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风花雪月质朴无华

2016-11-12刘莉

中国周刊 2016年11期
关键词:沈老师农民画白族

刘莉

双廊镇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素有“大理风光在苍洱,苍洱风光在双廊”之盛誉。2009年,艺术家沈见华从上海搬来双廊定居,他看到村子里老人没有肖像照,以至于出殡时候的照片都是模糊的,于是就在自家门口挂了个小牌子“免费为双廊村民拍摄全家福”,这样可以婉转地为老人们留张肖像照。照相这件事儿吸引了左邻家的大儿子,托了自己的爷爷来和沈老师说要拜师,于是沈老师收了第一个徒弟定龙。第二个徒弟是当年78岁的王秉秀。原来村里人称呼沈见华为沈老师只是尊称,现在就名副其实了。

2011年,后来在画社中年纪最大的王秉秀来找沈老师,想请他帮忙和政府说情为她申请低保。沈老师看了她带来的各种文件——她曾是老共产党员;早年间曾作为儿童团员为游击队(第七支队)递送情报;建国后长期从事村里的妇女工作;接生了几代双廊的新生儿……沈老师对她说你这样的经历怎么能和普通群众去争利呢,来我这里画画吧,把画卖掉就不需要申请低保了。王秉秀回家想了想,就高高兴兴地来了,之后双廊白族农民画社的老奶奶们一个介绍一个地加入进来。

《双廊》 布画油画 80X80X2cm  2014 王淑和

白族是个拥有丰富色彩和图案的民族,她们靠山面水,那些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山里长的,一年四季的花、苍山洱海的每日的变化,这些日常生活都能出现在白族的元素中。墙上的石刻和墙画、衣服上的刺绣……沈老师觉得这一切真是太有意思了,这些生活中的日常就可以成为艺术。“对社会最大的贡献不是说了什么,而是做了什么。”沈老师说。艺术家通常都是有行动力的人,2012 年,沈见华在双廊自家被称为“双廊白居”的庭院里办了第一次双廊白族农民画社的展览,同时宣布双廊农民画社正式成立。此后,每年春节的初一到初七,沈老师都在自家的庭院里办一次双廊白族农民画社的展览给这里的老奶奶们看,于是陆续的有老奶奶被吸引来加入画社。

双廊农民画社的老奶奶学员越收越多,最多的时候有十多人,双廊白居的一楼摆满了画架,包着绣花头巾的老奶奶们用绣花的手在画布上用油画颜料绘出一幅幅图画。双廊白族农民画的内涵绝不仅仅是生活的写实,画面容纳了当下发生的事件、曾经的历史、她们生活中的感受、婚丧嫁娶、喜怒哀乐,绘画是不尽的语言,生活又是源源不断的题材,这正是双廊农民画的精彩之处。

艺术即使源自于生活,但照搬生活并不能成为艺术,沈老师来云南前是大学老师,无论对老奶奶还是大学生,沈老师都是采用“不教而教”的方法,他将99根颜料按色系排在一个新作的梯子上,她们去取颜料就好像绣花时去抽一根丝线那么容易,她们随意选择使用的颜色,没有对错。她们不知道怎么画一朵花、一颗玉米、一头牛的时候,沈老师就让她们用泥土捏头牛和羊,捏得出来就能画得下来,剪纸也是个方法,都是三维物体变成二维图案的方法。然后将剪好的图样在画布上布置好位置,构图的问题也解决了。有一次,赵新莲怎么也画不好曼陀罗花,问沈老师怎么办,沈老师摘了一朵花让阳光把花影投射到墙上,说:画影子。就这样解决了一个在别的老师那里要从结构到透视解释无数的问题。对于每个老奶奶画什么,沈老师从不做任何约定,每个老奶奶都有自己的擅长,有的擅画大场面,有的精于细节。四时八节、鸟兽鱼虫都自由展现在画布上,双廊的历史和今天也都跃然而现。

《牛》 布面油画  80x80cm  2014.04 杨光旗

从2012年的第一个画展开始,沈老师就着手《双廊双廊 乡村画报》的出版,这本乡村画报不仅收录了双廊白族农民画社的作品,还记录了双廊发生的各种有意思的故事。

沈老师深情地说道:“双廊人自己的画报,在家就可以知道身边发生的事情,通过画报能了解自己的精神世界,让双廊人都知道他们每天都生活在艺术的世界中。”

老外婆(王秉秀)

85岁

双廊镇双廊村人,老共产党员,早年间曾作为儿童团员为游击队(第七支队)递送情报,建国后长期从事村里的妇女工作,接生了几代双廊的新生儿。她是加入到农民画社中的第一位成员。

《乡村医生》 布画油画  80x80cm  2014.01 王淑和

代表作:《鸡足山》《百鸟朝凤》《四季花》《老古董》

光旗奶奶(杨光旗)

73岁

双廊镇双廊村人,家里养牛为生,她仅能写自己的名字。2012年3月加入双廊白族农民画社,学习绘画的方式十分奇特,用剪纸来琢磨动物造型,别具一格。

代表作:《蓝印花》系列

自旺奶奶(李自旺)

69岁

自旺奶奶来参加农民画社之前问过农民画家文丽妈说:“画画能赚得到钱吗?”文丽妈回答她:“画画是一个很开心的事情,我们来画画不是为了钱,人老了能开开心心的就行,不过画出来的画卖掉也能赚得到钱的。”

小双娘(赵新莲)

54岁

双廊镇玉几岛村人,有一对双胞胎女儿和一个儿子,以前种田打渔样样在行,现在依然是家里的主劳力。2011年8月进入农民画社,擅长表现大场面,全景式地展现洱海周边的农村生活,是画社中画作最多、质量最高的绘画者之一。

代表作:《两家办事》《大理三塔》《玉米》

张军妈妈(张培秀)

65岁

双廊镇伙山村人。从未有受教育的机会,一辈子都在山里有限的耕地和山坡上劳碌,养育子女照顾家人,近年才从山上搬到镇里,开一间小店铺。她的作品全部以表现伙山农家生活和田园风光为主题。

代表作:《伙山村》系列

文丽妈(王淑和)

72岁

幼时家境不错,读到中学一年级,能写会算,是同辈妇女中的“知识分子”。除了务农,她还曾是村里的赤脚医生,前后接生过2946个小孩。因为“麻将不喜欢”,也是同样的理由,文丽妈2012年3月参加了农民画社,又开始一种新的尝试。

代表作:《乡村》《做乳扇》

畅应奶奶(张畅应)

68岁

参加2014年春节双廊白族农民画白居展之后加入“双廊白族农民画社”这个大家庭。畅应奶奶养过牛,后来年纪大了,在田里务农时摔过一跤之后腿脚不利索了,把牛也卖了,就来了画社画画。

猜你喜欢

沈老师农民画白族
金山农民画矢量图库的建设与应用
农民画火遍世界
人体呼吸的秘密
我难忘的启蒙老师
金山农民画
我的竹笛老师
花样云南(二)
全国首家农民画美术学院揭牌
了不起的老师
白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