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课堂教学中培养高职学生的思维能力*

2016-11-14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思维能力高职思维

徐 伟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高等职业教育研究所, 浙江 杭州 311112)

XU Wei

(Institute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Zhejiang Institute of Communications, Hangzhou 311112, China)



浅析课堂教学中培养高职学生的思维能力*

徐 伟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高等职业教育研究所, 浙江 杭州 311112)

创新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不仅要培养学生掌握以胜任岗位操作为核心的就业能力,更要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培养并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是高职人才培养的内涵之一。为此,高职院校在课堂教学中必须从注重动作思维的培养,促进学生立体思维的周贯,遵循“思”“问”互进之规律,优化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提升思维品质,增强学生的思维功效等方面,不断改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高职院校; 课堂教学; 思维能力; 培养

XU Wei

(Institute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Zhejiang Institute of Communications, Hangzhou 311112, China)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指出:“在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要创新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培养服务区域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也指出:“将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和创新思维养成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由此可见,现代职业教育已要求将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提升到一个新高度,高职院校加强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已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目标之一。

一、学生思维的心理机制

(一)思维的产生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思维是物质的产物,是大脑的功能”,“物质的发展必然导致思维的产生,思维的规律只是物质世界规律的反映。”[1]144学生的思维是在学习中通过诸如观察、阅读、听、做等活动,获得外界的信息,经过大脑的思维加工,才了解掌握(理解)有关知识。从学生掌握技能的形成中,我们可以看到,从感知到思维,必须经过感官(眼、耳、口、鼻、身)的反复操作(眼看、耳听、口说、肢体的活动)和知识、表象不断的积累[2]113-114。思维活动主要体现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问题解决是人类思维活动的最一般形式,人的思维活动常常是由一定的问题引起的,并指向问题的解决。思维的作用也就突出地表现在这里。也就是说,思维产生于问题,表现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思维的主要作用在于解决问题[3]40。

(二)思维的表达

思维的活动场所是大脑,思维的结果作为记忆储存在大脑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把思维的结果表达出来。一般来说,可以运用说、写、运算、绘画(图)、操作等方式来表现。因此,学生的思维能力一般指学生将头脑中的知识(思想),通过感官的活动,运用说、写、运算、操作等方式,转化为外在的形式而表达出来的能力。这一运用知识的活动过程,是学生心理机制的集中表现。在课堂学习中,这种表现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步骤来调节和控制:

1.课堂活动的目标定向 学生在课堂进行诸如说、写、计算、操作等活动时,是根据头脑中的内部语言而进行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活动必须要有明确的目标要求。教师的范例讲解和示范也要有明确的目标要求,每一个动作都要有具体的执行方式。在练习时,教师要指导学生自行观察,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视觉表象,这样,练习才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

2.课堂练习的反馈与校正 思维能力的外在表达化不可能一次练习就能完成,而要通过不断练习、不断反馈、不断校正来达到。学生在课堂中的多次练习,不断把自己的练习结果与心目中的示范动作(通常为教师的示范动作)进行比较调整,一次比一次更接近于心目中的示范动作,当两者达到一致时方能完成练习。

3.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反馈 在课堂练习中,学生往往有多种感官的参与。练习过程中,学生既有视觉表象产生,也有动觉、触觉表象的产生。学生的每一次练习,都会进行视觉表象的调整。随着动作的熟练,学生的视觉表象和动觉表象会产生结合。这些结合会纠正练习中的一些不正确动作,从而使学生的技能不断达到完善。

二、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思维的盲目性与狭隘性

在课堂学习中,学生在遇到困难时往往少“思”,缺“思”,盲目地练习,较少能做到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答。陶行知先生认为“人生两个宝,双手与大脑”,“单纯用头脑不如手脑并用力量大”[4]12,即要以头脑来指挥行动,以行动的力量来充实头脑。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往往把学习和实践(动作),也就是理论知识和实践环节截然分开,把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割裂开来,孤立地看待与解决问题。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发现学生的错误时,只是一味地单纯纠正或是盲目打压,或是把学生置身于机械重复的训练中,这往往又加重了学生厌倦情绪的产生。

(二)思维的肤浅性与依附性

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会秉承结果第一、答案至上的评价观念,让很多学生,特别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感受到很多的挫败,从而导致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依附于现成的教材或教师,满足于已有的答案或结果,被动地充当课堂的“看客”;思考问题也往往是“单打一”的模式,只从单一的角度进行思考。学生的思想也越来越偏离课堂,难以达到高职教育提倡的行动起来,用手用脑去搜集、加工知识,更难以达到形成大胆怀疑创新的习惯,转化为基本的素养和实践的能力。

三、高职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提出:“高等职业教育要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高职教育的办学定位决定高职院校的课程设计,课堂教学要紧紧围绕企业实际生产和服务需要,并且随着需求变化而不断进行知识调整和更新。”[5]48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的过程,高职学生具有自身的特点,如自主学习能力薄弱、缺乏学习的动机、头脑灵活与动手能力强等,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培养高职学生的思维能力就应该基于其固有的特点来进行设计。

在对高职生的培养过程中,尤其是项目化课堂教学的实践环节,我们会发现,有些学生动手能力强,操作起来相当熟练,而另外一些学生则表现得比较落后。这种现象不能简单地以智商或情商来论之,也不能以用功或认真来区分。仔细探究后,会进一步发现,这两类同学在技能操作方面思维方式的迥异,前者在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和独创性方面都胜出一筹;后者在实操过程中思维能力欠缺,比如缺乏明确的倾向性和良好的控制性。通过分析比较,仔细观察两者之间差异性,然后对后者思维能力的形成进行有效的指导与干预,这对提高和改进后者意义重大。笔者认为,根据学生思维过程的心理特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注重动作思维的培养,促进立体思维的周贯

现代心理学认为,思维的形式包括逻辑思维、形象思维与灵感思维,这三种思维活动所实现的结果,一般是通过动作思维来完成的。动作思维是通过动作来展开和记忆的,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如在手动焊接的实践教学中,有的学生通过不断练习,对于“五步法”(即准备施焊、加热焊件、熔化焊料、移开焊锡、移开烙铁)就掌握得比较好。仔细探究,会发现,对于学生而言,反复练习就是一种思考、探索、领悟和记忆。这其中蕴含的涵义是“有行动才有知识”,手的活动(动作)既是思维的起点,也是思维的结果,它常常是一种直观的、具体形式的给予,实际操作就是其解决方式。虽然,高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薄弱,但是,他们的学习更具有开放性,头脑和思路比较灵活。由于经常疏于引导,致使很多学生懒得动脑,习惯于被动接受。

高职教育主要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而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是以灌输知识为主。实际上,对于高职学生而言,学习的目的更多的不是为了深入地研究,而是实际的操作和应用,解决实际操作遇到的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运用所学为将来所从事的专业工作服务。因此,为了提高课堂实践效率,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活力,让学生自主实践。

如在基于51单片机的LED数码管动态显示实例课上,LED数码管动态显示的流程如下图(参见图1)。

LED数码管动态显示的是一位一位轮流点亮各位数码管,因此要考虑每一位点亮的保持时间和间隔时间。保持时间太短,发光太弱,人眼无法看清;保持时间太长,则间隔时间也将太长(假设N位,则间隔时间=保持时间X(N-1)),使人眼看到的数字显闪烁状态。因此,在程序中要合理地选择保持时间和间隔时间,循环次数则正比于显示的变化速度[6]29。在实际的操作中,学生可能会出现一些常见的问题,如数码管不能正常地轮流点亮或显示。这时,就要考验学生的纠错代码能力,让学生反复练习、验证代码的正确性。

当然,在提倡创新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今天,我们在注重动作思维培养的同时,也不可忽视其他思维在高职学生学习中的作用。我们必须重视各种思维形式,讲求“手脑并用,手脑双全”,通过多种环境、手段、方法去促进和培养高职学生的多种思维能力,而不可把各种思维能力彼此割裂开来,孤立去培养,应将几者紧密结合起来,使之相辅相成、彼此促进。如此,方切合今天高职创新教育的核心要义。

(二)遵循“思”“问”互进之规律,优化解决问题之思维过程

现代心理学上所讲的思维的具体过程就是不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思”“问”互进之规律就是一个问题、思维,再问题、再思维的循环往复和滚动推进的优化过程。

在课堂教育具体的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按照有效解决问题的六个步骤来引导学生,即行动----发现问题----确定疑难之所在----提出假设----选择方法----印证。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中多创设问题的情境,诱发学生去质疑和猜想,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发现欲。作为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防止静止的和“冷藏库式”的知识理想,在课堂中可以以问题为中心,让学生进行思考、设计,乃至发明与创新,为高职学生提供一个探究的环境和机会。如在基于51单片机的LED数码管动态显示操作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开展分析评比,通过分组讨论,让学生自主分析操作中遇到的问题,说出心中的疑惑,好与差分别在哪个环节,下次如何改进,等等。另外,还可以发动全体学生进行分析思考,通过理论学习、实践操作得出结论。当学生能自主考虑问题的各种条件、寻求问题解决的方法时,才算真正地处于思维过程之中。如此,学生的思维才能逐步深入,问题方能顺利解决。 (三)提升思维品质,增强思维功效

1.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与学习 思维的广阔性是就思维的广度而言的,就是善于抓住整体,不忽视对事实本质的分析,也不放弃对具体细节的考虑。思维的深刻性是指思维的深度,就是善于透过现象看出本质。思维的深刻性与广阔性通常是联系在一起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把时间和空间更多地让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探索。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可以丰富元认知经历,通过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建构其内部的心理表征。教师要帮助学生摒弃“单打一”的思维,鼓励他们去寻找丰富的材料,最大限度地开拓思路,从各种不同的角度进行多向思考。如在手动焊接课上,教师首先要鼓舞学生,给学生以信心,交代好安全事项,让学生放手实践。课堂上,可以采取教师来回巡视,同伴随时观察帮忙的方式,随时纠错[7]109。通过分组展开竞赛,评选出最好的作品向大家展示。在操作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反思,合理考察、分析总结、评价和调节,解决存在问题,总结成功经验,这样才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养成。

2.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与学习 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是指学生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以及审慎、辩证地分析问题的性向。著名教育学家杜威主张注重学生的独立活动,着眼于思维力和意志力培养的教学模式。学生学习中的独立性是学生形成良好思维能力的关键环节。在对学生的培养中,教师要摒弃课堂上完全占据主导地位的做法,要预防学生过度依赖老师的被动习惯,要鼓励学生就同一问题进行不同角度的思考,对同一问题探索不同的解决办法。如在实践过程中,有些学生就爱另辟蹊径,独树一帜。如果只是一味地批评学生,反而会令学生心生疑惑,造成一定的逆反心理。当然,与此同时,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批判性意识和品质的培养,一方面让他们积极开动脑筋,开展思维;另一方面鼓励他们检查、评论自己的想法、说法,养成严谨、辩证的学习态度,从而做出有根据的、合乎逻辑的、缜密的推理和判断,让他们通过实践认识到遵守规律的必要性。

[1] 朱长超.思维史学[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10.

[2] 周 宏.教育新理念:第1卷[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2.

[3] 沈雪梅.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分析与指导[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

[4] 徐 伟,涂怀京.陶行知思维能力培养思想探析[J].生活教育,2007(7).

[5] 肖 莹,李宏昭.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4(12).

[6] 冯璐璐.远红外热辐射变频旋磁治疗仪研究[D].西安:西安工业大学,2014.

[7] 李西红.让“活力”像焊接火花一样灿烂于实习车间----在焊接实习中实现活力课堂的一点探索[J].职业,2014(1).

Analyses on Classroom Teaching Training the Thinking Ability of 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raining technical skills, is not only to enhance the employability of students which goes around with on the job-training, but also strengthen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thinking ability. Cultivating and improving students’ thinking ability is one of the connot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talents training.Therefore, teachers in th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the classroom teaching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cultivation of action thinking, promoting students’ three-dimensional thinking, following the law of “thinking” and “ask”, optimizing the thinking process of solving problems,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hinking, enhancing the thinking ability of students to improve their thinking ability.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lassroom teaching; thinking abilities; cultivation

2016-01-15

本文系2014年度浙江省交通厅交通教育科研专项计划项目《高职学生技能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研究》(2014J01)的研究成果。

徐 伟(1983-),女,安徽宣城人,讲师,教育学硕士,主要从事高等职业教育研究。

G715; G642.0

A

1672-2388(2016)02-0008-03

猜你喜欢

思维能力高职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