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域音乐文化与高校音乐教学的应然与实然

2016-11-18谢黎华

艺术科技 2016年9期
关键词:邵阳音乐专业

谢黎华

摘 要:邵阳地域音乐文化有被列为国家非物质遗产保护的隆回呜哇山歌,还有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原生态布袋木偶戏、邵阳花鼓戏、古老的武冈丝弦、傩戏等都是地域文化的珍宝,在地方高校教育音乐专业教学中应该被重估。

关键词:地域音乐文化;地方高校;邵阳

1 邵阳地域音乐文化概述

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各个地域传统音乐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黄河流域的炎黄文明、长江流域的长江文明,还有荆楚文明、湖湘文梅山文化犹如河流本身犹如川流不息、更古长青。每个地域都有每个地域的文化色彩,正是这些博大的地域文化碰撞出丰富多样的中华民族文化。地域文化是彰显地域差异性的“主要名片”。

邵阳地处湖南南部,山水隽永、民风淳朴,地处古老的梅山文化圈中心,居住着苗族、瑶族、回族、侗族等39个少数民族。邵阳市地辖邵阳县、邵东县、新邵县、隆回县、洞口县、遂宁县、城步苗族自治区、武冈市、新宁县,其中的隆回其与邻近的新化、冷水江等地由于处古老梅山文化的发源地,蕴含着古朴而广博的民族文化。梅山文化是亘古至今文明文化的鲜活体,是地域色彩浓厚的文化体。千百年来邵阳市的地域文化由于受到梅山梅花的晕染和淘养,固邵阳个县市的地域文化也是一种古朴、原始、广阔、开放多样的地域文化。邵阳境内各个县市的民族音乐文化更是异彩纷呈、例如有被列为国家非物质遗产保护的隆回呜哇山歌,还有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原生态布袋木偶戏、邵阳花鼓戏、古老的武冈丝弦、新宁八侗瑶族跳鼓坛、傩戏。隆回、新宁、洞口还有神秘的山寨文化,拦酒歌、板凳戏、庆堂鼓等民俗音乐文化。这些传统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既或古朴开放,或豪放幽婉,或火辣含蓄,或神秘浪漫,呈现独特的地域特色,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珍宝,是邵阳人文风情的“身份名片”,是邵阳地方高校教育教学取之不尽的源泉。

2 地域音乐文化与地方高校音乐教育的应然关系

地域文化与地方高校的关系甚密,它们之间犹如出发的船舶与港湾,地方高校要发展进步需要从港口获取必备的资源,然后把这些资源承载到目的地。地方高校的发展依赖地方的地域文化,从地域传统文化资源中吸取精华,补充力量。当前,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工业化”也融入现代人的各个领域,成为我国高校的主要发展特征。各高校都在一致地追求办学规模、办学效率、办学人数和专业设置的“模态式”发展。我国高校的文化性正在被工业性所取代。由于弱化了文化的传承与淘养,高校与高校之间的文化差异性在逐渐衰微,我国高校正在陷入一场前所未有的“身份认同危机”。

我国高校正陷入一个“模态式”发展,没有自己的特色。似乎都在成为类似的“人才加工工厂”,其背后的根本原因,在于缺少文化的支撑。地域传统文化一方面是地方高校实现特色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地域文化沉淀着该地区独特的民族文化特色,是地域的“身份名片”,固是带领高校走出“身份认同危机”金钥匙。大学的本质在与“文化”,文化内涵是一所大学存在的形式,文化的差异性是区分大学之间差异性的本质特征。办学人数、专业设置、办学规模等这些外显特征不足以区分一所大学与另一所大学之间的差异,地方高校要突破我国高校身份认同的危机,必须与当地的特色文化结合,以特色的文化内涵哺育和淘养自身的特色化发展之路。此外,地方高校对于所在的地域传统文化有着不可推卸的传承责任。服务地方区域文化建设,地方高校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应该与地方的文化资源融合。地方高校应当不断提高课程的适切性,以促进地方经济、社会、文化事业的发展,也要深化认识到把地方文化资源融入教育教学中对于提高教学质量的意义。固地方高校需要加强地方课程的开发、实施。

音乐教育从根本上说是人文教育,“人文性”是其专业教育最显著的特征。然而随着我国高校“工业化”的进程,高校音乐专业的教育教学也被席卷次浪潮中,失去了其学科应有的“文化性”特征。高校音乐专业的教育“技术性”强,而情感精神性弱、“知识性”重,而人文性轻。音乐艺术的教学本质上是“人文”熏陶、艺术感染,面对音乐教学越来越“技术化”的困境,高校的音乐专业教育教学应为地域音乐文化融入音乐专业教育开拓途径。

音乐艺术是一门特殊的文化艺术,作为文化系统中最活跃的一部分,是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音乐文化的传承有着很强的专业要求和诸多限制,这也导致音乐艺术的传承困难重重,许多珍贵的艺术都面临濒危。邵阳地区至今还保存着众多古老的音乐艺术形式,隆回呜哇山歌、邵阳布袋戏等,诸如此类的音乐艺术形式的传承需要专门的音乐人士,目前这些原生态的音乐艺术主要还是依靠民间人士来传承,面对如此丰富的地域音乐文化,单依赖民间人士的力量是不够的,地方高校音乐专业的教师,具备专业的音乐知识和素养,他们的传承地方传统音乐的事业上可以大有作为。

3 邵阳地域音乐文化与地方高校音乐专业之实然关系

邵阳地区古朴多样的音乐文化已然进入了地方高校音乐专业教育科研领域。近几年来,随着民族文化的复兴,邵阳学院音乐系的教师纷纷把目光投射到丰富、广阔的区域音乐文化。关于隆回呜哇山歌、布袋戏、邵阳花鼓戏、新宁傩戏、新宁八侗瑶族跳鼓坛、古老的武冈丝弦等地方音乐艺术的科研论文数量可观。例如,《花瑶呜哇山歌传承与保护措施初探》《花瑶呜哇山歌音乐特征探析》《花瑶呜哇山歌起源、发展、和艺术特色》《邵阳布袋戏艺术风格探究》《邵阳花鼓戏艺术特征》《武冈丝弦审美特征初探》等等关于邵阳地方音乐文化的科研论文在各学术期刊上频频发表。而且,在地方学院领导的带领下,学院音乐系还成立了专门的湘中南少数民族音乐研究中心,鼓励教师和学生为地方音乐文化传承和建设贡献智慧。

邵阳地方音乐文化进入地方高校音乐专业教师的科研视界。然而,在教学实践领域,如此珍贵的音乐文化资源仍处于面临“弱视”的尴尬处境,地方高校音乐专业教学的课程设置、教学实施仍然沿袭着从西方借鉴而来的课程体系。音乐专业所开设的课程有基本乐理、和声、作曲分析、配器以及各类术科等。地方高校音乐专业尚未开设专门的“乡土音乐文化”课程,像大部分高校音乐专业一样开设门“民族民间音乐”,课时量少,许多学校都不是专业的民族民间音乐教师,课程设置形同虚设。诚然,邵阳地域独特的音乐文化融入地方高校音乐专业教学领域还有一段距离。

这里关涉到一个实际操作问题,如何把地域丰富珍贵的音乐文化资源转变为高校教学的课程资源。一方面,音乐文化资源转化为课程资源,需要专门的研究、设计、开发,例如开发“邵阳乡土音乐文化”教材、地方音乐文化课程;另一方面,采取开放式的课程观念,关涉地域音乐文化的课程,可以是课堂的、也可以是课外的、可以是学科的,也可以是活动的、可以邀请民间音乐人士来校以讲座论坛的方式向学生讲述、表演古老的地方音乐形式。活动实践、观摩、采风都可以纳入高校音乐专业教学实践领域。

总之,地方高校音乐专业教学既有开发地域乡土音乐文化的诸多优势,又有既承担着传承地域音乐传统文化的责任。地域音乐文化在地方高校音乐专业教学中地方高校音乐专业教学地位与价值应被重估。加强“地域音乐文化”教学,邵阳地域音乐文化融入地方高校音乐专业教学的途径应更多样、道路应更广阔。

猜你喜欢

邵阳音乐专业
邵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视觉化设计与开发
邵阳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作品选登
单圈图的增强型Zagreb指数的下界
邵阳三一工程机械与零部件再制造工程项目开工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