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漫话谥号

2016-11-19叶立杰

学生之友·最作文 2016年4期
关键词:谥号全称帝王

叶立杰

我国古代,帝王、诸侯、大臣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品德修养及褒贬评定,而给予一个寓含善恶评价,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并相沿成为制度,这种制度被称为谥法,所给予的称号名为谥号。

谥法起源于西周。评定帝王的谥号是一种庄重而严肃的事情,必须由礼官斟酌议定,再经继位帝王的认同才能确定下来。臣下的谥号,多由朝廷赐予。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议定以“皇帝”作为封建国家最高统治者的称号,同时因谥号的定夺将形成“子议父、臣议君”的局面,故而废除谥法。他自称始皇帝,后世则以数计,二世、三世传之无穷。汉代又恢复了谥法,而且这一时期谥法制度也日趋完善。朝廷中正式设立大鸿胪一职,管理对王公列侯的评议。汉代以后,历朝历代沿用不废,且不断发展。

谥号的选定要根据谥法。谥法规定了一些具有固定含义的字,供确定谥号时选择。这些字大致分为以下几类:上谥,即表扬类谥号,如“文”,表示具有“经天纬地”的才能,或“道德博厚”“勤学好问”的品德,“康”表示“安乐抚民”,“平”表示“布纲治纪”。中谥多为同情类谥号,如“愍”表示“在国遭忧”“在国逢难”,“怀”表示“慈仁短折”等。下谥,即批评类谥号,如“炀”表示“好内远礼”,“荒”表示“好乐怠政”“外内从乱”,等等。

谥法初起时,只有美谥、平谥,没有恶谥。谥号之有善恶,始于西周“共和行政”以后。周王姬胡贪财好利,暴虐无道,导致“国人暴动”,姬胡逃亡,死后被谥为“周厉王”。“厉”便是对他予以斥责的恶谥,姬胡便是第一个获恶谥的国王。总的说来,唐朝以前的谥号基本上是公正的。到了唐朝,谥号便成为封建帝王尊大溢美的工具,同时也成为驾驭群臣的褒贬手段。宋代以后,谥号更是只有褒扬而无贬恶了。所以,谥号并不能真正说明一个人的才德,它具有很大的虚伪性。

先秦时的谥号以用一个字为常,如周文王、齐桓公;也有用两三个字的,如秦昭襄王、赵武灵王。汉代以后,谥号大多为两个字,如汉初名臣萧何被谥为文终侯,北魏拓跋宏谥号是孝文帝。唐代时,打破了皇帝谥号用一两个字的先例,而是一长串阿谀奉承之词,如唐高祖李渊死后谥为“神尧大圣光孝皇帝”,一生平庸的睿宗李旦死后也谥为“玄真大圣大兴皇帝”。明清时期,谥法内容基本固定下来。首先是各等级人员的谥号字数固定下来,如明朝皇帝谥号为17字,亲王1字,大臣2字;清代皇帝21字,和硕亲王1字,大臣2字。其次是大臣的谥号权高度集中于皇帝手中,要取决于“圣裁”。

谥号一般是由官方议定,但从西周末年始,还出现一种私谥。这是有名望的学者、士大夫死后,由其亲戚、门生、故吏为之议定的谥号。古代除对帝王可以称呼其谥号外,称呼高管大臣、学者名流的谥号,也是一种尊重的称呼。有些谥号由于经常被后人称呼,几乎成为他们的别名,如岳武穆(岳飞)、诸葛武侯(诸葛亮)等。

皇帝生前所加的颂称为尊号,而不能称谥号。尊号始于武则天,武则天一生多次加封尊号,什么“金轮圣神皇帝”“泽天大圣皇帝”等等,不一而足。帝后也可上尊号,后来称作徽号。清代同治帝尊自己的生母那拉氏为圣母皇太后,上徽号为“慈禧”。徽号也可每逢庆典累加,那拉氏的徽号最后积有“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达16字之多。

古代帝王除谥号外,还有庙号。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祭祀时特立的名号,如唐太宗、宋太祖。称呼时,庙号放在谥号之前,同谥号一起构成殁世帝王的全称,如汉武帝的全称是“太宗孝武皇帝”,隋文帝的全称是“高祖文皇帝”。

猜你喜欢

谥号全称帝王
为何隋之前皇帝多称“帝”,唐之后皇帝多称“宗”
帝王计划
皇帝谥号“放飞史”
谥号
黑色帝王颛顼
例说量词在数学学习中的应用及相关判断
帝王蟹
B站全称
阿非利加洲(非洲)
全称量词和存在量词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