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肝硬化病人心功能的临床分析

2016-11-16李长安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6年15期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肝硬化心功能

李长安

【摘要】目的 本文主要是对肝硬化患者的心功能进行研究,分析了其心功能改变的特点以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肝硬化患者46例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5例为研究对象,将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组,将乙肝患者作为参照组。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十二导联心电图、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等检查,对两组患者的心肌酶谱、QT间期、左室射血分数、每搏量、右心室舒张末内径、E/A比值进行记录与对比,其中心肌酶谱包括肌酸激酶与同工酶。结果 研究组的心肌酶谱水平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QT间期、左室射血分数、每搏量、右心室舒张末内径与参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E/A比值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硬化患者心功能的改变主要以舒张功能受损为主,且患者心功能的改变程度和肝功能严重程度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会在肝硬化患者的心肌损害过程中发挥出协同作用。今后必须要加大对肝硬化患者心功能改变的研究,为肝硬化患者的治疗与预后提供更加充足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肝硬化;心功能;乙型肝炎病毒

【中图分类号】R657.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6.15..02

越来越多的医学临床实践与研究都表明,肝硬化患者的肝脏以及全身血流动力学常常会出现变化,其临床生理特征主要表现为高动力循环状态,进而导致患者的心脏功能以及心脏结构发生了改变[1]。但是,就肝硬化患者心功能的改变程度是否与肝功能程度之间存在着一致性尚且还未得到确切的证实,也没有明确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否会对肝硬化患者心功能的变化产生影响[2]。因此,为了找到确切的答案,我院现对收治的肝硬化患者的心功能改变的临床特点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肝硬化患者46例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5例为研究对象,将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组,将乙肝患者作为参照组。研究组男24例,女22例,年龄23~76岁,平均年龄(47.2±5.9)岁;参照组男23例,女22例,年龄24~74岁,平均年龄(45.8±6.1)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在进行治疗前,对两组患者均进行肝肾功能完善、十二导联心电图、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心肌酶等检查,并对其QT间期进行测量。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让患者采取左侧卧位,对其进行二维、M型、脉冲多普勒与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测,对两组患者的每搏量、左室射血分数、右心室舒张末内径进行重点测量与记录,并计算出两组患者的E/A值,对两组患者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

1.3 统计学方法

SPSS 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的心肌酶与心电图检查结果对比

参照组患者的肌酸激酶为(75.95±27.61)(U/L),同工酶为(24.45±11.23)(U/L),QT间期为(0.23±0.12)s;研究组患者的肌酸激酶为(149.75±122.17)(U/L),同工酶为(54.32±24.03)(U/L),QT间期为(0.27±0.11)s。可见,研究组患者的心肌酶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心电图QT间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每搏量、右心室舒张末内径指标结果对比

参照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每搏量、右心室舒张末内径分别为(64.49±7.12)%、(77.82±14.92)mL、(25.01±1.93)mm;研究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每搏量、右心室舒张末内径分别为(63.02±6.75)%、(75.87±15.28)mL、(25.14±2.07)mm。可见,两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每搏量、右心室舒张末内径等心脏彩超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的E/A值结果对比

参照组患者的E/A比值为(1.38±0.19),研究组患者的E/A比值为(0.68±0.27),研究组患者的E/A比值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肝硬化是临床上的一种常见慢性进行性肝病,是由于患者受到一种或多种病因的反复作用,最后引起了弥漫性肝损害的问题[3]。通过众多相关临床研究与实践发现,肝硬化患者常常会出现脑、肺、肾等重要器官功能改变的问题,导致患者出现了譬如肝性脑病、肝肺综合征等多种严重的并发症,并且还会经常发生心脏功能与结构出现变化的问题,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了很大的威胁[4]。

舒张功能受损是肝硬化患者心脏功能改变的最明显表现,但是从目前来看,还没有完全明确肝硬化患者为何会发生舒张功能减退的原因,除了知道其会受到患者的高动力循环状态的影响之外,可能还与患者自身的神经体液因素有关。肝硬化患者由于其肝脏代谢功能受到了损害,使得其内皮素、细胞因子等体内扩血管物质大大增加,引起周围血管出现扩张[5]。而在周围血管扩张之后,周围动脉压力感受器就会受到明显的刺激,使得肾上腺-交感神经处于兴奋状态,分泌出许多儿茶酚胺,使得肌浆网在摄取钙的时候受到了抑制,最终也就使得患者的心肌舒张功能受到了限制,引起了心功能的改变[6]。

在本次研究中,通过对两组的患者的检查与分析发现,研究组的心肌酶谱水平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QT间期、左室射血分数、每搏量、右心室舒张末内径与参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E/A比值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肝硬化患者心功能的改变主要以舒张功能受损为主,且患者心功能的改鬓程度和肝功能严重程度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会在肝硬化患者的心肌损害过程中发挥出了协同作用。所以,对肝硬化患者心功能的变化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能够为肝硬化患者的心力衰竭提供早期预测的依据,使患者的心功能得到及时的保护,对于改善患者的生存与预后状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焦荣红,苏少慧,于明月,吴惠珍.应用Tei指数观察心得安对肝硬化患者左心功能的影响[J].疑难病杂志,2012,02:127-128.

[2] 敖丽筠.脉冲多普勒Tei指数与常规超声心动图指标对肝硬化患者左心功能改变的对比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2,15:564-565.

[3] 毛 华,江登丰,黄纯炽,唐银丽,宋卫生,沈 琼.肝硬化患者心功能改变及其影响因素[J].广东医学,2012,14:2149-2152.

[4] 纪文静,阿里木江·阿不都热合曼,阿孜古力·阿不来提,丁永年.肝硬化患者心功能改变与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6,11:81-84.

[5] 李小鹏,余珊珊,李 路,韩东刚,戴社教,高 亚.肝硬化患者左心功能变化与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的相关性研究[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5,04:557-561.

[6] 焦荣红,于明月,牛慧敏.Tei指数综合评价肝硬化患者心功能及其与Child-Pugh的相关性研究[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1,12:1417-1419.

本文编辑:刘帅帅

猜你喜欢

乙型肝炎病毒肝硬化心功能
肝硬化病人日常生活中的自我管理
防治肝硬化中医有方
心功能如何分级?
乙型肝炎人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疗效观察
老年乙肝及HBV相关肝硬化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水平与IL—17、α—SMA及肝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17102例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梅毒检测结果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舒张性心功能不全临床观察
活血化瘀药在肝硬化病的临床应用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左心功能变化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