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托公办德育经验 扶持新市民学校德育工作

2016-11-19张文龙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6年4期
关键词:学校德育德育工作育人

张文龙

“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和受教育者的需要,遵循品德形成规律,采用言教、身教等有效手段,通过内化和外化,发展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几方面素质的系统活动过程。”“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古人告诉我们,作为教师,首先是“传道”,然后才是“授业解惑”。德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中,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的作用。所以,德育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

在文汇新市民小学支教一年,感受颇多。这里的老师质朴,工作踏实,在待遇不高的现状下能沉下心进行教育教学工作,值得“老师”这个称呼;这里的学生单纯,学习想上进,但苦于没有很好的学习方法;这里的管理者更多的像是经营企业,而不是让老师在这个平台能发展什么,让学生能得到什么。这也是新市民小学的一个普遍现状,如何让文汇这样的新市民小学的德育工作能有零的突破?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要课题。

一、学习迁移,构建学校德育管理系统

进行学校德育管理,需要有一个健全的组织机构。文汇小学在支教老师进驻之前,德育工作可以说是空白,学校没有总的德育工作目标和计划,老师在教育教学时也没有明确的德育意识。鉴于此,支管老师借鉴卢实的成功做法,又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建立了校、处、班三级管理网络,明确德育管理的职责。由校长、德育主任和班主任组成德育领导工作小组,从校长到最基层的班,可形成一种垂直的联系并沟通教务处、总务处之间的横向联系,这就使学校的德育工作从组织系统方面做到了上下左右联系密切,指挥灵活,步调一致,信息畅通,充分发挥德育管理的效能,从组织上保证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施。

二、明确责任,调动班主任工作积极性

发挥德育组织作用必须明确学校各类人员德育工作职责,调动广大德育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使德育工作落实。要调动全校教职工的积极性,就应调动管理者育人的积极性。

(一)落实制度,确保德育有章可依

在学期工作会议上,支管领导就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成立教务处和德育处,并就该处室的具体工作向老师们详细说明,让老师们明确,在一个机构健全的学校该如何开展各项工作。然后,在班主任培训会上,德育处负责人带领大家一起学习《小学德育纲要》、《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和《中小学老师职业道德规范》,让老师们统一认识,一致行动,建立和落实德育工作目标及工作步骤,使他们既明确自己的责任,又有一定的职权范围和利益。

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学校贯彻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骨干力量,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中坚。班主任老师能否积极参与学校的德育管理的,并落实到班级教育中,为调动他们育人的积极性,支管老师和办学人反复商议,反复考量,最终由德育处制定了《班主任工作职责考核细则》,对班主任工作出色的老师进行评优评先,充分发挥班主任老师的工作积极性。事实证明,班主任老师对学生的关爱程度比以往更甚,而且也稳定了一支育人队伍。

(二)激励考核,提高德育工作效率

考核细则从酝酿、制定出台到实施,班主任老师的态度也从观望、等待到竞争,可以看出,《班主任考核细则》对班主任工作是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的。每月一次的主题板报,班主任精心设计;每月一次的家长沟通交流会,班主任认真筹备;每周一次的升旗仪式讲话,班主任悉心辅导。每学期的社会实践活动,班主任积极宣传,认真组织;每天两次的课间出操,班主任认真指导。可以说,班主任工作的量已经与我们本部的班主任基本相当。

三、改变观念,团结科任老师德育力量

学科教师是不容忽视的德育力量,学校提出要在学科教学中以知识为载体渗透德育。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的主旋律,各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都是同本学科的知识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这就增强了爱国主义教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能给学生深刻的影响,形成强大的内化力量。各学科德育以知识为载体,能实现知识与道德、教学与教育、教书与育人的统一效果。学校制定了科任教师教书育人的职责,以及配合班主任抓好班级工作的具体要求。

学校在德育管理中,重视了对各类人员的管理,运用激励性原则,调动了各方人士的积极性,达成了育人共识,形成了合力,充分发挥了学校各类人员的聪明才智,使学校德育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四、环境建设,体现学校德育初步成果

校园环境建设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同时又是学校日常德育的载体。优美的环境氛围,高雅的校园文化,给人以奋进向上的力量,学校应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创设一个"时时爱教育,处处受感染"的德育环境。文汇新市民小学在校长室建议下,结合学校现有的资源,充分利用橱窗、黑板报、宣传栏、阅览室,校风、教风、学风以及《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等标志,让每一面墙壁成为无声的语言,在潜移默化中,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良好行为习惯教育。每周一的升旗仪式,由中高年级轮流进行主讲,主题鲜明,常常引得校外百姓驻足观看、聆听。另外,大学生的实践活动,图书漂流活动,广播操比赛、家校联系等,这些环境布置与活动,体现了学生参与的全体性、教育目的的素质性、教育形式的多样性,使学生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陶冶情操,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发展。

五、多方整合,初步形成学校德育网络

小学教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学校中诸教育因素要互相配合,发挥自身的个性优势,形成整体功能,树立整体观念。从各育之间的关系看,德育与其它几育互相促进,相辅相成,构成全面教育的整体。从大教育观的高度看,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也是一个整体,要协调一致,密切配合,做到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一致性教育。

通过家长会,家长了解了新市民学校在支管老师的引领下,学校的办学思路逐渐与公办学校靠近,逐渐认可新市民学校老师的工作。社会实践活动与公办学校的同步开展,让家长认识到新市民学校的收费日趋规范。来源于社会力量的防火安全讲座,让家长看到了新市民学校活动的丰富。

新市民学校的德育工作,不是公办学校成功经验的简单照搬,而是要根据学校实际,进行有效迁移,形成自己特色,最终形成自己独有的办学风格。

猜你喜欢

学校德育德育工作育人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明确方向标、设计中轴线、提供参照系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浅析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
悦人亦育人 冬季里的音乐绽放
教育部下发关于印发《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通知
探讨如何提高新时期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学校德育功能定位的误解及澄清
内蒙古从10方面加强德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