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互联网的大众运动健康管理服务体系构建

2016-11-18赵宏雯董传升张麟寰

运动 2016年15期
关键词:亚健康子系统管理系统

赵宏雯,董传升,张麟寰

(沈阳体育学院,辽宁 沈阳 110102)

基于互联网的大众运动健康管理服务体系构建

赵宏雯,董传升,张麟寰

(沈阳体育学院,辽宁沈阳110102)

在公共健康问题日益凸显的背景下,本文分析了大众健康运动促进服务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论证了基于互联网构建大众运动健康促进服务体系的基本观点。研究认为,可以从2个方面构建互联网+大众健康运动促进服务体系,即互联网+大众科学运动指导服务平台和大众健康档案管理信息系统。

互联网;大众运动健康管理服务体系;构建

1 研究背景与问题

公共健康问题一直是深刻影响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因此深受各国政府和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受传统思维的影响,人们总是习惯地通过不断地完善医疗体系的办法预防和治疗疾病,以达到不断提升公共健康水平的目标。然而,这种办法不仅对亚健康问题无可奈何,而且相对于国际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是“机能水平良好”的标准也相去甚远。这就意味着,必须建立一个更加有效的促进公共健康水平提升的体系,以弥补医学治疗体系的不足。在这样的背景下,建构一个社会受众更广、对机能水平(生理的、心理的、社会适应性的)提升更有效的体育促进健康体系成为必然选择。这一体系的核心就是建立大众健康运动促进服务体系,这也是本研究的目的所在。

伴随着体力劳动在生活中比例的日益降低,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生存压力的不断增加,大众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备受全球关注的基本问题之一。在众多研究中,一个共识逐渐形成——通过必要的有效的运动干预不仅可有效地预防疾病,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可以有效地提升人们的健康水平。自从国际卫生组织将健康定义为生理的、心理的和社会适应能力技能水平良好以来,人们对健康的关注逐渐表现出系统性、整体性的特点。然而,人们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仍然存在着几个特征较为鲜明的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1)对于大众健康管理问题的关注,多是从理论层面展开的,如何构建面向大众自我健康管理系统,提高体育对大众健康水平的积极作用等问题,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实践性的关注。如何切实的从社会个体出发,通过引导大众建立良好的健康观和健康的生活习惯,形成运动生活方式,是基础性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建立基于大众自身管理的健康管理系统和服务平台。

(2)体育干预下的健康与卫生部门对健康关注的点存在着较大的不同,主要表现在:卫生部门关注的主要是大众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疾病是关注的核心问题;运动干预下的健康问题则将大众不健康(包括亚健康、疾病)问题作为关注的核心问题,通过预防和恢复等手段促进大众健康水平的提升。这个提升,主要是以建立良好的心理的、生理的和社会适应能力机能水平良好为目标的,因此关注的是运动态的生活方式管理问题,其核心任务是帮助大众保持良好的机能状态,即通过建立良好的运动态生活方式的办法,有力地促进大众和社会整体健康水平的不断提高。解决这个问题,无疑需要个性化的管理系统和服务平台作为支撑。

(3)目前,国内外对大众健康问题的关注多是从大众体质监测这个角度开始的,通过对体质检测和干预,来促进社会健康水平的提升,因此客观存在着以较为单一的体质这一指标的评估替代系统的健康评估的问题。这样做,一方面客观存在着片面性问题,很容易对某些较为严重的社会问题的忽视,如对社会心理健康问题的忽视。另一方面,尽管我国在各个城市建立了基本的大众体质监测站,能够基本上满足大众体质监测的需求。但是也存在着较大的问题:由于体质监测站的设备较为昂贵,尚不能面向普通社区构建大众健康管理服务平台,不能向社会个体提供更加广泛的个性化健康监测与指导服务,这不仅使社区在大众健康管理领域中没有任何的作为,而且更为重要的是深刻影响了社会整体健康水平的促进和提升。克服这2方面的问题,必须构建系统的大众健康评估、干预和自我管理系统和平台,引导大众对自我健康管理从被动状态中转变过来,从而主动地、积极地、科学地建立自我健康档案管理系统,提高健康自我管理能力和水平。

(4)强化对大众健康管理,最有效的办法是通过运动干预,通过科学选择运动项目和方式方法,科学运动。然而,目前尚没有能够满足大众科学运动、主动式自我健康管理的服务平台,本项目的研究恰恰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同时,通过引导大众积极地、科学地运动,不仅可以养成良好的运动态的生活方式,而且可以有效地促进体育公共价值的实现,提高体育在公共服务、特别是在大众健康促进服务等方面的贡献率。

投稿日期:2016-07-26

2 国内外最新进展

目前,人们对大众健康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特别是在20世纪80年代后,世界各国政府对这个问题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普遍的做法是,各界对大众健康监测问题的研究,多是从对大众体质监测这个角度展开的。

从总体上来看,大众体质监测主要通过两种方式构建起来了一个监测体系。一是固定的体质监测站的建设,即政府在某些地区建立大众体质监测站,通过鼓励大众定期对体质情况进行检查,来获得大众体体质变化情况的基本资料。一般说来,这些固定的监测站设备比较先进,也比较复杂,设备精密度高,可以对体质状况的各种指标进行测量,但是也容易因人为操作不规范问题而出现较严重的误差,因此需要经过专业培训的调查人员才能进行抽样调查。由于监测站仪器设备齐全、昂贵,因此对建设资金的要求很高,一般需要数百万元人民币的资金规模。这样昂贵的设备是一般社区无法承受的。二是通过流动的体质监测车,不定期地到一些地区在某些社会领域如广场、单位等进行体质指标测量,以达到对固定监测补充的目的。流动监测车的投入也很大,一辆监测车大约需要300~500万元人民币。

由于体质监测站建设费用高昂,普通社区很难承担起这笔费用因此,目前的体质健康监测体系存在成本过高、普及性差的问题。大众对自身健康状况多是凭借自我主观评价来完成的,准确性、客观性很难有保障。建设成本低廉、全覆盖的大众健康运动促进智能化管理服务系统,建立基于网络平台的服务体系,成为社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当然,国内外也开始利用网络平台建设大众体质监测服务网站,用于大众对自身体质健康情况进行必要的评估。例如,美国U.S.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建立了“Healthy People2010(HP 2010)”,就是服务于普通大众的体质监测网站。我国一些城市也陆续建立了一些这样的网站。这些网站,基本上是通过这样的模式向社会提供服务的:建立一个简单的体质评价系统,大众可以将体质测试结果输入到管理系统中,用来评价自身体质状况。

目前,网站的服务存在这样几个问题:一是网站仅仅提供间断性的体质监测服务,尚不具备长期对大众体质健康跟踪监测的功能,无法帮助大众对自身健康进行自我管理。二是对如何科学运动缺乏系统的知识传授、技术指导和技能提升的设计,使得大众无法得到专业的高水平的知识、技术和技能等方面的指导性服务。三是缺乏智能化指导的功能,即以下功能没有实现:在对大众体质健康状况进行科学评估的基础上,通过智能化运动处方系统向大众提供合理的运动处方。这一处方系统应充分考虑大众个体差异、体质状况、生活习惯等因素,借助于复杂性科学处理的方法制定运动处方,从而科学指导大众运动。

根据国内外权威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表明,在国民GDP人均收入水平达到3000美元/年时,大众对自身体质健康问题的关注度将越来越高,大众健康管理服务将成为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目前,我国人均GDP正处于2000~3 000美元/年之间,这就意味着以服务于大众运动健康管理的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建设是大势所趋,建设一个覆盖率高的大众健康管理服务网络是健康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3 互联网+大众运动健康促进服务体系的基本结构

基于上述设想,本文提出基本服务体系结构,见图1。本服务体系由2部分构成:互联网+大众科学运动指导服务平台和大众健康档案管理信息系统。

3.1互联网+大众科学运动指导服务平台

本平台着重解决帮助大众如何掌握科学运动的问题,通过构建基于网络的文字信息和直观化的图像信息的有机融合服务模式,实现平台设计目标。

3.1.1平台基本服务模块借助于分类学的方法,对科学运动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等进行分类处理,分5个模块建立相应的科学运动指导服务体系:(1)科学运动常识模块设计:从运动项目选择、基本运动技术与技能学习、运动强度和运动量、运动时间和运动频率、运动的健康机理与减肥机理等方面进行设计。(2)运动损伤与康复模块:将常见的运动损伤及产生的原因、损伤防治与康复、主要治疗设备和基本功能等知识和技能进行通俗化分类设计。(3)运动与营养模块:将科学营养常识、营养结构和食物搭配、进食常识和技巧、运动消耗与补充、常见运动营养不足的诊断技巧等进行重新的组织与设计。(4)特殊人群运动与康复模块:①运动与减肥,形成减肥知识、减肥建议方案和体重监控、合理营养等方面的知识体系;②病后人群的运动与康复,主要对糖尿病、心脏病、术后病人等患病后运动康复的知识、技巧、注意事项和医务监督等进行专业分析,提高对疾病的积极干预水平。(5)亚健康管理模块:提供亚健康主要人群及特征、亚健康的危害性、亚健康产生的根源、亚健康主要症状和诊断方法与技巧、亚健康康复等指导服务,帮助大众掌握对亚健康进行科学诊断和康复的方法。

3.1.2虚拟服务平台(1)利用先进的三维运动捕捉系统,将5个模块的关键内容进行情景化处理,设计出VI形象以及体育动漫演示作品,成为5个虚拟现实服务子系统;(2)利用虚拟仿真技术,整合5个虚拟现实服务子系统,构建基于网络的直观化的、情景化的体育动漫演示服务平台,实现文字信息与图像信息的有机融合,帮助大众掌握科学运动的知识、技术和技能。

图1 互联网+大众健康运动促进服务体系结构图

3.2大众终身健康档案管理系统

大众健康运动促进智能化服务系统的核心是建立大众终身健康档案管理系统,使之成为能够面向大众服务的大众终身健康档案自我管理系统。

3.2.1系统结构设计本系统由大众自然状况子系统、大众体质健康评估子系统、大众亚健康评估子系统、复杂性智能化运动处方子系统、特殊人群监控子系统5部分构成。(1)自然状况子系统。主要目的是建立大众健康档案基本信息库,为体质健康状况、亚健康状况等提供基本分析维度;为制定运动处方提供支持。由3部分构成:①ID身份识别,以人口统计学要素为基准设立基于ID的身份识别子系统,包括姓名、身份证号、性别、年龄、所在地区、联系电话、Email等;②生活与工作方式子系统,包括职业及其性质、爱好、饮食习惯、作息习惯、运动习惯等;③身体自然状况子系统,包括身高、体重等。(2)大众体质健康评估子系统。通过实验,对现在处于分离状态的体质健康测试和身体机能评定进行整合,构建整体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主要包括2方面的内容:①体质健康状况评估,包括对脉搏、反应时、力量、柔韧、稳定性、肺活量等进行评估;②身体机能评估,包括对全身肌肉含量与力量状况、体脂状况、代谢水平、运动能力等进行评估。要对上述2部分指标进行加权处理,构建整体性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形成更加科学的评价方案,建立整体性的大众体质健康评估子系统。(3)大众亚健康管理子系统。建立综合性的亚健康评价模型,从心理、生理和社会性3个方面,采用症状标准评价法,建立大众亚健康评估子系统,提供亚健康诊断方法与技巧、亚健康康复等指导服务;建立长期跟踪式的亚健康管理服务系统,帮助大众对终身健康进行科学管理。(4)复杂性智能化运动处方子系统.克服仅从体质健康干预角度制定运动处方的局限性,依据大众自然状况、生活方式与习惯、身体状况、体质健康状况、身体机能状况等指标,借助于复杂性科学的方法,形成智能化运动处方制定子系统。(5)特殊人群运动康复子系统。对大众的健康状况和疾病状况(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术后等)进行跟踪指导服务,监控患病人群的运动过程和效果,提高大众对疾病治疗与康复的能力。

图2 大众健康运动促进智能化服务系统研发的功能实现技术过程图

3.2.2系统中心服务数据库管理系统构建中心服务器数据库管理系统,建立基于信息技术构建数据库管理系统,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存储容量,实现数据的共享和基于需求而产生的各种分析与处理的功能,建设高水平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同时,建立持续性的大众体质监测系统研发平台,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保障本系统的先进性、可行性和科学性的不断提升。

系统将大众健康监测数据采集与录入系统采集的数据经过分析、整理后加入大众健康终身档案数据库,并定时对数据库进行智能分析,形成可直接使用的报表及对比数据,即建立维护数据分析模型,制订分析评价体系信息,并可以设置调整分析评价体系的全部内容,设置常用分析项单元、分析项分类供研究人员调用。分析评价体系的信息内容包括体系标题、体系说明、分析项单元、其所对应的分析算法、评价指标、数据项及取值条件、数据计算结果的显示类型(表格、柱形图、饼形图、折线图等)、制定人、制定时间等,建立一套可视化的数据管理系统。

如图2所示,通过实验室系统提供源源不断的基础支持,数据库系统为管理信息系统提供数据支持,大众健康管理信息系统为大众进行自我健康管理和使用综合性运动处方提供基础功能,实验室、中心数据库、管理信息系统最终通过社区服务终端和网络服务终端,形成大众健康管理公共科技服务平台,面向大众提供可视化的健康管理服务。

4 小 结

建立大众健康运动促进服务体系可有效解决4个问题:(1)大众对科学运动知识、技术和技能储备严重缺乏的问题;(2)建立一个直观的、长期跟踪服务的、可视化界面的大众健身终身管理系统,提高大众对自我健康的管理能力和水平;(3)解决智能化服务的问题;(4)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基于互联网+的大众运动健康服务体系。

G80-05

A

1674-151X(2016)08-008-03

10.3969/j.issn.1674-151x.2016.15.003

辽宁省教育厅教学改革项目(UPRP20140845)。

赵宏雯,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与健康。

猜你喜欢

亚健康子系统管理系统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智慧高速运营管理系统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智慧高速运营管理系统
基于James的院内邮件管理系统的实现
在线评审管理系统的建设与实践
党员“亚健康”,咋办?——咸阳探索“党性体检”
跟踪导练(一)
网络空间供应链中入侵检测及防御子系统的投资机制研究
网络空间供应链中入侵检测及防御子系统的投资机制研究
跟踪导练(一)
团队与知识管理的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