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再识“千变魔女”

2016-11-11周莉英

考试周刊 2016年85期
关键词:分析能力摩擦力

周莉英

摘 要: 选取典型实例,从滑动摩擦和静摩擦力的各种变化情景出发,总结并归纳涉及摩擦力的物理过程分析中的关键点,以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

关键词: 摩擦力 例题分析 分析能力

物理过程分析是解习题时选择处理方法的出发点,也是提高学生分析能力的切入点。涉及摩擦力的过程分析是学生学习物理的难点之一,原因有:运动过程中,静摩擦力与动摩擦力会相互转化;摩擦力有无判断不准确;静摩擦力介于零和最大静摩擦力之间,方向会随运动状态的变化而变化,是名副其实的“千变魔女”。因此,教学过程中有必要重视并强化此类问题,加深对摩擦力习题教学的研究。

一、静摩擦力与动摩擦力相互转化

例一:把重力G的物体,用一水平推力F=kt(k为常数,t为时间)压在足够高的平整竖直墙上,从t=0开始,物体受到摩擦力f随时间的变化图像是( )

分析:物块运动分三阶段,第一阶段物块受fG,作加速度越来越大的减速,以上两阶段物块都受滑动摩擦力,满足f=μkt;第三阶段,当物块v=0时,此时物块受最大静摩擦力f>G,故物块将静止,动摩擦力瞬间变为静摩擦力,且f=G,物块处静止状态,故选B。学生分析时,当物块第一次达到f=G时,会误以为将一直保持f=G而错选C。主要原因在于摩擦力变化对物块运动的影响不明确,不能同时兼顾力与运动的关系。若教师讲评时能着眼于临界条件、运动节点,即当满足f=G后,物块的合力变化,此问题将迎刃而解。

二、摩擦力有无的判断

例二:如图两个带正电的小球套在一个倾斜的直杆上,其中A球固定,两球均可视为点电荷,B球质量为m,现将B球从M点由静止释放,它能自由向下滑行至N点恰好静止,且MO=ON,则( )

A.若将B球由N点释放可能滑至M点

B.在MO与ON段电场力对B球做功相等

C.B球从M至N点,重力势能未能完全转化为电势能

D.若从比M点更高点滑下时,B球速度最大的位置仍然不变

分析:关键在于判断是否存在摩擦力。大部分同学依靠猜想,认为没有摩擦力,在重力沿斜面分量和库仑斥力的共同作用下,先作变加速,再作变减速。看似符合题意,若深入思考题意“滑行至N点恰好静止”,表明此处合力为零,会发现上述受力不符题意,是分析问题的关键。因此,碰到此类问题,一般采用假设法。即假设不存在摩擦力,小球在第二阶段运动满足加速度越来越大的减速,在N点可能速度刚好为零,但加速度不可能等于零,故假设不成立,进而判断摩擦力一定存在。即当到N点速度为零的瞬间,摩擦力从动摩擦力突变为静摩擦力,满足合力为零,得出答案为CD。

三、静摩擦力的突变

例三:如图倾角为α的等腰三角形斜面ABC固定在水平面上,斜面长AB=AC=L。一长度也为L的轻质绸带跨过斜面的顶端对称地铺放在斜面两侧,绸带与斜面间无摩擦。现将质量分别为M、m(M>m)的小物块同时分别轻放在左侧绸带的顶端A处和右侧绸带的中点处。两物块均可视为质点且与绸带间有摩擦,并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

(1)若两物块均相对绸带静止并一起沿斜面滑动,求其滑动的加速度;

(2)若m没动而M沿绸带下滑,求其滑到绸带末端时所经历的时间,以及滑到斜面底端B处时的动能;

(3)在(2)问中,继续求:当M滑离绸带后,m运动到斜面底端C处时的速度。

分析:关键在于轻质绸带两侧受力必须平衡,否则将出现加速度为无穷大的情景。(1)问中M、m都受静摩擦力,M向下,m向上作匀加速,列出方程可解得a=gsinα。(2)问中,M的运动分两个阶段:在绸带上运动L/2,因m没动,故受静摩擦力f=mgsinα,而M向下匀加速,满足Mgsinα-f=Ma,方程联立解得a=gsinα;在斜面上运动L/2,M受滑动摩擦力f=μMgcosα,加速度为a=gsinα-μgcosα,结合动能定理,求得M到B点动能E=MgLsinα-μMgcosα-mgsinα。

以上两问中静还是动,摩擦的判断及大小的求解,学生较易掌握,而(3)问,就没那么容易了。问题在于m的受力分析。此时,教师可利用假设法,假设一:若m受力维持不变,即保持静摩擦力f=mgsinα,由牛顿第三定律,绸带也受反作用,而获得无穷大的加速度,与事实不符,假设一不成立,同时判断出绸带合外力为零;假设二:若m静摩擦力突变为零,则m将以a=gsinα向下作匀加速运动,此时绸带所受合外力为零,而绸带为轻质物体,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出现的极限模型,由数学极限知识可知,以上极限值为某一定值,满足与物块具有相同的加速度,符合物理原理,假设二成立。故第(3)问由动能定理列方程mgLsinα=mv,得m到达C处的速度为v=。

用来说明摩擦力千变万化的事例不胜枚举,若能适时“借题发挥”并总结归纳,从摩擦力的要点处着手,肯定更有利于学生分析能力提高。

参考文献:

[1]褚文伟.如何确定转动平面圆盘上物体所受静摩擦力的方向[J].物理教学,2015.4.

[2]刘先锋.重视习题教学蕴含的科学方法教育功能——对一道运动学问题多种思维呈现的反思[J].物理教学,2015.4.

猜你喜欢

分析能力摩擦力
『摩擦力』知识巩固
理顺摩擦力
透析摩擦力
帮你认识摩擦力
摩擦力的“功”与“过”
初中历史课堂中情境教学法的运用
浅谈学生在高中历史学习中分析能力的提高
论初中数学教师对学生解题错误的分析能力
电子白板让初中历史课堂更精彩
浅谈车工实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