪。郭闫葵等[3]认为肾精亏虚是VD发病的病理基础,补肾益精填髓是其基本治疗法则。宋一亭认为,痴呆的发病与中风密切相关,中风以肝风夹邪上扰,瘀血闭阻脑脉或络破血溢成瘀为主因,脑脉被阻,成为瘀血及其他诸邪进一步产生及痴呆形成的基础,因此在导致中风的诸邪当中,血瘀的作用尤为突出,血瘀是中风后痴呆的重要病机[4]。

本研究采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通过对101首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方药组成规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药物使用频次在30次以上的有石菖蒲、黄芪、丹参、川芎、远志、茯苓、何首乌、熟地黄等33味药物,这些高频次药物以活血化瘀、补肾填精、化痰开窍药物为主。其具有活血化瘀作用高频药物有丹参、川芎、红花等,化痰开窍作用的高频药物有石菖蒲、郁金、远志等,补肾填精作用的高频药物有何首乌、熟地黄、枸杞子等。显示活血化瘀、补肾填精、化痰开窍药物对本病具有较好的疗效,这与课题组前期研究结果相似[5]。药对是中医用药的重要特色,是古今医家通过长期医疗实践对中药配伍的经验总结。本研究通过对血管性痴呆药物关联分析,得出了石菖蒲和黄芪,丹参和石菖蒲,川芎和黄芪等14个药对,这是临床治疗血管性痴呆的常用中药配伍。比如黄芪和熟地既可补中益气又可滋肾益阴,两药同用气阴双补,脾肾双补;黄芪和川芎两者相配补气活血,引血上行,血液上行头目,益智补髓;川芎和丹参,川芎为血中之气药能祛风止痛,丹参可活血化瘀,醒神通窍,两药合用活血通脉,这些药对均可增强对血管性痴呆临床治疗效果。

结合既往研究[6],发现中医传承辅助系统适用于进行方剂组方规律的研究,这些研究结果可以揭示各医家治疗血管性痴呆的共同用药规律,对血管性痴呆的临床及基础研究提供有益线索。

[1] 粟秀初,孔繁元,范学文.现代脑血管病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117.

[2] 张杰,于文涛.中药复方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研究概况[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2,30(6):1276-1278.

[3] 郭闫葵,浦家祚,赵世珂,等.肾虚与血管性痴呆的相关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0,8(8):985-987.

[4] 雷清怡.宋一亭教授治疗脑中风后痴呆临证经验拾零[J].中国中医急症,2011,20(2):234-235.

[5] 王玮,于文涛,张文天.血管性痴呆临床方药组成的文献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2,18(9):1031-1032.

[6] 李强,于文涛,方朝义.基于关联规则对消化性溃疡方药组成规律的文献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5,21(19):201-203.

(本文编辑郭怀印)

Study on Composition Rule of Clinical Medicine in Vascular Dementia Based on Association Rules

Dong Fei,Yu Wentao,Li Qiang,Guo Lian,Yang Zhenqing

The Institute of Integrative Medicine,Hebe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Shijiazhuang,050200,Hebei,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Yu Wentao (The Institute of Basic Medicine,Hebe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 Hebei key laboratory of Chinese medicine research on cardic-cerebrovascular disease,Shijiazhuang,Hebei,China)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composition rule of clinical medicine in vascular dementia.Methods The 101 Chinese medicine literatures of treatment vascular dementia were retrieved by CNKI database,which of clinical medicine composition was data Data mining b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heritance Support System,the method include prescription drugs frequency statistics,association rules analysis.Results Thirty-three kinds drugs were used over 10 times in 167 kinds of Chinese medicine drugs of 101 prescriptions.14 couplet medicines were got in the condition of 20 support degree.1 couplet medicines were got when degree of confidence exceed or equal 0.9.Conclusion The most common used drugs for clinical treatment in vascular dementia were drugs with activating microcirculation and removing stasis,replenishing kidney,dissipating phlegm for resuscitation.Rhizoma acori graminei and the root of remembranous milk vetch,rhizoma acori graminei and Salvia miltiorrhiza,Rhizoma ligustici wallichiiand the root of remembranous milk vetch are commonly used for the treatment of vascular dementia compatibility.

vascular dementia;data mining;association rules;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heritance Support System

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计划资助项目(No.2016005);2015年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No.201514432019)

1.河北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学院(石家庄 050020);2.河北中医学院基础医学院/河北省心脑血管病中医药防治重点实验室;3.河北中医学院针灸推拿学院

于文涛,E-mail:ywtawen@163.com

R749 R259

B

10.3969/j.issn.1672-1349.2016.19.032

1672-1349(2016)19-2303-03

2016-03-11)

引用信息:董菲,于文涛,李强,等.基于关联规则对血管性痴呆方药组成规律的文献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14(19):2303-2305.

猜你喜欢

方药血管性方剂
中医医案方剂多维相似度算法设计与探索
《金匮要略》黄芪类方剂探析
柴胡汤类方剂用于肝恶性肿瘤治疗进展
中医药治疗骨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论方剂的配伍环境
高血压中医证候特点及方药探讨
石杉碱甲联合尼麦角林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效果观察
中医治疗高血压病治法方药研究进展
血管性痴呆中医治疗探析
通络止痛方治疗血管性头痛6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