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妇羊水栓塞后凝血功能的变化

2016-11-14张新丽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26期
关键词:抗凝血明显降低纤溶

张新丽

(河南省濮阳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河南 濮阳 457000)

产妇羊水栓塞后凝血功能的变化

张新丽

(河南省濮阳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河南 濮阳 457000)

目的 探讨羊水栓塞对产妇的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搜集本院就医的28例有羊水栓塞史的产妇,对比栓塞前后孕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抗凝血酶Ⅲ(ATⅢ)、蛋白C(PC)、蛋白S(PS)、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和D-二聚体(DD)。结果 结果显示,羊水栓塞后PT、APTT、TT等指标显著降低较栓塞前明显延长(P<0.05),而FIB结果栓塞后较栓塞前明显降低(P<0.05);ATⅢ、PC、PS在栓塞后明显减少(P<0.05);FDP和DD活性明显降低(P<0.05)。结论 羊水栓塞可通过凝血、抗凝血以及纤溶系统三方面导致产妇凝血异常。

产妇;羊水栓塞;凝血功能;纤溶系统

羊水栓塞虽然发病率很低,仅为数万分之一,但其病死率可高达60%~86%[1]。由于羊水栓塞起病急、发展快,且早期症状容易被忽略,所以研究其早期症状意义重大,据研究表明约有12%的羊水栓塞患者以异常出血为首发症状,83%合并凝血功能障碍,造成产后出血甚至有37%患者会出现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2]。但目前羊水栓塞DIC确切的发病机制不明确,且详细的凝血分析仍很少见。本文回顾对比我院近年来的发生羊水栓塞产妇的资料,对比羊水栓塞的前后凝血功能,为妇产科临床提供治疗指导。

1 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近年来我院收治的羊水栓塞产妇28例,年龄21~43岁,平均(26.6±6.7)岁,妊娠36~40周,平均(37.9±8.3)周,为本院妇产科就诊孕妇,无血栓病史及家族史。

1.2方法:产妇入院后和发生羊水栓塞后1 h常规空腹前臂浅静脉取血,分别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 (FIB)、抗血酶Ⅲ(AT Ⅲ)、蛋白C(PC)、蛋白S(PS)、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和D-二聚体(DD)。对比前后均值的差异。

1.3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正态计量资料采用()表示;2组正态计量数据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羊水栓塞前后产妇的凝血系统指标测定结果的发现,羊水栓塞后PT、APTT、TT等指标显著降低较栓塞前明显延长(P<0.05),而FIB结果栓塞后较栓塞前明显降低(P<0.05)。见表1。

2.2羊水栓塞前后产妇的抗凝血系统指标测定结果发现ATⅢ、PC、PS在栓塞后明显减少(P<0.05)。见表2。

2.3羊水栓塞前后产妇的纤溶系统指标测定结果发现FDP和DD活性明显降低(P<0.05)。见表3。

表1 栓塞前与栓塞后凝血系统指标测定结果的比较(,n=28)

表1 栓塞前与栓塞后凝血系统指标测定结果的比较(,n=28)

注:与栓塞前比较,*P<0.05

PT(s) APTT(s) TT(s) FIB(g/L)栓塞前 9.8±2.54 24.9±3.75 12.6±3.54 3.98±0.86栓塞后 12.7±2.15* 27.5±4.46* 15.9±2.18* 2.58±0.72*

表2 栓塞前与栓塞后抗凝血系统指标测定结果的比较(,n=28)

表2 栓塞前与栓塞后抗凝血系统指标测定结果的比较(,n=28)

注:与栓塞前比较,*P<0.05

ATⅢ(%) PC(%) PS(%)栓塞前 89.85±12.46 96.85±20.32 93.64±16.82栓塞后 79.57±10.24* 85.32±12.88* 75.56±15.43*

表3 栓塞前与栓塞后纤溶系统指标测定结果的比较(,n=28)

表3 栓塞前与栓塞后纤溶系统指标测定结果的比较(,n=28)

注:与栓塞前比较,*P<0.05

FDP(μg/mL) DD(μg/mL)栓塞前 4.03±1.15 0.33±0.41栓塞后 2.89±1.45* 0.21±0.11*

3 讨 论

羊水栓塞是由羊水进入循环系统而导致的一种病死率极高的产科并发症,是产科极力避免的一种急危症。有研究表明羊水栓塞对产妇的凝血系统影响较大,可以促进产妇发生DIC,是产妇病死率高的一个原因,关于羊水栓塞与DIC之间的关系是产科近年来研究热点[2]。关于妊娠晚期发生羊水栓塞前后的凝血功能的状态,目前国内报道的相关文献较少。因此,我们记录每一个产妇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抗血酶Ⅲ(ATⅢ)、蛋白C(PC)、蛋白S(S)、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和D-二聚体(DD);对于发生羊水栓塞的患者,1h后复查这些指标。经过近10年的搜集,我们将28例发生羊水栓塞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对比其栓塞前后这些指标的变化,来了解羊水栓塞对产妇凝血系统的影响。

结果显示,羊水栓塞前后产妇的凝血系统指标测定,羊水栓塞后PT、APTT、TT等指标显著降低较栓塞前明显延长(P<0.05),而FIB结果栓塞后较栓塞前明显降低(P<0.05),这说明此时产妇血液处于一种凝血异常阶段。有研究报道说约有12%的羊水栓塞患者以异常出血为首发症状,这与本研究结果一致[3]。羊水栓塞前后产妇的抗凝血系统指标测定结果发现ATⅢ、PC、PS在栓塞后明显减少(P<0.05),这也表明羊水栓塞后产妇的抗凝系统出现了问题,产妇有出血倾向。纤溶系统指标测定结果发现FDP和DD活性明显降低(P<0.05),这表明产妇此时出现DIC可能性大。羊水栓塞导致DIC的发生主要原因有[4]:①在妊娠末期孕妇血液趋向高凝,奠定了DIC发病的生理基础;②发生羊水栓塞后,激活的白细胞、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及氧自由基、细胞因子直接损伤内皮细胞,导致外源性凝血系统启动,同时凝血酶原转变成凝血酶,产生纤维蛋白,激活血小板启动内源性凝血系统;③羊水中含有大量激活的凝血因子,可能启动外源性凝血系统,导致DIC的发生。羊水栓塞发生后,羊水中的纤溶激活酶在前活化因子的作用下,使纤维蛋白酶原转变为纤维蛋白酶,进而使纤维蛋白溶解成为纤维蛋白降解产物,还使FIB和血浆中的其他蛋白溶解[5]。血液中一方面由于凝血系统被激活而发生DIC血管内疑血,消耗大量的纤维蛋白、血小板等凝血因子;另一方面由纤溶系统的激活,使其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大量增加,其结果使本来处于高凝低溶的血液迅速转变为高溶低凝状态,此种情况若不能被阻断,则迅速发展为血液不凝而导致DIC、循环衰竭、休克[6]。

总之,羊水栓塞可通过凝血、抗凝血以及纤溶系统三方面导致产妇凝血异常,临床医师应密切观察产妇的凝血状态,一旦出现异常应立即给予相应处理,以预防降低患者死亡的风险。

[1]Chen KB,Chang SS,Tseng YL,et al.Amniotic fluid induces platelet-neutrophil aggregation and neutrophil activation[J].Am J Obstet Gynecol,2013,208(4):318(e1-e7).

[2]毕燕.临产孕妇凝血四项指标的临床检测分析[J].当代医学,2014,20(30):12-13.

[3]李鹤,李传翔,宋冬梅,等.凝血与纤溶监测在围术期产妇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诊断价值[J].血栓与止血学,2015,21(3):160-162.

[4]曹书珍.羊水栓塞诊治进展[J].当代医学,2012,18(7):24-25.

[5]郭志利,朱海娣.羊水栓塞14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6):83-84.

[6]丁秀萍,时春艳,冯兆亿,等.五例羊水栓塞病例报告及文献复习[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15,16(1):47-50.

R714.46+8

B

1671-8194(2016)26-0083-02

猜你喜欢

抗凝血明显降低纤溶
纤维蛋白原联合D二聚体检测对老年前列腺增生术后出血患者纤维蛋白溶解亢进的应用价值
沙利度胺对IL-1β介导的支气管上皮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
李克强:中国政府正在研究“明显降低企业税费负担的政策”
2015—2017 年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抗凝血药应用分析
抗凝血类灭鼠剂中毒的诊治分析
肝素抗凝血浆用于急诊生化检验的价值分析
骨折患者术前凝血及纤溶功能对术后血栓栓塞症的风险预测
肌动蛋白清除系统与凝血—纤溶系统在子痫前期患者外周血中的变化
纤溶系统分子标志物在妊娠高血压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运动训练能够抑制异丙基肾上腺素诱导的心脏炎症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