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地大学生对新疆认知度调查及对策研究

2016-11-16蒋晓艳张静艾合麦提江·吾舒尔

新西部·中旬刊 2016年9期
关键词:结果分析认知度新疆

蒋晓艳?张静?艾合麦提江·吾舒尔

【摘 要】 调研结果表明:内地大学生对新疆总体认知程度较为浅显;内地大学生对新疆人的态度呈现趋避式冲突;暴恐事件、地理差异、了解途径单一是造成新疆负面形象的主要原因。今后应进一步加强内地与新疆之间大学生的交流、合作、学习;引导大学生形成对新疆人的正确态度;政府通过多途径宣传,树立新疆美好形象。

【关键词】 西安高校;内地大学生;新疆;认知度;结果分析;对策

一、引言

1、调研背景

近年来,随着乌鲁木齐七·五事件、“天价切糕”、“火车站伤人”等事件的发生,许多内地人开始将“恐怖”、“暴力”等词汇与新疆紧密联系。这使得“新疆”的形象逐渐下跌,并随之出现了一些备受争议的现象,如内地某些宾馆不愿为新疆籍的居民提供住宿服务、驾校拒绝招收新疆籍学员等。虽然这些都是个别现象,现在也可能已经消失,但是内地人对新疆的偏见和内心的阴影并未散去。例如,某人在街头遭遇被偷窃事件,他凭借观察感觉偷盗者长相与新疆少数民族大致相似,于是便会告诉家人朋友自己今天遇到了新疆小偷,也许谈话的重点并不是“小偷”,而“小偷的籍贯”才是焦点。因此,大部分从新疆出来到内地学习、工作、生活的人们会切身感受到来自社会各方面的不同看法,这在一定程度上不仅影响了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心理健康,更进一步加重了民族间的偏见与隔阂,不利于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两大战略的顺利实施。

2、国内外研究现状

纵观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有关新疆认知问题的研究已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1)新疆认知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新疆历史、地理、文化等方面。国内外学者研究主要指向新疆历史、地理、文化等方面。如《近代国人关于新疆的认识》这篇论文,围绕新疆的战略地位、民族与宗教关系、如何开发新疆等问题展开多方面讨论,展现出近代国人对新疆的积极关注与思考。[1]在《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一书中,欧文·拉铁摩尔从生态环境、民族、社会形态、生产方式、历史演进等方面对新疆地区进行了深入考察,揭示出内地与新疆不同的互动一寸关系,展现出新疆独特的历史价值。[2]

(2)新疆认知问题的研究主要采取质性分析的方法。国内外的研究主要通过实地调查、文献分析、比较分析等质性研究的有关方法。在《19世纪西方国家对新疆的认知渠道》中,详细阐述了清代西方人对新疆的认知渠道,主要包括古代文献、实地考察、道听途说等,[3]再将所得资料经过分析比较,形成了当时学界对新疆的独特认知。

根据国内外相关研究可以发现,有关新疆认知问题的研究较少从内地人与新疆人相互影响的关系方面着眼,同时质性分析与量化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运用不够充分。因此,本文运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的方法,以西安高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分析内地大学生对新疆的认知现状及影响因素,并为增进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化解民族间的矛盾提出可行性建议。

3、相关概念界定

(1)“内地”、“新疆”的含义。“新疆”一词最早出现于乾隆时期,泛指新开辟的疆域,至嘉道时期后,才成为特定的地名,专指天山南北地区,逐渐取代“西域”一名。至光绪时期设立新疆省,“新疆”完全成为新疆地区的专用。[4]本文为叙述方便,“新疆”的外延包括“新疆人”和“新疆地区”,“内地”即指除新疆地区以外的中国其他地方。

(2)“认知度”的含义。在心理学中,认知(cognition)是指个体获取和处理信息的内部心理活动过程,其研究领域包括信息的选择、输入、编码、贮存以及提取等方面,认知过程包括从低级的感知过程到复杂的言语及问题解决过程,它是个体知识经验积累的前提。[5]“认知度”即认知的程度。

二、调研方案设计

1、调查对象

以西安高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分组抽样方法,按照高校的类型,以西安交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安理工大学、陕西中医学院、西安邮电大学为调研地点,共发放问卷900份,实际有效问卷738份;深入访谈50人,实际有效49人。

2、调查工具

(1)采用自编的《内地大学生对新疆认知度调查问卷》。该调查问卷共计22个题目,主要采用五点量表,分为三个部分:一是根据人口学变量进行基本状况调查,包括性别、年级、民族、生源地等;二是内地大学生对新疆地区了解情况调查,包括政治、经济、历史、地理、文化等;三是内地大学生对新疆人的认识和看法,包括文化素养、道德水平、待人处事等。

(2)采用自编的《内地大学生对新疆认知度访谈提纲》。该访谈提纲共计5个题目,结构与调查问卷一致,以期更深入地了解内地大学生对新疆的认知现状及影响该认知情况的原因,与问卷调查结果相互印证和补充。

三、结果与分析

1、内地大学生对新疆总体情况认知情况

调查显示,内地大学生对新疆总体情况认知度均分约为3,表明了解程度一般。其中,大一学生平均分最低,基本对于新疆不了解或不熟悉,这与大一学生来自各个地区,这些地区大部分没有来自新疆的朋友同学有关,因而对于自己家乡以外的地区缺乏认知。大四学生平均分最高,表明大四的学生与大一学生相比,对新疆的了解程度有所提高,经过四年的校园生活,通过与新疆籍朋友同学的接触交流,大四学生对新疆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知识面更广博,看待问题也更客观。

李同学是一名在读研究生,来自河南,在她眼中新疆“原来感觉很偏僻,很危险,但现在觉得那里有很多好吃好玩的,人很美,物产很丰富,也非常的好用,但有些好东西没有推广出来,近些年来经济有较好的发展”。在访谈中,她特意向访谈者强调新疆有很多产品质优价廉,并向访谈者推荐了伊帕尔汗精油,目前她就在使用,“感觉用着很舒服,润肤、亮肤,祛痘效果也非常好,价钱也不高。”她因为接触交流,更多地了解了新疆,重新认识了新疆,不但丰富了关于新疆的知识,也改变了原有对新疆的不正确看法。

2、内地大学生对新疆人的态度

调查表明,内地大学生对新疆人表现出不确定的态度。这一方面体现在心理上比较愿意与新疆人接触交流,认为新疆人热情好客、真诚友善,但另一方面又感觉新疆人野蛮,是小偷、暴恐分子等,会刻意防范、疏远,表现出对新疆人的不信任感。这种趋避式的心理冲突,其原因可能与人的自我保护意识增强以及近些年来新疆发生的一些不良事件有关。

张同学是一名历史学专业的大三学生,来自湖北,土家族人,以下是与他谈话的摘录:

访谈者:在你眼里,感觉新疆人是什么样的?

张同学:我以前感觉新疆人热情好客、能歌善舞,性格比较外向,还有男的长的帅,女生长的很漂亮。

访谈者:哦,那现在感觉也是一样的吗?

张同学:不太一样了,我感觉他们有自己的生活朋友圈,喜欢同自己民族的人打交道,民族自尊心很强,容易愤怒,也比较敏感,有些人感觉很野蛮,偷东西,杀人放火,制造暴乱……在公交车上,有时候无意看到新疆人的眼神都让人害怕。

从上述谈话中可以看出,内地大学生对新疆人的态度在潜意识里以正面印象为主,但受到近年来不良事件的影响,逐渐对新疆人产生负面情绪,同时不自觉地泛化至整个新疆人,以致对新疆人产生防范、疏远行为。

3、影响新疆在内地大学生认知方面的因素

调查研究可以看出影响新疆在内地大学生认知方面的最主要因素是暴恐事件和地理差距,大多数内地大学生对新疆的了解主要是通过电视和网络,获取信息的渠道过于单一、片面。由此可以得出:暴恐事件、地理差距、了解途径单一造成内地大学生对新疆负面印象的主要原因,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对新疆全面、准确、辩证的认知。

四、讨论与结论

1、内地大学生对新疆总体认知较为浅显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内地大学生对新疆总体认知较为浅显,大学生对新疆有较强的陌生感。这容易导致人们对新疆先入为主的观念,使内地人与新疆人产生明显的距离感。但同时,由调查数据可以看到随着年级的升高,认知度水平不断增高,不同民族相互交流程度加深,这就表明各民族间更好的了解交流,能使双方更好的相处融合。

2、内地大学生对新疆人的态度呈现趋避式冲突

态度在整个人际交往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由调查结果显示,内地大学生对新疆人的态度呈现趋避式冲突,他们往往愿意交往但又心生害怕,刻意防范。其实,对于“新疆暴徒”、“新疆小偷”,他们也许不会得到原谅,但是大众不应该因此谴责整个新疆和新疆人。[6]

3、暴恐事件、地理差距、了解途径单一是影响新疆负面形象的主要原因

近年来频发的暴恐事件、偏远的地理位置以及以电视、网络为主的传播媒介是造成新疆负面形象的主要原因。针对频发的暴恐事件,一方面我们应该看到那些暴恐分子才是令人憎恶、唾弃的,生活在新疆地区的同胞是更大的受害者,对他们表示同情、施以友好是内地人应该采取的行为;另一方面国家应该加大对恐怖分子的惩戒力度,鼓励军民共维稳,共同构建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五、建议

1、加强内地与新疆之间大学生的交流、合作、学习

一方面无论在内地还是新疆,都应该适当地开展民族风俗选修课程、各类文体活动,鼓励少数民族与汉族同胞共同学习、参与,在主题活动中增进双方感情,建立牢固的友谊。另一方面,新疆和内地之间也要加强文化的沟通交流,增加两地大学生的学习交流活动,建立相应的沟通平台,共享彼此资源,携手共同进步。

2、引导大学生形成对新疆人的正确态度

由调查结果显示,内地大学生对新疆人的态度呈现趋避式冲突,影响了彼此的正常交往。因此,各地高校应该坚持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政策,积极引导大学生突破自我,接纳他人,在与新疆人合作交流中互帮互助、友好相处,努力营造尊重、友善的校园文化氛围,齐心协力共建民族团结大家庭。

3、政府通过多途径宣传,树立新疆美好形象

国家和政府应努力开拓与内地的沟通联系,通过报纸、广播、网络等多途径对新疆进行相应的宣传,如拍摄人文纪录片、风景宣传片,建立自媒体宣传平台,举办内地书画展览、文艺汇演等活动,主动向内地人传播新疆正能量,塑造美好新形象。

【参考文献】

[1] 段金生.近代国人关于新疆的认识[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9(19)57.

[2] 黄伟华.清末至民国内地刊物对新疆社会的认知—以《万国公报》和《东方杂志》为例[D].新疆大学,2013.2.

[3] 贾建飞.19世纪西方国家对新疆的认知渠道[A].“丝绸之路·文明的对话”学术讨论会论文集,2006(08)203.

[4] 贾建飞.浅谈清人视野中的西域[A].中外关系史论文集第17辑—“草原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9(05)237.

[5] 陈少华.人格与认知[B].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04)12.

[6] 库尔班江·赛买提.我从新疆来[M].中信出版社,2014(10)344.

【作者简介】

蒋晓艳(1993-)女,汉族,本科,陕西师范大学,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张 静(1990-)女,汉族,硕士,陕西师范大学,研究方向:民族教育心理学.

艾合麦提江·吾舒尔(1991-)男,维吾尔族,本科,陕西师范大学,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结果分析认知度新疆
托幼园所教师卫生保健知识认知度的研究分析
PICC置管患者置管认知度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民勤县玉米新品种田间比较试验探析
综合护理干预改善未婚人流术患者避孕知识认知度效果观察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
新疆对外开放一类口岸
新疆小巴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