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粪大肠菌群酶底物法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2016-11-19殷惠陈志芳马德高

中国科技纵横 2016年4期
关键词:环境监测应用研究

殷惠 陈志芳 马德高

【摘 要】在水体污染监测中粪大肠菌群为其指示菌,对现阶段水质检测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进行水质检测是选择出快速、准确的粪大肠菌群检测方法对于有效的方式疾病的发生于传播有着关键性的意义。本文简要介绍了酶底物法,并与与其他方法进行了比较,然后分析了酶底物法的应用及其前景,相信随着酶底物法不断推广而具有更广阔的应用范围。

【关键词】粪大肠菌群 酶底物法 环境监测 应用研究

粪大肠菌群能够在45℃左右的环境中生存,产气产酸,其主要来源于人和动物的粪便,能够导致肠道性疾病的传播,是进行水质检测的重要指标,所以,更好的优化粪大肠菌群检测有着较为重要的医学意义。其中酶底物法为现阶段粪大肠菌群检测的新型方法之一,具有快速、精确及可靠的检测优势,能够及时的将水体的污染情况反应出来。

1 酶底物法解析

1.1 酶底物法介绍

酶底物法为利用粪大肠菌群在45℃左右生长过程中产生的半乳糖苷酶与葡萄糖醛酸酶,分解培养基中所含的葡萄糖醛酸与半乳糖苷,从而使整个培养基呈现出黄色与发生荧光反应,根据最终的阳性组合,查阅MPN表而得出粪大肠菌群的数量。

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检测人员首先应当根据污染的程度对需检测的水样进行适当性的稀释,然后取100ml的水样加入到无菌瓶中,再向其中加入科立得,摇匀,然后将其倒入97孔定量盘中,放置于45℃的培养箱中,连续培养24小时,最后根据实际的阳性孔数,通过查MPN表进行计算。

1.2酶底物法与其他方法比较

现阶段我国使用的粪大肠菌群检测方法主要为国外早期使用的实验方法—滤膜法和MPN法为主,同时随着现代化生物监测技术的发展,纸片法、分子生物鉴定法及固定酶底物法在很多方面得到一定的应用,各种方法比较如表1所示。

从粪大肠菌群检测的实验操作方面来讲,酶底物法采用了取药封口的培养方式,相对于其他检测方面过程较为简单,降低了人为污染带来的影响,特别是纸片法,其操作过程虽然也较为简单,但是其操作过程中交易受到人为的污染,此外还需要进行确认实验。其次,从实验的结果方面来分析,酶底物法使用的97孔定量盘所包含的数表能够达到近2400组,远远大于其他检测方法,因此其检测的结果更为准确。第三,酶底物法使用了酶技术对粪大肠菌群进行了检测,出现假阳性与假阴性的现象非常少,这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提升粪大肠菌群检测的准确性。

2酶底物法的应用

粪大肠菌群为一种卫生学指标,在很多行业内均有着较为严格的要求,其中酶底物法在粪大肠菌群检测标准中的应用如表2所示。

从上表2中可以看出,现阶段我国对粪大肠菌群的检测标准多数情况下为发酵法,并没有对酶底物法进行规定性使用,由此可知,在今后进行粪大肠菌群的检测时,将酶底物法应用到粪大肠菌群的检测试验中,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弥补我国在粪大肠菌群检测方面使用酶底物法的空白,同时在很多程度上也为更好的提升我国粪大肠菌群的检测的准确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酶底物法应用前景

酶底物法相对于其他的粪大肠菌群检测方法操作较为简单,所得结果也较为准确快速,在今后的环境监测中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前景,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首先粪大肠菌群检测为我国环境监测的主要卫生学指标之一,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检测意义,因此,在进行粪大肠菌群检测时采用酶底物法能够有效的满足检测应用的需求。

其次,现阶段国内使用的粪大肠菌群检测方法较为传统,实际的操作流程较为繁琐,所需的检测时间较长,一般在48小时到72小时才能获得粪大肠菌群的检测结果,并对检测条件、检测技术人员水平等方面有着较高的要求,在进行水样的保存时也往往较为苛刻,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传统的粪大肠菌群检测方法在我国中西部地区的使用,直接的影响到我国中西部地区卫生检测的效果。

第三,粪大肠菌群在检测时使用酶底物法能够较为迅速、准确及可靠的将结果检测出来,同时所需的玻璃器皿也不需要进行清洗,检测环境要求也不高,一般均不需要在无菌的环境中进行,也不需要进行培养基的专门配置,在24小时内进行定量的检测,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粪大肠菌群的检测所需的工作量,同时可以避免使用多管法时逐级稀释带来的操作误差,也避免了使用滤膜法时肉眼读数的人为误差,能够较为准确地判断水样的污染状况。

第四,国内现阶段使用的粪大肠菌群检测标准并没有对酶底物法的使用进行针对性的规定,但是在国外特别是西方的发达国家内,酶底物法在粪大肠菌群的检测中已经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国际上各个组织机构已经认可了酶底物法在检测粪大肠菌群的作用,因此,国内在进行粪大肠菌群的检测时也应当顺应时代的需求,认清时代所处的位置,针对性的将酶底物法嵌入到我国粪大肠菌群的检测工作中,从而更好的完善我国粪大肠菌群的检测方法,提升我国粪大肠菌群检测的准确性。

4结语

酶底物法在进行粪大肠菌群的检测时,根据粪大肠菌群特异性酶针对性的与特异性物质产生化学反应,从而得到荧光与颜色的变化作为粪大肠菌群的检测依据,整个操作的过程非常简单,结果也较为清晰,直观,客观性也较强。现阶段影响酶底物法应用的主要因素为其检测过程中使用的培养基现阶段只有国外的生产商生产,因此,使用该方法时所需的检测费用较高,这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酶底物法在国内现阶段并没有得到广泛的推广而导致的,因此,随着酶底物法在我国粪大肠菌群检测中的不断应用,其所需的检测成本必然会大幅度的降低,使其具有更广阔的应用范围和前景,作为评价水质微生物污染的快速标准检测方法在日常监测和应急监测中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朱培瑜,魏轲.固定底物酶底物法与多管发酵法和快速纸片法测定水中粪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的比较[J]. 四川环境,2014,02:30-33.

[2]王燕,龙加洪,许雄飞,李晶.水中粪大肠菌群测定方法的比较研究分析——酶底物法与多管发酵法[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3,07:126-128.

[3]刘永军,张崇淼,王晓昌,吕英俊,李昂臻,薛小平.环境水体中肠道病原细菌定量PCR检测与膜过滤分析方法的比较[J].环境科学学报,2008,07:1482-1488.

猜你喜欢

环境监测应用研究
环境监测系统的数据分析与处理
大气污染问题的环境监测
进驻数字课堂的新兴教学媒体
AG接入技术在固网NGN的应用研究
空域分类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
分层教学,兼顾全体
对环境监测数据造假必须零容忍
便携式GC-MS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环境监测过程控制
谈如何做好环境监测业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