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资依旧当道从傍大款到玩平衡

2016-11-11

汽车博览 2016年10期
关键词:大款汽车品牌造车

两天的产业新闻是大众汽车跟江淮合资,菲亚特克莱斯勒跟北汽合资。这种消息一出,伴随的就是股价暴涨,就是上升到国家层面、产业层面的重大经济利好。社会影响力跟国内自己投资汽车项目完全不在一个级别。我看,把前一段时间所有互联网公司造车的事件都加起来,怕是也顶不上一个江淮大众合资项目来的那么实打实地引人注目。

这说明外国汽车企业的实力还是远超中国企业。不客气地说,如果不是自我保护,中国的汽车企业即使在今天,也完全不具备参与全球汽车产业自由竞争的能力。悲剧的是,基本上连参与到国内市场竞争的能力都十分存疑。到目前为止,大概没有合资却生活的还算不错的就是长城了。而它也只是有限几款SUV能够获利,未来仍然不甚明了。

到底差在哪儿了?我觉得是全面的差距,而且这些因素是相互牵扯的。比如哲学决定了体制、体制决定了管理、管理决定了技术、制造、市场和销售,等等。我们这些年进步速度有目共睹,但这种进步很像堵车时的状态,前进了几十米又塞住了,离开目的地还是很遥远。鉴于企业的管理者都是身在前线战斗,我倾向于相信,他们的选择是合理的、实事求是的。那么继续利用政策的有利条件,跟国际大企业合资就是合理的决策。

如果我们相信物竞天择,继续搞合资就是注定要办的事儿。那么就应该再来看看这个“天”也就是大环境是怎么个情形。其实我们仍然没有改变的局面是对外开放、对内封闭的尴尬格局。特别是在传统的产业领域。几乎所有的国内汽车企业都拼命拒绝合并,同时向外国企业伸出渴望的双手。我们每年做风云车读者调查时都觉得很痛苦的事就是如何在品牌形象调研中面对比世界其它地方汽车品牌总和还要多的中国汽车品牌。而今互联网造车兴起,一下子又出来大批单独的品牌。这种事在西方国家为什么从来都不会出现呢?

既然同时处在一个环境当中,那些前来中国的外国汽车企业自然也有适应性对策。合资是相互的,一家中国企业跟多个外企合资,反之亦然。但老外不是傍大款,而是玩儿平衡,这明显是有成效的。当然,中国的车企也够精明,除了获得更多的好产品外,多找几个相互竞争的国外大厂也绝对是制衡的好招。博弈论里著名的“囚徒困境”大家都懂。于是就形成了国内国外车企在中国合资的网状结构。这张网真是结合得牢固啊!

猜你喜欢

大款汽车品牌造车
RADAR雷达汽车品牌正式发布,纯电皮卡“浩瀚”出发
造车新势力进入量产期
迎接升级版开门造车时代
当资本无处可去时,可以造车啊!
2018年最靠谱的10大汽车品牌
The Beggar and the Rich Man
互联网造车能否更靠谱?
可以打电话的汽车品牌
大款的报应
著名汽车品牌车标的前世今生