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财政扶持下西藏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2016-11-17巩艳红庞洪伟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3期
关键词:西藏财政规模

巩艳红庞洪伟

(①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北京 100081②西藏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西藏拉萨 850000)

财政扶持下西藏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巩艳红①庞洪伟②

(①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北京 100081②西藏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西藏拉萨 850000)

文章基于1978年-2014年的统计数据,选取金融发展规模、金融发展效率、经济增长与财政扶持四个指标,通过建立VAR系统与VECR系统,采用格兰杰因果检验与脉冲响应分析等方法探讨了财政扶持下西藏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显示:西藏金融发展规模、财政扶持与经济增长之间具有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相较于财政扶持而言,金融规模发展对经济增长的正向激励作用要更强,而且随着金融规模的扩大,西藏地方经济发展对财政扶持的依赖会逐渐减弱;西藏金融发展规模扩张不具有内生性,需要借助于外部力量来推动;西藏金融业对资源的配置能力相对较弱,其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还没有显现出来。因此,应当采取措施借助外援力量推动西藏金融发展,包括金融规模的扩张与效率的提升,随着金融业的发展,西藏经济发展对财政的依赖就会逐渐降低。

金融发展;经济增长;财政扶持

一、引言

金融作为货币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问题一直是金融发展理论所研究的核心问题。就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理论与实证研究。目前主要有三种理论观点,一种是熊彼特(1934)所提出的金融部门引导产业部门并可以激发技术创新与企业家的精神的观点;一种是罗宾逊夫人(1952)提出的金融体系只是被动地对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各种金融需求做出反应;另一种观点由经济学家卢卡斯(1988)提出,他否认了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关系。从目前的研究来看,多数研究结果都支持金融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关系。但是不同国家间由于金融体系结构存在差异,因而金融功能的发挥以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中国,由于地区间金融结构存在着显著的异质性,因而各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也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以来,在一系列“对口援藏”政策支持下,西藏辖内的经济发展突飞猛进,1992年之后,经济增长率稳定维持在10%以上,年均增长率达12.57%;金融业也取得了显著发展,基本形成了以商业银行为主体,其他金融机构并存与分工协作的具有现代意义的金融体系。那么在这种财政支持为主的外援增长模式下,西藏自治区的金融发展、财政扶持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它们之间如何相互作用?未来西藏自治区需要对金融结构做出怎样的调整才能使其对经济发展起到更好的促进作用?基于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本文通过建立VAR系统与VECR系统,采用格兰杰因果检验与脉冲响应分析方法,对1978年至2014年西藏自治区的金融发展、经济增长与财政扶持的关系进行研究,通过研究,以期对西藏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间的关系提供一定的实证支撑,为自治区经济的发展提供有效的政策建议。

二、文献综述

作为金融发展理论的核心问题,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一直是金融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其研究目的就是要探讨金融体系是否能够促进实体经济的增长。针对这一问题的回答,理论界形成了不同的观点。Schumpeter(1934)较早地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他在研究中强调银行业和企业家是经济增长过程中的两个关键因素。20世纪50年代以后出现了大量金融发展理论相关文献,大多主要研究如何更有效地使用金融资源从而刺激经济增长。如Gurley(1955)和Shaw(1960)等的研究。Patrick(1966)的研究更多地专注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他定义了“需求跟随”、“供给引导”两种发展模式。有关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在理论研究上的争论,促使学者们不断通过实证研究来寻求问题的答案,应该说Goldsmith开创了这一领域实证研究的先河。Goldsmith(1969)在其著作中,通过检验35个国家103年的数据,得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一般都是同时发生的结论。King和Levine(1993)运用更多的样本数据,构建了更全面的金融发展指标,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得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确实存在正相关关系。Odedokun(1996)运用时间序列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71个国家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的情况,得出金融发展导致经济增长的结论。另一些研究却得出不同结论,如Demetriades和Hussein(1996)对16个发展中国家的研究并不支持金融发展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假说。Luintel和Khan(1999)的研究表明样本国家间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双向因果关系。

近几十年,国内针对全国以及区域层面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不断涌现。基于全国层面的相关研究,早期有谢平(1992)、易纲(1996)、张杰(1997)等人的研究。谈儒勇(1999)仿照国外经验分析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对金融中介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曹啸等(2002)在谈儒勇研究基础上增加了因果关系的补充检验。王志强、孙刚(2003)从金融发展的规模、结构与效率3个方面重新检验了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关系与因果关系。赵振全等(2007)基于门限模型对我国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者之间呈现出显著的非线性关系。白钦先,张志文(2008)将金融发展分债券市场、银行市场、股票市场三个角度分别考察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武志(2010)对我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经验研究,并得出结论:金融增长能够促进经济增长,但金融发展的内在质却只能由经济增长所引致。

基于区域层面。周立、王子明(2002)选取了浙江、广东、吉林、河南、云南、甘肃六个省区代表东、中、西三个经济区,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中国各地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显著密切关系。闫丽瑞、田祥宇(2012)通过面板模型,对31个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各地区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各地之间存在着差异。2002年以来针对各省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逐渐增多。张兵、胡俊伟(2003)对江苏省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孙涌(2003)对贵州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王满等(2005)以陕西省为例探讨了金融体系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张兴军等(2005)就安徽省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因果检验。祝英丽、李小建(2009)对河南省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且存在单向因果关系。张朝兵(2010)对山西省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它们之间存在单向因果关系。刘玲(2010)对新疆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师应来、付英俊(2011)对湖北省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丁业现、彭克强(2011)基于1989—2009年西藏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得出西藏地区人均收入、银行贷款及地方财政支出对西藏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且银行贷款余额是西藏经济增长的单向影响因素等。

就西藏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的相关文献较少,主要就是丁业现、彭克强(2011)的研究。他们基于1989—2009年的数据对西藏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得出西藏地区人均收入、银行贷款及地方财政支出对西藏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且银行贷款余额是西藏经济增长的单向影响因素。但其研究中用银行贷款来代表金融发展指标选取可能过于单一,不能较好地说明西藏金融发展水平,而且没有考虑到西藏经济长期依赖中央财政扶持这一重要事实。结合前人分析,本文将以财政扶持这一现实为重要前提,对西藏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创新主要体现在:①通过建立VAR系统与VECR系统来分析西藏自治区金融发展、经济增长与财政扶持之间的关系;②从金融发展的规模、效率两个角度来衡量西藏金融发展水平。

三、指标构建、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一)指标构建

1.金融发展指标

衡量金融发展水平可以从结构、规模、效率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金融结构可以表现在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两个方面,西藏的资本市场发展起步晚,相对较弱,数据也比较少。因此,本文集中讨论间接融资为主的金融中介机构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选取的指标主要包括金融发展的规模指标与金融发展的效率指标两个。

金融发展的规模指标(fscale),由于西藏自治区区内的金融活动以间接融资为主,直接融资规模起步晚且规模小,因此金融活动总量由存贷款之和来代表。多数实证分析中也是用这一指标来表示金融发展的规模(如周立与王子明,2002等)。因此,结合西藏实际,参考相关文献,本文选取金融发展的规模指标:fscale=存贷款之和/GDP。

金融发展的效率指标(fefficiency)包括运营效率与配置效率两方面。运营效率是指金融企业运用较少的投入(包括人力、物力与资本等要素),获取更多收益的能力。配置效率是指标金融机构优化社会资源配置并促进经济增长的能力,这种功能是通过金融中介机构将存款转化为贷款的能力来实现的。我们在考虑宏观经济问题时更多关注的是金融机构的配置效率,而运营效率更多的在微观经济主体研究中考虑。基于本文的宏观视角,选取的金融发展效率量化指标:fefficiency=年末贷款余额/年末存款余额。

2.经济增长指标

在经济增长指标的选取上,部分文献选用GDP的水平值(如周好文,2004等),部分文献选择用增长率来衡量(如周立,2002等)。考虑到大部分文献在分析经济增长时均选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作为衡量指标,而且本文的其他指标都选用的是比率指标而不是比率的变化率,因此延用这一研究工具,在考虑经济增长时我们也采用人均GDP作为衡量指标,这一指标可以排除人力资本对GDP的影响。此外,为了消除通货膨胀因素对GDP的影响,我们以1978年为基期的CPI指标对人均GDP做了平减,从而得到实际人均GDP指标,用rgdp表示。参考闫丽瑞(2012)文献中的做法,为了消除异方差性,我们对rgdp取对数最终来表示经济增长(lrgdp)。

3.财政扶持指标

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可以表示一国政府对经济的控制与干预程度。西藏地方经济发展中一直有国家财政在背后扶持,为了分析财政对西藏地方经济发展的扶持作用,我们选用地方公共财政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Fiscal),来分析财政扶持这一因素。

(二)研究方法

为了说明西藏金融发展、经济增长与财政扶持之间的相关关系,我们将基于1978年—2014年的数据,分别从金融发展规模、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与财政扶持指标,以及金融发展效率、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与财政扶持两部分内容,来探讨它们之间的长短期关系与结构状况。具体研究步骤:

1.我们选X1t、X2t、X3t分别代表金融发展、经济增长与财政扶持三类指标,利用ADF检验法检验各类数据的平稳性并确定单整阶数①由于时间序列一般为非平稳数据,因此,首先需要确定各列数据的单整阶数。。若单整阶数相同可以进一步检验,若不同则不具有分析价值。

ADF检验的基本思想:

原假设:H0∶β=0

原假设成立存在单位根,时间序列为非平稳,反之为平稳序列。

2.检验变量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

(1)若不存在协整关系,说明变量之间不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因此可以考虑对差分后的平稳数据建立VAR模型,利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变量间的关系。

Ut代表随机误差向量,Ap为系数矩阵。

(2)若存在协整关系,则短期关系受到长期关系的牵制。因此,我们需要通过构建VECR模型来分析变量间的长短期关系与结构状况。

3.归纳总结文章实证检验的结论并提出政策建议。本文的计量分析过程均采用STATA11.0软件来处理。

(三)数据来源与检验

我国从1978年开始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因此依据研究宏观经济的惯例选取1978年作为本文研究的起始年份。笔者从wind数据库、《西藏统计年鉴》等资料中收集了包括西藏地区生产总值、西藏总人口、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地方公共财政支出、国家财政补助收入、年末存贷款余额、以1978年为基期的CPI指数等截至2014年末的有关数据,并对数据进行了简单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四、实证分析

(一)数据平稳性检验

在进行具体分析之前,首先应当对变量的平稳性进行检验。为此,需要进行单位根检验,这里采用ADF检验方法进行,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从表2检验结果可以看出,经济增长(lrgdp)、金融发展规模(fscale)、金融发展效率(fefficiency)与财政扶持(fiscal)各指标原数据均为非平稳的时间序列,经过一阶差分后(dlrgdp、dfscale、dfefficiency、dfiscal)均为平稳序列,说明lrgdp、fscale、fefficiency、fiscal均服从I(1),因而可以继续后续的分析。

表1 数据描述性统计分析

(二)金融发展的规模、经济增长与财政扶持

1.确定滞后阶数与协整关系个数

通过表3我们看出大部分准则确定的滞后阶数均为2,BIC准则确定的滞后阶数为1,BIC准则一般倾向于建立比较精减型的模型,因而基于AIC、FPE、HQIC准则,保守起见我们选取滞后阶数为2。依据表4的Jonhansen协整关系检验,可以发现当秩等于1时,所对应的迹统计量小于5%显著性水平时的临界值,所以判定变量之间存在1个协整关系,即存在1个线性无关的协整向量。

2.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分析长短期关系

根据分析结果可以得到变量间的长期均衡关系:

依据统计结果,这种长期相关关系的系数都高度显著。

短期动态关系:

误差修正模型的结果显示,长期中lrgdp、fscale与 fiscal之间存着稳定的均衡关系,且相关系数都高度显著。也就是说,长期中西藏财政扶持与金融发展规模的增长会显著提升西藏经济增长。

短期来看,Δlrgdpt方程中:Δlrgdpt-1系数不显著,Δfscalet-1系数在5%的水平上显著,Δfiscalt-1系数在10%的水平上显著。

Δfscalet方程中:Δlrgdpt-1系数不显著,Δfscalet-1系数不显著,Δfiscalt-1系数不显著。Δfiscalt方程中:Δlrgdpt-1系数不显著,Δfscalet-1系数在1%的水平上显著,Δfiscalt-1系数不显著。

表2 时间序列平稳性检验结果统计

表3 滞后阶数选择

表4 Jonhansen协整关系检验

也就是说,短期内,金融发展规模的扩张、财政扶持的增加会提升经济增长水平,但是经济增长却并不必然会引起金融规模与财政扶持的变化,同时,财政扶持与经济增长的变动并不必然会引起金融规模的扩张。

3.稳定性检验与脉冲响应分析

在进行进一步分析之前,我们对模型的设定进行检验,从图1显示结果可以看出,除了误差修正模型本身所假设的单位根之外,伴随矩阵的特征值均落在单位圆内,因此,所构建的VECM模型是稳定的。

误差修正模型的分析结果显示,长期中金融规模扩张、财政扶持与经济增长之间均存在正向相关关系,且在短期内金融规模扩张与财政扶持的增加都会引起经济发展;金融规模变动会引起财政扶持变动。我们画出了 fiscal与 fscale作为冲击变量,lrgdp为反应变量的正交脉冲响应图(见图2)。从图2脉冲响应分析图来看,财政扶持的增加,在第一年会引起经济规模增长速度的迅速提升,但之后这种正向作用的力量就会减弱。相比之下,金融规模的扩张,在短期第一年内对经济的作用有限,甚至是稍微有些负向的作用,但是后续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潜力是无限的。也就是说,相较于财政扶持,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效果要更好,更具有持续性。因此,要使西藏经济在长期内更具增长力,还是应该更多地借助于金融的力量。

图3刻画了金融规模扩张对财政扶持的正交脉冲响应图,从图形结果可以看出,金融规模扩张在第一年会引起财政扶持的增加,随后会引起财政扶持的持续减少。也就是说,短期内金融规模的扩张会需要较多的财政扶持,因此财政扶持会有所增加,但是一旦扩张的金融规模的作用发挥出来,财政支出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占比就会不断减少,地方经济发展对财政的依赖就会不断减弱。

(三)金融发展的效率、经济增长与财政扶持

1.滞后阶数与协整个数确定

表5为滞后阶数选择,确定的滞后阶数为1。表6基于Jonhans检验法检验变量间协整关系的个数。从检验结果来看,当秩等于0时,所对应的迹统计量小于5%显著性水平的临界值,所以断定金融发展效率、经济增长与财政扶持这三个变量之间不存在协整关系,也就是说它们之间没有长期稳定的关系。因此接下来的分析我们将建立VAR模型通过Granger因果检验分析变量间的短期因果关系,但是由于进行Granger因果检验的变量必须是平稳的,所以我们将采用差分后的平稳变量进行检验。

2.稳定性检验与脉冲响应结果分析

我们建立了关于Δlrgdp、Δfefficiency、Δfiscal的VAR模型,三个变量分别用dlrgdp、dfefficiency、dfiscal表示。我们对所建立的VAR模型进行了LM检验与平稳性检验,检验结果如下所示:

图1 VECR系统稳定性判别图

图2 正交化的脉冲响应分析图

图3 金融规模扩张对财政扶持的正交脉冲响应图

表5 滞后阶数选择

表6 Jonhansen检验

表7 LM检验

表7为LM检验结果,对应的原假设为在相应的滞后阶上不存在自相关。从检验结果来看,无论是一阶滞后还是二阶滞后,对应的P值都较大,无法拒绝原假设。可以接受残差“无自相关”的假设。

图4显示,所有的特征值均在单位圆内,也就是说我们所建立的VAR系统是稳定的。接下来进行Granger因果检验,检验结果见表8。

表8检验结果可以得出,在5%的显著水平上经济增长会引起金融发展效率的提升,也就是说dlrgdp是dfefficiency的格兰杰原因,三变量之间不存在其它的Granger因果关系。我们通过正交化的脉冲响应图来进一步分析金融发展效率变动与经济增长、财政扶持变动之间的关系。

图4 VAR系统稳定性的判别图

图5表示以财政扶持变动(dfiscal)、经济增长率(dlrgdp)为脉冲变量,金融发展效率变化(dfefficiency)为反应变量的正交脉冲响应图,图6表示以dfefficiency为脉冲变量,分别以dfiscal、dlrgdp为反应变量的脉冲响应分析图。从图5与图6我们可以看出,金融发展效率变动不论是作为反应变量还是脉冲变量,由于脉冲响应分析图的置信区间均包括零在内,所以可以得出外部冲击分别引起dfefficiency、dfiscal、dlrgdp发生变化时,对其它变量都没有影响,也就是说金融发展效率的提高、经济增长率与财政扶持力度变动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表8 Granger因果检验

图5 金融发展效率作为反应变量的正交脉冲响应分析图

图6 金融发展效率变动作为脉冲变量的正交脉冲响应分析图

3.西藏金融发展效率

从我们的分析结论得出西藏金融发展效率提升、经济增长、财政扶持三变量之间,短期内除经济增长可以引起金融效率提升外,并不存在其它的Granger因果关系。脉冲响应分析结论也得出各变量之间并不存在显著的相互作用。西藏金融发展效率的提升不会引起经济的变化,这与经济理论似乎并不一致,依据传统金融理论,地区金融发展的效率越高,区域内金融系统对资源配置的能力就会越高,相应对经济发展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我们认为,这可能与近几十年来西藏经济发展对财政扶持有较强的依赖,金融业对资源的配置效率相对较低,金融业对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还没有能够显现的现实有关。西藏金融发展效率低的事实,可以通过对比西部12省份的金融发展效率指标得出。

图7 西部12省金融发展效率指标比较

笔者从Wind数据库采集了从2003年12月至2015年10月西部12省份各月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计算了相应的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并将西部12省份的金融发展效率指标绘制于图7中。从图7我们可以看出,与西部其它11个省份的金融配置效率相比,西藏金融业对资源的配置能力明显较弱,2014年以来这一指标有所改善,差距正逐渐缩小。由于西藏金融配置效率一直偏低,其对经济的积极作用没有显现出来,因而得出不显著的结论。

五、结论

第一,长期来看,西藏金融发展规模、财政扶持与经济增长之间呈现稳定的正向相关关系;财政扶持与金融发展规模之间呈负向相关关系,也就是说随着金融规模的扩张,西藏地方对国家的财政依赖会越来越小。短期看,不管是金融规模的扩张还是财政扶持的增加,都会促进经济发展。金融对经济的作用具有一定的时滞,但是对西藏地方经济发展的长期作用效应要更大一些。财政扶持对经济的作用短期见效快,但是长期来看作用力显然要弱于金融发展带来的积极效应。也就是说,长期来看,要使西藏地方经济更加具有增长力,我们更多的还是应该借助于金融业的发展。而且,随着金融规模作用的发挥,西藏地方经济发展对中央财政的依赖就会不断的减弱。因此,应多举措促进西藏辖区内金融业的发展。

第二,短期来看,西藏经济发展与财政扶持并不必然会引起金融规模的发展。中央对西藏的财政扶持更多地用于基础建设投资等民生领域,因而得出财政扶持对金融规模发展作用不显著的结论也就不奇怪了,另一方面经济发展也并不必然会引起金融规模的扩张。从而我们可以得出,要使西藏金融规模扩张内生于地方经济的发展似乎是行不通的,也就是说要想使西藏金融业规模扩张我们还是应该借助外部的作用力量。具体可采取措施,如财政给予金融企业更多政策倾斜,制定优惠政策积极鼓励大型金融机构在西藏设立分支机构,借助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在区内积极开展有益的互联网金融业务等措施,通过外力促进金融业的发展。

第三,西藏金融发展效率与经济增长、财政扶持之间并没有显著的Granger因果关系,我们认为这与西藏辖内金融对资本偏低的配置效率有关,数据显示2014年以来这一指标有明显改善,应该采取措施使这一指标继续优化,提升金融对经济资源的配置能力。

[1][7]周好文,钟永红.中国金融中介发展与地区经济增长:多变量VAR系统分析[J].金融研究,2004(6).

[2]赵庆国.经济分析中的时间序列模型[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2.

[3]陈雄兵,张宗成.再议Granger因果检验[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8(1).

[4]武志.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来自中国的经验分析[J].金融研究,2010(5).

[5]闫丽瑞,田祥宇.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区域差异研究——基于我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J].宏观经济研究,2012(3).

[6]周立,王子明.中国各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实证分析:1978—2000[J].金融研究,2002(10).

[8]陈强.高级计量经济学及Stata应用(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9]王志强,孙刚.中国金融发展规模、结构、效率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经验分析[J].管理世界,2003(7).

[10]赵振全,于震,杨东亮.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关联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7).

[11]白钦先,张志文.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中国的经验研究[J].南方经济,2008(9).

[13]周立.中国各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1978-2000[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14]王满仓,白永秀,杨二宝.西部金融体系发展与经济增长-以陕西省为例的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2005(7):151-152.

[15]张朝兵.山西省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1978~2007)[J].管理世界,2010(4):181-182.

[16]丁业现,彭克强.改革开放以来西藏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西藏研究,2011(4):38-50.

[17]Joan Robinson.The Generalization of the General Theory[J].in the“Rate of Interest and Other Essays,London:MacMillan,1952:86.

[18]Robert E.Lucas(1988).On the Mechanic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J].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July,22(1):3-42.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Growth of Tibet with Financial Support

GONG Yan-hong①PANG Hong-wei②

(①School of Finance,Central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Beijing 100081②Tibet University,Lhasa Tibet 850000)

In this paper,based on the statistical data of the years 1978-2014,we selected four indicators including financial development scale,financial development efficiency,economic growth and financial support,and established VAR system and VECR system by adopting the method of Granger Causality Test and Impulse Response Analysis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inancial development,economic growth and financial support in Tibet.The results showed:there is a long-term stable equilibrium relationship between financial development scale,financial support and economic growth in Tibet.Compared with fiscal support,the promoting effect of the scale of financial development to economic growth is stronger.An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financial scale,the dependence of local economic growth on financial support is becoming less.Tibet has no endogenous expansion in financial development scale,instead it relies on external forces to promote.The financial industry's capability of resource allocation in Tibet is still relatively weak,and its positive effects on economic growth has not yet been revealed.The local government,therefore,should take measures to promote financial development of Tibet by making use of external forces like the expansion of financial scale and efficiency improvemen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financial industry,the dependence of the economic growth of Tibet on financial support will gradually reduced.

financial development;economic growth;financial support

10.16249/j.cnki.1005-5738.2016.03.021

F832.7/F127

A

1005-5738(2016)03-147-010

2016-07-20

2015年度西藏自治区教育厅青年科研创新性人才支持计划项目“农牧业现代化背景下西藏农牧区经济合作组织研究”(项目号:QC2015-09),2016年西藏大学珠峰学者人才发展支持计划青年骨干教师项目阶段性成果。

巩艳红,女,汉族,山西吕梁人,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博士研究生,西藏大学财经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货币金融理论与政策。

[责任编辑:周晓艳]

猜你喜欢

西藏财政规模
都是西藏的“错”
50亿元!目前规模最大的乡村振兴债券发行
略论近代中国花捐的开征与演化及其财政-社会形态
规模之殇
神奇瑰丽的西藏
一个人的西藏
Mentor Grpahics宣布推出规模可达15BG的Veloce Strato平台
西藏:存在与虚无
医改需适应财政保障新常态
县财政吃紧 很担忧钱从哪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