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高中学生美术素养的培养

2016-11-17王秀芬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25期
关键词:高中美术审美能力教学方法

王秀芬

【摘 要】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美术以经久不息的生命力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而进步。笔者认为,基本的美术素养是每个公民都必须具备的,对绘画作品的认知就如识字一般重要。鉴于此,为了全面提高我国公民的美术修养,提升公民的综合素质,文章对高中美术教育高效课堂的建立与实施进行研究。

【关键词】 高中美术;教学方法;审美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6)25-0-01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美术也不断的发展。笔者通过研究发现,在人类发展的历程中,美术的生命力是不容小觑的,它作为一种文化缩影深深烙印在人们的血液里。美术教育作为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其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可以启发学生智慧、提高其审美能力,其关键“在于利用美术学科的属性为健全学生自然、社会属性和心理属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必备能力”。因此,教育者有理由将美术作为素质教育的必修内容。但是,目前的高中美术教育对学生美术素养的培养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笔者对高中美术教学中高效课堂的建立与实施进行了一定的研究。

一、我国高中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1授课方式较为单一

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高中仍过于看重学生的成绩。加之美术不属于考试科目,因此在美术教学中,一些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不高。笔者通过研究发现,笔者所在地区部分高中缺乏美术教师,一些教学力量不强的学校甚至没有专业的美术教师,美术教学工作由其他科目教师代为完成,教学质量不高。此外,由于一些教师美术素养不足,因此在教学中往往采取照本宣科的方式,这样单一的教学模式容易抹杀高中生的美术学习兴趣。从长期看,这显然不利于我国公民审美素养的提高。

1.2过于重视西方的绘画艺术

我国传统绘画与西方传统绘画的差异较大。如,我国传统文人画如风景画比较注重写意,而西方传统绘画如宫廷画比较注意写实,有的作品刻画细致入微。当然,我们不能片面地评判两者的优劣,而应辩证地欣赏不同艺术的美感。国画中的墨色变化和以线条为主的勾、皴、点、染、浓、淡、干、湿、阴、阳、向、背、虚、实、疏、密和留白等多种表现手法,具有高度提炼概括的技巧,充分体现了民族特色,其产生的美感也是油画所不能体现的。在美术教学中,有些教师对西方艺术推崇备至,而忽略了我国的传统艺术。这样不仅不利于学生美术素养的培养,反而容易导致学生审美观的扭曲。

1.3过于重视技巧,忽视艺术

由于教师的对美术教育的认知偏差、部分家长的功利心态和目前的美术教学评价体系的缺陷,传统美术教育把美术的技能教学定位在“以熟练某种表现程式、反复的程式训练为学习方式与手段”层面,而学生在学习绘画的过程中被过度地授以各种方法,这些方法有一定的操作程序,简单易教。但美术教育不仅是技术,更重要的是一门艺术。而艺术是“道”,是观念,是一种观察世界和认识世界的方法。因此,“重技”就容易忽略让学生观察、发现和感悟的过程,这无疑是对学生观察力的抑制与扼杀,限制了学生思维的拓展,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只有把美术当做一门艺术,理解并自觉运用其中的规律,才能够创作出有灵性的作品。

二、高中美术教育高效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策略

2.1培养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学习热情的学生是没有意愿主动获取知识的。所以,高中美术教学顺利开展的前提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美术教学之前,教师要采取适当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教师对学生美术学习兴趣的培养,必须符合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作为成年人,其经过了长时间的历练,因此具备较强的审美能力。而高中生的审美能力还处于被开发的阶段,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不能强求学生一开始就可以欣赏莫奈、德加、凡·高等人的印象派、后印象派画作,更不能奢求学生立刻能理解毕加索等人的抽象主义绘画。在教学伊始,教师应该让学生欣赏较为古典的作品,如我国著名画家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徐扬的《乾隆南巡图》或西方的宫廷人物画、圣母画。总而言之,要使用符合学生审美能力的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2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

艺术的诞生源于灵感,而灵感的诞生源于积累,源于生活环境。如,我国璀璨的文人山水画,多来自创作者恬静放旷的胸襟和悠然自得的生活。在西方绘画领域,虽然莫奈、凡·高等远离沙龙的画家生活比较困窘,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都有一颗随遇而安的心。因此他们才会留下那么多隽永的作品。所以,教师在日常美术教学中为学生营造轻松的环境,有利于学生审美素养的提高,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艺术灵感,只有在轻松的环境中,学生才会很好地认识美、创造美。

2.3让学生学会辩证地审美

什么是美,这是一个难以定义的问题。因为每个人心中美的含义都不一样,所以人类的美术史乃至艺术史才会一直进步。在高中美术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教师应该正确引导学生的审美意识。在美术作品赏析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增大赏析作品的跨度,不能将目光拘于一隅。如,在讲中国传统绘画时,既包含人物画,又包含山水画;既要有明清时的秀丽温婉,也不可少了秦汉时的粗犷放达和唐朝的开明繁荣;既要有表现世情风俗的《清明上河图》,又要包含浪漫情怀的《洛神赋图》。一言以蔽之,教师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最主要的任务是教导学生欣赏美,因此审美的角度要尽可能广阔,这样学生看到的才是泰山而非障目之叶。

2.4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多学科领悟

美术是一种具有文化内涵的艺术,而艺术之间在“道”的层面上是可以相通的。各种不同的艺术形式都能形象地展现现实生活中的美好事物,都能表现美感,使人们能够感知到艺术的巨大魅力。因此,美术教师可充分利用各学科独特的艺术来提高学生欣赏美术作品的能力,而且一些美术作品正是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才能被正确地认识和解读,只有将美术作品与广泛的文化情景联系在一起才能开阔学生的审美视野,深化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三、结语

为了全面提高我国高中生的美术素养,就需要构建高中美术教育高效课堂。而构建高效课堂首先需要培养学生的兴趣,其次是营造轻松的学习环境,最后是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以此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参考文献:

[1]张永红.基于提升中学生美术素养的教学举措[J].美术教育研究.2012(15)

[2]李璇.论美术教学中美术素养的重要性[J].职业技术.2015(06)

[3]郝江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美术素养[J].山西青年.2013(22)

猜你喜欢

高中美术审美能力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谈高中美术鉴赏教育中审美价值的研究
民间剪纸在高中美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