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安市生态经济城市建设的SWOT分析及对策探究

2016-11-16徐晗

新西部·中旬刊 2016年9期
关键词:SWOT分析西安对策

徐晗

【摘 要】 本文基于西安市的自然条件、资源条件以及社会经济条件,对西安市建设生态经济城市进行了SWOT分析,进而提出西安在生态经济城市建设进程中的对策建议:控制污染物的排放;通过划定生态控制线,构建城市生态安全格局;充分利用文化遗产资源建设城市公园;继续发展轨道交通,减少城市大气污染;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生态经济城市建设的制度保障。

【关键词】 西安;生态经济城市;SWOT分析;对策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自然与土地的格局不断改变,越来越多的环境问题也凸显出来并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在我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自然资源、生态环境遭到了破坏,环境问题开始暴露。[1]许多城市已提出了建设生态城市的目标,而在生态城市建设的研究过程中,又大多偏向于研究生态环境建设,而忽略了生态经济、生态社会等的建设。生态经济城市是依据生态学原理提出的基于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相协调发展,包括生产和生活在内的综合性、全方位和全新的一种城市发展模式。[2-3]它涉及到经济社会和环境建设的方方面面,自成体系,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和运行规律。本研究通过对西安在生态城市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优势、劣势,以及面对机遇和挑战进行SWOT分析,给出西安市城市生态经济建设的一些建议,以期为西安建设生态经济城市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一、西安城市概况

西安市位于关中平原中部,地跨渭河两岸,南依秦岭山脉,东西长204km,南北最大宽度101km,总面积10108km2。西安市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冷暖干湿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干燥少雨,夏季易发生伏旱,春季气温波动较大,常出现寒潮、霜冻及春旱,秋季多连阴雨,全市多年平均降水量740.4mm,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多集中在7、8、9、10四个月,占全年总降水量60%以上。

西安市主要河流包括灞河、浐河、沣河、涝河、黑河、石川河、泾河、渭河,是其地表水的主要来源。西安市地势总体南高北低、西高东低,土壤类型丰富,农耕历史悠久。地下水资源量为14.32亿m3。

西安市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2015年的人均GDP达到67343.15元,另外。西安旅游业发展迅猛,旅游设施不断完善,吃住行游购娱配套发展,旅游产品结构日益合理,服务质量不断提高,逐步形成由旅游带动其他产业的经济发展模式。

二、西安市生态经济城市建设的SWOT分析

在了解西安市的自然条件及社会经济条件基础上,借助SWOT分析法,对西安生态经济城市建设面临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进行剖析,为后面提出生态经济城市建设方案奠定基础。

1、西安市生态经济城市建设的优势(strengthens)

(1)优越的自然条件。西安市素有“八水绕长安”的美称,西安市境内河流除秦岭南部汉江支流旬河上游25km2汇入汉江以及南洛河上游蓝田县境内的14km2直接入黄河外,大部分属黄河一级支流渭河水系,计有渭、泾、灞、浐、沣、谲、涝、黑、石川等40条河流,其中集水面积在1000km2以上的有6条。

(2)丰富的自然资源。西安的自然植被及生物资源丰富,尚保留如大熊猫、扭角羚、金丝猴、黑鹳、大熊猫等濒危动物,以及银杏、水青树、连香、马甲子等孑遗植物。秦岭山地植被分布的垂直地带性明显,包括高山草甸、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落叶阔叶林等植被类型。秦岭的野生动物资源丰富,为保护生态系统平衡和濒危物种,西安境内已建立了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渭河平原主要种植的是栽培作物。

(3)良好的交通区位。西安地处中国的地理中心,作为连接东西部的重要交通枢纽,西安已形成了以航空、铁路、公路为主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西安的铁路线成“米”字型结构,辐射全国。西安老火车站位于五路口,西安北站是专供高铁和动车通行的火车站,规模大,设施好。西安是仅次于北京的全国第二大公路交通枢纽,共有9条国道呈放射状通往全国各地。西安拥有中国第四大的机场,航班可以通达国内外60多个大中城市以及香港、澳门、日本福冈、广岛、新泻、名古屋等地。

(4)深厚的文化底蕴。西安是西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较为集中的城市之一,高校集中,高层次人才资源丰富,在西部地区乃至全国都是人口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一座城市。由于西安高校众多,为社会输送大量的高层次人才,因此,科研实力强、科技发展水平高成了西安城市发展的一大重要保障。

2、西安生态经济城市建设的劣势(weakness)

(1)大气污染问题。长期以来,西安市是全国大气污染比较严重的城市之一。[4]大气环境污染问题一直是西安生态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由于西安市位于黄土分布区,因此自然扬尘严重,另外西安是陕西省的省会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和个人收入水平较高,私家车占有率高,因此汽车尾气污染非常严重。

(2)城市固体废弃物污染。城市固体废弃物主要是指在城市居民生活中或者为城市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即城市生活垃圾,主要包括居民生活垃圾、医院垃圾、商业垃圾等。[5]西安作为省会城市,人口密度非常大,并且外来务工人口众多,使得近年来西安城市生活垃圾量呈增长趋势,对城市污染严重。

(3)水污染。西安市境内各河流在出山口以上大多水质良好,出山口以下污染逐渐加重。河流中的主要污染物为有机污染物、氨氮、石油类和挥发酚,近年来西安的几条过境河流污染均比较严重,主要污染物为有机类。同时,西安的地下水资源也出现了污染情况,虽然没有地表水污染严重,但是很难治理,因此也成为影响西安生态环境的主要因素。

(4)经济发展不均衡。西安市所辖共有9区碑林区、莲湖区、雁塔区、新城区、未央区、灞桥区、临潼区、长安区、闫良区以及4县高陵县、周至县、蓝田县、户县。雁塔区、新城区、碑林区等城市中心区经济发展非常迅速,而周边的灞桥区、阎良区、周至县、蓝田县等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使得西安市经济发展不均衡的局面逐渐形成。

3、西安生态经济城市建设的机遇(opportunities)

(1)陕西省近年来已经非常重视生态文明建设,该领域的诸多学者都致力于研究如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而生态经济建设作为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必然是大势所趋,一系列有利于生态经济城市建设的体制机制、产业政策、财政税收政策等更加有利于西安市进行生态经济城市建设。[6]

(2)西安市具有极其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日益完善的旅游设施,秦岭自然生态条件优越,是人们避暑休闲的好去处,因此可以利用秦岭的自然资源规划生态旅游。

(3)西安市“卫生城市”、“文明城市”的创设,以及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主导理念都使得西安在推进城市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城市生态环境,这为西安生态经济城市建设也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4、西安生态经济城市建设的挑战(threats)

经济快速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亟待解决。西安近年来的经济发展速度飞快,但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带来了诸多的环境问题,如何解决城市经济快速发展与保护环境之间的矛盾成了西安建设生态经济城市过程中面对的一大挑战。

三、西安生态经济城市建设的对策建议

实现经济快速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并举是西安城市建设的最终目标,因此针对前述西安在建设生态经济城市过程中存在的优势、劣势、机遇以及挑战,本文提出相关的建设路径和对策,为西安早日实现生态经济城市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1、控制污染物的排放

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率,推广清洁能源,严格控制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的排放。[7]冬季锅炉供暖是西安市大气污染的一大主要污染源,应该考虑限制供暖时间,采用清洁能源进行供暖,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另外,对于机动车可以借鉴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经验,实行购买限号和限号通行政策。

2、通过划定生态控制线,构建城市生态安全格局

西安城市经济快速发展,连片开发,使其对区域生态环境破坏十分严重,一定要出台相应政策,为城市划定若干生态控制线,保护山脉、植被、河流、生物等自然资源,维持生态平衡。

3、充分利用文化遗产资源建设城市公园

针对西安市历史文化遗产较多的现状,应考虑利用包括新建的世园遗址在内的文化遗产资源建设生态绿地公园,以实现生态经济城市建设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有机结合。

4、继续发展轨道交通,减少城市大气污染

汽车尾气是造成西安这类迅速扩张的大城市大气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前述提出限号建议的基础上,建议西安市应考虑大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在现有基础上继续扩张地铁建设,同时可加入城市轻轨的建设,以缓解机动车尾气污染给城市环境带来的环境压力,同时给大家提供舒适、快捷的交通方式。

5、加强城市绿化建设

建立完善的城市绿化体系,包括住宅小区内的绿化、道路两旁的绿化以及城市大型公园的建设,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立体城市绿化体系。同时应该注意城市种植植被的种类,提高植物成活率,进而提升城市绿地率。

6、生态经济城市建设的制度保障

第一,要有完善的法律保障,使西安的生态城市建设有法可依;第二,要建设相应的管理机制,组建生态经济建设领导小组,建立责任机制,真正将生态经济建设问题落到实处;第三,要有充足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保证生态经济建设工作持续良好地开展;第四,加强对于公众的生态教育宣传,以及让公众全员参与到生态建设和环保活动中来,建立长效的社会公众教育机制。

四、结语

西安在推进城市化进程和建设生态城市的过程中,应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充分利用本市的优势资源,把城市的经济建设、环境建设和社会发展结合起来,以实现城市生态、经济、社会复合系统良性循环,最终完成生态经济城市建设,实现西安城市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贵根.池州市建设生态经济城市的路径选择[J].经济研究导刊,2007(10)154-157.

[2] 兰世惠,杨绍安.论生态城市建设[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

[3] 曹广成.抚松县生态经济型城市建设探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

[4] 胡尧.关于成都城市生态经济建设的W1NT分析及对策建议[J].西部经济管理论坛,2016.27(2)22-25.33.

[5] 张林英,周永章,温春阳等.生态城市建设的景观生态学思考[J].生态科学,2005(3)273-277.

[6] 曹东波.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与建议[J].现代商业,2014(23)274-275.

[7] 张景奇,孙萍,徐建,等.我国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研究述评[J].经济地理,2014,34(8)137-142,185.

[8] 孟民,杨洁,王晨野等.吉林省生态经济城市建设的标准和实施途径[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8,30(3)72-376.

[9] 朱云莉.景德镇市生态经济城市建设研究[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1(4)51-53.

[10] 秦娜.生态经济城市建设的SWOT分析与策略研究[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4(3)112-116.

【作者简介】

徐 晗(1984-)女,汉族,辽宁盘锦人,讲师,在读博士,主要从事城市生态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SWOT分析西安对策
西安2021
Oh 西安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西安人的歌》突如其来?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