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评价使学生更出彩

2016-11-19任生如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6年4期
关键词:乐趣体会评价

任生如

【摘 要】课堂不是教师出彩,而是学生出彩。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将生活融入数学,让学生体会数学乐趣。努力摒弃“教师唱主角”的课,“见书不见人”的课,“中评不中用”的课,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参与者;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实践者;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研究者;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探索者;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赏心乐学之所,奇思妙想之处。

【关键词】体会;乐趣;评价;出彩

【案例背景】关于用心经营自己的课堂朱永新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因此,教师必须用心投入的对待每一节课,用心经营好自己的每一堂课,使日常课堂变得更为有效,更加具有生命活力,使课堂成为我们工作、生活旅途中的幸福驿站。课堂不是教师出彩,而是学生出彩。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日常生活中好多有规律的事物总是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如节日里各种美丽的彩灯和彩旗都是有规律的排列,很多物品上装饰的图案也是有规律的排列,这些都为从数学的角度去探索事物的规律提供了很多素材。二年级《“重复”的奥妙》一课主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教材呈现的装饰东西都是有规律排列的,小朋友有规律站成一排等等。另外还要注意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实验、猜测等活动去发现规律。一般来说,一组事物依次不断重复的排列就是有规律的排列,也就是“重复”现象。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到一些有规律的现象,一年级也初步认识过找规律,只是没有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在课堂中,只要老师稍加规范的引导,就可以使学生的思路变得清晰。

【案例描述】片段一:课伊始老师以故事的形式激发兴趣并引入课题。

师:孩子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

生:喜欢?

师:我知道你们喜欢听故事,但老师不讲,想让你们讲,会讲吗?(学生摇头,有点茫然)

师:没关系,老师教你们一个故事,保证都会讲。(孩子们笑了,露出期待的眼神)

故事内容: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给小和尚讲故事,什么故事呢?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给小和尚讲故事,什么故事呢?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给小和尚讲故事,什么故事呢?…

师:同学们会讲了吗?谁愿意讲给大家听?(孩子们跃跃欲试,老师指定一个同学讲)

生: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给小和尚讲故事…

师:咦!刚才你们不会讲,怎么现在一下子会讲了,说说原因。

生:因为这个故事的内容是重复的。

师:太棒了。看来这个故事中隐藏着‘重复的奥妙。(板书课题)

片段二:出示检测题:同学们排队做操,小红从左边数是第4个,从右边数也是第4个,小红这一排一共有几个同学?(自由解答)

学生很快举手,但老师不慌不忙说:聪明的你肯定知道一排有几个同学,但我的问题是谁愿意把小红这一排同学是怎么站的很快在本子上用图表示出来。(学生很兴奋)

教师巡视,点名孩子黑板演示画法。并让孩子解释画法,同时说说其它画法。

生1:我用圆圈代替小红和同学们。

生2:我用三角形代替小红,用圆圈代替其他同学,共画了7个。

生3:我用笔画‘横代替小红,用‘竖代替其他同学。

……

学生争先恐后展示画法,老师都给予肯定。

师:接下来说说你们的解答方法,怎么列式?

生1:2×3+1=7(人)

生2:3+3+1=7(人)

生3: 4+4-1=7(人)…

师:就生3的这个算式咱们重点看一下,为什么要减1呢?

生1:因为多了1个人。

师追问:谁多了?

生2:小红多了,她重复了。(老师带头鼓掌)

师:说的太好了。看来故事中、计算中都隐藏中重复的奥妙,本节课我们再好好研究一下重复中倒底隐藏着哪些奥妙。

出示课本主题图,观察并说、画、摆重复现象(此环节略)。

案例评析:有教育专家指出:“在某种意义上来看,一堂课是否成功,关键在于教师是否善于利用课堂上生成资源,并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促进学生的发展。”本节课内容不是很复杂,主要是让学生体会、发现、表达、表示“重复”的奥妙。精彩方面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及时评价,让学生体会数学乐趣

实践表明,通过寻找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实例,有目的地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提炼出来,再将数学知识回归生活,既能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数学,用数学眼光看待周围的生活,增强学生生活中的数学意识,又有利于发掘每个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这无疑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积极性的“活力源泉”。本节课老师抓住二年级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以故事重复的形式导入,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检测题的出示即使对旧知的回顾,也是对新知的铺垫,对学生进一步理解课题起了很大的作用;最后一个片段中让学生感受音乐中重复的旋律,从而使学生再一次明白故事中、音乐中处处有重复想象,所以在列举生活中的重复现象时学生才有了精彩的发言。

二、互相评价,把课堂还给学生

过去的课堂教学评价注重教师教的过程,现在重视学生学的过程和体验;过去关注教师教的行为,现在更多关注学生的创造;过去是有条不紊的程式化模式,现在是注重个体的差异,突出学生的个性特点。这样,面对新课程教师必须走下“一言堂”的讲坛,多给学生机会,让他们能就所学的内容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互相取长补短,集思广益,使课堂成为“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学习天地。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做到让创新与实践充满课堂。只有营造和谐、自主、有创意的课堂氛围,摒弃那种教师高压式、灌输式、一问一答式等单调乏味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大胆地表现出好奇心、挑战心、想象力、动手能力等,才会使学生的思想无拘无束,创新灵感凸显。

由此可见,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才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中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更精彩”,这样的课堂也定将融知识、技能、思维、情感、创造于一体,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主场所,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课堂教学革故鼎新对教师来说就是要走出传统教学的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内因,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把课堂变为师生共同创造的场所。努力摒弃“教师唱主角”的课,“见书不见人”的课,“中评不中用”的课,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参与者;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实践者;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研究者;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探索者;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赏心乐学之所,奇思妙想之处。

注: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多元评价在学生学习评价中的运用”阶段性成果,课题立项号为:GS[2015]GHB0109

猜你喜欢

乐趣体会评价
提高农村小学生习作水平点滴谈
浅谈如何做好办公室文秘工作
浅谈留级生的教育管理实践与体会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