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印象主义之前

2016-11-19刘启超

艺术评鉴 2016年4期
关键词:扩展重复突破

刘启超

[摘要]德彪西是音乐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在浪漫主义后期为探索音乐的发展有巨大贡献,虽然印象主在占主导地位的时间音乐史上并不长,但是他为后世音乐的发展指出了一条道路,是德彪西大量探索实践的结果,本文借由他早期的钢琴作品来寻找他形成自己创作风格进行的探索与实践,以及对我自己在自己的音乐创作中的影响。

[关键词]重复,突破,对比,扩展

有人将德彪西比喻为两个世纪,浪漫派与现代派音乐之间的桥梁。在音乐史上,德彪西通常是与印象主义联系在一起。不过德彪西本人从不认为自己是印象主义。在谈到他的钢琴曲集《意象集》时这样写道:“我试图加进某一些新东西-即现实的东西(音乐中形象的,描述性的东西),这就是那些无知之徒称之为印象主义的。这是一个主要被艺术评论家们尽可能地歪曲运用了的概念……”

德彪西早期的钢琴作品如《阿拉伯风格曲》、《月光》等,即已表现出音响浓淡不同的细腻、水彩画似的音响造型的倾向。据史料记载,德彪西的钢琴作品可能是使他在众多音乐爱好者中间获得声誉的最多最广的因素。他的钢琴音乐:“就技术方面而言,他是新的钢琴学派的创始者,他做为自己作品的解释者不论是钢琴指法和踏板的应用方面都提出了前所未有的细致要求;他对后人的影响之大实堪惊人。在音乐史上还没有一个作曲家能教导钢琴家这样多的新的有永恒价值的东西。”(《格罗夫音乐辞典》)

而《贝加摩组曲》也是属于德彪西早期的作品。是他在早期创作中的大胆探索与尝试,在作品的结构形式,和声语言,以及织体手法等方面即反映出了对法国音乐传统的继承,同时也反映了对法国音乐传统的超越。反映了德彪西打破传统,力求出新的创作思路,在实践中为他后来形成自己的风格奠定了基础。

《贝加摩组曲》由四首钢琴去组成:1.前奏曲;2.小步舞曲;3.月光;4.帕斯比叶舞曲。德彪西从1890年开始动笔写这部作品,然后知道1905年才出版,前后历时15年,可见这一组曲的写作经过了相当长时间的推敲。这一组曲不但旋律优美,而且和声色彩丰富,已经显示出德彪西开始走上自己的风格。

组曲中第三首《月光》是德彪西相当出名的一首曲子,分析评论也随处可见,这里就不妄加评论,只简单谈谈我个人认为跟《月光》相比同样精彩的第一首《前奏曲》。

一、旋法

这首曲子的旋律写法显然是传统的,没有他晚期作品(像《焰火》)中那种痉挛似的节奏,没有音区上大的跳跃,旋律声部在第20小节才出现变音,声部的进行相当平稳,只有在第55小节旋律模进时,有一处进行超过八度。一切看上去都是那么简单。

然而传统的技法,写出来的作品却并不传统。此曲中,旋律有很多重复,但是跟古典技法中的重复不同,不是曲式上的重复,不是旋律写作上的重复或者模进重复,而是一段旋律一段旋律的重复(除30-35小节的连接以及76小节开始的结束性写法和尾声外),旋律每段旋律都很短小,(2,4或6小节)而且都各自重复一次,不禁让人想到现代流行音乐中的一种循环,以一个,两个,三个或者四个小节的循环,特别是鼓点和贝司。

这种不断的循环,以及不断的向后流动,如果曲子后面不是出现了再现以及作者结束性的写法,是否会一直流动下去昵,德彪西本人不是在大力寻求一种不断向后流动,不在回头的音乐吗?

二、和声

相较于旋律对传统的传承,德彪西在和声上寻求突破,创新的要求显然要更为强烈,在这首早期的作品中已经可见一斑。如果你在1-8小节还能看到和声进行(Ⅰ-Ⅱ-Ⅰ-Ⅳ-Ⅴ-Ⅳ-Ⅵ-Ⅶ-Ⅴ-Ⅰ-Ⅱ,其中Ⅳ-Ⅴ-Ⅵ中Ⅴ可以解释为辅助和弦),还能说还是很古典很传统的话,那第9小节出现的bB,C,bE三音则直接给了回应,bE,降Ⅶ级音,在自然小调都需要升高Ⅶ级音来满足当时人们所谓的大调完满终止感时,这种做法显然是不传统的,你可以说德彪西在使用大小调交替,那紧跟着出现的A音无疑又使这种说法站不住脚了。是转调了吗?先不去考虑德彪西这时候自己是否有考虑转调,但是这种毫无预兆,毫无准备,甚至你可以说毫无技术含量的转调显然不属于传统范围内,这三个音说不定就是他凭空想的。但是就是一个说不定,德彪西走出来了,无论走了多远,他开始告诉人们往外走了。事实上从听觉上来说,一切的音乐创作行为,作曲理论最终应该是服务与人的,大小调体系是一个完整几乎无懈可击的体系,但是这并不能成其为禁锢事物发展的理由。只要是听觉上的需求,就不应该受到体系上的禁锢。而在他之后的12音体系,显然也是在为作曲家需求新音响的一次正名,而正是由于之后的全面序列技法又受到本身序列的禁锢才出现自由12音写作,以及现在对音响各取所需的局面。在这一点上不能不说德彪西确实是现代音乐的开创者。

三、复调

由于德彪西在和声色彩上的运用是如此的出色,而使人们很少注意到事实上德彪西在复调手法的运用上是非常有特点的。他的《前奏曲Ⅱ》的第二首《帆》就就是用丰富的复调手法完成的佳作,而本文所写的这首曲子只使用了较简单的复调技法,总的看来是你静我动,起辅助和声色彩变化的作用,这里提出来只是为了说明德彪西出彩的并不仅仅是他色彩斑斓的和声。然而在12音体系,序列音乐中,完全打破了调性束缚的时代,古老的复调技法的再次延展的重要理念依然是你静我动的对比写法。

四、曲式

曲式结构是比较传统的前奏曲形式,然而规模却并不传统,对于通常短小精干的前奏曲来说,此曲有六分多钟,为德彪西以后的两部著名作品《前奏曲Ⅰ》,《前奏曲Ⅱ》打下了坚实的实践基础。

所以,德彪西而后的创作风格以及突破,无不是因为早期的探索,实践,积累了大量的创作经验而形成的,虽然后来印象主义被诟病为暧昧不清,然后却在当时与绘画,文学这样的艺术形式齐头并进,为音乐艺术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猜你喜欢

扩展重复突破
浅谈数据挖掘和自适应算法的应用
多维传播语境下的播音主持功能与拓展研究
创伤书写之“重复”
如何走进高三孩子的复习阶段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情境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