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艺术的跨学科实践

2016-11-18付鹏飞

艺术科技 2016年9期
关键词:磁流体跨学科艺术

摘 要:日本艺术家儿玉幸子与竹野美奈子的作品《突出、流动》是艺术与物理学跨学科研究的代表作品,所谓艺术离不开科学,科学也离不开艺术。如乔治·萨顿(George Sutton)所说:“理解科学需要艺术,而理解艺术也需要科学”。[1]

关键词:跨学科;艺术;磁流体

1 跨学科简述

20世纪以来,跨学科的研究已成为世界社会的焦点问题,在世界各国科学界、医学界、教育界等学科领域“跨学科”一词频繁出现。

1.1 跨学科的概念

跨学科又叫交叉学科,是与交叉科学(interdiscipline)在同等意义上使用的,因此,许多人也称跨学科为交叉科学。具体而言,是指专门学科的综合科学含量,每一门科学,都有它的跨学科性(包含其他的科学范畴)和跨学科发展。 [2]

1.2 跨学科的提出与研究历史

人类对跨学科的研究有很长远的历史,但是真正意义上的跨学科研究还是在人类有了学科分类之后。“跨学科”一词的最早出现是在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在美国最早把“跨学科”定义为“合作研究”,在跨学科研究中比较著名的是法国的勒内·笛卡儿(Rene Descartes),他利用代数学与几何学交叉,而产生了解析几何。近些年来跨学科的研究成果不断创新,但是在我国以至于世界范围内跨学的研究还是一个初级阶段,因为学科原本的分类就是这些研究者所划分了的,学科的划分现在是种类繁多,这些学科的划分阻碍了跨学科的研究和实践。如今要想在跨学科领域有明显的研究发展,那就必须打破原有的、细密的学科划分,只有这样跨学科的研究才能突破阻碍。这种氛围之下,跨学科的研究让艺术家们看到了创作的灵感。

2 磁流体作品《突出、流动》

20世纪以来,以物理学为中西的自然科学得到了飞速发展。日本艺术家儿玉幸子借此机会,在2001年利用物理学中的磁流体为创作媒介和竹野美奈子合作完成的磁流体作品《突出、流动》,是艺术与物理的完美结合。

2.1 什么是磁流体

磁流体(MHD),又称磁性液体、铁磁流体或磁液,是一种新型的功能材料,她具有液体的流动性又具有固体磁性材料的磁性。是由直径为纳米量级(10纳米以下)的磁性固体颗粒、基载液,也叫媒体以及界面活性剂三者混合而成的一种稳定的胶状液。[3]磁流体既具有固定磁性物体的磁性特征具有液体的流动性。在外加磁场下,有悬浮在载体中的能力,在调节外加磁场的强弱时,可以改变磁流体的比重和黏度,能使磁性的固体稳定的悬浮在其中。在垂直的磁场作用下,会自发地形成稳定的峰形状态,同时对外加磁场的反映非常敏感,把外磁场撤出以后,磁流体中的磁性粒子又会很快呈现不规则的状态,所谓没有外加磁场的情况下,磁流体自己是没有磁性的。

2.2 磁流体的艺术实践

磁流体主要应用在四个方面:天体物理、工业、医学和受控热核反应,而日本艺术家儿玉幸子和竹野美奈子利用磁流体作为媒介用于艺术创造的先河之作《突出、流动》,也是最早为人熟知,也是迄今为止利用磁流体最为精彩的互动艺术装置,这个作品正式利用了磁流体具有流动性、对外磁场的灵敏反应、具有固体磁性材料的磁性等特征而完成,二人创作的《突出、流动》获得了2001年“日本文化厅媒体艺术节”数码艺术互动组大奖。在《突出、流动》这个作品中,艺术家运用超微磁粉与一种特殊的油混合在一起,在外加磁场下的作用下产生各异的形状。同时还可以同观者有着互动,不同观者对作品发出不同的声音,作品根据周围不同声音的变换,通过计算机的控制也不断随着声音的变换而变换。《突出、流动》在展示的时候,还有一台摄像机会时刻记录下这些各异的形状变换的过程,并将这些变形过程的图像投射在大荧幕上,作品给观看者带来视觉上的奇妙感受。该作品曾在2002年在中央美术学院展出。

除了《突出、流动》这件磁流体作品,还有北京交通大学在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中展出了自主研发的磁流体作品,但是该作品的研发主要是应用在工业领域。

磁流体走进艺术创作,这说明磁流体已不再是单单用于天体物理、工业、医学和受控热核反应这些领域,也不再是物理学科的独有品,通过跨学科的实践,磁流体已经被艺术家带进了美术馆。在艺术家手中磁流体到了更多人的关注与认识,同样《突出、流动》这个作品体现了物理与艺术跨学科的完美结合,二者缺一不可。正如玻姆(David Joseph Bohm)所表述的那样:“物理学是洞察力的一种形式,因而也是艺术的一种形式。”也正因此,一个科学真理也应是一种艺术形式。[4]

2.3 跨学科作品是大众认知科学的催化剂

通过艺术跨学科的展览,更多的科学技术被大众所认知。以前大众认知科学的渠道非常枯燥,书籍、传媒、科普展览等等。这些枯燥的渠道让人们很难理解每一项科学技术的发明与应用,更别说这些科学技术的构成原理,理解都很困难,就不要说记住了。但在近些年来与艺术跨学科相关的展览越来越多,大众对精神层面的需求逐步增加,大众利用业余时间走进与艺术跨学科相关的展览。大众在参观艺术品的时候同样也在创作艺术品,他们不但参与了作品的创作,同时,在这个过程中理解了艺术品、了解艺术家、了解观念等,关键的是了解科学技术,这是同以前传统的艺术展览最大的区别。而且针对少年儿童,在与艺术品互动的同时,不但是充满了乐趣还学习到科学知识,在快乐中学习,不正是现在所缺失的吗?

由此看来,当下的艺术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艺术了,艺术跨学科作品是大众认知科学的催化剂,艺术的界限非常模糊,她开始牵着别人(科学)的手一起走向生活,走向民众,用现在非常流行的一句话说就是“接地气儿”

3 结语

艺术与科学的跨学科实践,为人类的生活与交流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曙光,艺术与科学的辩证统一,艺术与科学的发展正是人类文明的发展。几百、几千年后,人类艺术史发展史也就是人类科学发展史,也许将来的某一天以核能为创作媒介的艺术作品同样进入美术馆,展现核能美的一面。我想艺术家会在艺术与科学之间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艺术家的感性思维与科学家的理性思维相互渗透、相互贯通、相互依存、相互合作、相互发展,不论多久多远,跨学科这个话题一直会出现在学术的最前沿。

参考文献:

[1] 乔治·萨顿(美).科学的生命[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150.

[2] [DB/OL]http://baike.baidu.com/link?url=WfH7LXc1PsljsBnCXXWZGLZWlrHT6RnPUUK8TyehneGTgHcAhUZA9M13Ttj7y0DC.

[3] [DB/OL]http://baike.baidu.com/view/539719.htm.

[4] 高长江.艺术人类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324.

[5] 马丁·肯普(英).看得见的·看不见的·艺术、科学和直觉:从达·芬奇到哈勃望远镜[M].郭锦辉,译.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作者简介:付鹏飞(1990—),男,河北沧州人,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14级艺术学硕士,研究方向:美术学,实验艺术。

猜你喜欢

磁流体跨学科艺术
磁流体音箱
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我校成功承办“生命科学与老龄化社会”跨学科论坛
非均匀磁场下磁流体形态的研究
不可压缩磁流体方程组在Besov空间中的爆破准则
纸的艺术
商标跨类保护的跨学科解释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