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看待中国改革的南北差异

2016-11-15王海东

开放导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市场经济

[摘要] 中国改革的进程,在南方和北方有着一定的差异,呈现北慢南快的特点。这与我国的工业布局及计划经济的影响有关系。要进一步推进市场经济的发展,在本地区进一步扩大人民群众所拥有的经济自主权,扩大经济自治改革试验区规模,科学划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经济管理权力,坚持先经后政的改革方针不动摇。

[关键词] 市场经济 南北差异 中国改革

[中图分类号] F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6623(2016)05-0041-04

[作者简介] 王海东(1953 —),河北南皮人,高级经济师,曾任天津市北方调查策划事务所所长、天津市北方人才培训中心主任、天津市网讯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北京市索尔维斯企业管理咨询中心董事长兼总经理、中国建设银行企业文化部服务管理顾问,现已退休,研究方向: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一、中国改革的南北差异和由此产生的问题

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为历史起点的中国改革,很快就要走过第三十八个年头了。38年来,中国发生了巨变,经济发展了,国力增强了,人民收入增加了,生活改善了。然而,我们看到的不只是这一切,还会看到贫富差距、环境污染、腐败滋生这些令人担忧的社会现象,每一个中国改革的过来人都在想,中国改革怎么了?为什么在产生大量正面效应的同时又产生了这样一些负面效应?打开一幅中国地图,我们也许可以从中找到答案。在这幅地图上,中国南北的自然地理分界线似乎变成了改革的经济地理分界线。在南方,政府对经济活动的行政干预已经大幅度减少,市场已经初步成为资源配置的决定性因素,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已经初步形成相互协调共同发展的良性互动关系,人们既能看到贫富差距、环境污染、腐败滋生现象,也能看到致富机会大量存在、环保产业迅速发展、腐败土壤日益减少的现象。虽然改革在国内所有地区都产生了大量的正面效应,但是在南方产生的正面效应似更加使人感到欢欣鼓舞。

那么,中国改革的南北差异又是怎样产生的呢?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从中国的工业布局说起。中国的工业布局具有北重南轻的特点。所谓北重南轻,就是北方重工业比重较高、南方轻工业比重较高的现象。这种工业布局的形成既有自然原因也有历史原因。从自然原因来看,中国的矿产资源主要分布在北方。因此,北方比南方更加有利于发展重工业。从历史原因来看,早在洋务运动时期,中国最早的兵工厂、冶炼厂、矿山采掘等重工业,就已经在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等洋务运动发起人主政的北方各省市纷纷出现。到了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为了达到掠夺中国资源的目的,也曾在中国东北地区步北洋军阀张作霖的后尘大力发展重工业。新中国成立之后,曾长期将东南沿海地区视为对敌斗争前线,又制定了在这一地区主要发展轻工业而不是重工业的战略方针。“一五”计划的56个重点项目,基本上都部署在东北、华北、华中等北方地区。这些重点项目的建成投产,不仅奠定了中国现代工业的发展基础,而且进一步强化了北重南轻的工业发展趋势。

由于发展重工业比发展轻工业具有更多的计划性,工业布局的特点必然会对中国的计划经济产生重要影响,计划经济在北方比在南方发展得更加完善。这样,中国的计划经济就具有了北强南弱的特点。所谓北强南弱,就是北方计划经济力量较强、南方计划经济力量较弱。由于改革的首要任务是用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计划经济的特点必然会对改革进程产生重要影响,改革在北方比在南方遇到了更大的阻力。这样一来,改革进程就具有了北慢南快的特点。由此可见,工业布局的特点决定了计划经济的特点,也就决定了改革进程的特点。中国改革的南北差异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虽然中国改革过去也有阻力,但是过去的改革阻力与现在大不一样。过去的改革想改什么就可以把什么改过来。改革方案实施之后,新事物就会随之产生,旧事物就会随之消失,改革就会变成新旧事物的分界线。现在的改革阻力大,想改什么未必能把什么改过来。改革方案实施之后,新事物可能会随之产生,旧事物却不一定会随之消失。旧事物还有可能会钻进新事物之中,以新事物的面目出现。究其原因,就是既得利益集团的干扰。既得利益集团中有一部分人即是通过非法手段或貌似合法的非法手段先富起来的。这种问题不仅使一些改革难以产生应有的成果,而且可能要付出重复改革的代价。许多领域的改革都有一个需要深化的问题。中国改革怎么办?不管我们如何回答这个问题,都必须首先倾听一下人民群众的声音。人民群众的回答告诉我们,改革的社会信心在某些地方已经发生了动摇。

二、下决心打一场有进无退的改革决战

计划经济曾经根深蒂固。它像一道高耸于市场经济面前的防波提,只有让市场经济浪潮漫过这道防波提,才能使它永远葬身海底。我们到底有哪些办法呢?应当看到,虽然南方的改革步伐比北方要快一些,但还不够快,还远远不能满足本地区广大人民群众的改革需要,计划经济在许多经济领域特别是城市建设领域中仍然有许多表现。怎样才能彻底肃清计划经济的影响呢?

从古今中外的历史经验来看,计划经济从兴旺走向消亡的过程,与市场经济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具有密切联系。市场经济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又与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有的经济自主权具有密切联系。人民群众所拥有的经济自主权越多,市场经济的发展水平就越高,计划经济的衰亡速度就越快;人民群众所拥有的经济自主权越少,市场经济的发展水平就越低,计划经济的衰亡就越慢。要想彻底肃清计划经济的影响,就必须在本地区进一步推动市场经济的发展,必须在本地区进一步扩大人民群众所拥有的经济自主权。

因此,当下的改革可以分三步走。

第一步,借鉴香港和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及有关西方国家的地方自治经验,在中国南方建立经济自治改革试验区。将涉及地方事务的经济立法权下放给地方政府。地方有关政府机构有权依据中国宪法,自行制定、颁布和实施适用于本地区的经济法规;地方政府在自行制定、颁布和实施适用于本地区的经济法规之前,必须通过各种渠道广泛征求本地居民的意见。endprint

第二步,在南方不断扩大经济自治改革试验区的规模,先建立市级经济自治改革试验区,再建立省级经济自治改革试验区;北方派遣各级领导干部到南方的经济自治改革试验区挂职学习,之后在本地区推广南方的经济自治改革经验;无论在南方还是在北方,经济自治改革的目的都是为了建立一个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经济管理体制,都是为了形成一个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各负其责、广大人民群众拥有经济自主权的经济运行过程,而不是为了否定和削弱党的领导。因此,经济自治改革不能涉及政治内容,更不能照搬西方国家的政治模式。

第三步,根据改革需要,进一步科学划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经济管理权力。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都必须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行使经济管理权力,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于经济运行过程的调节作用。

三、坚持先经后政的改革既定方针不动摇

改革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早就指出:中国改革有两个重要任务,一个是经济体制改革,另一个是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将计划经济转变成为市场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加强现有政治体制的民主和法治建设。虽然这两个重要任务都需要完成,但是这两个重要任务却不可能同时进行。由于经济体制改革有利于推动生产力发展,又由于生产力发展有利于推动政治体制改革,到目前为止中国改革始终采取先经后政的既定方针。所谓先经后政,就是首先集中力量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然后再根据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逐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那么,这一既定方针是否正确呢?

有人认为,这一既定方针过去是正确的,现在是不正确的。现在,经济体制改革遇到了越来越大的阻力,已经很难继续向前推进了。由于这种越来越大的改革阻力来自于既得利益集团,既得利益集团又来自于政治体制的不完善,现在必须把政治体制改革放到经济体制改革的前面了。

还有人认为,这一既定方针过去就是不正确的,现在更不正确了。因为,西方国家在其现代化进程中只是进行过政治体制改革,从来就没有进行过什么经济体制改革。这一历史事实表明,只要完成了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经济体制改革的任务也就自然而然地完成了。既然中国改革也是一种现代化进程,中国也应当像西方国家一样,只需要进行政治体制改革而不需要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不难发现,这两种说法对改革既定方针的评价有所不同,但是这两种说法对当前改革形势的判断却完全相同。这个判断就是:中国改革已经到了必须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时候了。那么,中国改革是否已经到了必须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时候呢?

必须指出,当经济体制改革遇到困难的时候,许多人把希望的目光投向政治体制改革,是由于政治体制改革似乎有一种经济体制改革所不具备的特殊性质。但是,这种对于政治体制改革的过分信任,却显示出对经济体制改革缺乏研究。从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来看,政治体制改革就是一种民主改革,其最终目标,就是将人治民主转变成为法治民主。我们到底需要做些什么事情才能实现这种民主改革的最终目标呢?从中国国情来看,只进行政治体制改革不进行经济体制改革能行吗?显然是不行的。因为,法治民主通常具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表现形式是实体民主,另一种表现形式是程序民主。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两者的区别在于:从实体民主来看,实体活动主要来源于社会成员的各种经济活动,所以实体民主的形成有利于实现经济民主。所谓经济民主,就是以经济活动的自由和平等作为产生基础的法治民主。实体民主的形成有利于实现经济民主,所以实体民主的形成过程就是一个将计划经济转变成为市场经济的改革过程,就是我们所说的经济体制改革。从程序民主来看,程序活动主要来源于社会成员的各种政治活动,程序民主的形成有利于实现政治民主。所谓政治民主,就是以政治活动的自由和平等作为产生基础的法治民主。由于程序民主的形成有利于实现政治民主,程序民主的形成过程就是一个加强现有政治体制的民主和法治建设的改革过程,就是我们所说的政治体制改革。两者的联系在于,实体民主是程序民主产生的基础,程序民主是实体民主发展的方向。法治民主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就是一个不断从实体民主走向程序民主的社会发展过程,也就是一个不断从经济体制改革走向政治体制改革的过程。

由此可见,虽然政治体制改革就是一种民主改革,但是民主改革并非政治体制改革的专利。因为,经济体制改革也是一种民主改革。这两种民主改革的区别在于,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作用是通过程序民主的形成过程实现政治民主,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实体民主的形成过程实现经济民主。这两种民主改革的联系在于,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都具有民主改革的性质,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改革。这种具有中国特色民主改革产生的原因,来自于一种从未出现在西方国家的特殊国情。西方国家在进行民主改革的时候,早已在自己的现代化进程中形成了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虽然尚未通过程序民主的形成过程实现政治民主,但是早已通过实体民主的形成过程实现了经济民主。因此,西方国家既没有必要把民主改革分为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也没有必要在进行政治体制改革之前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中国在进行民主改革的时候,从未在自己的现代化进程中形成过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没有通过实体民主的形成过程实现经济民主。因此,中国不仅有必要将民主改革分为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而且有必要在进行政治体制改革之前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由此可见,我们不能照搬西方国家的民主改革经验。因为,中国进行民主改革的历史背景与西方国家有所不同。中国改革之所以采取先经后政的既定方针,是由于中国必须首先通过经济体制改革还清缺乏实体民主的历史欠账。这个历史欠账一天还不清,中国就一天不具备立即停止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条件,就一天不具备全面启动政治体制改革的历史基础。因此,先经后政的改革既定方针是正确的。不管改革出现了什么问题,不管改革遇到了什么困难,我们都必须坚持先经后政的中国改革既定方针不动摇。只有这样,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才能成功,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也才能成功。

Abstract: There exist som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south and the north in China in terms of the promotion and effectiveness of Chinas reform. It is related to Chinas industrial layout and the impact of planned economy. It is necessary to further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arket economy and expand the economic sovereignty for local people, as well as expand economic scale autonomous reform pilot area, divide the economic management authority scientifically, and adhere the reform principle of economic priority.

Key Words: market economy, market economy, North South difference

(收稿日期:2016-09-23 责任编辑:靳 叶)endprint

猜你喜欢

市场经济
论电子招标在建设工程招投标中的应用
市场经济下公共管理制度的创新研究
论经济法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的法律地位
商务部:美方认定中国为“非市场经济国家”严重歪曲事实
关于对市场经济的认识
现代管理视角下我国消防部队政治工作问题研究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现状及完善对策
市场经济背景下的会计统计发展探究
论房地产经济与市场经济发展的协调
论市场经济行为的善恶原则及对传统道德的印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